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1电路模型1.2电路变量1.3欧姆定律1.4理想电源1.5基尔霍夫定律1.6电路等效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1.8电阻Π、T电路互换等效1.9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1.10小结图1.1-1手电筒电路1.1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图1.1-1是一种简单的实际照明电路。它由3部分组成:①是提供电能的能源,简称电源,
它的作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图中干电池电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②是用电装置,统称其为负载,它将电源供给的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图中灯泡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③是连接电源与负载传输电能的金属导线,简称导线。图中S是为了节约电能所加的控制开关。需要照明时将开关S闭合,不需要照明时将S打开。电源、负载与连接导线是任何实际电路都不可缺少的3个组成部分。实际电路种类繁多,但就其功能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进行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典型的例子是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电路。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将其他形式
的能量(或热能、或水的势能、或原子能等)转换成电能,通过变压器、输电线等输送给各用户负载,在那里又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如负载是电动机)、光能(如负载是灯泡)、热能(如负载是电炉)等,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利用。其二,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有电话、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中的电路。接收天线把载有语言、音乐、图像信息的电磁波接收后,通过电路把输入信号(又称激励)变换或处理为人们所需要的输出信号(又
称响应),送到扬声器或显像管,再还原为语言、音乐或图像。1.1.2电路模型
理想电阻的模型符号如图1.1-2(a)所示。类似地,各种实际电容器主要是储存电能的,用一个理想的二端电容来反映储存电能的特征。理想电容的模型符号如图1.1-2(b)所示。用一个理想的二端电感来反映储存磁能的特征。理想电感的模型符号如图1.1-2(c)所示。图1.1-2理想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模型有了上述定义的理想电阻、理想电容、理想电感元件模型,对于任何一个实际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部件,都能譬如,灯泡、电炉、电阻器,都消耗电能,
这些实际部件的电路模型都可用图1.1-2(a)中的理想电阻R
来表示。再如一个实际的电感器,它是在一个骨架上用良金属导线绕制而成的,如图1.1-3(a)所示。如果应用在低频电路里,主要是储藏磁能,它所消耗的电能与储藏的电能都很小,与储藏的磁能相比可以忽略,在这种应用条件下的实际电感器,它的模型可视做图1.1-3(b)所示的理想电感L。如果应用在较高频率的电路中,绕制该线圈的导线所消耗的电能需要考虑,它储藏的电能仍可忽略,那么,这种情况的实际电感器的模型就可用体现电能消耗的电阻R与体现磁能储藏的电感L相串联表示,如图1.1-3(c)所示。如果这个实际电感器应用在更高频率的电路中,它储藏的电能也需要考虑,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实际电感器的电路模型可用图1.1-3(d)来表示。图1.1-3实际电感元件在不同应用条件下之模型关于电路部件的模型概念还需强调说明3点:
(1)理想电路元件是具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元件:理想电阻元件只消耗电能(既不储藏电能,也不储藏磁能);理想电容元件只储藏电能(既不消耗电能,也不储藏磁能);理想电感元件只储藏磁能(即不消耗电能,也不储藏电能)。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的模型并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实际中并不存在。但是不能说所定义的理想电路元件模型理论脱离实际,是无用的。这犹如实际中并不存在“质
点”,但“质点”这种理想模型在物理学科运动学原理分析与研究中举足轻重一样,人们所定义的理想电路元件模型在电路理论问题分析与研究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2)不同的实际电路部件,只要具有相同的主要电磁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用同一个模型表示,如上述的灯泡、电炉、电阻器这些不同的实际电路部件在低频电路里都可用电阻R表示。
(3)同一个实际电路部件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它的模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图1.1-3所示实际电感元件在不同应用条件下之模型。将实际电路中各个部件用其模型符号表示,这样画出的图称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图,亦称做电原理图。如
图1.1-4就是图1.1-1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图1.1-4电路模型图用集总参数电路模型来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实际电路的尺寸l(长度)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λ,即
l<<λ(1.1-1)
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实际电路便不能按集总参数电路模型来处理。本书只讨论集总参数电路。1.2电路变量
1.2.1电流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形成传导电流。我们知道,一段金属导体内含有大量的带负荷的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在其内部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如图
1.2-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导体内虽有电荷运动,但由于电荷运动是杂乱无规则的,因而不能形成传导电流。如果在AB段金属导体的两端连接上电源,那么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就要逆电场方向运动,这样,AB段金属导体内就有电荷作规则的定向运动,于是就形成传导电流,如图1.2-1(b)所示,图中E为电场强度(表示电荷受到的力与其携带的电荷量的比值)。在其他场合,如电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作规则定向运动也会形成传导电流。图1.2-1电流形成示意图通过电流的磁效应、热效应来感知它的客观存在,这是人们所熟悉的常识。所以,毫无疑问,电流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为了从量的方面量度电流的大小,引入电流强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电流强度,如图1.2-2所示。电流强度用i(t)表示,即(1.2-1)式中q(t)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若dq(t)/dt为常数,即是直流电流,常用大写字母I表示。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电力系统中嫌安培单位小,有时取千安(kA)为电流强度的单位。而无线电系统中(如晶体管电路中)又嫌安培这个单位太大,常用毫安(mA)、微安(μA)作电流强度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A=103A
1mA=10-3A
1μA=10-6A
在电路问题分析中,电流强度是经常使用的物理量,为了简便,简称为电流。所以“电流”一词不仅表示一种物理现象,而且也代表一个物理量。电流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在一些很简单的电路中,如图1.1-4所示,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从电源正极流出,流向电源负极的。但在一些稍复杂的电路里,如图1.2-3所示的桥形电路中,R5上的电流实际方向并不是一看便知的。图1.2-3桥形电路不过,R5上电流的实际方向只有3种可能:①从a流向b;②从b流向a;③既不从a流向b,又不从b流向a(R5上的电流为零)。所以说,对电流这个物理现象可以用代数量来描述它。简言之,电流是代数量,当然可以像研究其他代数量问题一样选择正方向,即参考方向。假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用箭头标在电路图上。图1.2-4直流电流测试电路1.2.2电压
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即是两点间的电压。从电场力做功概念定义,电压就是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中一点移至电路中另一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如图1.2-5所示。用数学式表示,即为(1.2-2)式中dq(t)为由a点移至b点的电荷量,单位为库仑(C);dw(t)是为移动电荷dq(t)电场力所做的功,单位为焦耳(J)。电位、电压的单位都是伏特(V),1V电压相当于移动1C正电荷电场力所做的功为1J。电力系统中嫌伏特单位小,有时用
千伏(kV)。而无线电系统中又嫌伏特单位太大,常用毫
伏(mV)、微伏(μV)作电压单位。从电位、电压定义可知它们都是代数量,因而也有参考方向问题。电路中,规定电位真正降低的方向为电压的实际方向。但在复杂的电路里,如图1.2-3中R5两端电压的实际方向是不易判别的,或在交流电路里,两点间电压的实际方向是经常改变的,这给实际电路问题的分析计算带来困难,所以也常常对电路中两点间电压设出参考方向。所谓电压参考方向,就是所假设的电位降低之方向,在电路图中用“+”、“-”号标出,或用带下脚标的字母表示。如电压uab,脚标中第一个字母a表示假设电压参考方向的正极性端,第二个字母b表示假设电压参考方向的负极性端。以后如无特殊说明,电路图中“+”、“-”标号就认为是电压的参考方向。在设定电路中电压参考方向以后,若经计算得电压uab为正值,则说明a点电位实际比b点电位高;若uab为负值,则说明a点电位实际比b点电位低。同电流一样,两点间电压数值的正与负,在设定参考方向的条件下才是有意义的。图1.2-6直流电压测量电路电压大小、方向均恒定不变时为直流电压,常用大写字母U表示。对直流电压的测量,是根据电压的实际方向,将直流电压表并联接入被测电路,使直流电压表的正极接所测电压的实际高电位端,负极接所测电压的实际低电位端。譬如,理论计算得Uab=5V,Ubc=-3V,要测量这两个电压,电压表应如图1.2-6所示那样接入电路。例1.2-1
如图1.2-7(a)所示电路,若已知2s内有4C正电荷均匀地由a点经b点移动至c点,且知由a点移动至b点时电场力做功8J,由b点移动至c点时电场力做功12J。图1.2-7例1.2-1用图
(1)标出电路中电流参考方向并求出其值,若以b点作参考点(又称接地点),求电位Va、Vb、Vc,电压Uab、Ubc;
(2)标电流参考方向与(1)时相反并求出其值,若以c点作参考点,再求电位Va、Vb、Vc,电压Uab、Ubc。解(1)设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2-7(b)所示,并在b点画上接地符号。依题意并由电流强度定义得由电位定义,得题目中已知4C正电荷由b点移动至c点时电场力做功
12J,本问是以b点为参考点求c点电位,就是说,若将4C正电荷由c点移动至b点,电场力做功应为-12J,所以计算c点电位时算式中要用-12。利用电压等于电位之差关系,求得
(2)按题目中第2问要求设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2-7(c)所示,并在c点画上接地符号。由电流强度定义得电位所以电压
(1)电路中电流数值的正与负与参考方向密切相关,参考方向设的不同,计算结果仅差一负号。
(2)电路中各点电位数值随所选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但参考点一经选定,各点电位数值就是唯一的,这就是电位的相对性与单值存在性。
(3)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数值不因所选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1.2.3电功率
单位时间做功大小称做功率,或者说做功的速率称为功率。在电路问题中涉及的电功率即是电场力做功的速率,以符号p(t)表示。功率的数学定义式可写为(1.2-3)式中dw(t)为dt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功率的单位为瓦(W)。1瓦功率就是每秒做功1焦耳,即1W=1J/s。以图1.2-5所示电路为例加以讨论。图中矩形框代表任意一段电路,其内可以是电阻,可以是电源,也可以是若干电路元件的组合。电流的参考方向设成从a流向b,电压的参考方向设成a为高电位端,b为低电位端,这样所设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称为参考方向关联。设在dt时间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动至b点的正电荷量为dq,a点至b点电压u意味着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至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那么移动dq正电荷电场力做的功为dw=udq。电场力做功说明电能损耗,损耗的这部分电能被ab这段电路所吸收。下面具体推导出ab这段电路吸收的电功率与其上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由得再由得根据功率定义p(t)=dw/dt,得p(t)=ui
(1.2-4)需要强调的是,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一段电路所吸收的电功率为该段电路两端电压、电流之乘积。代入u、i数值,经计算,若p为正值,该段电路
吸收功率;若p为负值,该段电路吸收负功率,即该段电路向外供出功率,或者说产生功率。例如算得ab这段电路吸收功率为-3W,那么说成ab段电路产生3W的功率也是正确的。图1.2-8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情况如果遇到电路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情况,如图1.2-8所示,在计算吸收功率的公式中需冠以负号,即
p(t)=-ui
(1.2-5)
有时,要计算一段电路产生功率(供出功率),无论u,i参考方向关联或非关联情况,所用公式与计算吸收功率时的公式恰恰相反。即u,i参考方向关联,计算产生功率用
-ui计算;u,i参考方向非关联,计算产生功率用ui计算。这是因为“吸收”与“供出”二者就是相反的含义,所以计算
吸收功率与供出功率的公式符号相反是理所当然的事。表1.2-1所示为计算功率公式表。图1.2-9例1.2-2用图例1.2-2如图1.2-9所示电路,已知i=1A,u1=3V,u2=7V,u3=10V,求ab、bc、ca三部分电路上各吸收的功率p1、p2、p3。解对ab段、bc段电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所以吸收功率
p1=u1i=3×1=3W
p2=u2i=7×1=7W
对ca段电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所以这段电路吸收功率
p3=-u3i=-10×1=-10W
实际上ca这段电路产生功率为10W。由此例可以看出:p1+p2+p3=0,即对一完整的电路来说,它产生的功率与消耗的功率总是相等的,这称为功率平衡。图4-1-1EM235的输入/输出接线图最后谈一下辅助单位。上面讲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基本单位为安(A)、伏(V)、瓦(W),也简单介绍了几种电流、电压的辅助单位,今后在本课程及后续课程里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量的单位问题。作为单位换算问题常识,表1.2-2给出部分SI(即国际单位制)词头表,供读者换算单位时查阅(表中[]内文字为可省略的中文词头名称部分)。1.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Ohm’sLaw,OL)是电路分析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说明流过线性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电阻元件的特性。这里我们联系电流、电压参考方向讨论欧姆定律。图1.3-1(a)是理想电阻模型,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图1.3-1(b)是它的伏安特性,为处在u-i平面一、三象限过原点的直线。
写该直线的数学解析式,即有
u(t)=Ri(t)(1.3-1)
此式就是欧姆定律公式。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倒数称为电导,以符号G表示,即
(1.3-2)图1.3-1理想电阻模型及伏安特性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S)。从物理概念上看,电导是反映材料导电能力强弱的参数。电阻、电导是从相反的两个方面来表征同一材料特性的两个电路参数,所以,定义电导为电阻之倒数是有道理的。应用电导参数来表示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时,欧姆定律形式可写为
i(t)=Gu(t)
(1.3-3)应当明确:
①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阻;
②如果电阻R上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非关联,如图1.3-2所示,则欧姆定律公式中应冠以负号,即
u(t)=-Ri(t)
(1.3-4)
或
i(t)=-Gu(t)
(1.3-5)图1.3-2电流、电压参考方向非关联③由(1.3-1)式、(1.3-3)式或(1.3-4)式、(1.3-5)式可见,在参数值不等于零、不等于无限大的电阻、电导上,电流与电压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或者说,在这样的电阻、电导上,t时刻的电压(或电流)只决定于t时刻的电流(或电压)。这说明电阻、电导上的电压(或电流)不能记忆电阻、电导上的电流(或电压)在“历史”上(t时刻以前)所起过的作用。所以说,电阻、电导元件是无记忆性元件,又称即时元件。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电阻R上吸收电功率为或可得电导G上吸收电功率为或(1.3-6)(1.3-7)(1.3-8)(1.3-9)
电阻(或其他的电路元件)上吸收的能量与时间区间相关。设从t0~t区间电阻R吸收的能量为w(t),则它应等于从t0到t对它吸收的功率p(t)作积分,即为避免积分上限t与积分变量t相混淆,将积分变量换为ξ。(1.3-10)(1.3-11)(1.3-12)
例1.3-1
阻值为2Ω的电阻上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已知电阻上电压u(t)=4costV,求其上电流i(t)、消耗的功率p(t)。
解因电阻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所以其上电流消耗的功率
例1.3-2
求一只额定功率为100W、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的额定电流及电阻值。解由
例1.3-3
某学校有5个大教室,每个大教室配有16个额定功率为40W、额定电压为220V的日光灯管,平均每天用4h(小时),问每月(按30天计算)该校这5个大教室共用电多少kW·h?
解
kW·h读作千瓦小时,它是计量电能的一种单位。1000W的用电器具加电使用1h,它所消耗的电能为1kW·h,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1度电。有了这一概念,计算本问题就是易事。1.4理想电源1.4.1理想电压源不管外部电路如何,其两端电压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的电源定义为理想电压源。其模型如图1.4-1(a)或(b)所示。图1.4-1(a)中圆圈外的“+”、“-”号是其参考极性,us(t)为理想电压源的电压。若us(t)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即是直流理想电压源,也常用图1.4-1(b)所示的模型。图1.4-1理想电压源模型(1)对任意时刻t1,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曲线(称伏安特性)是平行于i轴、其值为us(t1)的直线,如图1.4-2所示。图1.4-2理想电压源伏安特性(2)由伏安特性可进一步看出,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与流经它的电流方向、大小无关,即使流经它的电流为无穷大,其两端电压仍为us(t1)(对t1时刻)。若理想电压源us(t)=0,则伏安特性为i~u平面上的电流轴,它相当于短路。
(3)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由自身决定,而流经它的电流由它及外电路所共同决定,或者说它的输出电流随外电路变化。电流可以不同的方向流过电源,因此理想电压源可以对电路提供能量(起电源作用),也可以从外电路接受能量(当作其他电源的负载),这要看流经理想电压源电流的实际方向而定。理论上讲,在极端情况下,理想电压源可以供出无穷大能量,也可以吸收无穷大能量。
例1.4-1
图1.4-3电路中,A部分电路为理想电压源Us=6V;B部分电路即负载电阻R是电压源Us的外部电路,它可以改变。电流I、电压U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求:
(1)R=∞时的电压U,电流I,Us电压源产生功率Ps;(2)R=6Ω时的电压U,电流I,Us电压源产生功率Ps;(3)当R→0时电压U,电流I,Us电压源产生功率Ps。解(1)R=∞时即外部电路开路,Us为理想电压源,所以依据欧姆定律(2)R=6Ω时Us产生功率(3)当R→0时,显然图1.4-3例1.4-1用图
例1.4-2
图1.4-4电路中,B部分电路是由电阻R与另一理想电压源Us2=12V串联构成,作为A部分电路Us1=6V的理想电压源的外部电路,电压U、电流I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求:
(1)R=6Ω时电流I、理想电压源Us1吸收功率Ps1。
(2)R→0时电流I、Us1吸收功率Ps1。图1.4-4例1.4-2用图
解(1)a点电位Va=6V,b点电位Vb=12V,电压Uab=Va-Vb=6-12=-6V,根据欧姆定律,得电流对Us1电压源来说,U、I参考方向非关联,所以Us1吸收功此时Us1不起电源作用,事实上它成了12V理想电压源的负载。(2)当R→0时,显然此时Us1吸收功率
理想电压源Us1供出的电流为负值,在R→0极端情况下,Us1电压源吸收功率为无穷大。1.4.2理想电流源不管外部电路如何,其输出电流总能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的电源定义为理想电流源,其模型用图1.4-5(a)或(b)表示。模型中箭头表示理想电流源is(t)的方向,i(t)表示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若is(t)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即是直流理想电流源,常用图1.4-5(b)所示的模型。图1.4-5理想电流源模型(1)对任意时刻t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是平行于u轴其值为is(t1)的直线,如图1.4-6所示。
(2)由理想电流源伏安特性可进一步看出,理想电流源发出的电流i(t)=is(t)与其两端电压大小、方向无关,即使两端电压为无穷大也是如此。如果理想电流源is(t)=0,则伏安特性为u~i平面上的电压轴,它相当于开路。
(3)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由它本身决定,而它两端电压由其本身的输出电流与外部电路共同决定。图1.4-6理想电流源伏安特性
例1.4-3图1.4-7所示电路,A部分电路为直流理想电流源Is=2A,B部分电路即负载电阻R为理想电流源Is的外部电路。设U、I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求:
(1)R=0时电流I,电压U及Is电流源产生的功率Ps;(2)R=3Ω时电流I,电压U及Is电流源产生的功率Ps;(3)R→∞时电流I,电压U及Is电流源产生功率Ps。图1.4-7例1.4-3用图
解
(1)R=0时即外部电路短路,Is为理想电流源,所以电路由欧姆定律算得电压
对Is电流源来说,I、U参考方向非关联,所以Is电流源产生功率(2)R=3Ω时,电流电压Is电流源产生功率(3)当R→∞时,根据理想电流源定义,1.5基尔霍夫定律支路节点3.回路4.网孔图1.5-1介绍电路术语用图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KCL是描述电路中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关系的定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对于集总参数电路的任意节点,在任意时刻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例如,对于图1.5-2所示电路中的节点b,有对于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意节点,在任意时刻,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如果连接到某节点有m个支路,第k条支路的电流为Ik(t),k=1,2,…,m,则KCL可写为图1.5-2电路中节点b
KCL是电荷守恒定律和电流连续性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一节点处的具体反映。所谓电荷守恒定律,即是说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基于这条定律,对集总参数电路中某一支路的横截面来说,它“收支”是完全平衡的。即是说,流入横截面多少电荷即刻又从该横截面流出多少电荷,dq/dt在一条支路上应处处相等,这就是电流的连续性。对于集总参数电路中的节点,在任意时刻t,它“收支”也是完全平衡的,所以KCL是成立的。如图1.5-3(a)所示电路,对闭曲面S,有
若两部分电路只有一根线相连,由KCL可知,该支路中无电流。如图1.5-3(b)所示电路,作闭曲面S,因只有一条支路穿出S面,根据KCL,有i=0。图1.5-3KCL应用于闭曲面S
关于KCL的应用,应再明确以下几点:
(1)KCL具有普遍意义,它适用于任意时刻、任何激励源(直流、交流或其他任意变动激励源)情况的一切集总参数电路。
(2)应用KCL列写节点或闭曲面电流方程时,首先要设出每一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依据参考方向是流入或流出取号(流出者取正号,流入者取负号,或者反之)列写出KCL方程。另外,对连接有较多支路的节点列KCL方程时不要遗漏了某些支路。
例1.5-1
如图1.5-4所示电路,已知i1=4A,i2=7A,i4=10A,i5=-2A,求电流i3、i6。图1.5-4例1.5-1用图解选流出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对节点b列KCL方程,有则对节点a列KCL方程,有则还可应用闭曲面S列KCL方程求出i6,如图中虚线所围闭曲面S,设流出闭曲面的电流取正号,列方程所以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KVL是描述回路中各支路(或各元件)电压之间关系的。它的基本内容是:对任何集总参数电路,在任意时刻,沿任意闭合路径巡行,各段电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其数学表示式为式中uk(t)代表回路中第k个元件上的电压,m为回路中包含元件的个数。如图1.5-5所示电路,对回路A有图1.5-5某电路中一个回路KVL的实质,反映了集总参数电路遵从能量守恒定律,或者说,它反映了保守场中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物理本质。从电路中电压变量的定义容易理解KVL的正确性。参看图1.5-5,如果自a点出发移动单位正电荷,沿着构成回路的各支路又“走”回到a点,相当求电压uaa,显然应是Va-Va=0。
KVL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具体回路,对于电路中任何一假想的回路,它也是成立的。例如对图1.5-5中假想回路B,可列如下方程:式中ux(t)为假想元件上的电压,这样如果已知u3(t)、u4(t)、u5(t),即可求出电压ux(t)。就求电路中一段电路上电压来说,更经常使用的是电压定义,即由电路中某点“走”至另一点,沿途各元件上电压代数和就是这两点之间的电压。关于KVL的应用,也应注意两点:
(1)KVL适用于任意时刻、任意激励源情况的一切集总参数电路
(2)应用KVL列回路电压方程时,首先设出回路中各元件(或各段电路)上电压参考方向,然后选一个巡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自回路中某一点开始,按所选巡行方向沿着回路“走”一圈。“走”的过程中遇各元件取号法则是:“走”向先遇元件上电压参考方向的“+”端取正号,反之取负号。若回路中有电阻R元件,电阻元件又只标出了电流参考方向,这时列KVL方程时,“走”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时电阻上电压为+Ri,反之,为-Ri。
例1.5-2
如图1.5-6电路,已知I=0.3A,求电阻R。图1.5-6例1.5-2用图
解在求解电路时为了叙述、书写方便,需要的话,可以在电路上设出一些点,如图中a、b、c、d点。用到的电流、电压一定要在电路上标出参考方向(切记),如图中电流I1、I2、I3、IR,电压UR。应该说在动手解答之前还要把问题分析清楚。这里所说分析问题包含这样两个内容:一是明确题意,即明确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待求量,若遇文字叙述的题目更应如此。分析问题的过程是不需要写出来的,但却是解题之前应该做到的,也是读者“能力”训练的一部分。这里以本例作示范,看如何确定解题的路线,以简图的形式给出。图中“→”符号表示“应先求”之意,括号后两个量不对齐书写,表示居前者先求。本问题求解流程图如下:根据待求的R由左向右(看箭头方向)分析过去,求解的顺序是由右向左(逆箭头方向)求解过来。具体计算(需要写出来的步骤):
例1.5-3
如图1.5-7电路,已知R1=2Ω,R2=4Ω,u=12V,us2=10V,us3=6V,求a点电位va。图1.5-7例1.5-3用图
解本题d点为参考点,由KCL可知i1=0,所以回路A各元件上流经的是同一个电流i,由KVL列写方程代入已知的各电阻及理想电压源的数据,得所以求电位va,就是求a点到参考点的电压,它是自a点沿任一条可以到“地”的路径“走”至“地”,沿途各段电路电压的代数和,所以有例1.5-4如图1.5-8所示电路,已知UR=18V,求电阻R。图1.5-8例1.5-4用图解设电流I1、IR的参考方向及回路A的绕行方向如图中所标。由欧姆定律,得由KCL得对回路A列写KVL方程,有
UR+4IR-6I1=0解得例1.5-5如图1.5-9所示电路,已知I1=2A,求网络N吸收的功率PN。图1.5-9例1.5-5用图解设电流I、电压U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由KCL得
I=I1+3=2+3=5A
由OL、KVL得
U=-10-5×I1+60-10I1-2I
=-10-5×2+60-10×2-2×5
=10V
对于网络N,U、I参考方向关联,所以N吸收的功率
PN=UI=10×5=50W
顺便说及,电路原理图也常用电位简略图表示,如图1.5-10(a)、(c)分别用图1.5-10(b)、(d)作简化表示。在图1.5-10(b)中,+10V表示该点电位是10V,可以看做该点接10V理想电压源的正极,它的负极意味着接“地”;-6V表示该点电位是-6V,可以看做该点接6V理想电压源的负极,它的正极意味着接“地”。图1.5-10电路原理图的电位表示法1.6电路等效1.6.1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有结构、元件参数可以完全不相同的两部分电路B与C,如图1.6-1所示。若B与C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VCR)即相同的伏安关系(VAR),则称B与C是互为等效的。这就是电路等效的一般定义。图1.6-1具有相同VAR的两部分电路相等效的两部分电路B与C在电路中可以相互代换,代换前的电路与代换后的电路对任意外电路A中的电流、电
压、功率是等效的,如图1.6-2(a)、(b)所示。就是说,用图1.6-2(b)求A中的电流、电压、功率,与用图1.6-2(a)求
A中的电流、电压、功率是具有同等效果的。习惯把图1.6-2(a)与图1.6-2(b)说成是互为等效变换电路。这里所说的“等效”即指对求A中的电流、电压、功率效果而言是等同的,“变换”即指因C代换了B致使图1.6-2(b)与图1.6-2(a)形状发生了变化。这里再次明确: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相互代换的两部分电路具有相同的VAR;电路等效的对象是A(也就是电路未变化的部分)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电路等效变换的目的是为简化电路,可以方便地求出需要求的结果。图1.6-2电路等效示意图
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相互代换的两部分电路具有相同的VAR;电路等效的对象是A(也就是电路未变化的部分)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电路等效变换的目的是为简化电路,可以方便地求出需要求的结果。1.6.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1.电阻的串联等效图1.6-3(a)是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由欧姆定律及KVL,得
u=u1+u2=R1i+R2i=(R1+R2)i
(1.6-1)图1.6-3电阻串联及等效电路若把图1.6-3(a)看做等效电路定义中所述的B电路,(1.6-1)式就是它的VAR。另有单个电阻Req的电路,视它为等效电路定义中所述的C电路,如图1.6-3(b)所示。
由欧姆定律写它的VAR为
u=Reqi
(1.6-2)
根据电路等效条件,令(1.6-1)式与(1.6-2)式相等,即
(R1+R2)i=Reqi
所以等效电阻
Req=R1+R2
(1.6-3)电阻串联,其等效电阻等于相串联各电阻之和。
电阻串联有分压关系。若知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求相串联各电阻上的电压,称分压。由欧姆定律,得(1.6-4)
将(1.6-3)式代入(1.6-4)式,得最经常使用的两个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1.6-5)由(1.6-4)式或(1.6-5)式不难得到
电阻串联分压与电阻值成正比,即电阻值大者分得的电压大。电阻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相串联各电阻消耗功率之和,且电阻值大者消耗的功率大。
2.电阻的并联图1.6-4(a)是两个电阻相并联的电路,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由欧姆定律及KCL,得
(1.6-8)图1.6-4两电阻并联及等效电路
图1.6-4(b)是单个电阻Req的电路,由欧姆定律可写出它的VAR为(1.6-9)由电路等效条件,令(1.6-9)式与(1.6-8)式相等,即所以(1.6-10)
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之倒数等于相并联各电阻倒数之和。这一结论也适用于两个以上电阻并联的情况。将(1.6-10)式右端通分并两端取倒数,得最常用的两个电阻并联后之等效电阻的公式
电阻并联有分流关系。若知并联电阻电路的总电流,求相并联各电阻上的电流称分流。参看图1.6-4,由(1.6-9)式,得应用欧姆定律,得(1.6-12)将(1.6-12)式中i1与i2相比,可得(1.6-13)
电阻并联分流与电阻值成反比,即电阻值大者分得的电流小。如果已知电阻并联电路中某一电阻上的分电流,可应用欧姆定律及KCL方便地求出总电流。电阻并联电路功率关系为:电阻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相并联各电阻消耗功率之和,且电阻值大者消耗的功率小。
(1.6-14)联系图1.6-4(a)电路,有(1.6-15)3.电阻的混联
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称电阻混联电路。判别混联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一般应掌握下述3点:
(1)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2)看电压电流关系。
(3)对电路作变形等效。4.电导的串联对于如图1.6-5(a)所示的两电导相串联的电路,可得等效电导(1.6-16)图1.6-5电导的串联与并联分压公式功率关系(1.6-17)(1.6-18)5.电导的并联对于图1.6-5(b)所示的两电导相并联电路,可得等效电导分流公式功率关系(1.6-19)(1.6-20)(1.6-21)6.电压表和电流表
例1.6-1对如图1.6-6所示微安计与电阻串联组成的多量程电压表,已知微安计内阻R1=1kΩ,各档分压电阻分别为R2=9kΩ,R3=90kΩ,R4=900kΩ;这个电压表的最大量程(用端钮“0”、“4”测量,端钮“1”、“2”、“3”均断开)为500V。试计算表头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及其他量程的电压值。图1.6-6多量程电压表解当用“0”、“4”端测量时,电压表的总电阻若这时所测的电压恰为500V(这时表头也达到满量程),则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当开关在“1”档时(“2”、“3”、“4”端钮断开)当开关在“2”档时(“1”、“3”、“4”端钮断开)当开关在“3”档时(“1”、“2”、“4”端钮断开)由此可见,直接利用该表头测量电压,它只能测量0.5V以下的电压,而串联了分压电阻R2、R3、R4以后,作为电压表,它就有0.5V、5V、50V、500V四个量程,实现了电压表的量程扩展。
例1.6-2
多量程电流表如图1.6-7所示,已知表头内阻RA=2300Ω,量程为50μA,各分流电阻分别为R1=1Ω,R2=9Ω,R3=90Ω。求扩展后各量程。图1.6-7多量程电流表
解基本表头偏转满刻度为50μA。当用“0”、“1”端钮测量时,“2”、“3”端钮开路,这时RA、R2、R3是相串联的,而R1与它们相并联.同理,用“0”、“2”端测量时,“1”、“3”
端开路,这时流经表头的电流仍应为50μA,由分流公式得所以当用“0”、“3”端测量时,“1”、“2”
端开路,这时流经表头的电流IA(满刻度)仍是0.05mA,则有
由此例可以看出,直接利用该表头测量电流,它只能测量0.05mA以下的电流,而并联了分流电阻R1、R2、R3
以后,作为电流表,它就有120mA、12mA、1.2mA三个量程,实现了电流表的量程扩展。
例1.6-3图1.6-8所示的是一个常用的简单分压器电路。电阻分压器的固定端a、b
接到直流电压源上。固定端b与活动端c接到负载上。利用分压器上滑动触头
c
的滑动可在负载电阻上输出0~U的可变电压。已知直流理想电压源电压U=18V,滑动触头c
的位置使R1=600Ω,R2=400Ω(见图1.6-8(a))。
(1)求输出电压U2;
(2)若用内阻为1200Ω的电压表去测量此电压,求电压表的读数;
(3)若用内阻为3600Ω的电压表再测量此电压,求这时电压表的读数。
图1.6-8电阻分压器电路解
(1)未接电压表时,应用分压公式,得(2)当接上电压表后,把图1.6-8(a)改画成图1.6-8(b),其中RV
表示电压表的内阻。当用内阻为1200Ω电压表测量时,RV=RV1=1200Ω。参见(b)图,cb端为R2
与RV1相并联的两端,所以等效电阻由分压公式,得这时电压表的读数就是6V。(3)当用内阻为3600Ω电压表测量时,图(b)中RV=RV2=3600Ω。这时
cb
端等效电阻应用分压公式,得电压表内阻越大,对测试电路的影响越小。实际电流表的内阻越小,对测试电路的影响越小。例1.6-4
求图1.6-9(a)电路ab
端的等效电阻。图1.6-9例1.6-4用图
解将短路线压缩,c、d、e
三个点合为一点,如图1.6-9(b),再将能看出串并联关系的电阻用其等效电阻代替,如图1.6-9(c),由(c)图就可方便地求得
这里,“∥”表示两元件并联,其运算规律遵守该类元件并联公式。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1.理想电压源串联这时其等效源的端电压等于相串联理想电压源端电压的代数和,即(代数和)如图1.6-10(a)、(b)所示。(1.6-22)图1.6-10理想电压源串联等效2.理想电流源并联
这时其等效源的输出电流等于相并联理想电流源输出电流的代数和,即(代数和)(1.6-23)如图1.6-11(a)、(b)所示。图1.6-11理想电流源并联等效
3.任意电路元件(当然也包含理想电流源元件)与理想电压源us并联等效这时均可将其等效为理想电压源us,如图1.6-12(a)、(b)所示。应注意:等效是对虚线框起来的二端电路外部等效。图1.6-12(b)中us电压源流出的电流i不等于图1.6-12(a)中us电压源流出的电流i′。图1.6-12任意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等效
4.任意电路元件(当然也包含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is串联等效这时均可将其等效为理想电流源is,如图1.6-13(a)、(b)所示。应注意:等效是对虚线框起来的二端电路外部等效。图1.6-13(b)中is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不等于图1.6-13(a)中is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图1.6-13任意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等效例1.6-5
图1.6-14所示电路,求:(1)(a)图中电流
i;(2)(b)图中电压
u;(3)(c)图中R
上消耗的功率pR。
解(1)将(a)图虚线框部分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如(a)′图所示。由(a)′图得图1.6-14例1.6-5用图(2)将(b)图虚线框部分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如(b)′图所示。由(b)′图得(3)将(c)图中虚线部分等效为4A理想电流源,如(c)′图所示。在(c)′中,应用并联分流公式(注意分流两次),得所以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1.7.1实际电源的模型一个实际电源的模型所呈现的外特性应与实际电源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外特性相吻合。基于这种想法,对一个实际电源做实验测试。图1.7-1(a)是对实际电源测试外特性的电路。当每改变一次负载电阻R的数值时,从电流、电压表读取一对数据,这样可得数据表,如表1.7-1所示。图1.7-1实际电源外特性测试由表1.7-1所列数据画得实际电源的测试外特性即U-I关系曲线如图1.7-1(b)所示。由此特性可以看出,实际电源的端电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斜率为负的直线)。可以写出实验测试出的外特性的解析表示式(直线方程)为式两端同除以Rs,并经移项整理,得令Is=Us/Rs并代入上式,得由(1.7-2)式画出相应的电路模型,如图1.7-3所示,它用数值等于Is的理想电流源并联内阻Rs表示。这种模型形式称为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图1.7-2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图1.7-3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
从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形式(参见图1.7-2)可以看出,实际电源供出电流I
越大,内阻上压降就越大,实际电源两端的电压也就越低;若实际电源供出电流为零(外部开路),内电阻上压降为零,则此时端电压等于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Us。如果满足负载电阻远远大于内阻Rs,即R>>Rs,则由图1.7-2模型电路,根据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得
在这样的使用条件下,实际电源的模型可近似为数值等于Us的理想电压源模型。反之,如果满足R>>Rs条件,则由图1.7-3所示的模型电路,应用分流关系,得1.7.2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1.7-1)式是图1.7-2所示电压源模型电路的VAR,(1.7-2)式是图1.7-3所示电流源模型电路的VAR,它们都与图1.7-1(b)所示的VAR等同。根据“两部分电路具有相同的VAR则相互等效”的条件可知:实际电源的这两种模型电路是相互等效的。图1.7-4(a)、(b)表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等效变换关系。图中,Us=RsIs,Is=Us/Rs。图1.7-4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应用电源互换等效分析电路问题时还应注意这样几点:
(1)电源互换是电路等效变换的一种方法。
(2)有内阻Rs的实际电源,它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之间可以互换等效;理想的电压源与理想的电流源之间不便互换,原因是这两种理想电源定义本身是相互矛盾的,二者不会具有相同的VAR。
(3)电源互换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如果理想电压源与外接电阻串联,可把外接电阻看作内阻,即可互换为电流源形式。如果理想电流源与外接电阻并联,可把外接电阻看作内阻,互换为电压源形式。电源互换等效在推广应用中要特别注意等效端子。
例1.7-1
如图1.7-5(a)电路,求
b点电位Vb。图1.7-5例1.7-1用图
解一个电路若有几处接地,可以将这几点用短路线连在一起,连接以后的电路与原电路是等效的。应用电阻并联等效、电压源互换为电流源等效,将(a)图等效为(b)图。再应用电阻并联等效与电流源并联等效,将(b)图等效为(c)图。由(c)图应用分流公式求得
例1.7-2
如图1.7-6(a)电路,求电流I。解应用任意元件(也可是任意二端电路)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可等效为该电压源及电源互换等效,将(a)图等效为(b)图,再应用理想电压源串联等效,将(b)图等效为(c)图。由(c)图算得图1.7-6例1.7-2用图例1.7-3图1.7-7(a)所示电路,求电流I。图1.7-7例1.7-3用图解因本问题的求解量I在与1A电流源相并联的10Ω电阻上,所以求解过程中不要把10Ω电阻与电流源的并联互换为电压源,那样,在等效图中所示的电流I就看不到
了,只会使问题的求解变得更麻烦。先将10Ω电阻与10V电压源的串联互换等效为图1.7-7(b)中所示的电流源,再应用电流源并联等效为图1.7-7(c)。应用分流公式,得1.8电阻Π、T电路互换等效如图1.8-1(a)所示,电路中各个电阻之间既不是串联又不是并联,常称之为Π-T(或△-Y)连接结构。显然不能用电阻串并联的方法求图1.8-1(a)所示电路ab端的等效电阻。如果能将图1.8-1(a)等效为图1.8-1(b)(用图1.8-1(b)中虚线围起来的C电路等效代换图1.8-1(a)中虚线围起来的B电路),则从图1.8-1(b)就可以用串并联方法求得ab端的等效电阻。图1.8-1(a)等效为图1.8-1(b)就应用到Π形电路与T形电路的互换等效。图1.8-1Π-T结构连接的电路1.8.1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
3个电阻的各自一端共同连接于一个节点上,而它们的另一端分别接到3个不同的端钮上,这就构成了如图1.8-2(a)所示的T形(又称Y形或星形)连接的电路。3个电阻分别接在每两个端钮之间就构成如图1.8-2(b)所示的Π形(又称△形或三角形)连接的电路。图1.8-2T形、Π形连接电路
所谓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就是已知Π形电路中三个电阻R12、R13、R23,通过变换公式求出T形电路中的三个电阻R1、R2、R3,将之接成T形去代换Π形电路中的三个电阻,这就完成了Π形互换等效为T形的任务。对于图1.8-2(a)、(b)电路,由KCL、KVL可知由(a)图,根据KVL,有(1.8-1)(1.8-2)将(1.8-1)式代入上式,得由(b)图,据OL、KCL,有(1.8-3)(1.8-4)将(1.8-2)式代入上式,得解上式,得(1.8-5)(1.8-6)
令(1.8-3)、(1.8-4)式与(1.8-5)、(1.8-6)式分别相等,并比较等式两端,再令i1、i2
前系数对应相等,即(1.8-7)
由(1.8-7)式容易解得由Π
形连接变换等效为T形连接的变换公式为(1.8-8)1.8.2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
所谓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就是已知T形电路中三个电阻R1、R2、R3,通过变换公式求出Π形电路中的三个电阻R12、R23、R13,将之接成Π形去代换T形电路的三个电阻,这就完成了T形互换等效为Π形的任务。
只需将(1.8-7)式中R1、R2,R3看作已知,R12、R23、R13看作未知,便可得出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的变换公式:(1.8-9)例1.8-1
图1.8-3电路,求电压U1。图1.8-3例1.8-1用图
解应用Π、T互换将(a)图等效为(b)图,再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求得等效电阻
例1.8-2
如图1.8-4(a)电路,求负载电阻RL上消耗的功率PL。
解本例电路中各电阻之间既不是串联又不是并联,而是Π-T形结构连接。应用Π、T互换将(a)图等效为(b)图,再应用电阻串联等效及Π、T互换等效为(c)图。在(c)图中,应用分流公式,得图1.8-4例1.8-2用图例1.8-3如图1.8-5所示电路,已知Us=18V,R1=1Ω,R2=2Ω,R3=3Ω,R4=6Ω,R5=4Ω,求电流I。图1.8-5例1.8-3用图解这个问题本是串、并联等效就可求解的问题,
读者千万不要把R2、R3、R4看做T形结构,或者把R2、R3、R5看做Π形结构,使用Π-T形互换等效求解,那样只会使该问题的求解更麻烦。注意,原题上只有所要求的电流I标示在图上,为了求解过程叙述简洁明了,务必对求解过程中使用到的电流或者电压设出参考方向,切记!设电流I1~I4的参考方向如图上所标。应用串、并联等效求得由分流公式,得电流由KCL,得
I3=I1-I2=6-3=3A
再次应用分流公式,得再次应用KCL,得所求电流
I=I2+I4=3+2=5A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研发经费投入3篇
- 美容院2024年度业务外包合同协议书
- 著作权转让合同
- 2024版教育信息化平台搭建合同2篇
- 文学剧本创作合作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2024年度标的及租金支付细节
- 分红协议书范本模板简单版6篇
- 2024年度二手房屋垫资买卖协议2篇
- 技术开发合同范本模板
- 2024年度发电机维修工具采购合同2篇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
- GB/T 42528-2023时空大数据技术规范
- 工程测绘技术说课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地stemi介入治疗策略
- 国家开放大学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1-6答案(全)
- 【幼儿园特色课程创建的实践研究4700字(论文)】
- 倾斜角与斜率
- 脓毒性心肌病新版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世界建筑史网课章节答案
- 船舶预防检修保养年度计划表
- 特殊作业“九步工作法”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