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他的耳朵听不见。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人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他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的耳朵听不见,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这个人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聋,还不能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他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完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匆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灰蒙蒙的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找不到方向又不见人迹的迷茫无助的心情。

B.为了把战友的档案和战友受伤的消息及时送给部队,八路军战士伍原虽然在行进途中迷路了,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C.伍原看到了一个老乡,迫不及待地想伸手拉住,老乡却“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这使小说的情节有了波澜。

D.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为伍原指引了部队前进的方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叙述聋哑“老乡”为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叙述小通讯员和“我"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二者都刻画了小人物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B.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这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与《百合花》都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小通讯员“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D.本文与《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均以故事情节取胜,笔调简明朴实,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现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3.本文标题与《百合花》的标题均有象征作用,试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4分)

4.小说中多次写伍原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材料一: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里,不止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材料二: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字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于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去其害A之者B故C所欲D以必得E所恶F以必除G此功名之H所以立也。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

B.鄙,指郊野、郊外。

C.通,意为全部、整个。

D.成人,指德才兼备的完人。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与平庸君主的区别在于,前者懂得取舍,能消除妨害重大事务的因素,而后者则不能。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求学之人。

B.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事务进行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更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

C.荀子认为,善于学习的人应该用心专一,触类旁通,不背仁义,而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可能成为夏桀、盗跖那样的人。

D.荀子认为学习是件需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是市井中的普通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知识,才算得上学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4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分)

9.孔子、墨子、宁越取得成功的事例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启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0-11题。

插田歌①(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注释】①插田:插秧。②田滕(chéng):田埂。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10.下列对刘禹锡《插田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B.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C.诗中写到了农夫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1.《插秧歌》与《插田歌》两首诗都展现了劳动场景,但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不同之处。(6分)

三、课内基础知识考查(39分)

12.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剔(tī)除大笔如椽譬(pì)如礼尚往来

B.着恼(zháo)忸怩(ní)炉火纯青蹩(biě)脚

C.残羹冷炙(zhì)浮躁出类拔粹半晌(shǎng)

D.冠(guān)冕孱(càn)头晶荧脑髓(suǐ)

13.下列关于词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A.“里”是名词,“甜"是形容词。

B.“仿佛”“已经"是副词。

C.“满”是形容词,“嗡嗡"是拟声词。

D.“闹”是动词,“蝴蝶"是名词。

1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扬眉吐气”是并列短语。

B.“高等教育"是偏正式短语。

C.“态度和蔼”是主谓式短语。

D.“使人进步"是动宾式短语。

15.下列加点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蚓无爪牙之利

1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A.虽有槁暴故木受绳则直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驽马十驾

C.君子生非异也蟹六跪而二螯

D.金就砺则利吾尝跂而望矣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青,取之于蓝善假于物也

B.声非加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假舟楫者狐假虎威

D.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2分)

①非利足也②其曲中规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上食埃土⑥金就砺则利⑦用心一也___⑧登高而招

A.①②/③/⑤/④⑥⑧/⑦

B.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C.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④⑧/③⑤/⑥/⑦

19.下列句子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青于蓝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锲而舍之

C.蟹六跪而二螯___而见者远

D.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

20.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水为之,而寒于水。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芣苢》中,“"和“”两句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

(2)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3)毛泽东同志为他的同学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过乱世新年,何分贵贱”,下联为《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

(4)《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___,"这两句充溢着火药味儿的诗句,暗示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

(5)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鼓励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积“善"可以达到“_,__”的效果。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1分)

(1)金就砺则利(2)而闻者彰(3)参省乎己(4)锲而舍之

(5)浪遏飞舟(6)薄言有之(7)虽有槁暴(8)功在不舍

(9)薄言掇之(10)其曲中规(11)莳未匝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_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目一新推崇投机取巧粗放式

B.焕然一新推崇投机倒把开放式

C.耳目一新崇拜投机倒把粗放式

D.焕然一新崇拜投机取巧开放式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提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些关于“学习"的句子精炼而含义深刻,含有劝诫和教育的意义。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之法,在循序而进,熟读而精思"一个人不一定要越走越高,但千万不要停留在原地”……这些句子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同学,有的来自长辈。

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组织以“学习之道"为主题的班级研讨活动。请你围绕“学习之道”,写一篇文章,在班级研讨会上阐述你对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章,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B“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错误。他并不是“始终”毫无畏惧,如“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可见他此时是有畏惧心理的。“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见,他此时并非信念坚定。

2.D“均以故事情节取胜"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错误。

3.①“路标"象征指引伍原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②“百合花”象征军民纯洁的情谊和美好的人性。

4.分析:

①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

②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

③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

效果:

①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②眼泪串起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③流泪情节丰富主题,引发读者共鸣。

5.BEG6.C通达,通晓7.C“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可能成为夏桀、盗跖那样的人”错误,由原文“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可知,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与坚持学习无关。

8.(1)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称作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称作善驾。

(2)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9.用心要精深,长久不停地努力,消除妨害学习的因素。

由原文“去其害之者”及三人学习“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可知,应该专心学习,消除妨害学习的因素。

由原文“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可知他们用心精深,所以才有成就。

由原文宁越“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及作者评价“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里,不止也”,是不停止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截然不同的原因。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进行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更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凡是对学习有利的事情,没有不尽力去做的;凡是不利于学习的事情,都不去做。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梦到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旦,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呢?现在有宝剑良马在这里,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可是飞不过二里远,因为它停止了;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材料二: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称作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称作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好的读书人。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因此,权利也不能让你屈服,许多人的议论也不能让你改变,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你的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则重视品德、操守的完美无缺。

(节选自《荀子·劝学》)

10.A.“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选项曲解诗意。

11.不同点:一、《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1)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2)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3)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

二、《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表现在:(1)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2)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3)接下来的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即对话时的情态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12.A【解析】B.蹩(bié)脚C.出类拔萃D.晶莹

13.C【解析】“满”是副词。

14.D【解析】“使人进步"是兼语短语。

15.B【解析】A.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B.须臾:片刻C.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迷信说法里的地府D.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16.D【解析】A有,同“又”;輮,同“煣"B.知,同“智”C.生,同“性"

17.C【解析】A.于:介词,从/介词,引出对象B.疾:劲疾/快,迅速

C.假:借助_________D.绝:横渡/与世隔绝

18.D【解析】①形容词使动②形容词作名词③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作名词⑤名词作状语⑥形容词作动词⑦数词作形容词⑧形容词作名词

①/②④⑧/③⑤/⑥/⑦

19.D【解析】A.递进/转折B.递进/假设C.并列/转折D.修饰

20.B【解析】例句为判断句A.状语后置句B.判断句C.定语后置句D.省略句

21.默写(10分)

(1)薄言袺之薄言撷之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5)(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2.解释加点字(11分)

(1)接近、靠近(2)清楚(3)检验(4)雕刻

(5)阻止(6)取得、获得(7)枯(8)停止、止息

(9)拾取、摘取(10)圆规(11)移栽、种植

23.A

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

推崇:十分推重崇敬。崇拜:一指尊重敬佩,二指尊重拜授,三指尊崇奉拜,搭配的对象是人。本语境中搭配对象是“工匠精神”,故应选用“推崇”。

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

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放式: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现代常见有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开放式基金性格开放等。修饰市场环境发展,选用“粗放式"。

24.B

一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故排除C;

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排除A;

D项,修改后的句子不符合逻辑,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25【答案】例文:

明学习之道,长青年之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关于学习之道,我发言的题目是:明学习之道,长青年之能。

“一个人不一定要越走越高,但千万不要停留在原地。”而学习,正是引导我们举步前行、探索未知的导航仪。学习须有道,在学习之道的支撑下,我们得以触及天空更高阔之处。在我看来,学习之道不可无此三柱:一曰“疑”,二曰“用”,三曰“恒"。

学贵有疑。见疑求问后解惑,学识由此长。韩愈《师说》有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李氏子蟠不拘时俗,学于韩愈,虚心求问;宋濂慎微谦敬,从师而问,而成其仕。反观其余诸人“耻学于师"耻发其问”之态度,墨守成规、囿于陈俗的现象,可知“圣益圣、愚益愚"之缘由。学贵有疑之精神长传。前段时间,某小学一八岁学生指出语文课文内容不合理之处,并得到了官方将做出修改的回应。小学生能有此之精神,我们更应如此。有疑、能疑、敢疑。怀疑而问,问而见长,学习之道也。

学活于用。学毕熟知而能用,才能从中育。“纸上谈兵”的故事广为人知,我们不能不警惕知识学习与实际脱离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闭门造车没有出路,唯有将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工具,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