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_第1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_第2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_第3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_第4页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择题部分)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秦汉时期2024年未考查2023年地方行政制度(两汉)古代的陆路交通(汉朝)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022年未考查2021年中国汉朝古代教化的历程2021年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推恩令2020年未考查2020-2024年北京高考考查了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要求学生在将来的备考中,紧靠课标,立足教材,剖析历史概念。预计2025年高考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及影响、儒家思想董仲舒的内涵及影响。(2)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北魏孝文帝等促进民族交融考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2024年未考查2023年未考查2022年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考点01秦汉时期1.(2023·北京高考)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答案】D【解析】“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即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故选D项;选贤任能指选拔和任用贤能的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个性自由是社会生活允许人们自主的追求自身与他人的特异性,且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处理群己关系,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2.(2023·北京·高考真题)“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朝(中国)。②根据材料“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符合题意;④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说明汉代时期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符合题意;①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无法判定是否为丝绸贸易,不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郡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2021·北京·高考真题)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由来已久,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体现对君主或长辈的敬意与美好期盼,体现了通过节庆礼仪进行教化和对伦理秩序的认同,B项正确;由材料中《诗经》的记述可知,该习俗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该习俗植根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并不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在民间也有,排除D项。故选B项。4.(2021·北京高考)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①“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机构出现在宋朝时期;②军机处是清雍正帝所设;③“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该内容是推恩令,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④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东突厥儿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排列应是③④①②,选择B项符合题意。考点02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2·北京·高考真题)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1.(2024·北京丰台·一模)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郡县及下属机构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便于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和进行考课,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D项正确;郡县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不会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排除B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凝聚社会群体共同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3-24高三上·北京石景山·期末)据史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秦驰道……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备游幸”。下列关于秦朝驰道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文书传送以及政令传达 ②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③是秦朝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 ④便利了皇帝到各地巡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文书制度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驰道的修建,即有利于文书传送以及政令传达,①正确;根据材料“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可得,驰道的修建发展了秦朝的交通路线,③正确;根据材料“秦驰道……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备游幸”可得,驰道的修建便利了皇帝的巡查,④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县制,不存在诸侯国,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23-24高三上·北京大兴·期中)湖南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出土部分秦代竹简,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图。这些内容可以用于研究秦代(

)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第二栏:妻曰赚第三栏:子小上造□第四栏:子小女子驼第五栏:臣曰聚伍长注释:南阳,乡名或里名;户人,即户主;荆,楚地,表明户人出生之地;不更,秦爵第四级;蛮强,人名。①监察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赋役制度④什伍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根据材料“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与“户人,即户主”可知,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的户籍制度,②正确;根据材料“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而“子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编户齐民”政策,通过将民众编入到严格的户籍中,为之后的赋税征收做基础,而户籍中的“子小”的小、大,为课役身份的标志,这也为研究秦朝的赋役制度提供资料,③正确;根据材料“伍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实行“什伍制度”,而材料中的户主“蛮强”是伍长,这为研究什伍制度提供资料,④正确;秦朝的监察制度涉及中央的御史大夫,地方的都御史等,但是材料没有涉及这些信息,①错误。由此可知,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4.(2024·北京·三模)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泗水捞鼎”。史载大禹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以后,随着朝代兴亡,九鼎先后为商和周所得。战国时,东周灭亡,九鼎不知去向。有传言九鼎落于彭城(今徐州)泗水。秦始皇东巡琅琊时,动用大量人力寻找打捞,但未果。对上述史实评论正确的是(

)A.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 B.秦始皇巡游天下造成了沉重的赋役C.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 D.画像石确证了九鼎记载的真实可信【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大禹所铸的九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此后历代都将找寻九鼎视为重要的事情,反映了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C项正确;材料强调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未体现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排除A项;材料强调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未涉及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影响,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2024·北京·一模)下表展示了西汉初期一系列致富职业和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姓名职业和活动曹邴氏冶铁、经商、放贷刁闲贩卖鱼、盐任氏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桥姚牧养马、牛、羊A.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B.长途大额贸易发展迅速C.此时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盐铁官营”效果明显【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表格中的职业和活动可知,这些人都是通过农业与畜牧业及一定的商业活动致富发家了,这体现出了汉代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商业交易提供了大量剩余产品,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A项正确;长途大额贸易在明清时期才得以迅速发展,排除B项;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盐铁官营是强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23-24高三上·北京顺义·期末)“文景之治”时期,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下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①“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②“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③“国家无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汉文景时期(中国)。①中的政事堂是唐朝的,不符合题意;②“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符合题意;③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的影响,符合题意;“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宋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②③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7.(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何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汉武帝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B.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C.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D.因使(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治乌垒城【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沿途见闻说,在西亚大夏国见到当地商人贩卖四川地区的竹杖、布区。为此,张骞对汉武帝的建议是出使大夏之路应选择从四川经印度到大夏。汉武帝接受其建议,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加强了西汉和西南夷的联系,C项正确;“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属于北击匈奴的内容,排除A项;“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属于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排除B项;“因使(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治乌垒城”描述的是汉宣帝时期建立西域都护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汉书》记载:“汉兴至于孝武……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以通西域,鬲(隔)绝南羌、匈奴。”四郡的设置(

)A.为张骞通西域创造了条件 B.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C.使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 D.加强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属于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理,D项正确;河西四郡的设置在张骞通西域之后,排除A项;虽然河西四郡有利于减少匈奴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但没有“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排除B项;在汉朝设置河西四郡前,河西走廊地区就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并非河西四郡的设置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9.(23-24高三上·北京东城·期末)《汉书》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歌谣)”,并命人为其编订音律。在祭祀仪式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天子和百官)皆肃然动心焉。”汉代乐府的创立(

)A.目的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B.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C.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 D.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西汉汉武帝时期,通过乐府机关采集和加工改造各地方乐俗曲,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B项正确;汉代乐府的设立目的的统一思想,维护统治,并不是为了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A项;《诗经》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排除C项;材料强调乐府的创立,与民族交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23-24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B项正确;“异姓封王”是汉高祖时期的政治措施,排除A项;裁并郡县清查田户是汉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23-24高三上·北京丰台·期末)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 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可知,这是汉朝实行的中外朝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A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最重要”说法绝对,排除C项;中外朝制是削弱丞相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12.(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末)在汉代张掖郡辖区内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闰月丙戌,甲渠(县级屯戍机构名)令史董子芳买鄣(要塞)卒口威裘一领,直(值)七百五十,约至春钱毕已(还清欠款)。旁人(证人)杜君隽。”此简的史料价值是(

)A.了解西汉管理西域的机构设置 B.提供财物交易契约的实际例证C.明晰汉代地方官吏的行政职责 D.研究东汉监察制度的具体案例【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在汉代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记载了当时的一个商品交易买卖并签订契约的事件,可以做为研究汉朝时期财物交易契约的实际例证,价值较高,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财物交易契约,与西域管理机构的设置,汉代官吏的职责以及监察制度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23-24高三上·北京通州·期末)《文献通考》载:东汉刺史拥有庞大的幕僚机构,其中簿曹从事史主钱谷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马,功曹书佐主选用。该材料说明刺史(

)A.掌握了管理地方的实权 B.扩大了对地方的监察权C.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形成 D.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的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汉刺史幕僚机构庞大,分工明确,为刺史服务,从而可知刺史掌管地方实权,A项正确;据材料“其中簿曹从事史主钱谷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马,功曹书佐主选用”可知刺史拥有一定财权、军权、选官权等,“扩大了对地方的监察权”与结论不一致,排除B项;刺史权力庞大易造成地方割据,排除C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最高行政机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4·北京海淀·二模)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李膺等士人通过“清议”针砭时弊,导致“党锢之祸”,因此原因为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B项正确;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排除A项;绿林起义属于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属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4·北京朝阳·一模)下列图文是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全册9简,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完好无缺。内容是王莽派使者慰问边地更卒途经肩水金关(注: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的咽喉)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

)①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 ②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③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 ④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当时文字记录记录在简牍上,因简牍上面记录过关费用、慰问边地人员接待情况,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该简牍记录,反映的是河西走廊水金关的情况,不能研究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6.(23-24高三上·北京大兴·期中)如表为北朝部分文人诗的分类表,下列主题符合该表中内容的是(

)分类诗歌作者族属诗歌风格受北方风格影响《应制赋铜辊山松诗》元勰(北魏)鲜卑族《悲平城》王肃(北魏)汉族《从北征诗》裴让之(北齐)汉族受南方风格影响《思公子》邢劭(北齐)汉族《挟琴诗》《永世乐》《喜雨诗》魏收(北齐)汉族南北诗风融合《春日曲水诗》萧悫(北齐)汉族《过旧官诗》宇文毓(北周)鲜卑族《从军行》宇文招(北周)鲜卑族《从军行》《饮马长城窟行》王褒(北周)汉族A.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 B.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保护C.制度创新与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朝部分文人诗有受北方风格影响、受南方风格影响和南北诗风融合等等,其中作者既有汉族也有鲜卑族等,体现了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A项正确;材料为北朝部分文人诗的分类表,未体现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未涉及制度创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4·北京海淀·二模)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 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北魏与南朝梁对峙时期,南北政权对双方贸易持积极态度,促进了南北贸易频繁,有利于统一,D项正确;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而材料属于北魏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南北经济贸易,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4·北京西城·二模)“中华”一词大体起源于魏晋,最初用于天文领域。后统治者借用为宫门名,如后赵“西中华门”、北魏“中华门”、南朝梁“东、西中华门”等。而后,不论南朝北朝,“中华”作为“中国”的另一名号逐渐使用起来。由此可见,“中华”一词的使用(

)①表明其使用范围扩大 ②标志华夏认同观念产生③反映其内涵不断丰富 ④折射出南北朝文化交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中华”一词逐渐由宫门名演变为“中国”的另一名号,说明其使用范围扩大,①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就已经产生,②错误;“中华”作为“中国”的另一名号逐渐使用起来,说明“中华”一词的内涵在不断丰富,③正确;南朝、北朝都逐渐将“中华”一词作为“中国”的名号,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9.(2024·北京房山·一模)下列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中的东晋时期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部分)及简介中的信息反映出(

)图中人物头戴高冠,身穿袍服,手拿团扇,右侧有曲盖、节、麾、幢图中厨房摆满了石白、磨盘、精美的酒坛,鞍形烤炉等用具图中的田地里,阡陌分明,庄稼茂盛,田边有犁、耙等农具A.图中人物身份表明门阀士族兴起 B.面食已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食物C.该地生产生活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D.传统绘画“以形写神”的特点突出【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吐鲁番地区位于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在壁画中出现了中原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内容,说明当时这一地区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门阀士族这一群体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能反映出面食在当地出现,但是其地位如何,并不能证明,排除B项;材料绘画作品是写实,而非写意,排除D项。故选C项。20.(2024·北京·一模)南朝刘宋时,农家子弟沈庆之官至宰辅,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掌管朝廷内务;萧齐时,出身寒微的纪僧真执掌中书后拜访士族遭到蔑视;萧梁时,北齐降将侯景提出与南朝望族王、谢两家联姻,被梁武帝劝诫与门第低一些的家族联姻为宜。上述现象说明(

)①门阀政治在南朝逐渐衰落 ②南北方文化交流日趋加强③九品中正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门第差异的意识依然明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南朝刘宋时,农家子弟沈庆之官至宰辅,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掌管朝廷内务”可知,南朝刘宋时期,许多并非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人进入官僚体系,反映了门阀政治在南朝的一种衰落趋势,①符合题意,据材料“出身寒微的纪僧真执掌中书后拜访士族遭到蔑视;萧梁时,北齐降将侯景提出与南朝望族王、谢两家联姻,被梁武帝劝诫与门第低一些的家族联姻为宜”可知,当时人们在婚姻和日常生活中仍旧受到门第差异意识的影响,④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北方降将一人例子,不能得知南北文化交流加强,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只看门第,是的世家大族垄断地方选官权,不利于中央集权,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1.(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东晋时期,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被称为“侨人”,东晋设置与侨人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对其进行管理,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东晋的上述做法在当时(

)①鼓励了北方人口南迁 ②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③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 ④导致了东晋政局动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根据“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免除赋役或者允许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减轻了南迁人口的负担,实际上是在鼓励北方人口南迁。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从而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待北方侨民免收赋税的做法容易引发南北民众的矛盾,从而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这些做法并没有导致东晋政局的动荡,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22.(23-24高三上·北京顺义·期末)画像砖一般是一砖一画,生动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下面两幅魏晋时期画像砖的图片折射了(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农耕放牧因地制宜

③社会分工不断扩大

④民族交融不断加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从事农业生产,而位于北方边境的汉人则从事放牧活动,这说明农耕放牧因地制宜,同时也说明这一时期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农耕文明的影响,汉人也受北方游牧文明的影响,反映了魏晋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①错误,排除AC项;壁画信息无法体现社会分工信息,无法反映社会分工扩大,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3.(23-24高三上·北京石景山·期末)魏晋时期北方出现了大量的坞堡,有军事防御功能,也可以组织生产,坞主有的是当地豪强,有的是勇猛之士,大量的流民依附坞堡。这一时期北方出现大量坞堡的原因有(

)①北方政局动荡

②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③三长制的推行

④士族专权局面的形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有军事防御功能,也可以组织生产,坞主有的是当地豪强,有的是勇猛之士”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多战乱,百姓流民失所,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增强,①②正确;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无关,③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坞堡的建立,与士族专权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择题部分)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秦汉时期2024年未考查2023年地方行政制度(两汉)古代的陆路交通(汉朝)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022年未考查2021年中国汉朝古代教化的历程2021年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推恩令2020年未考查2020-2024年北京高考考查了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要求学生在将来的备考中,紧靠课标,立足教材,剖析历史概念。预计2025年高考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及影响、儒家思想董仲舒的内涵及影响。(2)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北魏孝文帝等促进民族交融考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2024年未考查2023年未考查2022年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2021年未考查2020年未考查考点01秦汉时期1.(2023·北京高考)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答案】D【解析】“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即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故选D项;选贤任能指选拔和任用贤能的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个性自由是社会生活允许人们自主的追求自身与他人的特异性,且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处理群己关系,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2.(2023·北京·高考真题)“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朝(中国)。②根据材料“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符合题意;④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说明汉代时期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符合题意;①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无法判定是否为丝绸贸易,不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郡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2021·北京·高考真题)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由来已久,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体现对君主或长辈的敬意与美好期盼,体现了通过节庆礼仪进行教化和对伦理秩序的认同,B项正确;由材料中《诗经》的记述可知,该习俗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该习俗植根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并不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在民间也有,排除D项。故选B项。4.(2021·北京高考)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①“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机构出现在宋朝时期;②军机处是清雍正帝所设;③“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该内容是推恩令,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④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东突厥儿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排列应是③④①②,选择B项符合题意。考点02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2·北京·高考真题)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1.(2024·北京丰台·一模)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郡县及下属机构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便于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和进行考课,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D项正确;郡县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不会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排除B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凝聚社会群体共同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3-24高三上·北京石景山·期末)据史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秦驰道……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备游幸”。下列关于秦朝驰道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文书传送以及政令传达 ②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③是秦朝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 ④便利了皇帝到各地巡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文书制度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驰道的修建,即有利于文书传送以及政令传达,①正确;根据材料“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可得,驰道的修建发展了秦朝的交通路线,③正确;根据材料“秦驰道……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备游幸”可得,驰道的修建便利了皇帝的巡查,④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县制,不存在诸侯国,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23-24高三上·北京大兴·期中)湖南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出土部分秦代竹简,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图。这些内容可以用于研究秦代(

)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第二栏:妻曰赚第三栏:子小上造□第四栏:子小女子驼第五栏:臣曰聚伍长注释:南阳,乡名或里名;户人,即户主;荆,楚地,表明户人出生之地;不更,秦爵第四级;蛮强,人名。①监察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赋役制度④什伍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朝的中国。根据材料“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与“户人,即户主”可知,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的户籍制度,②正确;根据材料“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而“子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编户齐民”政策,通过将民众编入到严格的户籍中,为之后的赋税征收做基础,而户籍中的“子小”的小、大,为课役身份的标志,这也为研究秦朝的赋役制度提供资料,③正确;根据材料“伍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实行“什伍制度”,而材料中的户主“蛮强”是伍长,这为研究什伍制度提供资料,④正确;秦朝的监察制度涉及中央的御史大夫,地方的都御史等,但是材料没有涉及这些信息,①错误。由此可知,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4.(2024·北京·三模)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泗水捞鼎”。史载大禹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以后,随着朝代兴亡,九鼎先后为商和周所得。战国时,东周灭亡,九鼎不知去向。有传言九鼎落于彭城(今徐州)泗水。秦始皇东巡琅琊时,动用大量人力寻找打捞,但未果。对上述史实评论正确的是(

)A.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 B.秦始皇巡游天下造成了沉重的赋役C.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 D.画像石确证了九鼎记载的真实可信【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大禹所铸的九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此后历代都将找寻九鼎视为重要的事情,反映了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C项正确;材料强调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未体现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排除A项;材料强调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未涉及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影响,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2024·北京·一模)下表展示了西汉初期一系列致富职业和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姓名职业和活动曹邴氏冶铁、经商、放贷刁闲贩卖鱼、盐任氏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桥姚牧养马、牛、羊A.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B.长途大额贸易发展迅速C.此时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盐铁官营”效果明显【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表格中的职业和活动可知,这些人都是通过农业与畜牧业及一定的商业活动致富发家了,这体现出了汉代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商业交易提供了大量剩余产品,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A项正确;长途大额贸易在明清时期才得以迅速发展,排除B项;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盐铁官营是强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23-24高三上·北京顺义·期末)“文景之治”时期,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下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①“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②“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③“国家无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汉文景时期(中国)。①中的政事堂是唐朝的,不符合题意;②“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符合题意;③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的影响,符合题意;“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宋朝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②③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7.(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何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汉武帝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B.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C.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D.因使(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治乌垒城【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沿途见闻说,在西亚大夏国见到当地商人贩卖四川地区的竹杖、布区。为此,张骞对汉武帝的建议是出使大夏之路应选择从四川经印度到大夏。汉武帝接受其建议,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加强了西汉和西南夷的联系,C项正确;“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属于北击匈奴的内容,排除A项;“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属于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排除B项;“因使(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治乌垒城”描述的是汉宣帝时期建立西域都护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汉书》记载:“汉兴至于孝武……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以通西域,鬲(隔)绝南羌、匈奴。”四郡的设置(

)A.为张骞通西域创造了条件 B.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C.使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 D.加强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属于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理,D项正确;河西四郡的设置在张骞通西域之后,排除A项;虽然河西四郡有利于减少匈奴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但没有“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排除B项;在汉朝设置河西四郡前,河西走廊地区就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并非河西四郡的设置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9.(23-24高三上·北京东城·期末)《汉书》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歌谣)”,并命人为其编订音律。在祭祀仪式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天子和百官)皆肃然动心焉。”汉代乐府的创立(

)A.目的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B.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C.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 D.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西汉汉武帝时期,通过乐府机关采集和加工改造各地方乐俗曲,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B项正确;汉代乐府的设立目的的统一思想,维护统治,并不是为了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A项;《诗经》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排除C项;材料强调乐府的创立,与民族交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23-24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B项正确;“异姓封王”是汉高祖时期的政治措施,排除A项;裁并郡县清查田户是汉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23-24高三上·北京丰台·期末)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 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可知,这是汉朝实行的中外朝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A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最重要”说法绝对,排除C项;中外朝制是削弱丞相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12.(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末)在汉代张掖郡辖区内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闰月丙戌,甲渠(县级屯戍机构名)令史董子芳买鄣(要塞)卒口威裘一领,直(值)七百五十,约至春钱毕已(还清欠款)。旁人(证人)杜君隽。”此简的史料价值是(

)A.了解西汉管理西域的机构设置 B.提供财物交易契约的实际例证C.明晰汉代地方官吏的行政职责 D.研究东汉监察制度的具体案例【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在汉代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记载了当时的一个商品交易买卖并签订契约的事件,可以做为研究汉朝时期财物交易契约的实际例证,价值较高,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财物交易契约,与西域管理机构的设置,汉代官吏的职责以及监察制度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23-24高三上·北京通州·期末)《文献通考》载:东汉刺史拥有庞大的幕僚机构,其中簿曹从事史主钱谷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马,功曹书佐主选用。该材料说明刺史(

)A.掌握了管理地方的实权 B.扩大了对地方的监察权C.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形成 D.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的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汉刺史幕僚机构庞大,分工明确,为刺史服务,从而可知刺史掌管地方实权,A项正确;据材料“其中簿曹从事史主钱谷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马,功曹书佐主选用”可知刺史拥有一定财权、军权、选官权等,“扩大了对地方的监察权”与结论不一致,排除B项;刺史权力庞大易造成地方割据,排除C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最高行政机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4·北京海淀·二模)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李膺等士人通过“清议”针砭时弊,导致“党锢之祸”,因此原因为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B项正确;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排除A项;绿林起义属于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属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4·北京朝阳·一模)下列图文是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全册9简,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完好无缺。内容是王莽派使者慰问边地更卒途经肩水金关(注: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的咽喉)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

)①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 ②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③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 ④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当时文字记录记录在简牍上,因简牍上面记录过关费用、慰问边地人员接待情况,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该简牍记录,反映的是河西走廊水金关的情况,不能研究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6.(23-24高三上·北京大兴·期中)如表为北朝部分文人诗的分类表,下列主题符合该表中内容的是(

)分类诗歌作者族属诗歌风格受北方风格影响《应制赋铜辊山松诗》元勰(北魏)鲜卑族《悲平城》王肃(北魏)汉族《从北征诗》裴让之(北齐)汉族受南方风格影响《思公子》邢劭(北齐)汉族《挟琴诗》《永世乐》《喜雨诗》魏收(北齐)汉族南北诗风融合《春日曲水诗》萧悫(北齐)汉族《过旧官诗》宇文毓(北周)鲜卑族《从军行》宇文招(北周)鲜卑族《从军行》《饮马长城窟行》王褒(北周)汉族A.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 B.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保护C.制度创新与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朝部分文人诗有受北方风格影响、受南方风格影响和南北诗风融合等等,其中作者既有汉族也有鲜卑族等,体现了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A项正确;材料为北朝部分文人诗的分类表,未体现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未涉及制度创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4·北京海淀·二模)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 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北魏与南朝梁对峙时期,南北政权对双方贸易持积极态度,促进了南北贸易频繁,有利于统一,D项正确;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而材料属于北魏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南北经济贸易,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4·北京西城·二模)“中华”一词大体起源于魏晋,最初用于天文领域。后统治者借用为宫门名,如后赵“西中华门”、北魏“中华门”、南朝梁“东、西中华门”等。而后,不论南朝北朝,“中华”作为“中国”的另一名号逐渐使用起来。由此可见,“中华”一词的使用(

)①表明其使用范围扩大 ②标志华夏认同观念产生③反映其内涵不断丰富 ④折射出南北朝文化交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中华”一词逐渐由宫门名演变为“中国”的另一名号,说明其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