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简介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qiè)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任务一:朗读课文要求: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的把握好节奏,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对举: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排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确停顿要求:通过重音读出语气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读出语气(提示: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的深信不疑。)(提示:孟子同样用了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词不仅仅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的不屑和鄙视。)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任务二:读懂文意孟子曰:“是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这怎么,哪里能够,可以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到、往告诫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谨慎这里指丈夫顺从常法(标准、准则)规则、原则译文: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喻指仁喻指礼喻指义实现遵从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使……惑乱,迷惑使……改变,动摇使……屈服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文言知识归纳安居而天下熄与民由之古义:安静,平静;今义:定居。古义:太平;今义:熄灭古义:遵循;今义:介词,从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之丈夫之冠也()往送之门()妾妇之道也()与民由之()此之谓大丈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正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戒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动词,告诫形容词,谨慎文言句式判断句:妾妇之道也此之谓大丈夫(“也”表判断)(“谓”表判断)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任务三:合作探究“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从权势、地位角度来衡量“大丈夫”。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大权在握,举手投足间便可以左右诸侯,可谓威风十足。纵横家及其代表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张仪、公孙衍、苏秦、乐毅、范睢、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朱自清《经典常谈》“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包含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义之道。2.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如何看待的?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❷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应有做法: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处世态度: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道德操守: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3.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怎样的?大丈夫

应有做法:合乎礼义之道。处世态度:得志、不得志都应坚守原则道德操守:三个“不能”思考: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和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的“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补充,因此置于最后。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是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坚守内心的准则。6.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文章主旨《富贵不能淫》一文,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仪,不失节操。任务四:课堂小结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是如何反驳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否定景春的观点;接着,直接批驳,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的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最后,正面立论:从三个方面提出“大丈夫”的标准。举例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对比论证。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你认为哪些人能算得上是“大丈夫”?有在美国学成后,不为美国许以的高官厚禄所动,冲破层层阻碍,终于回国的钱学森;有身患重病,生活艰难仍毅然拒绝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有在被元兵俘虏后,面对元兵的威逼利诱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拓展延伸大国长剑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梁启超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王诩(纵横家)何谓大丈夫?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