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本章学习要点

1、测量误差概念(重点);

2、评定精度的标准(重点)

3、误差传播定律(重点);

4、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难点)测绘工程系§

5-1测量误差概述5.1.1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仪器精度的局限、轴系残余误差等。(2)人为误差:判断力和分辨率的限制、经验等。(3)外界条件的影响:温度变化、风、大气折光等。

测量误差的表现形式

测量误差(真误差

=观测值-真值)(观测值与真值之差)(观测值与观测值之差)三者共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好,测量精度就高,反之,精度就低),观测条件一样叫等精度观测。否则~。1.粗差(错误)——超限的误差错误产生的原因:较多a.可能由作业人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如大数读错、读数被记录员记错、照错了目标等;b.可能是仪器自身或受外界干扰发生故障引起;c.可能是容许误差取值过小造成的。

错误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极大,所以在测量成果中绝对不允许有错误存在。发现错误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通过多余观测条件,进行检核验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测量规范进行作业等。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5.1.2测量误差的种类例:误差处理方法

钢尺尺长误差

ld计算改正钢尺温度误差

lt

计算改正水准仪视准轴误差I操作时抵消(前后视等距)

经纬仪视准轴误差C操作时抵消(盘左盘右取平均)…………2.系统误差

——误差出现的大小、符号相同,或按规律性变化,具有积累性。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工具上的某些缺陷;观测者的某些习惯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5.1.2测量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准确度(偏离真值的程度)影响很大,必须消除。

(计算改正、观测方法、仪器检校)A、找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测量结果加改正数。

例:光电测距中的气象、加常数、乘常数与倾斜改正数等。B、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例:前后视距相等——水准测量中i角误差对h的影响、球气差对h的影响及调焦所产生的影响。盘左盘右取均值——经纬仪的CC不垂直于HH;HH不垂直于VV;度盘偏心差、竖盘指标差对测角的影响。水准测量往返观测取均值——仪器和尺垫下沉对h的影响。C、仔细检校仪器。

例:经纬仪的LL不垂直于VV对测角的影响5.1.2测量误差的种类3.偶然误差——从表面上看,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呈现偶然性。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或人的感觉器官能力的限制,如观测者的估读误差、照准误差等,以及环境中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不断变化着的温度、风力等外界环境)所造成。例:估读数、气泡居中判断、瞄准、对中等误差,导致观测值产生误差

。偶然误差就单个而言具有随机性,但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是服从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例如:

在某测区,等精度观测了217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得到217个三角形闭合差

i(偶然误差,也即真误差)

,然后对三角形闭合差i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观测次数很多时,偶然误差的出现,呈现出统计学上的规律性。而且,观测次数越多,规律性越明显。5.1.2测量误差的种类误差区间d△正误差负误差合计个数k频率k/n个数k频率k/n个数k频率k/n0″~3″3″~6″6″~9″9″~12″12″~15″15″~18″18″~21″21″~24″24″~27″27″以上3021151412852100.1380.0970.0690.0650.0550.0370.0230.0090.00502920181610862000.1340.0920.0830.0730.0460.0370.0280.00900594133302216114100.2720.1890.1520.1380.1010.0740.0510.0180.0050合计1080.4981090.5022171.0005.1.2测量误差的种类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组误差的分布表现出如下规律:小误差出现的个数比大误差多;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个数和频率大致相等;最大误差不超过27″。偶然误差分布的表示方法:表格法(见课本84页)频率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5.1.3偶然误差的特性a、频率直方图横坐标—以偶然误差为横坐标,纵坐标—以频率

d△(频率/组距)为纵坐标。在每一个区间上根据相应的纵坐标值画出一矩形,各矩形的面积=误差出现在该区间的频率(Kn),而所有条形的总面积等于1。所有区间的矩形构成了直方图,如图所示。5.1.3偶然误差的特性b、正态分布曲线x=

y正态分布曲线

在直方图中:当n→∞,各矩形的顶边就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称为“正态分布曲线”,又称为“高斯误差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的方程式:式中、为常数;

=2.72828…sae令:,上式为:ax-=D)(()22221sspjaxex--=22221)(sspD-=D=efy5.1.3偶然误差的特性

特性(1)、(2)、(3)决定了特性(4),特性(4)具有实用意义。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有界性);(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趋向性);(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抵偿性):偶然误差的特性:[]0limlim21=D=D++D+D¥®¥®nnnnnL5.1.3偶然误差的特性误差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偶然误差在测量的成果中:

错误可以发现并剔除,系统误差能够加以改正,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在测量成果中占主导地位,测量误差理论主要是处理偶然误差的影响。

●准确度(测量成果与真值的差异)

●最或是值(最接近真值的估值,最可靠值)

●测量平差(求解最或是值并评定精度)先了解几个概念:

●精(密)度(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衡量精度的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差、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容许)误差、权、协方差等。§5-2评定精度的指标

标准差的数学意义

表示的离散程度x=

y较小较大上式中称为方差,称为标准差:正态分布密度函数1.方差与标准差:()()22221sspjaxex--=5.2.1中误差

测量工作中,用中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2.中误差:上式中,偶然误差为观测值

与真值X之差:观测次数n有限时,用中误差m表示偶然误差的离散情形:

i=

i-

X观测次数无限多时,用标准差表示偶然误差的离散情形:snn][limDD±=¥®snnmn][22221DD±=D++D+D±=L5.2.1中误差5.2.1中误差

m1小于m2,说明第一组观测值的误差分布比较集中,其精度较高;相对地,第二组观测值的误差分布比较离散,其精度较低:

m1=2.7是第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m2=3.6是第二组观测值的中误差。5.2.1中误差

——误差绝对值与观测量之比。

一般用于表示距离的精度。

用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

分数值较小相对精度较高;分数值较大相对精度较低。绝对误差:

有符号,并且有与观测值相同的单位的误差。(如真误差和中误差)

绝对误差主要用于衡量其误差与观测值大小无关的观测值的精度。(如角度、方向等)

在某些测量工作中,如测距。绝对误差不能完全反映出观测的质量。5.2.2相对误差(相对中误差)

K2<K1,所以距离S2精度较高。例: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分别得S1=100米,m1=0.02m;S2=200米,m2=0.02m。计算S1、S2的相对误差。K1=——=——;K2=——=——100500020010000

0.0210.021解:5.2.2相对误差(相对中误差)根据误差分布的密度函数,误差出现在微分区间d

内的概率为:误差出现在K倍中误差区间内的概率为:将K=1、2、3分别代入上式,可得到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间内的概率:

P(||m)=0.683=68.3P(||2m)=0.954=95.4P(||3m)=0.997=99.7

测量中,一般取两倍中误差(2m)作为容许误差,也称为限差:|容|=3|m|或|容|=2|m|D=DD=DD-demdfPm22221)()(pò+-D-D=<DkmkmmdemkmP22221)(p5.2.3极限(容许)误差

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采用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

说明观测值中误差与其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间接观测量: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往往会碰到有些未知量是不可能或者是不便于直接观测的,由直接观测的量,通过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得出的量称为间接观测量。

例如: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通过直接观测值后视读数a和前视读数b来求得的:h=a-b。

间接观测量的误差:

由于直接观测值(a、b)中都带有误差,因此间接观测量——函数(h)也必然受到影响而产生误差。§5-3误差传播定律1.一般函数的中误差代入(b)得对(a)全微分:设有函数:令的系数为,(c)式为:ixDiixFf¶¶=为独立观测值ix设有真误差,函数

也产生真误差ixDZDZix由于和是一个很小的量,可代替上式中的和:DZdzidxixD(a)),,,(21nxxxFZL=(b)nndxxFdxxFdxxFdZ¶¶++¶¶+¶¶=L2211(c)nnxxFxxFxxFD¶¶++D¶¶+D¶¶=DZL22115.3.1误差传播定律对Z观测了k次,有k个式对(d)式中的一个式子取平方:(i,j=1~n且i≠j)对K个(e)式取总和:(f)[][][][][]å¹=DD+D++D+D=DZnjijijijinnxxffxfxfxf1,222222212122L(e)jijinnxxffxxffxxffxfxfxfDD++DD++DD+D++D+D=DZ2223131212122222221212LL(d))()(22)(11)()2()2(22)2(11)2()1()1(22)1(11)1(knnkkknnnnxfxfxfxfxfxfxfxfxfD++D+D=DZD++D+D=DZD++D+D=DZLLLLLLLLL5.3.1误差传播定律(f)式两边除以K,得(g)式:由偶然误差的抵偿性知:(g)式最后一项极小于前面各项,可忽略不计,则:<<前面各项即(g)[][][][][]å¹=DD+D++D+D=DZnjijijijinnKxxffKxfKxfKxfK1,222222212122L[]0lim=DD¥®nxxjin[][][][]KxfKxfKxfKnn22222221212D++D+D=DZLL(h)22222221212xnnxxzmfmfmfm+++=LL5.3.1误差传播定律上式为一般函数的中误差公式,也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通过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我们可以总结出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步骤:

1.列出函数式;

2.对函数式求全微分;

3.套用误差传播定律,写出中误差式。考虑,代入上式,得中误差关系式:iixFf¶¶=(6-10)2222222121nnZmxFmxFmxFm÷÷øöççè涶++÷÷øöççè涶+÷÷øöççè涶±=LL5.3.1误差传播定律2.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

(1).倍数函数的中误差设有函数式(x为观测值,K为x的系数)

全微分得中误差式xxZKmmKmKdxdZKxZ±=±===22例:量得地形图上两点间长度

=168.5mm

0.2mm,计算该两点实地距离S及其中误差ms:1000:1l解:列函数式求全微分中误差式m2.0m5.168m2.0mm2002.01000100010001000±=\±=±=´=±==´=SmmddlSlSlS5.3.1误差传播定律(2).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解:对上式全微分:由中误差式得:设有函数式全微分中误差式nnxkxkxkZ±±±=LL2211nndxkdxkdxkdz±±±=LL22112222222121nnZmkmkmkm+++±=L例:设有某线性函数其中

、分别为独立观测值,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求Z的中误差。

314121491144xxxZ++=321xxxmm6,mm2,mm3321±=±=±=mmmZm314121491144dxdxdxdz++=()()()()()()mm6.1623214121492144233222211±=´+´+´±=++±=xxxZmfmfmfm5.3.1误差传播定律(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式

●对某观测量进行多次观测(多余观测)取平均,是提高观测成果精度最有效的方法。函数式全微分中误差式[]nnnnnllllx12111+++==LLlnnlnlnddddx12111+++=L21221211222nnnnxmmmm+++±=L由于等精度观测时,,代入上式:得mmmmn====LL21nmmnnmX±=±=221

由此可知,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比观测值的中误差缩小了倍。

n5.3.1误差传播定律例:测定A、B间的高差,共连续测了9站。设测量每站高差的中误差,求总高差的中误差。ABhmm2±=mABhhm(4).和差函数的中误差当等精度观测时:上式可写成:函数式:全微分:中误差式:nxxxZ±±±=LL21ndxdxdxdz±±±=LL2122221nZmmmm+++±=Lmmmmmn=====L321nmmZ±=921hhhhAB+++=LLmm692±=±=±=nmmh5.3.1误差传播定律

解:

观测值函数中误差公式汇总

函数式函数的中误差一般函数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线性函数

算术平均值

2222222121nnZmxFmxFmxFm÷÷øöççè涶++÷÷øöççè涶+÷÷øöççè涶±=LL),,,(21nxxxFZL=xxZKmmKmKxZ±=±==22nmmZ±=nxxxZ±±±=LL21nnxkxkxkZ±±±=LL22112222222121nnZmkmkmkm+++±=L[]nnnnnllllx12111+++==LLnmmX±=5.3.1误差传播定律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的长度为d=23.4

mm,其中误差md=±0.2

mm,求该两点的实际距离D及其中误差mD

。解:函数关系式:D=Md,属倍数函数,M=500是地形图比例尺分母。两点的实际距离结果可写为:11.7m±0.1m。【例1】5.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例2】 水准测量中,已知后视读数a=1.734

m,前视读数b=0.476

m,中误差分别为ma=±0.002

m,mb=±0.003

m,试求两点的高差及其中误差。解:函数关系式为h=a-b,属和差函数,得两点的高差结果可写为1.258m±0.004

m。5.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试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分析视距测量的精度。解:(1)测量水平距离的精度基本公式:求全微分:水平距离中误差:其中:【例3】5.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解:(2)测量高差的精度基本公式:求全微分:高差中误差:其中:试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分析视距测量的精度。【例3】5.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图根水准测量中,已知每次读水准尺的中误差为mi=±2mm,假定视距平均长度为50m,若以3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试求在测段长度为Lkm的水准路线上,图根水准测量往返测所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解:1)每站观测高差为:

2)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因视距平均长度为50m,则每公里可观测10个测站,L公里共观测10L个测站,L公里高差之和为:

L(km)高差和的中误差为:【例4】5.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在第二章中,取作为闭合差的容许值是考虑了除读数误差以外的其它误差的影响(如外界环境的影响、仪器的i角误差等)。往返高差的较差(即高差闭合差)为:高差闭合差的中误差为:以3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则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接上页)5.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列出函数式

例:用长30m的钢尺丈量了10个尺段,若每尺段的中误差为ml=±5mm,求全长D及其中误差mD。

a)函数式

按倍数函数式求全长中误差,将得出

b)实际上全长应是10个尺段之和,故函数式应为

用和差函数式求全长中误差,因各段中误差均相等,故得全长中误差为按实际情况分析用和差公式是正确的,而用倍数公式则是错误的。5.3.3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时要注意的问题(2)在函数式中各个观测值必须相互独立,即互不相关。 如有函数式:而:

若已知x的中误差为mx,求Z的中误差mz。直接用公式计算,由(a)式得:由(b)式得:代入(c)式得

(上面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5.3.3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时要注意的问题因为y1和y2都是x的函数,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观测值,因此在(a)式的基础上不能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正确的做法是:先把(b)式代入(a)式,再把同类项合并,然后用误差传播定律计算。5.3.3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时要注意的问题多余观测:对一个未知量,进行重复观测。多余观测目的

:提高观测成果的质量,发现和消除错误。有一个多余观测,就会产生一个矛盾(闭和差),消除矛盾的过程,称为测量平差。直接观测平差:重复观测产生了观测值之间互不相等这样的矛盾。如何由这些互不相等的观测值求出观测值的最佳估值,同时对观测质量进行评估,即对一个未知量的直接观测值进行平差.根据观测条件,有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和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先明确一些概念§5-4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或是值就是各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最或然/是值、最可靠值)

证明算术平均值为该量的最或是值:

设该量的真值为X,则各观测值的真误差为

1=

1-

X

2=

2-

X

······

n=

n-

X对某未知量进行了n次观测,得n个观测值

1,2,···,n,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为:[]nlnlllLn=+++=L215.4.1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的最或然值当观测无限多次时:

当观测次数无限多时,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该量的真值;当观测次数有限时,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所以,算术平均值是最或是值。L≈X两边除以n:由[][]nXl-=D[][]XLXnln-=-=D[]0)(limlim=-=D¥®¥®XLnnnXnln=¥®][lim5.4.1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的最或然值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计算方法

a.由真误差来计算当观测量的真值已知时,可根据中误差估值的定义即由观测值的真误差来计算其中误差。b.由改正数(最或然值误差v)来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观测量的真值除少数情况外一般是不易求得的。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按观测值的最或然值来求观测值的中误差。5.4.2评定精度观测值的改正数:最或然值x与各观测值

i之差,其表达式为:

在等精度直接观测中,最或然值x即是各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即

显然

式是改正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检核计算中有用。x=

nVi=x-

i(i=1,2,···,n)5.4.2评定精度比较前面的公式,可以证明,两式根号内的部分是相等的,由改正数来计算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白塞尔公式):1][-±=nvvm即在与中:nmnvvm][1][DD±=-±=1][][-=DDnvvn5.4.2评定精度证明如下:真误差:改正数:对上式取n项的平方和由上两式得其中:1][][-=DDnvvnnnnnlxvlXlxvlXlxvlX-=-=D-=-=D-=-=DLLLL222211115.4.2评定精度中误差定义:白塞尔公式:5.4.2评定精度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一组等精度观测值为l1、l2、…ln,其中误差均相同,设为m,最或然值x(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为:x=

n5.4.2评定精度解:该水平角真值未知,可用算术平均值的改正数V计算其中误差:例:对某水平角等精度观测了5次,观测数据如下表,求其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次数观测值VVV备注176

42

49

-41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