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_第1页
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_第2页
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_第3页
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_第4页
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田的源头精准减氮、氮肥深施控氨减排、缓释氮肥抑氨减排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植的氨气减排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633掺混肥料(BB肥)GB/T23348缓释肥料GB/T29401硫包衣尿素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4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634土壤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氯化钾溶液提取-分光光度法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121.24土壤检测第24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NYT3505肥料增效剂脲酶抑制剂及使用规程NY/T3888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作业技术规范DB43/T2087稻田土壤肥力等级划分和培肥技术规程DB43/T2158水稻侧深精准施肥与机插一体化技术规程术语与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减排原则科学性原则应全面考虑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基于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地实验数据,确保所选技术方法对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严谨的评估,避免因地域差异导致的减排效果不一致或失效的风险。适用性原则技术措施应在全省范围内展现出较高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应对区域间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的多样性,确保所采用技术在广泛的环境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稳定的效果。经济性原则氨气减排技术的经济成本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其实施不会对农民的生产成本构成过大负担,同时兼顾技术的经济效益,促使农民在长期内愿意并能够持续采用这些技术措施。可持续原则应以长期的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考虑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确保氨气减排的同时不损害土壤健康、水资源质量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氮肥选择与施用量基肥选择如采用一次性施肥的方式,可以选择含有一定比例缓控释养分的专用肥料。如采用基追配合施肥的方式,可以选择普通配方肥或复合肥料。推荐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进行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占施肥量的30%以上。追肥选择追肥宜采用尿素,施肥方法可采用无水层撒施后再灌水的“以水带氮”方式,实现追肥的部分深施。深施氮肥选择肥料需要满足粒型整齐、硬度≥50N,粒径在3.35mm~5.60mm为宜,肥料理化性状应稳定,不易发粘、结块和破碎。可选用复合肥、单质化肥、缓释氮肥等,推荐使用缓释氮肥和添加脲酶抑制剂的改良肥料。选择肥料应符合GB/T21633的规定。缓释氮肥选择宜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选用适宜的缓释氮肥,延长氮素的供应期。可添加脲酶抑制剂来进一步控制氮的流失。常见的缓释氮肥类型包括缓释尿素和缓释复合肥。缓释尿素的选择应符合GB/T29401的规定,缓释复合肥的选择应符合GB/T23348的规定。脲酶抑制剂的用量和施用方式应应符合NYT3505的规定。氮肥推荐施用量根据水稻需肥特征、生产特点及二级农业区分区,施肥应符合DB43/T2087的规定。早、中、晚稻氮肥建议施用量详见附录A。二级农业区肥料选择详见附录B。肥料施用情况可参照附录C进行登记。源头精准减氮技术技术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降低化肥的使用量,确保氮肥的施用量与农作物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宜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来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可采用精细施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同时保持农田生产力和作物产量的稳定。土壤肥力测试和氮需求评估宜根据水稻品种、种植模式、目标产量、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肥料类型等实际情况来科学调节施肥量。在施肥前,可进行准确的土壤测试,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含量等参数的测定,以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同时,评估目标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氮需求。土壤肥力检测和等级划分应符合DB43/T2087的规定。精确施氮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氮需求评估,精确计算氮肥的施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氮肥浪费和过量施肥,确保氮肥与农作物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分阶段施肥可采用分阶段施用氮肥的策略,以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氮需求。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分配氮肥的施用时机,以最大程度提高氮的利用效率。水稻需氮关键期为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稻田氮肥可分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施用。施肥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度或强风天气条件下施肥。最好选择在晨早或傍晚时段进行施肥,以减少氨气排放的风险。监测和调整在施肥后,可在水稻的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检测土壤氮含量和作物生长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追肥的施用量和时机,以确保氮的供应与需求保持平衡。土壤氮含量检测方法可参照NY/T1121.24和HJ634的规定。氮肥深施控氨减排技术施用量控制可借助机械化设备将氮肥施入到植物根系活动的深层土壤中,减少肥料在表土层中的积累,降低氮肥与土壤表面的接触,从而有效抑制氨气的挥发排放,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和增产增收。施用量控制应按照机具说明书调节施肥,调节时应考虑到肥料性状及田块滑移率对施肥量的影响,调节完毕应进行试排肥确认实际施肥量。施肥总量和施肥比例应符合NY/T496的规定。施用方法将氮肥深施入土壤中。施肥位置在水稻两行中间为宜,施肥深度早稻为5cm左右,中稻和晚稻为7cm左右。通常通过专用的深施设备进行,应符合DB43/T2158的规定。机具的选择和调整可选择带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施肥插秧一体机(气吹式)。在作业前,应对机具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达到正常的作业状态。同时还应对施肥量进行核测,以确保机具标定的施肥量与实际施肥量一致。在施肥过程中应保证肥料的均匀分布,避免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养分的不均匀分布。机具的选择应符合NY/T3888的规定。缓释控肥抑氨减排技术施用量控制可使用缓释肥料和脲酶抑制剂等手段,延缓氮肥释放速度,减少氨气挥发。缓释肥料逐渐释放氮,脲酶抑制剂等可以减缓土壤中氮素的氨化过程,从而降低氨气的排放,提高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施用量控制建议缓释肥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施肥总量和施肥比例应符合NY/T496的规定。施肥方法可将缓释氮肥均匀撒施在翻耕好的田面上,再整匀一次,确保氮肥在整个农田中均匀分布。另外,也可选择将缓释氮肥有选择地施加在水稻周边的土壤中,以更精确地满足植物的氮需求。这需要使用适当的施肥设备和技术,以确保混合和施用的准确性。分阶段施肥可以结合氮肥侧深施技术,在农作物生长初期施用一次缓释肥料,该肥料足以满足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也可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时根据需要适当追肥。监测和调整可在水稻的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肥料的配比、施用量和时机,以确保氮的供应与需求平衡。土壤氮含量检测方法可参照NY/T1121.24和HJ634的规定。氨气减排效果评价监测要求将监测点设于靠近农田周界的下风向位置为宜,周边无其它明显氨排放源,高度位于冠层上方2米处。在农田施肥后2周内,大气氨浓度较高,可连续监测2小时获得平均值。在其它非施肥时期,大气氨浓度较低,其浓度测定可采用被动(扩散管)采样法,获得平均值,月浓度采样时间应大于15天/月,每次采样连续监测7~10天。样品采集与测定采样系统由采样管、干燥管和气体采样泵组成。采样管应选择气密性好、阻力和吸收效率合格的吸收管。可选用10ml吸收管,以0.5~1L/min的流量采集,采气至少45min。采样后应尽快分析,以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若不能立即分析,2~5℃可保存7d。农田氨气的采集与测定应符合HJ533和HJ534的规定。效果评价通过比较采用减排措施和未采取减排措施的稻田平均氨气排放值,可以直观评估减排效果。具体方法是测定采用减排措施稻田的氨气排放量,并与该地区未采取减排措施的平均氨气排放量进行对比。氨气减排效率按以下公式计算:E=(R0-R)/R0×100%式中:E:氨气减排效率,%;R0:未采取减排措施稻田上方空气的氨气含量,mg/m3;R:采取减排措施稻田上方空气的氨气含量,mg/m3。

(规范性)

早、中、晚稻氮肥建议施用量土壤肥力级别肥力指标(g/kg)早稻施肥量(kg/亩)中、晚稻施肥量(kg/亩)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纯氮有机肥纯氮有机肥低肥力田<10<60<5<501115012200中肥力田10~3060~1205~2050~15011~9150~10012~10200~150高肥力田>30>120>20>150910010150注:施足基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

(规范性)

四个二级农业区所辖地区及推荐施肥

二级农业分区所辖地区早稻晚稻中稻洞庭湖平原区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津市市、岳阳楼区、君山区、云溪区、岳阳县、平江县、湘阴县、华容县、汨罗市、临湘市、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南县、沅江市、望城、宁乡市21-10-1422-9-1422-10-13湘中湘东丘陵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天元区、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醴陵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经开区、昭山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珠晖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城步县、武冈市、娄星区、双峰县、涟源市、岳阳县、平江县、临湘市、安仁县、永兴县21-10-1420-7-1820-9-16湘南丘陵山区零陵区、冷水滩区、道县、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江华县、苏仙区、北湖区、安仁县、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炎陵县21-10-1420-7-1821-9-15湘西山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鹤城区、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县、新晃县、芷江县、靖州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