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散步》通过描写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小事,展现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主题,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散文佳作。它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始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更深刻的思考。他们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以及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能力,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文中的平凡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和人生意义。同时,学生在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上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朗读训练来增强语感和表现力。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文中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文中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感恩之心。(2)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主旨。(2)学习文中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作用。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散步”这一平凡小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2)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正确处理矛盾、关爱家人的意识。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增强语感。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4.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的情感氛围,加深理解。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展示一组家庭和睦相处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在公园游玩、共进晚餐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家庭亲情的感受。然后提问:“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一件小事让你印象深刻,让你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散步》。(二)预习检查(10分钟)1.
请学生介绍作者莫怀戚的相关信息,教师进行补充。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平凡人的情感世界,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教师正音、释义。(1)易错字音:(2)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3)一霎(shà)时:短时间;一会儿。(4)水波粼粼(línlín):形容水石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5)重点词语:(6)信服:相信并佩服。(7)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8)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9)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10)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2.
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和重音,尤其要读出文中人物不同的语气和情感。例如,文中“我”的话语应读出沉稳、负责的语气;母亲的话应读出温和、顺从的语气;儿子的话则应读出天真、活泼的语气。3.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4.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1)文章讲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时发生分歧,最终“我”决定委屈儿子,背着母亲走小路的故事。(2)文中出现了“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物。“我”是家庭的核心人物,母亲年迈,妻子贤惠,儿子年幼。(3)文章以“散步”为线索,围绕散步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展开情节,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关爱。(四)梳理文章结构(10分钟)1.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2.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统一意见。3.
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明确文章的结构:(1)第一部分(第1-4段):开篇点题,交代了散步的地点、人物和季节,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2)第二部分(第5-22段):叙述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以及“我”在面对分歧时的思考和决定,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3)第三部分(第23-28段):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小路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美好。(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步》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次家庭散步的经历,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和亲情的珍贵。2.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2)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语言素材。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2.
提问:“在散步过程中,一家人遇到了什么分歧?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1.
文中有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描写语句,进行品读赏析。2.
学生自主阅读、批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巡视指导。3.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例如:(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2)赏析:“信服”一词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顺从,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和对儿子的理解。“点头”“拿外套”两个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虽然身体不好,但为了儿子的提议还是愿意去散步的心理。(3)“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4)赏析:儿子的这句话充满了童趣,他天真无邪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孩子对家庭关系的直观感受,也为散步的氛围增添了一份轻松和愉悦。“笑”字则写出了一家人听到儿子话语后的反应,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4.
除了细节描写,文中的环境描写也别具特色。请学生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思考其作用。(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2)赏析:这段环境描写描绘了南方初春田野的美丽景色,展现了生命的蓬勃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散步,烘托了一家人温馨和睦的氛围,也暗示了生命在传承中延续,与文章的主题相呼应。(3)“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4)赏析:此处环境描写描绘了小路尽头的优美景色,为下文“我”决定走小路做了铺垫,同时也象征着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三)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5分钟)1.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看似微不足道,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2)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3)文章结尾处“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寓意?2.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1)作者详细描写散步中的分歧,是因为这一情节是文章的核心冲突,通过对分歧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选择时的不同态度和考虑,更突出了他们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美好品质。(2)这句话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等词语,表现了“我”和妻子对母亲和儿子的关爱和责任。“我背上的”是母亲,代表着过去和责任;“她背上的”是儿子,代表着未来和希望。整个家庭三代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是他们共同的追求,所以说“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3)结尾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它将家庭的责任与使命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表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美满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对亲人的深深爱意。(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生活中类似的温馨场景,与同学们分享。2.
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公益广告视频,如央视的《筷子篇》,让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亲情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重要性。3.
布置小练笔: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的温暖。(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墨科技产品在商业谈判中的价值体现
-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2025年抗艾滋病用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度家族信托房产装入与家族内部协议合同
- 2025年度国有企业改革合作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七星拼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美术教学五年级工作计划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款抵押合同
- 图书馆阳台装修合同
- 2025年度专升本院校合作办学合同范本
- 2025年2级注册计量师专业实务真题附答案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及安排表
- 果实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深度研究
- 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
- 《fema失效模式分析》课件
- 联合救治房颤患者的协议书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 12J201平屋面建筑构造图集(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