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1 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主题11 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主题11 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主题11 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主题11 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中华地图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11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在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A.荒漠地区B.高山草甸地区C.沙漠地区D.温带草原地区2、2、以下哪种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A.热带雨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草原D.蒲苇草甸3、关于土壤形成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影响较小B.生物活动仅对表层土壤有影响C.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物质基础D.时间长短对土壤形成没有显著影响4、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关于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植被会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B.棚盖效应阻止了阳光直射地面,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C.森林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D.森林植被的存在对防止水土流失作用不大5、下列关于土壤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物理基础B、生物作用是土壤形成的生物基础C、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D、气候条件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6、下列关于植被类型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植被通常分布在中纬度地区B、草原植被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C、荒漠植被适宜在湿润地区生长D、常绿阔叶林植被适宜在寒带地区生长7、题目:下列关于土壤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动力B.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C.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D.地壳运动与土壤形成无关8、题目:以下哪种植物类型在热带雨林土壤中最为丰富()A.灌木B.藤本植物C.灌木和藤本植物D.硬叶植物9、在下列地区中,哪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水稻?A.黄土高原的黄土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漫滩土C.内蒙古高原的草原土D.喀喇昆仑山的山地土10、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防止森林植被退化?A.大量砍伐森林用于建设B.在森林地区实施严格的轮伐制度C.在森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化学施肥D.在森林地区实施过度放牧11、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B.土壤只含有有机质和矿物质C.土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基础D.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唯一环境12、下列关于植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B.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和土壤类型的影响C.植被的分布与地形无关D.植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13、下列关于土壤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B.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生物基础C.地壳运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基础D.气候条件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条件14、在我国,下列哪种植被类型属于典型的地带性植被?()A.草原B.森林C.沙漠D.荒漠15、下列关于土壤形成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作用是土壤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B.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和降水C.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的分布上D.地质作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母质的形成16、下列关于植被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植被类型都只分布在特定的气候带B.某些植被类型可以跨越多个气候带C.植被类型与气候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D.植被类型只与土壤类型有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不同地形部位土壤的pH值图。材料二:以下是我国某地区植被类型分布图。(1)分析材料一,说明该地区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原因。(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植被类型分布与地形的关系。(3)简述土壤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第二题题目:分析下列地区土壤类型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地区A:华北平原地区B:四川盆地地区C:青藏高原第三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南方某地区植被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该地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受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材料二:该地区土壤pH值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植被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2)分析该地区土壤pH值分布的原因。《主题11土壤与植被》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在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A.荒漠地区B.高山草甸地区C.沙漠地区D.温带草原地区答案:D解析:温带草原地区的土壤由于植被覆盖度高,有机质积累丰富,土壤肥力相对较高。而荒漠地区和沙漠地区由于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低。高山草甸地区虽然植被覆盖度也较高,但由于气候寒冷,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慢,肥力不如温带草原地区。因此,正确答案是D。2、2、以下哪种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A.热带雨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草原D.蒲苇草甸答案:A解析:热带雨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草原和蒲苇草甸则更适应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A。3、关于土壤形成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影响较小B.生物活动仅对表层土壤有影响C.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物质基础D.时间长短对土壤形成没有显著影响答案:C解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其中岩石风化物提供了土壤的基本物质成分,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时间都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选项A错误,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选项B错误,生物活动不仅影响表层土壤,也会影响深层土壤;选项D错误,时间长短对土壤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时间的地质过程能够促进土壤的成熟和发展。4、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关于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植被会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B.棚盖效应阻止了阳光直射地面,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C.森林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D.森林植被的存在对防止水土流失作用不大答案:C解析:森林植被通过其根系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从而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此外,森林植被还能够提供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分解后可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森林植被对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选项A、B、D的说法均不符合实际情况。5、下列关于土壤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物理基础B、生物作用是土壤形成的生物基础C、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D、气候条件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答案:D解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虽然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作用和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因此,选项D的描述不正确。6、下列关于植被类型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植被通常分布在中纬度地区B、草原植被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C、荒漠植被适宜在湿润地区生长D、常绿阔叶林植被适宜在寒带地区生长答案:B解析:草原植被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因为草原植被的根系较浅,能够适应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热带雨林植被适宜在热带地区生长,而不是中纬度地区。荒漠植被适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生长,而不是湿润地区。常绿阔叶林植被适宜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生长,而不是寒带地区。因此,选项B的描述正确。7、题目:下列关于土壤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动力B.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C.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D.地壳运动与土壤形成无关答案:D解析:地壳运动是土壤形成的初始阶段之一,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影响土壤的形成。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8、题目:以下哪种植物类型在热带雨林土壤中最为丰富()A.灌木B.藤本植物C.灌木和藤本植物D.硬叶植物答案:B解析:热带雨林土壤中,由于雨水充沛、阳光强烈,土壤中的养分容易流失,因此适合生长耐阴的藤本植物。选项B是正确答案。选项A、C和D中的植物类型在热带雨林土壤中相对较少。9、在下列地区中,哪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水稻?A.黄土高原的黄土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漫滩土C.内蒙古高原的草原土D.喀喇昆仑山的山地土答案:B解析:水稻是一种喜欢湿润环境的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漫滩土属于水稻土,具有肥沃和保水保肥的特点,非常适合水稻种植。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内蒙古高原的草原土和喀喇昆仑山的山地土都不具备适合水稻生长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B。10、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防止森林植被退化?A.大量砍伐森林用于建设B.在森林地区实施严格的轮伐制度C.在森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化学施肥D.在森林地区实施过度放牧答案:B解析:为了防止森林植被退化,应当采取可持续的林业管理措施。选项B中提到的在森林地区实施严格的轮伐制度,可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更新,有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而大量砍伐森林、在森林地区进行大规模化学施肥和过度放牧都会对森林植被造成破坏。因此,正确答案是B。11、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B.土壤只含有有机质和矿物质C.土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基础D.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唯一环境答案:C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但不仅仅是这样;选项B错误,因为土壤含有有机质、矿物质、空气、水分和生物等多种成分;选项C正确,因为土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基础,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选项D错误,因为植物生长的环境不仅仅局限于土壤,还包括空气、水分等。12、下列关于植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B.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和土壤类型的影响C.植被的分布与地形无关D.植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答案:C解析:选项A正确,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B正确,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和土壤类型的影响;选项C错误,植被的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如高山植被、平原植被等;选项D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13、下列关于土壤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B.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生物基础C.地壳运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基础D.气候条件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条件答案:C解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主要包括成土母质的物质基础、生物活动的生物基础和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地壳运动虽然对土壤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它不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动力基础,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其他选项A、B、D都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14、在我国,下列哪种植被类型属于典型的地带性植被?()A.草原B.森林C.沙漠D.荒漠答案:B解析:地带性植被是指在一定气候带内,由于气候条件相对稳定,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在我国,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包括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等。选项B森林是典型的地带性植被,而草原、沙漠和荒漠则更多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15、下列关于土壤形成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作用是土壤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B.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和降水C.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的分布上D.地质作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母质的形成答案:C解析: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而不是仅仅体现在土壤的分布上。因此,C选项描述不正确。16、下列关于植被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植被类型都只分布在特定的气候带B.某些植被类型可以跨越多个气候带C.植被类型与气候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D.植被类型只与土壤类型有关答案:B解析:虽然大多数植被类型有其特定的气候分布范围,但也有一些植被类型可以跨越多个气候带。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可以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B选项描述正确。其他选项描述均不准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不同地形部位土壤的pH值图。材料二:以下是我国某地区植被类型分布图。(1)分析材料一,说明该地区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原因。(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植被类型分布与地形的关系。(3)简述土壤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答案】(1)该地区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土壤pH值逐渐降低。原因: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酸性较强;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减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酸性较弱。(2)该地区植被类型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关系: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水分充足,适宜森林生长;中海拔地区气温适中,水分适中,适宜草原生长;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适宜荒漠植被生长。(3)土壤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土壤pH值影响植被的生长,不同植物对土壤pH值的适应性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影响植被的生长,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植被的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生长。土壤质地影响植被的生长,不同土壤质地对植物根系生长和水分保持能力不同。第二题题目:分析下列地区土壤类型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地区A:华北平原地区B:四川盆地地区C:青藏高原答案:地区A:华北平原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这种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较低,保水保肥能力较差。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植被生长较为贫瘠,以耐旱、耐贫瘠的植物为主,如小麦、玉米等。地区B:四川盆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紫色土。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保水保肥能力强。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植被生长茂盛,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地区C:青藏高原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高山草甸土。这种土壤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低,但耐寒耐旱。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植被生长以耐寒、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如高山嵩草、高山苔草等。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及其对植被生长影响的了解。通过对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三个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分析,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