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真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讲练)附解析_第1页
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真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讲练)附解析_第2页
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真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讲练)附解析_第3页
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真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讲练)附解析_第4页
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真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讲练)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真题试卷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讲练)

目录

考情分析【中考演练•命题预测】

知识建构考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梳理预测【核心提炼•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学科索养・探究提升】

【核心提炼・考点梳理】【中考演练•命题预测】

【学科素养•探究提升】考点四占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考演练•命题预测】【核心提炼・考点梳理】

考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学科素养•探究提升】

【核心提炼•考点梳理】【中考演练•命题预测】

【学科素养•探究提升】

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

古代农业的发展

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成就,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考考查的重点。古代经济包含农业、手工

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业、商业、贸易等方面;揭示了经济基础决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唯物史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从命题趋势来看,

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国古代政经济中的原始农业多以选择题呈

经济重心南移现、宋代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多以材料题

形式进行考查。

古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原始:刀耕火种春秋:铁器牛耕手工业

秦汉:统一货币

西周:井田制II西汉:楼车

原始:彩陶南朝:建康

两普:双季稻唐朝:曲软犁筒车

商周:,铜器隋唐:长安

秋马占城稻元鞘:推广楠花

事秋:冶铁I宋元:跳币交子

I明朝:引进新作物*唐:唐三彩

明朝:警商徽商

清朝:耕地扩大两宋:埴船业

明朝:«««Ian:累号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

清朝:手工工场

考点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核心提炼•考点梳理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原始农

(2)原始农业发展:由“刀耕火种”到使用耒耙等糊土工具进行耕种

耕时期

(3)农作物:半坡居民种植栗,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西周实行井田制,促进了农业发展,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1)铁制农具和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战国进一步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

发展

春秋

(2)商鞅变法中,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战国

可免除徭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促进了成都平原地区农'业的发展

(1)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业劳动力;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汉文帝、

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文景之治”);汉武帝

注重发展农业,尤其重视兴修水利

西汉

(2)工具:出现了播种工具楼车,促进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3)农作物: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引进苜蓿、葡萄、石榴、核桃等作物

东汉减轻农民负担,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光武中兴”)

(1)三国时,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吴国开发江东地区

三国两(2)东晋南朝;兴修水利,推广和改进犁耕、育种等技术,实行麦稻兼作,种植双季稻,

晋南北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

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隋朝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祁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I)唐太宗,减轻农民的税赋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

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唐玄宗统治前期,兴修水利,重视农耕技术的发展,

唐朝

限制土地兼并

(2)唐代改进的曲康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秧马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广复种技术,粮食

产量增加

宋朝(2)农作物: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宋朝时,水档跃居粮

食产量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卜足”或“苏常

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在南宋时期向北推广到江淮和川蜀

一带

元朝元世祖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1)农作物:从美洲引进了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农业著作:①明朝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

明朝

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②明朝末年,宋应

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耕地面积扩大;大力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双季稻,

清朝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扩大棉花、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知识拓展】

1,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2.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革

4L1

雷制石器j朕制农具

打制石器、骨相、角青铜和牛耕出

木器器、骨器农具现与推广

彘]________।।

河姆渡、

社会半坡居民

3,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都江堰灵渠大运河

【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特点

①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

②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形成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开始)。

③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从井田制发展到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赋役负担繁重,压抑了生产积极性(商鞅

变法,休养生息政策)。

⑤历朝历代都重视水利兴修(战国都江堰、三国曹魏,清朝前期为代表)。

⑥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苏湖熟天下足)。

・学科素养•探究提升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发展。……南方利用稻麦复种、间歇轮作等方式,使

一年内农业丰收三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后来,南方修复水利,大面积增加种植,开始围水造

田,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在唐朝江南地区,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碌碱、砺、耙、犁等,

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将土块用耙碾碎,并拔掉杂草,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使土地达到种植标

准。后来又引进……农作种植变为先耕地,然后耙田……农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刘高峰《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与表现》

材料二: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垦辟,“土狭人稠,田无不耕”……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

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此法律规定近似于现今的“时效取得”,

可见宋代对土地保护的立法技术之高。太祖开宝二年,进一步规定印契制度及税契制度,即用官

府加盖红印的契据确认土地所有权,以收取契约税的形式保护土地交易的合法性。这些举措,极

大限度地激发了百姓开垦土地、耕作出地的积极性,“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民有恒产则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命题角度】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因素。

(3)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唐宋历史中任选一个史实,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如何促进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

示例:唐朝发明的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适合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唐朝农

业的发展。

【答案】

(1)原因:种植技术的进步(耕作方式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建;农业生产的扩大;生产工

具的改进;精耕细作等。

(2)因素:统治者的重视;立法保护土地鼓励垦荒:以契税确定土地所有权;社会环境相对安

定;自然条件优越等。

(3)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耕地利用率提高,增加了粮食产量。

中考演练•命题预测

英超©后

(2023•北京)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

据的是()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农耕生活想象图D.曲辕犁模

2.(2023•天津)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A.粟B.水稻C.葡萄D.甘薯

3.(2022•蒲泽)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

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4.(2023•山西)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LT务民于

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池们主张()

A.以农为本B.戒奢从简C.兴修水利D.重农抑商

5.(2023•怀化)“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D.《水经注》

6.(2023•潍坊)“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半凶岁岁均。”这些诗句描写

的是()

A.

7.(2023•重庆)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昊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具

8.(2023•广东)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城等)、生物

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姆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

这表明,宋代()

A.变法成效显著B.人力严直不足

C.农业技术先进D.耕地面积扩大

9.(眉山)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物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

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10.(2022•贺州)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

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

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

诏将出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

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

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考麴预测

【新考法】跨学科——书法中的历史

1.如图是甲骨文中可以见到的农作物品种。材料可证实我国()

对(黍)现在仍旧称为黍,去皮之后称为大黄米。

(未)现在称为谷子,去皮之后称为小米。

太(来)现在称为小麦。

麦(麦)麦在商代可能专指大麦。

曾1(樟)在商代已经有稻、有人说“神”字就应读“稻

A.远古人类的产生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盘古传说的真实D.早期国家的建立

2.【新考法】跨学科——艺术中的历史

图片也是历史的重要教体。初一某同学从如图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V

▲秋才篇•路”★一外■

A.铁器、牛耕已广泛使用B.引发“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C.引发当时各国变法风潮D.有效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新考法】跨学科——语文中的历史

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馍。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这表明汉初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

[新考法】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4.“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描述的是哪一

工具()

【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准确表达的能力。

5.南宋《陈再农书》提出:“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斯语殆不然也是未深思也。若能时加新饮

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新壮矣,抑何敝何衰之有。”这一理论说明了()

A.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B.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完善

C.改进生产工具的重要性D.精耕细作可以提高产量

【新考法】核心素养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新考法】核心素养、跨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数学学科

7.观察如图,在1734-1795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翁・斯人。增长情况

MM2

得en

•4,、与《“▲十♦•£十二4

(W)(1734>)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B.政治清明法制健全

C.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D.大量土地的开发利用

考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核心提炼•考点梳理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半坡居民制作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原始社会

(2)河姆渡居民制作的猪纹陶钵,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首铜器的鼎盛时代,采用“泥范铸造法”,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

商周

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春秋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绿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

东晋南朝

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1)丝织业:品种多,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隋唐

(2)陶瓷业: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

较多

(3)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

两宋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

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

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

(2)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朝前期

(2)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手工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学科素养•探究提升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一如图所示

定窑(河北保定)宋代瓷器汝窑(河南汝州)

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许昌禹州)

材料二钧瓷起源、兴盛于北宋时期的禹州地区。禹州地区考古发现多处文化特征为河南龙山

文化晚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禹州位于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钧瓷的蓝色

乳浊釉是由于禹州地区矿物含最中的硅铝比值造成的,禹州独特的自然资源,为钧瓷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摘编自《禹州钓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研究》

材料三瓷器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区域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宋代的汝窑、景德镇窑等之间有

着各式各样的影响与传播。宋代瓷器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瓷器设计与生产,辽瓷中的白

瓷源于定窑。宋代瓷器通过泉州等港口俏往世界各地,并影响各国瓷器的设计与生产。

——摘编自《宋代凭器文化的传播及其审美取向》

【命题角度】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瓷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钧瓷为何起源兴盛于•禹州地区。

(3)据材料三,说明瓷器文化传播的历史意义。

【答案】

【正确答案】(1)特点:①工艺精美;②种类丰富;③分布广泛。

(2)①禹州制瓷业历史悠久:②禹州交通便利;③禹州矿物资源独特。

(3)意义:①有利于瓷器艺术的交流发展和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②瓷器文化向周边少数

民族地区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③瓷器文化随着对外贸易传播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亿的交流。

中考演练•命题预测

英超©后

1.(2023•宜宾)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D.早期国家产生

2.(2023•福建)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

3.(2023•扬州)《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

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青铜胄铜箧铜卤铜刀

(防护器具)(盛放粮食器具)(盛酒器)(切割工具)

A.种类丰富B.功能单一C.工艺简其D.象征皇权

4.(2023•乌鲁木齐)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利益四羊方尊青铜面具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2022•资阳)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代秘色瓷开元通宝

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手工业发展水平

C.民族交融频繁D.文化繁荣

6.(雅安)如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

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23•宁夏)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

是()

A.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B.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的文物

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D.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

8.(2023•张家界)呆同学在更习中国历史时,制作了如图知识卡片。该I可学复习的主题是()

★742年,北方与南方人口比例为3:2:1080年比例为2:5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A.海外贸易繁盛B.水稻产量增加

C.经济重心南移D.都市经济繁荣

9.(2023•罗江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篌(gui),西周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县,收藏于中国

国家博物馆、箧既用作食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利篮通高28厘米,口径

22厘米,重7.95千克。利箧器身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

利篮器身、方座饰饕餐纹,方库平面四角饰蝉纹。

图1利益及其简介

利霞腹内底部铸有金文4行32字。

原文:略。

译文:武王征伐商国,甲子日早上,岁祭,占卜,能克,传闻各部军队,

早上占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左队在阑驻扎,赏赐铜给右史利(“利”

是人名),用作祭祀祖先的宝器。

图2利篇上的铭文及其内容

摘编自《青铜器与金文》《商周青铜器》等

材料二:二月甲子昧爽,武三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己,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摘自《史记•周木纪》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之,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摘自《史记•殷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利霞”的史料价值。

(2)指材料•一二相结合可以证明的历史史实,并结合材料对这种史料运用方法作简要说明。

考超?5浏

【新考法】跨学科一艺术中的历史

I.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据此可知,河姆渡人()

A.会制作陶器B.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C.懂得饲养牛D.懂得人工栽培水稻

【新考法】跨学科一艺术中的历史

2.2023年央视春晚主舞台以“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文物元素为创意的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牢牢占据

舞台C位。这•设计创意正是来自于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如图)。仰韶文化

属于新石器时代,与北京人生活的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新''在()

A.以磨制工具为主B.以打制二具为主

C.开始使用天然火D.群居生活的出现

【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我国占代有“天子九鼎八箧,诸侯七鼎六箧,卿大天五鼎四答”的说法,这体现了()

A.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B.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

C.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新考法】跨学科一艺术中的历史

4.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这件文物反映了当时()

金碗内壁签(zan)刻上下两层共10朵莲瓣纹,这种凸瓣纹实

际上是受希腊罗马装饰风格的影响,动物花草则是唐代本土流

行的装饰题材。此碗形态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工艺精湛

考究,被誉为“开在大唐的金莲”

鹫鸯莲的纹金碗

①中外文化的交流②民族关系的和睦③唐人的审美意趣④工匠的高超技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新考法】跨学科——艺术中的历史

5.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如图这件文物(宋

代定窑孩儿枕)最能说明宋代()

A.民族交融加深B.制瓷业不平高超

C.文化高度繁荣D.造船业技术先进

【新考法】核心素养一历史解释

6.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据表2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名称特点

河北定窑釉色纯白如牛乳者,或带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纹,釉面凝聚,如有泪痕

河南汝窑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跳誉

河南钧窑以红、紫为基础,熔融交辉,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幻莫测

浙江哥窑浙江哥窑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A.唐宋的手工业部门仅限于瓷器制造业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瓷器制造业兴起

C.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D.宋代南北统一,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

考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核心提炼•考点梳理

古代商业的发展

先秦春秋时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1)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方便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发展

(2)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秦汉

(3)汉朝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

的交流

南朝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1)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2)唐朝水陆交通发达,中外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繁荣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隋唐

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

大都会(长安城内的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

(1)商业城市: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城市可以沿街开铺;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

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出现了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

(2)纸币的产生: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宋元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建

.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1)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等

明朝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

(1)商贸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出现了工

清朝

商业市镇

前期

(2)形成了晋商、徽商等大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乾隆时,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趋势

四饮I冈刀W⑷7XJL坏I欠

学科素养•探究提升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

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

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

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建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

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

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

币,干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耍货币。

——摘自马克在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

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

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命题角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纲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明清时期货币发

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

【正确答案】(1)唐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宋代坊市制崩

溃;北宋四川发行纸币交子。

(2)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白银成

为主要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

中考演练•命题预测

英超©后

1.(2023•岳阳)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2.(2023•哈尔滨)某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

期展品的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B.五铢钱

C.开元通宝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3.(2023•济南)《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

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D.班勇出使西域

4.(2023•荆州)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

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

要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5.(2023•济南)”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

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

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f)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2023•广东)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

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A.商业贸易繁荣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D.政治制度完备

7.(2023•济南)如图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它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出现在()

南济I

功家刘

铺兔针夫

*夫收

细买

白加攵幸

明朝

D.

C.宋

唐朝

B.

汉朝

A.

步形

,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