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_第1页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_第2页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_第3页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_第4页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温馨提示:分两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题。经典常考题经典常考题(2023下·浙江宁波·八年级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感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节选自徐霞客《游太和山③田日记》)【注释】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指山西省、陕西省。③太和山:即武当山。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3)盖自郧中来者盖:(4)溯溪行坞中十里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2处。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023下·浙江杭州·八年级联考期中)小王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于是选了两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开展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诗文联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甲】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②云相逐。【注】①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②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无心而出岫”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乙】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①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④耶?(节选自《石涧记》)【注】①亘:横贯。②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5.【甲】诗第四句中“绿”字极妙,请赏析。【任务二:疏通文言大意】6.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文言加点字课内迁移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石渠之事既穷:词类活用:处处志之。(2)民又桥焉:成语解词法:天涯海角(3)达于两涯:联系语境法(4)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9.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写作要素探究表”。探究一【乙】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丙】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要素一:(1)探究二【乙】文中“(2)”一句和【丙】文中“如鸣珮环”都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和【丙】文中的“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又都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探究三【乙】【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要素三:(3)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任务四:感悟诗文之情】10.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上述任一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2023下·浙江绍兴·八年级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核舟记(节选)[明]魏学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乙】论书法与人品[明]李日华姜白石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徵老自题其米山①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②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③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④,争巧拙于毫厘也。(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注:①〔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②〔凑泊〕会合、聚集。③〔澡雪〕清洗、洗涤。④〔髹采圬墁之工〕指漆匠、泥水匠等工匠。11.请参考下表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方法文言词语解释查阅字典法大非细事(1)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即日对丘壑(2)结合语境法佛印绝类弥勒(3)勾连成语法:历历在目珠可历历数也(4)12.翻译要注意特殊句式,如翻译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请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13.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14.欣赏核舟之美。请你从细节的角度,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核舟之美。(2023下·浙江杭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乙】《小石潭记》节选〔唐〕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丙】游青碧溪记〔明〕李元阳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②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③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④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穀(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15.甲诗前两句中“”和“”这两个字传神写出诗人由不舍到欣喜的心理变化过程。16.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方法联系内容释义成语推测法山穷水尽(1)深穷其源()字典查阅法狎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①亲近而不庄重;②轻视,忽视;③安于,习惯于;④更迭,交替。(2)人多狎易之()(填写序号)课文迁移法缘溪行,忘路之远近(3)缘溪而出()词类活用法乃侧上左崖石罅中:爬上。(4)皆可亭以赏其趣()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18.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19.“潭”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作者的主观情思。请结合三则材料,以此探究“潭”的丰富意蕴。模拟预测题模拟预测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甲】饮酒·其八〔晋〕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①异类②,卓然见高枝。连林③人不觉,独树众乃奇④。提壶抚寒柯⑤,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⑥尘羁。【注释】①殄(tiǎn腆):灭尽。②异类:指众草。③连林:松树连成林。④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⑤寒柯:指松树枝。⑥绁(xiè):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②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③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④,箪瓢屡空,晏如⑤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⑥。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⑦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属文:撰写文章。②颖脱:锥芒显露,比喻充分显现才华。③堵:墙壁。④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⑥大适融然:大适,非常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⑦徽:系琴弦的绳子。20.小语不知道下面加点字的含义,请帮他解惑。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博学善属文(1)查阅字典法:①撰写,撰著;②类③嘱咐;④隶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亦雅咏不辍(2)参考成语法:不辍劳作而畜素琴一张(3)通假借鉴法:便要还家(同“邀”)2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2)每一醉则大适融然。22.根据相关提示,补全下面内容。23.【乙】文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与《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否符合陶渊明真实的内心世界?说明理由。24.甲诗借孤松写出自己(1)的人格,乙文通过喝酒,抚琴,体现了他(2)的性格。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溪居①柳宗元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①本诗是作者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榜(bànɡ):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始得西山宴游记①柳宗元自余为僇②人,居是州,恒惴栗③。其隙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⑤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⑥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⑦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⑧洼然,若垤⑨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⑩为类。悠悠乎与颢气⑪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贬官永州时所作,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②僇(lù):罪。③惴栗:忧惧。④施(yí)施:慢步徐行的样子。⑤斫(zhuó):砍伐。⑥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分开,如簸箕形。⑦衽(rèn)席:席子。⑧岈然:山谷空阔貌。⑨垤(dié):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⑩培塿(pǒulǒu):小土丘。暗喻卑劣的小人。⑪颢(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25.诗歌描绘了哪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有怎样的特点?2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到则披草而坐字典查询法:①裂开。②披露;剖开。③揭开;拨开;分开。④翻阅。⑤披上;覆盖或搭在肩背上。(1)(填序号)始指异之课内贯通法:渔人甚异之(2)穷山之高而止成语迁移法:山穷水尽(3)攒蹙累积古今联系法: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4)27.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28.小绍在读“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一句时有疑问:这里的“醉”与“倾壶而醉”的“醉”是否一样?为什么?29.小初发现两篇古诗文都是作者被贬永州所作,但是他对两篇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不能确定。请你结合诗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在品鉴会上,同学们对苏轼的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选择的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所写的千古诗文,请你积极参与,探寻苏轼的君子之风。(一)黄州安国寺记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一念清净,染污②自落,表里翛然③无所附丽④。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⑤。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染污:烦恼。③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④附丽:附着,依附。③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二)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①。【注释】①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三)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文言词句释义方法解释私窃乐之课内贯通法:如鸣珮环,心乐之。(1)具石请记之古诗联想法: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今虽改之字典查询法:1.虽然。2.即使。(3)男女万人会庭中词性分析法:1.名词,会议。2.动词,汇聚。(4)3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32.请为文中(

)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语气词,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其表达效果。A.也

B.矣

C.耳

D.哉3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4.苏轼的乐观豁达在不同的诗文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请结合以上材料,品鉴情思,完成填空。出处义言诗句精神内涵《安国寺记》“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乐观豁达是(1)A.摒弃外物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沉潜B.待人宽容和豪爽洒脱《浣溪沙》“(2)”乐观豁达是虽处因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豁达是(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有删改)【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辨文字之义】35.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语方法解释(1)类智者所施设也积累迁移法绝类弥勒(《核舟记》)(2)自西山道口径北查阅词典法①自己。②亲自。③自然;当然。④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⑤从;由。(填序号)(3)益奇而坚①利益;好处。②增加,与“损”相对。③同“溢”。④更加;愈加。(填序号)3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三处)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37.乙诗中,从“、”等词中可以读出柳宗元笔下春天的特点。【赏语言之味】38.参考示例,为下列句子做批注,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批注示例】“斗折蛇行”像北斗星般曲折,蛇行走的路线般迂回;“犬牙差互”如犬牙般交错参差,形象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远看忽明忽暗,无法看到其溪水的源头的特点。句子: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批注】【悟诗文之情】39.山水诗文作者常常将个人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请结合甲乙诗文与《小石潭记》的内容,具体分析柳宗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松风阁次韵

〔元〕王冕金鸡峰下松风阁,记得前年五月登。得兴不辞行曲折,乘凉直上最高层。石林过雨水争出,溪谷转风云乱腾。休问当时有王谢,风流何似竹间僧?【乙】《活水源记》节选

〔明〕刘基金鸡峰下松风阁,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①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②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居石穴中,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③,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④。【B】有二脊令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⑥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⑦又曰: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注释】①潴:水汇聚。②秘书卿白野公:秘书卿,元代官名;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③鸲鹆(qúyù):八哥。④滑:鸟声流利。⑤脊令:鸟名。⑥群动:成群的动物。⑦上人:指奎上人,刘基的朋友。40.请根据甲诗的颈联和乙文的内容,推断王冕与刘基游玩松风阁时的天气是否相同,并简述理由。41.①给选句中的“居”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字母。a有小鲭鱼,居石穴中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居右者椎髻仰面

d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A.过了

B.留,停留

C.居住

D.处在,位于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名之曰活水源

则题名其上(《核舟记》)B.色若紫水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C.而能使群动咸来依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D.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42.乙文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活水源的“活”:首先,描绘小渠的源头、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