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22/wKhkGWdEBK-AY_oLAAIXtuqNT1U066.jpg)
![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22/wKhkGWdEBK-AY_oLAAIXtuqNT1U0662.jpg)
![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22/wKhkGWdEBK-AY_oLAAIXtuqNT1U0663.jpg)
![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22/wKhkGWdEBK-AY_oLAAIXtuqNT1U0664.jpg)
![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22/wKhkGWdEBK-AY_oLAAIXtuqNT1U0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学生版一、(共27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piāo)取缔(dì)矫揉造作(jiǎo) B.气氛(fèn)褴褛(1ǚ)不省人事(xǐng) C.诡谲(jué)簇新(cù)浑身解数(jiě) D.陨落(yǔn)报帖(tiē)汗流浃背(jiā)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 B.高贵淡泊平静 C.高贵淡然平和 D.高雅淡泊平和3.(2分)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A.、。”﹔?B.、。”,。C.,”。,。D.,”。﹔?5.(3分)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以“沉舟”“病树”等悲凉的意象烘托,表现自己在困境中一蹶不振,意境令人感伤。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带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6.(7分)阅读《长在树上的“宝石”》一文,回答下列各题。长在树上的“宝石”毛恪成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B.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C.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D.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C.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7.(9分)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处处志之志:做记号D.未果,寻病终寻:寻找(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B.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层次分明清晰,从发现桃花源到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情节引人入胜。B.文章写桃花源中的百姓日常生活状态,虽然劳作、服饰与外面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但精神状态却都是怡然自乐。C.文中并没有写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这三个字,可以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生活相比,差异巨大。D.文章结尾写渔人虽然“处处志之”,但最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的不可得。“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二、(共8分)8.(8分)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3),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三、(共7分)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绅②相约:每会荤③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且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注释】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胥(xū):小官吏。⑤折阅:亏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期年之后:②庭无滞狱:(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共15分)10.(15分)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一文,回答下列各题。艾香悠悠溢端午钟芳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楣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五、(共13分)11.(5分)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促进“馆校结合”,某班将开展以“走进博物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各题。[材料一][材料二]5月17日,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了北京故宫、云冈石窟的场景,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沉浸与交互式的视听盛宴。师生在复原场景中观赏、行走与互动,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与历史的魅力。[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甘肃省环县革命斗争史回顾展”的线上云展览。这种展览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东西部“文博”交流。[材料四]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天津博物馆推出了同款香草口味雪糕,高度还原了玉壶春瓶的样子。这款文化创意雪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使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博物馆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历史文化的风采。(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的三家博物馆开展了哪些富有创意的活动。12.(4分)名著阅读。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作品人物文段《儒林外史》(1)来到集上,见(1)___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艾青诗选》(2)(2)___,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水浒传》(3)那雪越下得猛,(3)___投东走了两个更次,身上单寒,当不过那冷。在雪地里看时,离得草料场远了。只见前面疏林深处,树林交杂,远远地数间草屋,被雪压着,破壁缝里透出火光来。《(4)》周恩来他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了一年。13.(4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伟大的,保尔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理想坚定,英勇无畏;他浪漫温情,也有过挣扎绝望。请结合相关情节,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多角度分析。六、(共50分)14.(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生活中充满美好,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对此,同学们,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教师版一、(共27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piāo)取缔(dì)矫揉造作(jiǎo) B.气氛(fèn)褴褛(1ǚ)不省人事(xǐng) C.诡谲(jué)簇新(cù)浑身解数(jiě) D.陨落(yǔn)报帖(tiē)汗流浃背(jiā)【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正确。B.有误,“气氛”的“氛”应读作“fēn”。C.有误,“浑身解数”的“解”应读作“xiè”。D.有误,“报帖”的“帖”应读作“tiě”。故选:A。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 B.高贵淡泊平静 C.高贵淡然平和 D.高雅淡泊平和【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故选:D。3.(2分)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BC.正确;D.有语病,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均可。故选:D。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A.、。”﹔?B.、。”,。C.,”。,。D.,”。﹔?【分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朝霞”“露珠”是并列的词语,中间应该用顿号,故排除CD选项;句子结尾句“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是疑问句,应该用问号,故排除B。故选:A。5.(3分)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以“沉舟”“病树”等悲凉的意象烘托,表现自己在困境中一蹶不振,意境令人感伤。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带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分析】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参考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ABD.正确。C.有误,“‘千帆’‘万木’”自比”表述错误。诗人没有将自己比作“千帆”“万木”,而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故选:C。6.(7分)阅读《长在树上的“宝石”》一文,回答下列各题。长在树上的“宝石”毛恪成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B.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C.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D.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C.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分析】这篇说明文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覆盆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依次介绍了覆盆子的学名、花期、花朵、果实的特点及药用价值,最后得出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根据文章第③段“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可以看出有误。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表述不正确,句子没有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B.表述正确,“例如”属于举例子;“5、10、30”属于列数字;“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属于作比较;C.表述不正确,句子没有运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D.表述不正确,句子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本文主要介绍了长在树上的“宝石”﹣﹣树莓的特点。故选:D。答案:(1)C(2)B(3)D7.(9分)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处处志之志:做记号D.未果,寻病终寻:寻找(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阡陌交通B.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层次分明清晰,从发现桃花源到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情节引人入胜。B.文章写桃花源中的百姓日常生活状态,虽然劳作、服饰与外面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但精神状态却都是怡然自乐。C.文中并没有写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这三个字,可以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生活相比,差异巨大。D.文章结尾写渔人虽然“处处志之”,但最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的不可得。“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分析】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寻:不久。故选:D。(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的总称;B.古今义:高兴;C.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D.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结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只是写老人和小孩的精神状态却都是怡然自乐。故选:B。答案:(1)D(2)B(3)B二、(共8分)8.(8分)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2)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鹦鹉洲”的书写)(3)山重水复疑无路(4)又恐琼楼玉宇(5)生子当如孙仲谋(6)海内存知己(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三、(共7分)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绅②相约:每会荤③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且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注释】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胥(xū):小官吏。⑤折阅:亏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期年之后:满一年②庭无滞狱:诉讼案件(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参考译文: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一年之后。期年:满一年。②句意为: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狱:诉讼案件。(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日,每天。禁,禁止。句意为: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3)本题考查人物评价。由“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答案:(1)①满一年;②诉讼案件;(2)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3)袁黄作为一县之长率先垂范,和官宦和儒者们约定不奢侈浪费,而且对案件随察随结,据此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四、(共15分)10.(15分)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一文,回答下列各题。艾香悠悠溢端午钟芳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楣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分析】本文回忆了儿时家乡端午插艾草的习俗,母亲带“我”采艾草,给“我”和小弟用艾草水洗澡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母爱的赞美,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仔细阅读②﹣⑤段的内容,找到相关句子,从第②段“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第③段“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第④段“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第⑤段“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等内容提炼语句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描写方法等角度来理解。“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中“小心翼翼”“合不拢嘴”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采着”“洗去”“看到”等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小心翼翼”生动刻画出母亲采艾草时的小心谨慎,对艾草很重视;“乐得合不拢嘴”写出母亲对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和满足,采到的艾草可以用来给孩子制作小香包,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第①段的句子“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可知想到艾草就想起故乡,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②到⑤段写自己“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第④⑤两段写了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第⑥段“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不难看出表达作者对浓浓母爱的赞美;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CE.正确;B.有误,“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作铺垫”错误,原文“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是将艾草比作乡村少女;D.有误,“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错误,表现母亲对“我”思念和关爱;故选:BD。答案:(1)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2)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3)①对故乡的眷恋;②对浓浓母爱的赞美;③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④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4)BD五、(共13分)11.(5分)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促进“馆校结合”,某班将开展以“走进博物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各题。[材料一][材料二]5月17日,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了北京故宫、云冈石窟的场景,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沉浸与交互式的视听盛宴。师生在复原场景中观赏、行走与互动,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与历史的魅力。[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甘肃省环县革命斗争史回顾展”的线上云展览。这种展览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东西部“文博”交流。[材料四]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天津博物馆推出了同款香草口味雪糕,高度还原了玉壶春瓶的样子。这款文化创意雪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使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博物馆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历史文化的风采。(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的三家博物馆开展了哪些富有创意的活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文转换能力。[材料一]的统计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数量,阅读统计图可知,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根据“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了北京故宫、云冈石窟的场景”“一场沉浸与交互式的视听盛宴”可知,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了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沉浸与交互式活动。根据“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甘肃省环县革命斗争史回顾展’的线上云展览”可知,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线上云展览,促进东西部“文博”交流。根据“天津博物馆推出了同款香草口味雪糕,高度还原了玉壶春瓶的祥子”可知,天津博物馆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多元形式展现历史文化风采。答案:(1)十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2)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沉浸与交互式活动;举办线上云展览,促进东西部“文博”交流;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多元形式展现历史文化风采。12.(4分)名著阅读。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作品人物文段《儒林外史》(1)范进来到集上,见(1)___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系统故障预警与电力设施安全监控
- 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 接力跑交接棒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 我是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七年级人教版英语下册单词有多少
- 《9 作息有规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电影院绿色环保设计理念与实践
- 社交媒体与电商融合的商业模式探索
- 手术室年度护理工作总结
- 精神科病人跌倒的预防与处理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干燥收缩检测记录11969-2020
-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英语五年级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内容(4篇)
- 负债质量管理办法
- (完整word版)劳动合同书(电子版)正规范本(通用版)
- DB1522-T 1-2023 农用天气预报 水稻适宜度
- OptiStruct及HyperStudy优化与工程应用
- Neo4j中文使用手册以及例子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个案护理
- 高中化学奥赛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