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文苑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玉山文苑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玉山文苑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玉山文苑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玉山文苑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山文苑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玉山文苑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作为学术概念的“内卷":从西方学界到中国本土研究

三、作为公众话题的“内卷”:教育竞争语境下的再概念化

四、作为流行语的“内卷":“万物皆可卷”背后的“结构性丧失"

(一)“内卷”扩散:多元议题下的“结构性丧失"

(二)“内卷”外围: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结构的互动

五、结语

部分内容

①“2020年十大流行语"中与“内卷”一同入选的,还包括“后浪"打工人”等。正如考泽莱克所言,概念存在于一种理论框架或概念图式中,如果不参照其他“概念”,我们就无法理解任何一个单一的“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以“内卷"为中心的“概念丛”或概念图式,即通过对同时代相近、相邻或相反的一系列概念的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流行语概念和社会结构的关系。比如2018年的“佛系”,2019年的“996”,2021年的“躺平"鸡娃”,2022年的“精神内耗"。

②可以看到,这些概念在同一时期内前仆后继,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语境和心态相互勾连,反复触及到同一个结构性问题。自“丧文化”和“佛系"流行以来,对于社会竞争和机遇的沮丧悲观和自我消极逃避的心态开始通过网络流行语表达,成为标志性的网络文化事件;之后社交媒体中对“996”公司制度的控诉,反映了中间阶层对传统工作伦理的背离——拒绝机械性的、被强制设置和控制的工作制度:“打工人"和“小镇做题家”通过自我降级和反讽的形式,表达职场白领和大学生各自的阶层焦虑;同样源于中产焦虑的“鸡娃”,是城市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内卷的表现;继“佛系”之后,“躺平"重申低欲望和低参与的生活态度,通过“主动退出竞争”以及反对消费主义成为与内卷相对的另一选择。而处于社会底层的“二舅”,为中间阶层的“精神内耗”找到出路:活在当下、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依然自强向上,但是所引发的争议却指向其有意避开的对社会环境本身的批判。

③网络流行语折射的是特定时期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某种人生态度、社会心理、集体情感或时代精神。“内卷"等网络热词作为洞察网民情感深层结构的重要切口,反映出的消极或自嘲心态,烛照社会心态的变迁。围绕这些流行语实践的背后,是行动主体以戏谑、反讽等形式宣泄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其根源在于僵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现代青年的意义危机。相较于直接的政治参与和激烈的社会抨击,这些网络流行语以某些公共事件或社会热点为契机,并且以表情包、推文、帖子、短视频等网络传播形式走红。从而在日常话语中以类似于“生活政治”的方式表达个体对现代社会价值和规则的反思,使得个体在日常交往实践中获得圈层化的社会认同,因此实现身份的构建和呈现。

④考泽莱克认为,概念既是变化中的社会结构的“指示器”,也是历史发展的“推进器”。概念史研究的一个认识前提,即概念并非仅仅是社会结构的被动反映,而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作用于宏观社会的“概念"。作为特定社会时期的“主导性概念”,这些流行词汇既是现社会结构的反映,同时为行动者的实践提供认识前提,从而参与到社会现实的建构中。例如,在社交媒体大肆渲染的内卷有时被认为是在贩卖焦虑,不少考研辅导机构精准掌握备考生的焦虑和浮躁心理,给备考生营造内卷的环境认知——“不报班就会落后”,从而加剧了考研的竞争形势,使得考研竞争更为内卷。这时“内卷”成为了具有自反性的概念,在对现状进行表征的同时也强化和肯定了现状,从而加剧了社会的竞争和焦虑。在社会结构制约的前提下,行动者的行动既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具有某种偶发性。网民偶然的一条作品,便有机会走红网络并上升到“事件"的高度,进而推动某些概念词汇的流行。流行语的生成和走红既受到特定社会结构制约下相关行动者的能动性作用,同时也是社交平台偶发性事件驱动的结果。因此,概念的生成、流行及其社会影响往往受现有社会结构的制约,是对社会现状真实或扭曲的反映,而在媒介逻辑的渗透和介入下,与之相伴的不确定性因素被进一步凸显、放大。

(有删改)

1.根据文章目录,以上内容所在小节的二级标题是“”;若想了解“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应该阅读该论文部分(填入具体的一级标题)。

2.作者在第③段得出结论“因此实现身份的构建和呈现”,论证过程缺少说服力。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概念不清晰,没有明确何为“身份的构建和呈现"。

B.前文仅分析“内卷”一词折射出的网民情感,与结论无直接关联。

C.网络流行语需要经过结构性重建才能影响个体身份的构建和呈现。

D.对现代社会价值和规则的反思并不一定产生“实现身份的构建和呈现"的结果。

3.以下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虽然能够塑造社会现实,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限。

B.网络流行语体现着互联网文化中某些解构和反讽特性。

C.部分流行概念在短暂的生命周期后可能走向消亡。

D.媒介化驱动使得话语生产具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4.根据文意,作者最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A.社会环境并不必然加剧社会竞争和焦虑,应当多进行自我反思。

B.标志性的网络文化事件总是带有自我消极逃避的心态。

C.行动者应当发掘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圈层化的社会认同。

D.“内卷”一词走红与当下存在的生活压力和焦虑情绪息息相关。

5.这篇论文的标题是《从学术走向公众》。请你结合目录和部分内容为其添加副标题,并说明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枪炮与玫瑰

曾剑

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黄昏,霞光如锦,倒映在鸭绿江水面,一点点被岸吞噬。玫瑰色的光淡了,远了。夜幕袭来,被暮色一点点浸染。天渐暗,唯有那条手掌宽的白色国境线,清晰可见。

宋春来在举步跨越国境线的那一刻,猛回头,望一眼就要离别的祖国。暮色迷茫,他的心也是迷茫的。他不知道这一别,还能否踏上归途。

宋春来是某军文工团一名副排职军官,十七岁,已和杨秋花一起跟随文工团征战一年有余。宋春来想多看一眼祖国,后面的人挤上来。他回过头,眼前是朝鲜的土地。

过了江,上岸,进入一片松树林,步子慢下来。行不多时,团长陈聚旗喊:“停止前进,搭帐篷!"其实并没有帐篷,只是在林子里选块平地,展开篷布,遮挡露水。军先头作战部队已过,所以大伙并不担心敌人的枪炮,倒头就睡。

清晨醒来,曙光初露。原野上,雾似青烟,泥土的气味潮冷。宋春来起身,向外眺望,看见鸭绿江蜿蜒前伸。河床上白色的砂石在霞光里明亮起来,渐渐放着光。江畔都是人,都是鲜活的生命。牛车在江边的土道上吱嘎吱嘎,缓缓而行。赶牛的老人甩着鞭,吆喝着,声音悠扬,漫不经心。女人有的在江水边洗衣;有的穿着长袍,头顶水罐,来回奔走。老太婆在墙角做着祈祷,祈祷死神不要光顾这里,可战争会因为她们的祈祷而远离这里吗?

这可怕的寂静,使宋春来内心深处涌现出一丝恐惧。虽说他早就是一名革命军人了,可这一年多来,除了在四野中南部队艺术学校学习,唱歌跳舞,就是跟在作战部队屁股后面跑。现在,他才真正有一种踏上疆场的感觉。山里的空气清新,却似乎令人压抑,宋春来内心深处,那不易觉察、不敢面对、不愿承认的一丝恐惧,被他的一个深呼吸压了下去。不久,他听到了枪声炮声,不是幻觉,不是耳鸣,战争真的打响了。尽管枪声炮声离文工团很远,是军步兵师在十几公里外打响的,但那里的战火映红了天空。宋春来凝望远方,听着枪声炮声。这激越的声响,竟然把心中那强压下去的一丝恐惧击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热血沸腾,他恨不得上去放几枪。他不是好战分子,他相信,没有人真正愿意打仗,就是被称为“好战分子”的军长楚天明,也不是真的好战,只是被逼到那条路上。

打吧,既然战争不可避免,打他狗日的美国佬!宋春来这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骂了句粗话。

三天后,文工团的“采风"活动被批准,文工团员欢呼雀跃,打点行装出发。

文工团去的是一营。一营构筑的坑道里,淡淡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坑道里贴着标语:“欢迎文工团的兄弟姐妹!”“绝不让文工团员伤一根毫毛!"文工团员看着这标语,心里暖烘烘的。杨秋花鼻子一酸,眼泪就要往下落。她陡地明白:这些可爱的兄弟们,说文工团只会添乱,是不忍心文工团员到这残酷的地界。杨秋花伸手理了理她那被风吹得零乱的头发,挺起胸膛。她要为兄弟们尽情歌舞。

战争激烈,战斗部队伤亡陡增。文工团编入临时医疗队,没时间演节目。面对一个接一个被抬到眼前的伤员,杨秋花有些不知所措。防空洞不够用。没有帐篷,在夜风夜露中,病号会得伤寒。陈聚旗命令宋春来:“去找几间民房!”

他们终于找到了几间民房。男队员不断地把伤员抬进来,女队员配合军医护理。这年雪来得早,白雪一夜之间,覆盖了大地。战士们穿着薄薄的棉衣,没有防寒鞋,只穿着高腰胶鞋。

杨秋花从没见过这么多冻伤的战士。面对这些冻伤,她几乎没有办法。她不想把他们转入后方,转入后方,他们的腿就得锯掉。她命令女队员们把这些伤兵的鞋脱下来,用雪给他们擦脚,然后浸入冰水、雪水里。可是,往往刚把这个人的脚放进去,另一个人又被抬进来。桶不够用,脸盆不够用,人手也不够用。让一只冻伤的脚缓过来得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不够用。杨秋花解开衣襟,怀抱一只脚塞进自己怀里。别的女队员也学着她的样子,怀抱一只脚。野战医院的院长看见杨秋花这么对待冻伤的战士,吼道:“你这样让他们等着,赶紧送往后方。"杨秋花说:“到了后方,他们的腿就得锯掉!”“腿重要还是命重要?"院长吼道。杨秋花哭了,说:“他们年纪轻轻,不能没有腿。”院长再也忍不住了,大发雷霆:“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干不了就走开,不要在这里添乱!"杨秋花不再吱声。杨秋花想,这不是她的错,也不是院长的错。

战争来得这么快,这么猛,这么惨烈,是杨秋花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腹部淌着鲜血,床铺被他的屁股压得陷下去的地方汪成一湾血泊。他的父亲母亲要是看见了,心里该是多难过,他们肯定也不想活了。杨秋花这么想着,那泪便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男孩死了,他还是个孩子,可是,他死了。他在闭上眼的那一刻,居然冲杨秋花笑了,小声地说:“同志,你长得像我姐,真好看。”杨秋花再也控制不住,号啕大哭。

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部队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转移。血染的军装在初冬的阳光里,灰黑油亮。衬衣没有换,头发没有洗,身子别说洗,抹擦一下都没能够。人行在路上,虱子行在人身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段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时空推移的同时,也暗含着宋春来与祖国离别时的复杂的心情。

B.坑道里贴着的标语让杨秋花真正读懂了战士们的内心,并真切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可爱。

C.小说通过写部队医疗艰苦的条件,再现了战争的残酷,有力地衬托出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D.小说写杨秋花与院长对待冻伤战士的做法不同,旨在表现杨秋花在医疗工作上的不成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鸭绿江畔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有助于唤起读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憎恶之情。

B.“迷茫"一丝恐惧”“热血沸腾"等心理描写与宋春来的身份、经历等相契合,真实再现了他的内心变化。

C.小说以文工团活动为主线展开叙述,既正面描写了战斗的惨烈场面,也表达了文工团员对战争的亲身感受。

D.“抱起一只脚塞进自己怀里”“那泪便顺着面颊流了下来"等描写,表现了杨秋花的柔情,与题目遥相呼应。

8.简要赏析小说结尾画线部分的艺术特色。

9.小说采用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相结合的方式来写抗美援朝战争,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居易传

白居易,字乐天,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迁,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嗣不能守A陛下B犹宜以贤者C子孙赎而赐之D师道E人臣F不宜掠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未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八岁行笄礼,表示成年。

B.“擢”,常解释为选拔、提拔,指官员升迁。文中“擢进士"指考中进士。

C.“名器”,原指名号与车服仪制。文中“假以名器"的意思是“授予重任”。

D.“赞”,纪传体史书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诗为文。就连向来自恃才高、轻易不赞许他人的顾况也对他的诗文评价很高。

B.白居易反对李师道进献私钱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主张大臣不当掠君之美,应当由皇上做这件事,收到皇帝认可。

C.白居易因《新井篇》被弹劾出京,后又被王涯弹劾,认为他不适合担任刺史,于是被再贬为江州司马。

D.白居易和元稹在当时都很有名气,他最擅长写诗,诗歌数量多达千篇,而他不像世人那样看重杂律诗。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2)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14.作者评价白居易“其贤哉”,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渔歌子

李珣①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荻花秋"三句将橘子洲头的景色比作“屏画”,描绘了湘江美丽的景色,突出了词人此时的悠然自得。

B.“碧烟中"三句写江面云烟淡淡,月光皎洁,垂钓者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描绘了一幅小艇垂纶欲归图。

C.“水为乡”三句由写景转入叙事,描述词人居住在水乡篷舍,只能吃些鱼羹稻米饭,目的在于表现水乡生活困窘和单调。

D.面对着盈杯的水酒和满架的诗书,词人心满意足,再也不用将外在功名利禄放在心上,表现了词人的隐居之乐。

16.这首词的上阕与《沁园春·长沙》的上阕同是描写湘江美景,但选取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却有所不同,请从意象和意境两方面简要分析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鹤舞金沙,再惊世界殊!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想、设计和建设终于①,全面投产。它成为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宏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回首过往,它的建设战胜了各种②:复杂的地质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难度极高的双曲特高拱坝……伴随水电站建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机电专家们冒严寒,顶酷暑,在建设工地上栉风沐雨,把青春理想融入水电报国的实践中,把论文写在机电安装的工地上,他们③,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在共同奋斗中追求创新和超越。我国自主研制安装了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稳定,质量优越,标志着中国水电安装调试、制造、设计技术已经登顶世界水电装备“珠峰”。“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白鹤滩水电站啊,你让高山低头,给河水赋能,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你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现实的中国。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对白鹤滩水电站的称呼由“它”到“你”,不同人称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从军报国的优良传统。春秋时的先轸、孙武,汉代的班固、班超,三国时的周瑜、陆逊,西晋时的杜预、刘琨,宋代的辛弃疾、岳飞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皆为书生出身。他们或发出“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豪言壮语;或在关键时刻投笔从或,做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人生选择;或立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以无畏的战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近代国家危难之际,大批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救亡之路。他们抱着“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决心,冲破国民党设置的一个个关卡,义无反顾地“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抗美援朝期间,全国的大学生、中学生高呼着“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纷纷报名参军。仅从1950年年底到1951年年初,全国各地参加报名的学生就多达58万,实际入伍10多万人。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我军的文化结构得以大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各技术兵种部队的发展和建立。新时代要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实施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大学生纷纷走入军营,他们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创造业绩,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在书写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军事史上辉煌的业绩。

B.他们在创造出军事史上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书写出了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

C.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由他们创造,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同时也由他们书写。

D.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由他们书写,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同时也由他们创造。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庄子·外篇·秋水》中有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自身的局限。

材料二:《庄子·内篇·齐物论》中却有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寻找恰当的角度,便可以突破事物本身局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内卷"外围: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结构的互动作为学术概念的“内卷”:从西方学界到中国本土研究

2.C3.A4.D

5.当代中国“内卷"概念及其话语变迁。

正标题“从学术走向公众”范围较大,没有聚焦到目录及正文中的“内卷"一词。

以副标题的形式对正标题进行补充,能清晰明确地指向论文核心。

便于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的具体研究对象。

6.D7.C

8.①画面感极强。将初冬阳光里灰黑油亮的“血染的军装”与战士们脏乱的外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②多用短句,整齐复沓。既凸显了部队转移的匆忙。9.①采用男性视角,以宋春来初到朝鲜的所见所感、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也表现了文工团员在战争面前的心理成长。

②采用女性视角,以杨秋花在战地见闻和细腻感受,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志愿军战士不惧战争、敢于胜利的抗美援朝精神。

③采用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相结合的方式,使二者对战争的感受形成互补,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战争的认知。

10.ADF11.A12.C

13.(1)白居易见诏书关键处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完全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

(2)如果罢黜白居易,这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

14.①关心民情,体恤百姓;

②敢于直谏,不畏权贵;

③失意不衰,顺适所遇。

15.C

16.①意象:《渔歌子》的上阕选取了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等景物,恬淡秀雅;《沁园春·长沙》上阕选取了万山、层林、百舸等景物,绚烂大气。②意境:《渔歌子》的上阕描写的是秋日湘江夜晚的景色,营造的是如梦似幻、清朗明丽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中,寄托了词人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写的是秋日湘江白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辽阔苍茫、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意境,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和对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8.

①大功告成②艰难险阻③齐心协力

19.修改为:我国自主研制安装的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能优越,标志着中国水电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技术已经登顶世界水电装备“珠峰"。

20.①“它”是第三人称,此处水电站主要是叙述对象,客观真实地陈述了白鹤滩水电站壮美的特点和建设之路上面临的困难。

②“你"是第二人称,是抒情对象,是面对面的倾诉,表达了作者对白鹤滩水电站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礼赞。

③“它”到“你"情感逐渐融入,感情逐渐强烈,直至物我一体。

21.B

22.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大大改善了我军的文化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各技术兵种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23.例文:《突破局限,拥抱多元》

当我们翻开《庄子》,那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便照耀而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它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事物皆有局限。然而,“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又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突破局限的希望与可能。在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面对和突破事物局限的深入思考。

井蛙困于狭小的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一方天空,它的视野被井壁所限,无法想象大海的浩瀚无垠;夏虫生于夏季,生命短暂,未曾经历过寒冬,对冰雪的世界一无所知。它们的局限是如此明显,源于它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生命特质。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个人的成长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