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1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2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3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4页
数学学案:例题与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典题精讲例1(经典回放)在△ABC中,BC边的中点M(,),直线AC的方程为x+1=0,直线AB的方程为x+y—1=0,求直线BC的方程。思路分析:确定直线的方程需要两个条件,本题已经给出直线BC经过M点,∴只要求得点B(或C)的坐标或直线BC的斜率就可以了.图2-2—(3,4)—1解法一:利用两点式,参看图2—2—(3,4)—1。设B(a,1-a)、C(-1,b),则∴∴B(-4,5)、C(-1,-4).∴BC的方程为,即3x+y+7=0.解法二:利用点斜式.设直线BC的方程为y-=k(x+)(k存在).由得B点横坐标xB=(k存在)。又点C横坐标xC=-1,∴由中点坐标公式得—1=-5,解得k=-3。∴直线BC的方程为3x+y+7=0.解法三:利用两点式.作MD∥AC交AB于D,则点D(—,)为边AB的中点,∵A(—1,2),∴B(—4,5).∴由点M、B的坐标可得直线BC的方程为3x+y+7=0。绿色通道:灵活运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常常要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相结合.黑色陷阱:一定要注意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应用条件。变式训练1l过点P(2,3),且与两坐标轴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解法一:利用点斜式(本题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l的方程为y-3=k(x-2).令x=0,得在y轴上的截距b=—2k+3;令y=0,得在x轴上的截距a=2(k≠0).由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得—2k+3=2,即k=-1或.∴l的方程为x+y-5=0或3x—2y=0。解法二:利用一般式.设直线l的方程为x+y+C=0或kx-y=0,由于点P(2,3)在l上,得2+3+C=0或2k-3=0,故C=—5或k=。∴l的方程为x+y-5=0或3x-2y=0。例2已知直线l:3x-y-1=0,在l上求一点P,使得(1)P到点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2)P到点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图2-2—(3,4)—2思路分析:利用三角形的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以及对称性质.解:(1)如图2—2—(3,4)-2中,设点B关于l的对称点为B′(a,b),则l是BB′的垂直平分线。∴kBB′=.∴即点B′的坐标为(3,3).于是AB′的方程为,即2x+y—9=0。解方程组得即l与AB′的交点坐标为(2,5)。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对l上的任意点P′,有||P′A|-|P′B||=||P′A|—|P′B′||≤||PA|-|PB′||=|B′A|。图2-2—(3,4)—3当且仅当P′、B′、A共线时取等号。故可知所求P点坐标为(2,5)。(2)如图2—2—(3,4)—3中,设C点关于l的对称点为C′,可求出C′的坐标为(,).于是可得A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9x+17y—93=0。由AC′和l的方程联立,解得交点的坐标为P().绿色通道:许多解析几何问题都需要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求解解析几何问题时常会碰到计算量大的问题,简化运算量的技巧是学习解析几何的一项基本技能.当直线满足某一规律时,直线上的点也满足这个规律,因此许多直线的问题是从分析直线上的某点入手的.变式训练2已知A(4,-3)、B(2,—1)和直线l:4x+3y—2=0,求一点P,使|PA|=|PB|,且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解法一:设点P(x,y),|PA|=|PB|,∴。①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②由①②得P(1,—4)或().解法二:设点P(x,y),|PA|=|P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y=x—5,∴设点P(x,x-5).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由上式得到x=1或,∴P(1,—4)或(,).例3已知n条直线:x-y+C1=0(C1=),x-y+C2=0,x-y+C3=0,……x-y+Cn=0(其中C1<C2<C3<…<Cn).这n条平行线中,每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顺次为2,3,4,…,n。(1)求Cn;(2)求x—y+Cn=0与x轴、y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3)求x-y+Cn-1=0与x-y+Cn=0及x轴、y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思路分析:(1)由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依次写出C2,C3,…,Cn,然后找出它们的共同的规律,利用逐项相加的方法把中间项C2,C3,…,Cn—1消去,即可得到Cn。在解决了第(1)问后,后面的两问便容易解决了。解:(1)对任意的两条相邻的平行线Ci、Ci+1间的距离记为di(i=1,2,…,n-1),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有di=,i=1,2,…,n-1。此即di=Ci+1—Ci,i=1,2,…,n-1.分别令i=1,2,…,n—1,再把所得的各式相加,得(d1+d2+…+dn)=Cn-C1,即(2+3+…+n)=Cn—C1.把C1=代入此式得Cn=(1+2+3+…+n)=.(2)直线x-y+Cn=0在坐标轴上所截的线段长皆为|Cn|,∴截得三角形的面积为|Cn|2=n2(n+1)2。图2—2—(3,4)-4(3)直线x—y+Cn—1=0与x—y+Cn=0及x轴、y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就是直线x-y+Cn=0在坐标轴上截得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直线x-y+Cn—1=0在坐标轴上所截得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如图2—2—(3,4)—4所示的阴影部分面积。∴要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n2(n+1)2—n2(n—1)2=n3。绿色通道:一般说来,数学题有多问时,后面的问题依赖于前面问题的解决,在高考中尤其如此,所以做第一问是关键。许多解析几何问题都需要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黑色陷阱:如果对第(3)问不能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将导致解题困难.变式训练3(2006上海高考,文2)已知两条直线l1:ax+3y—3=0,l2:4x+6y-1=0。若l1∥l2,则a=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由于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所以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斜率相等,可以将题意转化为关于a的方程进行求解.根据题意,得6a=12,解得a=2。答案:2变式训练4(2006福建高考,文1)已知两条直线y=ax-2和y=(a+2)x+1互相垂直,则a等于()A.2B。1C.0思路解析:由于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所以根据两条直线垂直,斜率互为倒数,可以将题意转化为关于a的方程进行求解。根据题意,得a(a+2)+1=0,解得a=-1。因此选D.答案:D问题探究问题1方程组的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l1:A1x+B1y+C1=0和直线l2:A2x+B2y+C2=0相交、平行、重合呢?导思:(1)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这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两个方程的唯一公共解;反过来,如果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定是直线l1和l2的交点。因此两直线l1、l2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2)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种情况:一是平行,一是重合.当两直线平行时,它们没有公共点,也就是说,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的解不存在,即方程组无解,即l1、l2平行方程组无实数解。(3)如果两条直线重合,那么它们就有无数个公共点,也就是说,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的解有无数个,即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即l1、l2重合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探究:我们解方程组①×B2—②×B1,得(A1B2—A2B1)x+B2C1-B1C当A1B2—A2B1≠0时,得x=.再由①×A2—②×A1,当A1B2—A2B1≠0时,可得y=.因此当A1B2—A2B1≠0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这时两直线相交.当A1B2—A2B1=0,而B1C2—B2C1≠0(或A2C1—A如果A1=λA2,B1=λB2,C1=λC2(其中λ≠0),即这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对应系数成比例,直线l1的方程变为λ(A2x+B2y+C2)=0,两个方程解集相同,则两个方程表示同一条直线,即l1、l2重合。通过上述讨论知道两直线间“形”的关系可化归为方程组的解即“数”的关系来研究,即以“数”解“形",同时以“形”助“数"。问题2过两条相交直线交点的直线应该满足什么样的形式?已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为两条相交直线,那么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能表示直线吗?若能,所表示的直线l与l1、l2间又有何关系?导思:l1与l2相交≠A1B2≠A2B1.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