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9/1A/wKhkGWdD2RiAGskzAAKx-4t53vo878.jpg)
![洋泾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9/1A/wKhkGWdD2RiAGskzAAKx-4t53vo8782.jpg)
![洋泾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9/1A/wKhkGWdD2RiAGskzAAKx-4t53vo8783.jpg)
![洋泾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9/1A/wKhkGWdD2RiAGskzAAKx-4t53vo8784.jpg)
![洋泾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9/1A/wKhkGWdD2RiAGskzAAKx-4t53vo8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泾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按要求填空。(6分)
(1)为之于未有(2)渌水荡漾清猿啼(3)寄蜉蝣于天地
(4)渚清沙白鸟飞回(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士不可不弘毅
2.(2分)D
3.(1分)重大转变或影响总是有关键人物推动
4.(2分)C5.(2分)A
6.(4分)
参考示例一:我不赞同。首先,本文对社会学家理解世界的前提有所界定,是“直观常识”,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并通过典型案例中的相关研究验证多个直观常识存在的认识偏差,有针对地论述这类“常识”在理解复杂世界方面的问题;最后再以常识善于事后“解释"事件,导致其预测未来的错觉,突出其不可信。因此,我不赞同论证缺乏说服力的观点。
参考示例二:我觉得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本文尽管对常见的“常识”带来的认知偏差进行论述,但仅仅是不完全归纳,并不能否认依然存在给社会学认识带来作用的“常识"。同时,文章过度强调自然科学实验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的作用,但是,对其与社会科学的一致性、适切性方面并未论及。
7.(4分)
①孩子爷爷,体现成人后和父亲交流的隔膜,关系的生疏;
②父亲也是我回忆童年时的怀念情绪;
③老爸是此刻我尝试理解父亲,改善和父亲的关系;
④称呼变化不但体现不同阶段父子间的关系变化,也隐含我对父亲的态度转化,对父亲理解的加深。
8.(3分)多用动词,描写讲故事前父亲抽烟的模样,语言有画面感,质朴自然,有生活气息。
9.(2分)A
10.(4分)本文通过展现父子关系的多次转变,揭示了父亲在社会发展中逐渐与时代脱钩,弥漫失落情绪,表达了作者对父子关系的重新领悟,达成父子间的和解。
这对日常生活中我们领悟与家人关系有深刻启示。我们要尝试理解父母的处境,体会他们的不易,勇于沟通破冰,求同存异,多一份宽容对待,家人沟通以交流感情为主,不必为争执细枝末节而影响感情。
11.(1分)C
12.(2分)B
13.(4分)
其一,“怀”想思念友人。前四句写友人李子先和自己一样作小官而不得志,触景生情,见汝水而思友心切,想象友人在并州赏月,心潮起伏。
其二,“怀"才不遇,唏嘘感慨。颈联用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与自己不遇的愤懑。
其三,“怀”恋故里,渴求隐退。尾联遥想故乡水涨花落、渔船载酒的美景,呼唤朋友解官共游,引发友人共情。
14.(2分)(1)用尽、用完(2)连续多次
15.(2分)(1)D(2)C
16.(4分)恰逢皇帝疾病发作,义康伪造诏书召唤(檀道济)入宫为之设宴饯行,(趁机)拘捕他交付给廷尉,(他)和他的儿子等八个人一起被诛杀。
得分点:会、矫诏、省略宾语、收付、被动句
17.(3分)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
18.(3分)檀道济以“万里长城"自况,是能为国征战、保家卫国的得力将领。
1、4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的方式,塑造了檀道济有勇有谋的大将形象。(1分)
第1段中,描写了檀道济“唱筹量沙”、“徐出周边"等动作,虚张声势以稳己方军心、威吓敌军,充分显示了檀道济的谋略;还用魏军画他的头像来驱鬼,侧面写出了他的威名显赫。(1分)
第4段中,宋文帝将檀道济和李广并称,还假设若他仍在,魏军何能临江饮马,侧面凸显了檀道济乃国之良将的形象。(1分)
(1分)A
20.(4分)划线句整散结合。整句写了自己疾病缠身,师友和书籍都不能缓解,写了泉声令疾病消失的状态(1分)。散句则叙述了与泉声相遇以及自己患有旧疾(1分)。表达了作者因泉水治好疾病的欣喜/对泉水的喜爱(1分)。句式灵活,节奏多变,读起来富有音韵顿挫之美。(1分)
21.(4分)
不偏离题意。
这篇虽题为亭记,实际上主要是写听泉之意,表达对“爽籁”泉声深深的喜爱和自己忘情山水的高洁志趣。(1分)
全文围绕作者听泉的心理变化展开:作者刚刚来山中心浮气躁,不能凝心静听泉声;日落神息后开始感受到泉声百态;感受泉之喧又让心神日益宁静,浑然忘我;居住数月,因骄阳猛雨暂离泉便会内心惶迫,若有所失;建亭后,复听这世外之音重获内心之愉悦安宁。(3分)
写亭子只是一个陪衬。所记“结茅为亭于泉上"和“四置轩窗”两句,为的是表明作者在任何时候都“可坐可卧"地听到泉声,写的仍是听泉,更加凸显了作者对泉声的拳拳情意。(1分)
注:答偏离题意最高给3分。
文言文一参考译文:
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撤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
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控制。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
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
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才有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
文言文二参考译文:
玉泉山的泉水,泉水初如溅珠,流注到长长的沟渠中,突然遇到一块大石横亘,离地有一丈多高,泉水从石上落下,发出巨大的声响,数里外都能听到泉声。我刚来的时候,心情浮躁,耳朵不能深入专注地听取泉水的声音,风吹树枝声、山谷鸟鸣声,还是能够听到并扰乱我的心。但当夜幕降临,我收起视线,返回听觉,万般杂念都消散,进入离形去智的忘我境地,只听到泉水的各种变化。刚开始就像是哀松碎玉的声音,不一会又像是鹍鸡筋做的弦用铁拨动的声音,一会又像是震耳欲聋的雷声,让山川都摇动震荡。因此,我的心境越宁静,泉水的声音就越喧嚣。泉水的喧嚣进入我的耳朵和内心,洗涤肺腑,清洗尘垢。让我忘却身世,超脱生死。所以泉声越喧嚣,而我的心神愈加宁静。自从我听到这泉声后,旧有的热恼之疾,先天就有的病根,后天又愈发严重,师友和灵文都无法治愈的疾病,在与冷冷的泉水相遇后,就再也没有无边际的疾病痛苦了,就像是春天融解的薄冰,像是秋风吹落了竹皮,泉水对我的功劳恩德,难道是微小的吗?我如何能离开这泉水一刻呢?
因此,我在泉边住了几个月,每天都要听泉水的声音。只有在盛夏中午,不能忍受暴晒,才暂时离开。只有在暴雨滂沱时,无法遮蔽,才会暂时离开。离开后,我就感到心中空落落的。于是与山僧商量,在泉水上建造了一个亭子,亭子四周有窗户,可以坐卧。亭子建成后,我感叹道:“这是骄阳和暴雨都无法驱赶我的地方!与明月同来,逐梦而不舍。从此我就真正得到了这泉声了!"现在我才知道音乐之外还有泉水的奇妙声音。世上的王公大人无法听,也没时间听。而只有高人逸士可以用来陶冶性情。我多么幸运能够拥有这样的泉水,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吗?于是置办几案和衣服被褥,日夜不舍地在这里听泉,并将亭子命名为“爽籁”。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应用(8分)
1.按要求填空。(6分)
(1),治之于未乱。(《<老子>四章》)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大学之道》指出一概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6)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2.小宁尝试用古代名人动漫形象为当下的某些宣传语代言,以下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墨子代言“创新引领,质量为本”。
B.孔子代言“嘉业伟绩众心创,善行义举小我起"。
C.庄子代言“与大自然共生,让绿色成为生活的常态”。
D.孟子代言“只有认清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教化"。
二阅读(5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9分)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
万维钢
①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谈物理,哪怕他只是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
不太敢提出质疑。可是当一个社会学家谈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哪怕他旁征博引了好多东西
方先贤的经典理论,别人还是可以毫无压力地批评他。
②这也许怪不得大众。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家"的实用程度很
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家”。1984年,心理学家泰特洛克调查284个专门以预测政治经济
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向他们提出各种预测问题,发现专家的预测水平还比不上直接抛
硬币。更讽刺的是,这些专家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预测得分居然比在自己专业外领域更差。
③但社会科学并非无路可走。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硬科学一样,依
靠实验和数据。传统专家的预测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他们依赖的很多直观“常
识”,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事实上,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
专家预测得更好。
④谈起社交网络,有人提出,一件东西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开来,需要某些特别
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其中推波助澜。这些关键人物是普罗大众中的意见领袖。根
据这个理论,扩大知名度的最好办法是找名人做广告。名人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应
该比普通人的“口碑”重要得多。“关键人物"理论完关符合人们的思维常识。我
们总是强调伟人对历史的推动,强调明星对时尚潮流的引领。问题是,这个理论没
有获得大规模统计实验的支持。
⑤那么名人的影响力到底怎么样呢?有人使用统计模型根据第一个月的数据把
那些粉丝众多,并且成功引发广泛传播的“关键人物”挑出来,然后看他们在第二
个月中的表现。结果相当出人意料:这些人在第二个月再次引发广泛传播的可能性
相当的随机。平均而言,“名人"的确比一般人更容易导致一条消息被广泛传播,
但这个能力的实际效果起伏极大,一点都不可靠。
⑥如果一个东西突然流行开来,我们的常识思维总是以为这个东西一定有特别出
类拔萃之处,或者就是其幕后一定有推手。但推特上的研究表明所谓幕后推手其实并
没有那么厉害。那么为什么某些书能够畅销,某些电影能够卖座,某些音乐能够上榜
呢?完全是因为它们出类拔萃么?有研究表明,成功很可能主要是因为运气。
⑦我们生活在一个彼此互相影响的社会。我们想起来去听一首歌,也许只不过因
为朋友的推荐,或者我们恰好在微博上跟随某人。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结
为人的素质,归结为领袖人物,甚至归结为阴谋论,好像什么都是注定的一样,而事
实却是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偶然而已。
⑧常识只是特别善于在事后“解释”事件,这种解释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十月
革命爆发了,我们就说俄国局势导致革命必然要爆发,可是革命之前有谁能
这么肯定呢?中国女篮以三分优势击败韩国取得奥运参赛权,赛后总结自然全是成功经
验,可是如果中国队最后几个球偶然没投进,媒体上必然又全是失败的反思。我们看这
些事后的经验总结或者反思,总是觉得它们说的都挺有道理,简直是常识。专家们也正
是根据这些道理去预测未来。可是事先你怎么就不知道这些完全相反的道理哪个会起作
用呢?
⑨要想从复杂的随机事件中看到真正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像搞自然科学一样进行
大规模的重复实验。然而历史不能重复,我们不知道最后发生的结局是不是一个小概率
事件,但我们却总能用“常识"给这个结局一个解释!像这样的解释如果用于预测未
来,甚至制定计划,怎么可能不失败呢?一个更实用的历史观是放弃“一切都是注定
的”这个思想,把历史事件当成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把未来当成一个概率分布,然后
尽可能地使用统计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去计算未来事件的概率。
(有删改)
3.第④段中“关键人物"理论的隐含前提是。(1分)
4.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2分)
A.社会学家的预测实用程度不足,因而存在的价值不高。
B.依靠实验和数据,能够避免社会科学预测不准的情况。
C.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一定具有必然性。
D.以常识事后解释事件,完全无法获取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下列内容与文中“常识”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事物的流行离不开其本身的价值。
B.竞技比赛失败后总结教训有道理。
C.消息的广泛传播有赖于名人效应。
D.随机发生的事件背后自有其规律。
6.有人认为本文全然否定“常识"的作用,针对“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的论述
缺乏说服力。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做简要评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3分)
35毫米的胶片
何赶文
①周末带孩子回爸妈家,妈妈总是热烈地嘘寒问暖,还没给你时间回答就问其下一问
题,关于天气、饮食、起居、孩子的学习成绩等,给人一种感觉,不在她身边我
们连生存都成问题。相较之下孩子爷爷只是躺躺椅上没起身,见我们来了,目光
从手机上挪过来,只是点点头:“来啦。”又挪回去。
②我也回了声:“来啦。"就没话了。
③之后的餐桌上孩子在闹在叫,妈妈在笑,就我和孩子爷爷大口吃饭,闷声不吭。沉
默似乎是这么多年来我和父亲之间最大的背景音乐。
④是人变了,还是我记忆变了?父亲和我过去不是这样的。⑤博学,能侃,这才是小时
候他留给我的印象。老上海男人的话多话少取决于桌上酒有多满,手里烟有多长。父亲抿了
一口酒,喉头发出舒虫的声响,王指轻敲烟金底,弹出一根烟,准确无误地夹进唇间,打火
机嘎达一声点燃,随即吞云吐算起来,就像戏剧舞台的烟算缭绕。我知道,今晚的戏开场
了。
⑥“小南门,老西门,小北门······这些都是老城厢的九个城门,过去叫
跨龙门,仪凤门······”,“抗美援朝后,苏修开始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
就破裂了。"
⑦小学时家里还没彩电,老黑白电视的吸引力远没有吃晚饭听父亲佩大山来得有
趣。我那时觉得父亲特厉害,传统文化到戏曲小说,历史格局到竹头八卦啥都知道。
⑧但对我而言,父亲讲过最有意思的还是电影。因为上山下乡的十年,生产队长
安排他放露天电影。这一放,就是好几年。
⑨“那时电影胶片是35毫米,算不上多清晰,而且大都黑白电影,一部电影翻来
覆去一年放十几遍。不过难得的娱乐,大家总是开心的。到了情节了,大家集体在那背
台词,有人背错了还被人笑着指。”说着兴起父亲猛地抽一口烟,往我脸上一-吹,我
咳了半天,打了个喷嚏,父子大眼瞪小眼,哈哈大笑。现在想来,父亲长得和帅无关,
但讲故事的时候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
⑩事情的转折还是在于时代变得太快。读高中时,我和同学看了场巨幕电影,画面
很是震撼,回家激动地和父亲谈起。那时候他已上了年纪,香烟也被母亲勒令少抽了。
他颇不屑地说:“能有多高清,35毫米而已。"
“不是哦,1max可以70毫米。”
“瞎说,35毫米。"
“你看。”我得意地拿着百度出的结论给他看,他脱下眼镜拧起眉头看了半晌,
不说话。我走开好--会儿,才听到背后一卢嘟囔:“网上作不得数的。"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件又惶恐又激动的事实:父亲不是都对的。
年轻人最叛逆的时候,从极端崇拜到全盘否定也许只要一个契机:“老城厢是十
个门不是九个。”“中苏破裂是六十年代后的事啦。"父亲把门一关不再和我多说。百
度修正了一句句父亲的话,也锤下了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
记不起哪一次,大学回家,因为一件小事人生中第一次顶撞了父亲。他闷了半
天,憋出一句:“依昏头了。”就气呼呼跑阳台上抽烟去了。而我自然打破了父亲“不
可战胜的神话”,得意好久。那之后有一段时间没回家,等再回家时就成了:
我说:“來啦。”
他说:“来啦"
毕业后,就业、结婚、生子,再和老爸一起聊天机会不多,仅有的几次我们都保持
一种默契。我少开口说话引他搭话,他也尽可能对我的观点不置可否。那么家里的空气还
是宁静的,至少妈妈不必太担心。
或许是之后年纪到了,一些事看穿了,我觉得是时候缓和和父亲的关系了。具体原
因说不清,可能是父亲越来越潦草斑白的头发,也可能是昨晚去查儿子作业,儿子和我说
他开始有人权了,进屋要敲门。
“乒乓球外交”那晚,我去爸妈家吃完饭,老妈在厨房洗漱,我和老爸在客厅无
声呆坐着,这感觉熟悉又别扭。老爸显然也想做出努力,他点烟前看了眼我,闷声抽了半
天,还是拿起手机自个儿看书了。最后还得是我:“老爸,我上次看到部电影,不错,老
的,叫啥来着,高山什么的……唐国强演的。"
“《高山下的花环》?”他放下手机,声音扬起来了。
“对对。"
“唐国强啊,那时候还叫他“奶油小生'呢。他和刘晓庆还有谁来着演的《小
花》,老嗲的。叫什么来着?”老爸挠了挠脑袋,烟头的灰都忘了掸,“哦,张瑜,对,
张瑜!"
我瞄了一眼手机上写的“陈冲”,点点头:“原来是她啊,这我倒不熟悉。"
老爸露出了一副当然的表情,猛吸了两口烟:“当时很红的,她演的《庐山恋》轰
动一时。……”
那天晚上我从爸妈家离开回去前,跟他们说,过年时我带个优盘过来,一起看看老
电影,老爸终于笑了:“哎哟,都那么晚了……也行啊!"
回去路上我想了半天,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总感觉我话一堆,但临到嘴边__,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总觉着做了他几十年儿子,不算真正了解他。只是当我什么都没有
的时候,他分享给了我;当我有的时候,我开始和他比较谁多谁少谁对谁错:而当我富裕
时,我却愿意再次接受他的恩赐。考虑到过去老爸对我的赠予,这算不算我欠他的?那么现
在我顺由老爸的一切,算不算我还他的?还是说,父子母女一场没有什么账可算的,当初父
亲跟我聊电影时,我很快乐,他也很快乐。现在我听他聊电影时,他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至于胶片是几毫米,也就无所谓了。
(选自《散文丛刊》有删改)
7.行文中“我”对父亲的称呼多次转变,试分析其作用。(4分)
8.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3分)
9.以下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为《35毫米的胶片》,全文写“35毫米的胶片"的笔墨却不多,前8段中甚至未
出现,有些文不对题。
B.“35毫米的胶片”是父亲下放农村放电影生活的重要印记,也是父亲对时代认知的象
征。
C.对于胶片变化的争论,引起了父子关系的变化。文末“我"放下与父亲的争论,体现父
子关系的和解。
D.“35毫米的胶片”承载的电影话题,是整篇文章的行文线索。
10.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1-13题。(7分)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县尉职务时所作。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
经此地。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曾的小官。③青
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
1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1分)
A.《草堂诗余》B.《古诗纪》
C.《山谷外集》D.《唐诗别裁集》
12.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
B.颔联实写发景,触动真情。
C.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
D.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13.全诗围绕“怀"字来写,情感蕴藉复杂,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8题。(14分)
①檀道济①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
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整,于是士卒忧
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
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
出周边。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
之,图之以禳鬼。
②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
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延尉,及其子等八人并
诛。
③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
万里长城。”魏人闻之,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④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
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厂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
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注】①檀道济,南北朝时南朝宋著名将领。②唱筹量沙,故意把沙子当粮食来称
量,并高声喊出来,以安定军心。③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1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2)道济以累有战功(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最恰当的一项(2分)
(1)莫有固志()
A.安定B.加固C.坚定D.坚守
(2)斩以徇()
A.对众巡行B.对众宜扬C.对众警示D.对众夸示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等八人并诛。
17.第②段画波浪线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
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
- Unit 6 Useful numbers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Unit 8 Collecting as a hobby第1课时Read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Unit 1 Nice to meet you》(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粤教沪外教版(2024)英语一年级上册
- 6 我参与 我奉献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奇妙的画笔 1 初识画笔》教学设计
-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3《荷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13 猫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安全课遇到暴雨怎做
- 医院各委员会职责制度
- 塔吊附墙及顶升安全技术交底
- 改良经皮经肝胆道镜术New
- 服饰品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捷伦N9020A频谱仪操作说明
-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含答案)
- 室外工程小市政监理实施细则
- 我的妹妹-教学设计教案
- GB/T 881-2000螺尾锥销
- 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 GB/T 21117-2007磁致伸缩液位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