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B.举类迩而见义远(类:事物)不获世之滋垢(获:获得)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顷襄王怒而迁之(迁:放逐)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浑浊的样子)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短屈原于顷襄王
A.明道德之广崇B.素善留侯张良
C.商人重利轻别离D.举贤以自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模仿、效法
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贫困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抢夺、夺取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出则接遇宾客遇:遇到
B.平伐其功伐:夸耀
C.明道德之广崇明:阐明
D.使使如秦受地如:到,去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中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的《离骚》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危困,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别离,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汩渊自沈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改)
6.下列对上文及课文《屈原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醒悟并回到“正道”上来。
C.课文《屈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
D.课文《屈原列传》中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养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
8.下列诗句中的“渔父"形象与《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C.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临江仙》)
D.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
9.《楚辞·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取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㈡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取材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B.不凝滞于物/为降虏于蛮夷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D.乃作《怀沙》之赋/乃幽武置大窖中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的“圣人"和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的“圣人”,都具有兼济天下的美德。
B.“怀瑾握瑜”中的“瑾"和“瑜”本义指美玉,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C.卫律在威逼苏武失败后改为利诱,称他为“苏君”,以示亲近,而苏武却直呼卫律为“汝”,表达对其叛主背亲的蔑视。
D.选文(一)中屈原殉国明志,选文(二)中苏武忍辱牧羊,他们选择不同,但忠贞报国、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12.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楚江有吊
[宋]寇准①
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②恨莫收。
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③。
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
月落烟沉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
【注释】①寇准: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谥号“忠愍"。诗人年少及第却被分派到僻远的巴东做知县,本诗即作于上任途中。②灵均:屈原的字。③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江边渔父曾问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文本二:
屈原
[宋]张耒[注]
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注释】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获罪后受到满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苏轼而屡遭贬谪。
13.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飒飒”两字写出了秋风的凄厉,营造了萧瑟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诗人在独自凭吊时与屈原心意相通,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
C.“幽兰"关联屈原吟咏香草的诗篇,屈原常以香草寄托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D.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昏暗的夜色、哀切的猿声等,从多个角度来渲染客途之悲。
14.两首诗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四、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
(2)《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
(3)在《屈原列传》中,“”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屈原在他的作品里________地展现了这种失败。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关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历史发生冲突并遭致________毁灭的记录。在此之前的诸子及所谓儒家的六经,都只是对所谓社会秩序、历史规律的认知——包括价值认同,并没给独特个体及个性留多少余地:(________)。比屈原稍前的庄周已经看出了个性与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他也悲观地认识到,在这场正面冲突中失败的一方只能是个性,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他几乎是________。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的秩序。
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他的作品可以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甚至也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酣畅淋漓惨痛不战而退冷漠
B.淋漓尽致惨痛不战而退冷酷
C.淋漓尽致沉痛退避三舍冷漠
D.酣畅淋漓沉痛退避三舍冷酷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致使《诗经》中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
B.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
C.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黯淡无光
D.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正是因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B.他的失败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C.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他的作品可以被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D.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答案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解释有误。害,应理解为“嫉妒"。
B项,解释有误。获,应理解为“辱、被辱”。
C无误。
D项,解释有误。察察,应理解为“洁净的样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例句“短屈原于顷襄王”中的“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诋毁”。
A项,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阐明"。
B项,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交好”。
C项,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看轻"。
D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贤才”。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正确。
B.穷:困厄。句意为:人遇到穷窘困厄的处境,就会追思本原。
C.夺:占为己有。句意为:上官大夫见到只有想据为己有。
D.属:连接,跟随。句意为:但是国破家亡的例子一个接一个。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A.“出则接遇宾客"意思是“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所以“遇"的意思是“接待”。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B项,称道先贤的目的是讽刺楚国当时政局缺少明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答案】6.C
7.大凡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美他的文辞。对他的怀才不遇感到悲痛,而怜悯他的志向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与课文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附参考译文】
屈原的操守和行为忠贞,却遭到小人进谗言,心里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的意思;这三个字是说自己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希望国君能够醒悟,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楚国,让怀王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就趁势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馋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流放在乡野,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始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自己以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离骚》的行文,依照《诗经》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来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喻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比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来比喻小人。文辞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美他的文辞。对他的怀才不遇感到悲痛,而怜悯他的志向的。
6.C项“议论性很强,抒彩较弱”分析错误。结尾的“太史公曰……”,议中寓情,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复杂情感,抒彩较强。
故答案为:C。
7.本题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理解和翻译:“凡百”,所有;“莫”,没有谁;“嘉”,赞赏;“文彩”,文才;“愍”,同情。
故答案为:大凡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美他的文辞。对他的怀才不遇感到悲痛,而怜悯他的志向的。
【答案】8.C
9.“清"有三层含义:①水清澈;②人品高洁;③社会政治清明。“浊”有三层含义:①水浑浊;②人品卑劣;③社会黑暗,是非黑白颠倒,善恶忠奸不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参考译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常游荡,他沿着江畔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父见了使他问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屈原说:“整个世道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世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您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都醉了,您为什么不跟着吃那酒糟、饮那酒呢?为什么思虑深沉而行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埃。怎么能让洁净的身体去蒙受世俗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的腹中。怎么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垢呢?”渔父微微一笑,敲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汉水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汉水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渔父便离开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8.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判断,《楚辞·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情操寄托在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因此,C项,“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中渔父的形象与其最接近。A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是一个孤寂不屈的渔翁形象。B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的是渔者生活的艰辛。D项,“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写的是渔者生活的富足美满。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对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先找出《楚辞·渔父》中有关“清"浊”的句子,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水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汉水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可知“清"的表层含义是说水清澈,“浊”的表层含义是是水浑浊;“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意思是“整个世道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由此可以得出“清”“浊"的深层含义。“清”深层含义有“社会政治清明"人品高洁”,与之对应的“浊"的深层含义有“社会黑暗,是非黑白颠倒,善恶忠奸不辨”“人品卑劣"。故答案为:“清”有三层含义:①水清澈;②人品高洁;③社会政治清明。“浊"有三层含义:①水浑浊;②人品卑劣;③社会黑暗,是非黑白颠倒,善恶忠奸不辨。
【答案】10.D
11.A
12.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解析】【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二)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先生,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意思是“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而”,连词,表转折。/“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意思是“挖(地洞里的)野鼠,收集植物的果实来吃”,“而”,连词,表顺承。
B.“不凝滞于物"意思是“不会被外界事物所拘束”,“于”,介词,被。/“为降虏于蛮夷”意思是“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于”,介词,在。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意思是“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之”,助词,表定语后置。/“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意思是“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之”,结构助词,的。
D.“乃作《怀沙》之赋"意思是“于是他写了《怀沙》赋”,“乃”,于是。/“乃幽武置大窖中”意思是“于是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乃”,于是。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都具有兼济天下的美德"错误,选文(一)渔父口中的“圣人”是“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餔其糟而啜其醨"这一类聪明通达懂得与世推移的道家圣人;而韩愈《师说》中的“圣人”则是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儒家圣人。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至于”,到;“被”同“披”,披散;“行吟泽畔”省略介词“于";“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答案】13.B
14.①寇诗借“渔父”的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对屈原正道直行、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的赞扬。
②张诗借“渔父"的典故,对像“渔父”一类的“从流俗"之人进行了批判。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13.B项“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赏析错误。“独吊灵均恨莫收”是说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想到屈原令人悲愤的遭遇,内心的恨意难受,并非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
故答案为:B。
14.①寇诗“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意思是:高耸的江岸自然随着世事变迁,但屈原的遗魂定不会随波逐流。寇诗借“渔父”的“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对屈原正道直行、不随波逐流高洁品质的赞扬;
②张诗“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意思是:那些吃着酒糟的人更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渔父之类的人,从来都没有仁义。张诗借“渔父"的典故,对像“渔父”一类的“从流俗"之人进行了批判。
综上可知,相同点是两首诗都对渔父进行了否定,不认同其随波逐流的观点。
故答案为:
①寇诗借“渔父”的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对屈原正道直行、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的赞扬。
②张诗借“渔父"的典故,对像“渔父”一类的“从流俗"之人进行了批判。
15.【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3)蝉蜕于浊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指、迩、见、蝉蜕、浊秽。故答案为:(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赠与合同的赠与物品范围及价值3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通风消声百叶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硫酸庆大霉素原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玻璃退火/烤花/烤弯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浮油吸收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论文00字
- 铝塑门窗生产与销售合同2024年专用
- 2024至2030年中国弹簧手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筒子吊笼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皮制腰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旧社区改造案例课件
- 灭火器维修检测报告
- 日间化疗相关管理制度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2月修订)
- 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2
-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年高考英语必备-语法填空八-自然环境(教师版)
- Kistler测力台操作手册
-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6篇,高中英语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 C语言冒泡排序
- 铁路线路工更换钢轨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