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2021年10月16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11月7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如图中甲为神舟十三号与月球同框照片,乙为航天员出舱时照片,丙为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直播场景。据此,完成1~3题。1.图甲中的天体不属于()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2.图乙中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功能有()①隔绝高低温②保持压力平衡③防强辐射④减轻失重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对太空授课“天地互动”信号传输干扰最大的是()A.气候异常 B.太阳活动 C.太阳辐射 D.日地距离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少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如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视信号传输 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5.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①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②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③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④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陕西省神木市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如图为恐龙脚印化石及部分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推测恐龙生活的时代最可能是()A.寒武纪 B.二叠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7.1亿年前,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干旱环境 B.地势起伏大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8.此时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B.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C.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 D.大型哺乳动物繁盛地震发生以后,通常建筑物不会立刻倒塌,一般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2题。9.岩石圈()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Ⅱ圈层全球厚度均一 C.Ⅲ圈层具有连续不规则分布特点 D.Ⅳ圈层为坚硬的固态金属11.确定地震“黄金12秒”的主要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12.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Ⅰ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地球大气层由Ⅰ到Ⅳ()A.气温逐渐降低 B.气压不断升高 C.密度不断减小 D.湿度逐渐增大14.图中①~⑤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在能量上相等 B.②和③均为短波辐射 C.③和④只在白昼发生 D.④和⑤在多云时较强15.(2分)如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图中所示大气成分和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B.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C.氨气,氮元素是生物体的组成物质 D.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地面保温民航客机的飞行分为起飞、巡航和降落三个阶段,其中巡航的飞行高度以舒适、经济为原则。我国中型以上民航客机都在海拔7000~12000米的高空飞行,大型民航客机多在11000米上下的高空飞行。据此,完成16~17题。16.我国大型民航客机巡航阶段,飞机一般处于()A.对流层底部飞行 B.对流层中部飞行 C.平流层底部飞行 D.平流层顶部飞行17.该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①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较高②水汽和尘埃含量少,能见度高③大气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④飞鸟难及此高度,避免机鸟相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如图为“雨水利用”的房屋设计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园林绿化灌溉等。读图,完成18~19题。18.图1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图2中的水循环环节()A.a B.b C.c D.d19.城镇建设中用“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以使()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e减少如图为土壤成土过程示意图。一般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读图,完成20~23题。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 C.地形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D.各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随时间增长而加强21.关于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②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作用微弱③生物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富集④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最快的气候条件是()A.常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C.常年低温少雨 D.夏季凉爽,冬季寒冷2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土壤养护的是()①休耕②增施有机肥③大水漫灌④轮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如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自地面到顶部依次可见()A.乔木、灌木、草本 B.草本、灌木、乔木 C.灌木、草本、乔木 D.乔木、草本、灌木25.森林中形成明显垂直分层结构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光照 C.水分 D.土壤如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26~27题。26.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27.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叶面宽大2021年立冬前后,一股强大的全能型寒潮“横扫”我国大江南北。11月6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海上大风黄色预警、暴雪橙色预警。如图为“2021年11月6日8时﹣7日8时全国降雪量预报图”。读图,完成28~30题。28.监测天气变化、绘制天气预报地图主要借助()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②遥感技术③数字地球④地理信息系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9.受此次强冷空气影响()A.河北省局部遭遇暴雪天气 B.拉萨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C.北京市发布大风红色预警 D.上海市路面结冰高速封闭30.为减轻此次寒潮对华北地区菜农的影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菜地上覆盖作物秸秆 B.开启温室内制热装置 C.加强防灾技能培训 D.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开展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图1是太阳系示意图。图2是“祝融号”火星车。(1)图1中表示“祝融号”登陆的星球是(填字母)。(2)据图2推测“祝融号”在火星上的主要探测内容。(至少写出3个)资料二火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接近的行星,有“袖珍地球”之称,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3)“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至少写出2个)。资料三表一是地球与火星各参数对比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表面平均温度大气成分自转周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地球149.615℃N2、O223时56分1123°26′火星227.9﹣23℃CO224时37分0.110.1523°59′(4)火星与地球存在一些相似性,吸引人类不断探索。据表一指出两者的相似之处、。(5)说出火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至少写出2个)。32.(1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如图1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代表两种辐射,③、④代表两种作用。(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自(填数字),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作用有关(填数字)。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氨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2)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是与作用(填数字)直接相关;会使当地夜间④(增强/减弱)。每年冬季,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提出防冻指导意见。如图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3)图中的网纱(图2)在冬季主要能够。(单选)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片C.防病虫害D.防洪、防涝(4)熏烟(图3)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单选)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弱北方冬季多采用温室大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图4为某地新型大棚景观照片。(5)分析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深秋的清晨,当农民打开大棚工作门后,棚内通过大门与棚外会形成循环气流。(6)在图5中用箭头标出温室大棚工作门打开之后的气流循环运动方向。33.(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暑假,某中学生随家人登上了“海洋探险者”号游轮,开始了为期14天的海上探秘之旅。行程从迪拜出发经阿拉伯海一红海一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先后到达雅典、瓦莱塔和巴塞罗那。如图为旅程线路示意图和轮船吃水线示意图。登船当天,该同学发现船体上有几条水平刻度线,随后了解到它们叫做“吃水线”又被称为“生命线”。为了安全航行,远洋游轮船体上都有几条水平刻度线,分别表示该船在不同水域和不同季节所允许的满载时的“吃水深度”,如图中右图所示。(1)与上述“吃水线”直接相关的海水性质为。图中①、②表示夏季线的是(填数字)③、④表示北大西洋冬季线和印度洋线,其中(填数字)表示印度洋线(印度洋盐度小于北大西洋)。游轮在第5天进入红海海域,小阳同学了解到该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2)试说明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等,它们不断运动,塑造出不同的海岸地貌。在地中海沿岸,小阳及家人欣赏到很多独特的海岸地貌,如图为小阳拍摄的景观照片。(3)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列举2种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3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一猴面包树,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水分,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有稀疏的星状柔毛。如图为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照片。(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低的形成原因。(2)指出甲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简述其主要特征。(3)乙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阐释乙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2021年10月16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11月7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如图中甲为神舟十三号与月球同框照片,乙为航天员出舱时照片,丙为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直播场景。据此,完成1~3题。1.【分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特点不同。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组成了地月系,属于太阳系,也属于银河系,总星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分析】舱外航天服是一个微型的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以便把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恶劣环境隔离开来,并向航天员提供一个相当于地面的环境。舱外航天服大约重275磅,除了具有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还增加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在服装内增加了液冷系统(液冷服)。【解答】解:据所学可知,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如下功能:因宇宙环境时热时冷,舱外航天服能隔绝高低温,①正确。保持适宜的压力,调节宇航服内的气压使宇航员处于适宜的工作环境,②正确。防辐射、防紫外线、防微陨石、太空碎片冲击,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③正确。失重是宇宙环境造成的,舱外航天服不能减轻失重感,④错误。故选:A。3.【分析】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解答】解:太空授课“天地互动”需要数据信号传输顺畅,气候异常、太阳辐射和日距距离对“天地互动”的数据传输没有明显影响,而太阳活动释放的物质有可能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电离层,使得穿过其中的数据信号受削减和中断,从而影响太空授课“天地互动”效果,B正确,ACD错误。故选:B。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少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如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解答】解:太阳辐射与降水量无较大关系,A错误。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也不会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太阳辐射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C错误。太阳辐射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5.【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①正确。太阳辐射受天气变化影响大,不稳定,②错。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③错。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不足,发展太阳能主要缓解能源不足问题,④正确。故选:C。陕西省神木市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如图为恐龙脚印化石及部分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分析】地质学家将宙划分为太古宙、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其中隐生宙划分为太古宙、元古代。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白垩纪属于中生代,C正确。寒武纪和二叠纪属于古生代,第四纪属于新生代,ABD错误。故选:C。7.【分析】恐龙生活在距今约2200万年(显生宙古生代三叠纪晚三叠世)至距今约60年(生宙中生代白蛋纪晚白世)因此中生代被誉为恐龙的时代。【解答】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恐龙脚印化石综形成首先需要潮湿的环境,另外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发生沉积地势应该低洼,故1亿年前,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森林密布,D正确。故选:D。8.【分析】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解答】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代为恐龙时代即中生代,可知中生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裸子植物是极度兴盛的,A正确。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大型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古生代,BCD错误。故选:A。地震发生以后,通常建筑物不会立刻倒塌,一般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2题。9.【分析】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10.【分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千米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千米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千米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千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I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的根本热源来自于太阳辐射,A错误。Ⅱ圈层为地壳,全球地壳厚度不均,大洋较薄,大陆较厚,B错误。Ⅲ圈层为水圈,水圈具有连续但不规则分布特点,C正确。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陡降,为熔融态的金属,D错误。故选:C。11.【分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解答】解: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有一个较短的间隔(大约12秒左右),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A正确。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C错误。“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A。12.【分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是Ⅰ大气圈,Ⅱ是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Ⅲ是水圈,Ⅳ是外核,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属于地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读图,图中大气层由I到V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低,气压越低,B错,C对。图中的气温垂直分布特点是气温先减后增,再减后又增的特点,A错。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下部,故湿度会降低,D错。故选:C。14.【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①处于地球高层大气,②位于地球的平流层和对流层,由于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时,会被大气削弱,而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密度越来越小,导致削弱作用越小,因此①、②在数量上不会相等,应该是①大于②,故A选项错误。②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③是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故B选项错误。③从地面指向宇宙,代表地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二者白天和夜晚都可以发生,故C选项错误。⑤代表云的反射作用,云量越多,云层越厚,云的位置越低,反射最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也就越强,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当夜晚多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会越强,故D选项正确。故选:D。15.【分析】大气垂直分层: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迅速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因该层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存在一个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③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解答】解:读图可知,该成分浓度在海拔30km附近最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臭氧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汽、二氧化碳、氨气和氮元素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其平均厚度为12km,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民航客机的飞行分为起飞、巡航和降落三个阶段,其中巡航的飞行高度以舒适、经济为原则。我国中型以上民航客机都在海拔7000~12000米的高空飞行,大型民航客机多在11000米上下的高空飞行。据此,完成16~17题。16.【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大型民航客机多在11000米上下的高空飞行,我国大部处于中纬度,故此时飞机处于平流层底部。故选:C。17.【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平流层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但与飞机飞行无关,①错误。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含量少,云雨天气较少,能见度高,视野较好,有利于飞机飞行,②正确。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气温上热下冷,而不是上冷下热,③错误。飞鸟较难到达此高度,能够避免机鸟相撞,④正确。故选:D。如图为“雨水利用”的房屋设计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园林绿化灌溉等。读图,完成18~19题。18.【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解答】解:根据图片,图中雨水收集方式影响了水体的流动方向,直接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分析】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解答】解:城镇建设中用“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以减少地表径流(a),增加下渗(b),会使得地下径流(c)增加,植物蒸腾作用(e)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选:B。如图为土壤成土过程示意图。一般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读图,完成20~23题。20.【分析】生物除积极参与岩石风化外,还在土壤形成中进行着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生物和植物时,土壤的形成才真正开始。植物对土壤的形成最主要的是:能累积和集中养分,使养分集中在表层,对肥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解答】解: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而不是水热条件,A错误。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而不是矿物养分,B错误。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不是地形,C错误。各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随时间增长而加强,D正确。故选:D。21.【分析】生物除积极参与岩石风化外,还在土壤形成中进行着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只有当母质中出现了微生物和植物时,土壤的形成才真正开始。植物对土壤的形成最主要的是:能累积和集中养分,使养分集中在表层,对肥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并不微弱,①正确,②错误。生物通过生物循环增加土壤肥力,③正确。生物可以通过加快分解速度,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④正确。故选:C。22.【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气温越高,微生物越活跃,对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速度越快。【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因此常年高温多雨的环境,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最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等。【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休耕和轮作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①④正确。增湿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的肥力,②正确。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土地的养护,③错误。故选:B。如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根据不同的高度,自地面到顶部依次可见应是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分析】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被来讲,阳光对植被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决定植被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不断的在土壤表层富集,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成土母质、水、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有选择的被植被吸收;植被吸收腐殖质和营养元素储存在体内,进而被动物吸收;植被和动物的生物残体被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生物循环促进土壤的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解答】解:根据已学知识,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被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图中从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不同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不同的垂直空间,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所以森林中形成了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影响这种结构的主导因素是光照,B正确,ACD错误。故选:B。如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26~27题。26.【分析】影响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影响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影响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解答】解:读图分析,“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热带季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植被生长茂盛,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D正确。故选:D。27.【分析】骆驼刺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解答】解:骆驼刺所在地区是干旱地区,该地区植被稀疏、植被种类少,叶面小,ABD错误。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群落结构简单,C正确。故选:C。2021年立冬前后,一股强大的全能型寒潮“横扫”我国大江南北。11月6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海上大风黄色预警、暴雪橙色预警。如图为“2021年11月6日8时﹣7日8时全国降雪量预报图”。读图,完成28~30题。28.【分析】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解答】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属于定位系统,而不能检测天气变化,①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检测云层变化,从而监测天气变化,②正确。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即将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并不能检测和绘制天气地图,③错误。天气地图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分析绘制,④正确。故选:D。29.【分析】河北省北部与西部有20﹣30mm以上的降雪,达到暴雪量级。青藏高原地处第一阶梯,海拔较高且四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很小。平均风力达到12级以上气象台才会发布大风红色预警,一般寒潮很难达到。霜冻线在成都、石家庄一线,霜冻线以北地区肯定出现霜冻,以南地区不会出现结冰现象。【解答】解:从图可以判断,河北局地有暴雪天气,A正确;拉萨位于第一阶梯,海拔较高,且青藏高原四周有高山环绕,寒潮难以抵达,不会使得许多人患呼吸道疾病,B错误;大风红色预警需要风力达到12级,而寒潮一般没有这样的风力,C错误。从图可以判断,上海距离霜冻线很远,因此不会存在结冰现象,D错误。故选:A。30.【分析】寒潮来势迅速且对农业生产有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农业生产需要选择价格低廉、最经济且快速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答题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最有效”,说明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四个选项中有许多是合理的,需要结合各方面来权衡。【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菜地上覆盖作物秸秆可以进行保温,迅速减轻寒潮带来的低温冰冻,并且成本低廉,A正确;温室内制热装置成本较高,不经济,B错误;加强防灾技能培训为预防措施不能直接起到减轻寒潮影响的作用,C错误;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应为预防措施也不能直接起到减轻寒潮影响的作用,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分析】(1)太阳系行星系统按照距太阳由远到近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祝融号”的主要探测对象需要结合水资源、土地和光照进行分析。(3)火星环境具有寒冷、干旱、低大气密度的特点。(4)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性需要结合运动轨迹和旋转方向进行分析。(5)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解答】解:(1)“祝融号”登陆的星球是火星,左图中太阳系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的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等,故为字母D。(2)根据由图中的文字显示有气象观测仪可以观测火星表面气象;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可观测火星表面成分;地形和导航相机可以观测地形等内容。(3)由材料中“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和“常有沙尘暴发生”可知多狂风、沙尘暴等天气。(4)根据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可知,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自转周期和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5)结合地球上演化出生命的条件来分析,火星不具体地球出现生命的自身条件。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比地球距太阳更远,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表格中数据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万有引力较小,可吸引的大气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没有大气就无法满足生命的演化与生存,且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因此火星不具体发育生命的条件。故答案为:(1)D(2)火星气象观测、火星地形观测、火星表面成分探测等(3)狂风、沙尘暴(4)自转周期相近;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相近(5)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且大气成分中没有生命必须的氧气,不具备发育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32.【分析】(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2)雾霾即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夜间雾霾天气可增加大气逆辐射;白天雾霾使大气强烈削弱太阳辐射。(3)图2中的网纱在冬季的主要功能可以从防御冻害的角度分析。(4)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即为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高度越高越远离地面,温度越低。即为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气又将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5)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6)近地面相对受热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相对冷却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1)结合图片可知,①为地面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为地面辐射,对应的是①;③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④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未升起的时候天空已发亮,是由于大气的反射,即对应的应是③。(2)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变强,对应的是③;夜晚会使得大气逆辐射(④)增强。(3)图中的网纱在冬季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正确;夏季主要防太阳暴晒和病虫害,AC错误;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电缆工业品辐射加工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x直驱风力发电机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洁牙机项目建议书
-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植被
- 糖尿病1型和2型鉴别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6常见地貌类型-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 幼教女性培训专题
- 大班美术教案:我给你画张像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5)-人教版
- 私募基金销售培训
-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
- 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
- 个人吊车维修合同模板
- BIM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世界500强集团)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课件】Unit1+Section+B+(reading+plus)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选拔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题-直接打印版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十一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
- 12植物的养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冀人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