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宿舍此楼建于1899年,位于老图书馆北面。欧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70平方米,曾作校长及教工宿舍之用。1982年12月建教师活动中心时被拆除。中院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夏,初建时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风格。供办公、师范班及中学部使用。中院位于校园中央绿地北侧,东面与教师活动中心和老图书馆相邻,西面与新上院相邻。中院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图为1899年落成的中院校舍。中院几经修缮,使用功能也历经多次变化。1999年学校对其进行了复原性大修,房屋结构由原来的砖木结构变为钢筋砼框架结构。中院由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亲自设计并督造。在当时中国,斥资49926.2两银元,建造一幢近5000平方米建筑,属于“大手笔”一类的“作品”。很大的中院,更是一个大的教育世界。它集教学、办公、食宿于一体,如同一个浓缩的新学教育小社会,刻写下中国人自主创办近代新式学校的典型实践。许多著名校友如吴稚晖、钮永建、白毓昆、马衡、周厚坤、邹韬奋、陆定一等都曾在此楼学习过。中院大厅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铜像。何嗣焜先生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先生办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和交通大学重要的筹建者。何嗣焜担任校长四年,开创系统的分级办学体制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河,师范班开学之日也成为交通大学校庆日的来历;开创中国近代大学管理章程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派遣留学生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乃至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史中上最早的大规模运动会之先河,使公学初具规模,为南洋公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院三楼原作过教师、学生宿舍。如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01年受聘出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时,就住在中院三楼60号。他常常晚间约两、三位同学来宿舍谈话,讨论学业问题。新中院建于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是一座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康白渡式”风格(即买办式风格)。建成后曾作为男生学生宿舍使用,建国后作为院系办公场所之用。楼高二层,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口字形平面,中央留有天井。青砖墙面,红砖腰线,外围有贯通四周的走廊。该楼中西合壁,质料典雅。著名校友凌鸿勋、陆定一等曾在此楼住过。新中院2003年改作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展厅实际使用面积6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小楼像小船一样静静地泊在上海交大校园里,楼前斑驳的铁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上院(新上院旧址)是南洋公学时期的大学部。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由美国人福开森统一筹划设计,里面包括教室、实验室、大礼堂、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在当时被称为上海高校中最伟大的建筑。底层中部原有一个可容500人的礼堂,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在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莅临本校,就在这里向师生发表过重要讲演。1927年为纪念老校长唐文治将此礼堂命名为文治堂。1954年上院拆除重建后,更名为新上院,总面积增至9746平方米。现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楼之一,正面一、二层为实验室,三层以上为教室,后部有多间阶梯形大教室和一间大型活动室。上海交大1986年校庆时,在新上院大厅内树了一尊盛宣怀半身铜像表示纪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上海交大校刊》和《交大通讯》上,发表几篇论述文章称盛宣怀为“教育家”。2010年上海交大在闵行新校区室外铸造落成一尊盛宣怀全身铜像,并把盛宣怀办南洋公学的奏折全文刻在石碑上,安放在校门内侧大道边,一条校内干路取名“宣怀大道”。工程馆原为恭绰馆,设计出自设计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1930年12月由当时的铁道部批准建工程馆并由馥记公司以23万8千两承办全工程于,1932年1月竣工。该馆的部分资金为校友集资,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口”字形,原为二层楼的教学楼,占地6500平米。1960年加层改造后总面积达到12898平方米。工程院的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试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造型古朴、典雅,建筑手笔多有独到之处。交大一批又一批“冀与欧美各国颉颃争胜”的人才如钱学森和江泽民等都在此楼中学习过。工程馆二楼前厅叶恭绰前校长塑像。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他长期位居交通要津,1917年7月任交通部总长,兼任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叶恭绰是一位交通救国论者,提倡交通救国,重视实业教育。1921年8月,他以南洋为中坚,将部属四校合并成一所大学,定名成立交通大学。学校分设上海、唐山、北京三地,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唐山学校、北京学校。叶恭绰被推选为校长。从交通大学成立开始,叶恭绰就希望把交通大学办成世界先进大学。为此,叶恭绰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曾联络过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商议进行合作。叶恭绰同时希望缔造“天下交大是一家”,一直到建国后,国立交通大学演变成现今的上海、西安两所交大,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部分迁移台湾的交大校友在新竹创立“国立交通大学”。在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中,五所交大演绎成“天下交大是一家”。哲生馆规划建于1937年。由于抗战,实际1946年竣工。经校史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这就是科学馆建成时的楼铭,已湮没多年,如今终于象冰山浮出水面。科学馆原名哲生馆,哲生馆的建成,还颇有波折,早在黎照寰治校时期的1936年,学校就开始动工兴建此幢工程试验室。1937年5月21日,为纪念前校长孙科(字哲生)对学校建设的功绩,学校将即将落成的工程试验室定名“哲生馆”,并函请近代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了馆名。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筑只得停工。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才重又开工并于当年的10月24日竣工。1947年4月8日,在学校51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授钥典礼。该楼建筑总面积2162平方米,为三层楼实验室用房。建国后改名为科学馆。现在又改回来了。总办公厅原名“容闳堂”,是为了纪念我国最早留美的爱国学者容闳先生而命名的。建成于1933年,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庄俊先生设计的,具有严谨的仿欧洲古典主义式样,表现了办公建筑的庄重气质。总办公厅门额“总办公厅”四字出自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之手。1934年12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上海14个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欢迎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大会”曾在此楼召开。体育馆由张铸校长发起而建成于1925年,为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体育馆之一。该楼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层建筑面积为2957平方米。底层有小型游泳池、浴室、办公室及乒乓球室;二层内有室内篮球场,南部有小型舞台,可供演出和集会用;三层为室内跑道,亦可作为观赏球赛的看台。学校历来提倡智德体并重,篮球是优秀传统项目。1960年,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高校参加了全国乙级联赛,获合肥赛区第一。上海市体委决定由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甲级篮球联赛。这支以大学生为主的高智商、重技术的业余篮球队,在湖北赛区连胜湖北省队、河北二队、贵州省队,并在上海表演赛中战胜了上海一队,表现惊艳。交大被赞誉不愧为是篮球运动的摇篮。百年校庆里程碑位于大草坪中央,是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所立的纪念碑。该碑高12.5米,碑体呈三角形,寓意教书育人以德、智、体三方面为根本,以暖灰色花岗岩为碑面。纪念碑为不锈钢环所围绕,周围有花岗岩台阶,象征交通大学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台阶上有浮雕,象征交通大学所经历的百年沧桑。碑北面有一喷水池,池中有由广西白大理石底座托起了五个印度红花岗岩石球,中间主球可以转动,象征交通大学永恒的生命力。北面红色花岗岩上海刻有百年校庆志和校友捐赠名录。校内许多活动在此碑前举行。交通大学日晷始建于1925年,后于1988年重建,现位于大草坪南侧,正面刻有“与日俱进”四字。1925年9月27日乙卯级同学毕业十周年返校时,曾于大草坪南侧修筑日晷台一座,背后刻有捐赠者姓名。1938级校友毕业五十周年返校时重建,今在上方放置有现代日晷仪。五卅惨案纪念碑。史霄雯、穆汉祥烈士纪念碑大礼堂也称新文治堂,位于校区西侧,东邻体育场,北为第二食堂。为两层钢砼结构,总造价38万元,建筑面积2913平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原上院旧文治堂仅能容纳500人左右,已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同时为了纪念前校长唐文治先生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学校理事会决定新建一座大礼堂并将之命名为新文治堂。学校中心的大草坪体育场。我们校足球队当年在这里训练比赛可没有这样漂亮的草坪哦。学生第一宿舍楼即执信西斋。该宿舍位于校园西侧,又为纪念1920年在反对桂系军阀战争中英勇就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朱执信先生,故定名为"执信西斋"。楼呈马蹄形,中间为三层,两翼为二层。初用作学生宿舍,室内设施完备精美,有房屋187间,建筑面积4397平方米。“文革”期间我们足球队曾经住在二楼中间二间宿舍,还常常在阳台上健身。门前有1933年由1930届校友发起建筑的"饮水思源"纪念碑,它已成为学校的代表标志。穆汉祥烈士和钱学森都曾居住与此。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宋庆龄与何香凝曾借用此楼共同创立了国民伤兵医院。铁木工厂,俗称“玻璃房子”,建于1930年,位于工程馆东面,建筑面积956平方米,前校长孙科曾为其题词。原为学生木工、金工实习基地,建国初期为材料力学实验室。钱学森等校友曾在此做过实验。现在铁木工厂位置上新盖的建筑。除了那些历史建筑外,解放以后又盖了不少教学楼。这是新建楼,几十年面貌还是老样子。原第三教学楼现在是MED—X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学校直属的从事医工、医理交叉研究的科研教育机构。原电机楼拆除后,新建了凯原法学院。原四、五系的无线电楼。在广元路边上的浩然科技大厦。包兆龙图书馆不知是改建还是在重建。这是在原游泳池地盘上新建的钱学森图书馆。门牌为华山路1800号。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馆内设有资料厅、专题展厅、学术交流厅等文化设施。上海交大还有个法华校区在法华镇路535号,該校址原为法华禅寺所在地,“法华”一名取自《妙法蓮华经》。该寺最初兴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历代多次重修。1930年拆除寺院,在原址兴建正始中学,1949年后建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959年上海市委将党校移交給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幼儿园心理健康与保教工作计划
- 2025年心理咨询师实操技能考核试卷: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理论试题
-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线上教学计划
- 非营利组织培训课程实施计划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活动计划
- 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漏洞检测计划
-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的计划与实践
- 2025年秋季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计划
- 中国凿岩或钻探工具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第六届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五星级酒店餐饮部管理制度大全
- 2025年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中作文素材积累:15个“小众又万能”的人物素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11 浪花
- 水利工程信息化项目划分表示例、单元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 2025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32题)
- DB31∕T 360-2020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4年度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简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