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精选高频考题25题·非选择题本单元涉及考点考点01宋考点02辽夏金元考点03综合考察宋1.(2022秋·贵州·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的主要城市主要城市概况京口(今江苏镇江)、吴江、绍兴兼有纺织业和商业平江(今江苏苏州)和成都纺织业十分发达,又是地区商业都会泉州、广州当时主要的对外贸易中心景德镇和河北曲阳、河南临汝主要陶瓷产地邢台、彭城(今江苏徐州)主要冶铁中心陵井监(今四川仁寿)主要产盐地鄂州(今湖北武昌)真州(今江苏仪征)“盖川、广、襄、淮、浙贸迁之会”两淮、江浙诸路的主要货物集散地,商税收入之多“不可思议”材料二宋朝对人民生活的若干必需品,如盐、茶、酒、矾、香、醋等,实行征榷制度,即由政府专卖。官府对上述物品的征榷形式不同。有的是交给民户生产,由国家预先贷给生产者一定的本钱,全部产品归国家收购,再由国家销售,或由经榷货务同意的商人销售,如茶、大部分盐、矾等;有的是由国家控制部分产品的销售。农产品不在征榷之中。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茶叶、蔬菜、水果等,以及部分布帛或丝和麻。不同农产品流向城市的方式有所不同。粮食和布帛在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且产地分散。农户大都将多余的粮食运到附近的墟市或镇市上出售或在行铺交换其他物品,行铺汇集到一定数量后再贩运到邻近城市乃至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有相当一部分粮食(主要是米)还要由东南地区等主产地远途贩运到首都。多余的布帛也多在墟市或镇市上出售或交换。多余的丝、麻则被农户拿到镇市上卖给机户,或由商贩收购后卖给机户;机户织成布帛后再由商人收购贩运到城市。而茶叶和水果等往往集中于特定的地区,由商人贩运到全国各地销售。——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的主要类型。(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工商业发展的原因。【答案】(1)类型:手工业型城市;对外贸易型城市;商业型城市。(2)原因:经济环境相对宽松,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农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增强;手工业发展;区域经济的差异;统治者的支持;民族交往交融加强。【详解】(1)主要类型:依据材料,“景德镇和河北曲阳、河南临汝,主要陶瓷产地”等信息,得出手工业型城市;依据材料“泉州、广州,当时主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得出对外贸易型城市;依据材料“平江(今江苏苏州)和成都,纺织业十分发达,又是地区商业都会”等信息,得出商业型城市。(2)原因:依据材料“官府对上述物品的征榷形式不同”,得出经济环境相对宽松,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依据材料“农户大都将多余的粮食运到附近的墟市或镇市上出售或在行铺交换其他物品……机户织成布帛后再由商人收购贩运到城市”,得出农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增强;手工业发展;区域经济的差异;从统治者角度分析,得出统治者的支持;从民族交融分析,得出民族交往交融加强。2.(2022秋·江苏扬州·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陆游除去宦游在外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绍兴山会乡村闲居。这里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经过长期沼泽堆积,土质肥沃,是钱塘江两岸最先开发的核心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品种繁多,亩产量比前代明显提高,还有不少其他粮食作物,例如麦子、穄粟、菽豆等;桑麻等纺织品生产丰富,技术水平高;与小农自足经济相配合的不同层级的村市星罗棋布,商品交换网络深入乡野,满足了乡民日常米盐交换以及大宗农产品转输外部世界的需要;乡民聚落而居,多数农户甚至“生不识官府”,因此他们的社交圈基本上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构成的,赵宋的乡村管理机制是在县之下划分成数个乡,乡区之下设置保甲,并由它们来承担基层赋税催征、治安事务;陆游们扮演着精英文化代表的社会角色,帝制后期以儒学为核心的精英文化之向基层社会的渗透,陆游这样的乡居士人无疑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1)据材料,概括“陆游的乡村世界”的特征。(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游的乡村世界”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形成完整的种植体系;纺织业兴盛;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乡民社会关系具有封闭性;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精英文化与基层文化相辅相成。(任意答出5点)(2)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南渡;稻麦复种制的普及;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的完善;宋朝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儒学文化下移。(任意答出5点)【详解】(1)特征:阅读材料,进行概括,根据材料“这里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经过长期沼泽堆积,土质肥沃,是钱塘江两岸最先开发的核心地区”可知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根据材料“主要农作物水稻品种繁多,亩产量比前代明显提高,还有不少其他粮食作物”可知形成完整的种植体系;根据材料“桑麻等纺织品生产丰富,技术水平高”可知纺织业兴盛;根据材料“商品交换网络深入乡野,满足了乡民日常米盐交换以及大宗农产品转输外部世界的需要”可知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根据材料“他们的社交圈基本上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构成的”可知乡民社会关系具有封闭性;根据材料“赵宋的乡村管理机制是在县之下划分成数个乡,乡区之下设置保甲,并由它们来承担基层赋税催征、治安事务”可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根据材料“陆游们扮演着精英文化代表的社会角色,帝制后期以儒学为核心的精英文化之向基层社会的渗透,陆游这样的乡居士人无疑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可知精英文化与基层文化相辅相成。(2)原因:结合陆游所处的年代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南渡;结合宋代农业的发展可知稻麦复种制的普及;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可知户籍制度的完善;结合宋代社会特征可知宋朝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结合宋代的文化可知儒学文化下移。3.(2022秋·江西景德镇·高一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政权面临的问题。(2)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表现。【答案】(1)藩镇割据;君弱臣强;(2)削夺其权:在中央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督和节制。制其钱谷: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详解】(1)根据材料“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削夺其权:结合所学从分割相权、地方派文臣、设通判、设立四个路级机构来说明。制钱谷:结合所学从取消节度使财权、设转运使来说明。收其精兵:结合所学从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军队定期更换驻地来说明。4.(2022秋·江苏宿迁·高一统考期中)历史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时间赋税总额商业税商业税占赋税总额的比重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约3559万贯1238万贯34.8%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约5698万贯2936万贯51.5%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约7070万贯4911万贯69.5%——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材料二: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材料三: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1)根据材料一,从三个方面概括北宋税收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气象。(3)概括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答案】(1)变化: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原因: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2)新气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淡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3)材料一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材料二、三社会生活的变化。材料一是材料二、三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详解】(1)变化:根据表格数据看出,北宋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是商业税占赋税总额的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2)新气象:根据“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得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根据“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得出门第观念淡化;根据“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得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根据“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得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一是材料二、三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5.(2022秋·山东潍坊·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朝:“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材料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1)这两位学者对宋朝的评价矛盾吗?说明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的评价。【答案】(1)不矛盾。理由1:评价历史的角度不同。“积贫积弱”说更多地是从政治军事和对外关系着眼,强调的是财政紧张,军力孱弱,保守拖沓,因循苟且;“造极之世”说更多地是从经济文化着眼,强调的是两宋经济繁荣,思想进步,科技发达,社会稳定。理由2:评价历史的角度不同。“积贫积弱”说是对宋朝横向的概论,是两宋显著的时代特征;“造极之世”说是对宋朝纵向的考量,是两宋突出的历史地位。(从理由1或理由2中,答出一项即可)(2)一方面,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理学兴起将儒学推向新高度;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市民文化兴起;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和社会控制松弛。因此,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登峰造极的时代。另一方面,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三冗、两积”的局面。从国家财政的角度来看,宋朝是“积贫”的;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宋朝是“积弱”的。总之,“积贫积弱”与“造极之世”是宋朝历史的一体两面。我们要多角度、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详解】(1)【选答一】矛盾:赞成积贫积弱说:理由可从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导致了冗兵、冗官、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和金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选答二】矛盾:赞成造极之世说:理由可从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社会长期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兴起,将儒学推向新的高度;四大发明完成并产生世界影响;适应商品经济的市民文化兴起;门第观念淡化,人身和社会控制松弛等角度进行总结。【选答三】不矛盾:两方面说:可从北宋既存在对边疆少数民族战争败多胜少的“积弱”局面和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积贫”局面。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也存在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想和科技、文艺方面也有许多创新性的成果,确实是“造极之世”的一面进行说明。(2)应该全面的评价,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说明北宋既有积贫积弱一面,也有造极之世的成就。利处:第一、北宋初年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再现,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的统一,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地方不能与中央相抗衡,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太平,自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由于北宋开国皇帝是通过兵变上台的,因而其一上台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些高级将领的兵权,同时又设“三衙”“三帅”和枢密院,实行更戍法,建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禁军,从而避免了兵变的发生,因而这无疑是一大利处,有利于巩固皇权的统治。第三、设立参知政事、三司、枢密使珞分割宰相的政权、财权与军权,从而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中央皇权的加强与巩固。第四、有利于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北宋扩大了录取的名额,简化了考试录取的程序,加强了监考的严度,从而推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五、有利于防止朋党事件的发生,门生都皇帝的门生,因而有利政局稳定。第六、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稳定,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央政令能在全国更好的被执行,有利于保障中央的权威性。第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许多的名称机构,以便互相牵制打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实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人的独断专行与贪赃枉法,有利于加强官员的廉洁性。第八、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控制外戚与宦官,从而使中央政治能够比较清明。弊处:第一、军权过分的集中,使将帅不能因时因地灵活指挥,军队数里虽多而战斗力下降,在对辽、夏的战争中展屡失利,使将帅失去了其主观能动性,因而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第二、政权的过分集中,不仅造成事权的分散,官员职责不清,行政效率不高,萎靡因循之风渐长,不利于政府办事速度的提高。第三、庞大的机构设:置,相互牵制,更加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升。第四、由于机构重叠,官员众多,开支巨大,所以给北宋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第五、北宋过分的集权,很容易导致君主的专权,甚至形成专制,一旦君主黑暗无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则要遭殃。第六、北宋中央集权的过分集中,导致了地方灵活性不够,因而导致了中央与地方十分的不平衡,不利于地方的发展。总之,“积贫积弱”与“造极之世”是宋朝历史的一体两面。我们要多角度、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6.(2022秋·天津河西·高一统考期中)完善的选官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雁塔恩名”是指哪一制度?其创立于哪一历史时期?材料二省试录取名镇是否按地区分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北宋中期,欧阳修、司马光普人曲经就此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当时南北学风不一,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而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这一争论,表面上看,不过是科举之“公平”应当落实于地区抑或落实于个人的差异,实则反映了更深刻的问题,一方面,与唐代中期以来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过程相应……——袁行霈、邓小南主编《中华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讨论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格局和人才格局。材料三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进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43000人之多,就其规模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在直接参与决策的上层群体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前朝无法相比的。——袁行袁行霈邓小南主编《中华文明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比较唐代的政治有何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答案】(1)科举制。隋朝。(2)经济格局: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才格局: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3)变化: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促进科举制度的完善,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详解】(1)“雁塔恩名”是进士及第的代称,反映的是科举制。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2)经济格局:两宋时期对南北分卷制度,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才格局:随着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3)变化:根据“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43000人之多,就其规模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可知,宋朝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等角度进行总结。7.(2022秋·福建宁德·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可以说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儒家性善的藩篱,跳出了所谓“涂之人可以为尧舜”的窠臼,以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气息的重大突破。——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材料二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在中央“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具体举措。(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支持材料三中“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答案】(1)举措:①枢密院专掌军政;②三司专掌财政;③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④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详解】(1)题干要求指出宋代在中央“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在中央为加强专制皇权实行二府三司制,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中书门下仅保留行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利,同时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2)根据材料二“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可知宋朝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二“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可知宋朝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二“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可知海外贸易发达,“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可知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根据所学知识,支持“中国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史实有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8.(2022秋·山西大同·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俭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彳来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哉"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答出五点即可)(2)作用: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传播中外文化科技;促进北宋商业发展;扩大不同地域的物种交流;有利增加北宋政府赋税收入。(答出四点即可)【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根据材料“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政府鼓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还包括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等。(2)作用:根据材料“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可知,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根据材料“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可知,扩大不同地域的物种交流;根据材料“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可知,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根据材料“福建海商徐哉‘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可知,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北宋商业发展;有利增加北宋政府赋税收入等等。9.(2022秋·陕西宝鸡·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材料四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海外贸易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答案】(1)变化: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原因: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曲辕犁使用,耕作技术进步。(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3)经济现象:农村市场快速发展;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的地位确立。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4)特点: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额增加;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可得出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根据材料“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曲辕犁使用,耕作技术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2)表现:根据材料“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可得出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根据材料“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可得出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根据材料“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可得出海外贸易发达。(3)经济现象:根据材料“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可得出农村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材料“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可得出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的地位确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等角度进行归纳。(4)特点:根据材料“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可得出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额增加;根据材料“宋高宗绍兴初年,海外贸易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可得出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材料“宋代及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可得出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辽夏金元10.(2022秋·湖南邵阳·高一统考期中)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阅读表格,回答问题。民族政权相关制度建设汉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契丹辽实行②制度①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女真金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③制度蒙古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处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答案】(1)①党项;②南北面官制度;③猛安谋克制度。(2)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制度创新是各民族政权的共同特征)。(3)政治上:宋代科举制发展,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自晚唐两税法改革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文化上:宋代理学诞生,儒学思想进一步走进广大平民的日常生活;世俗文化流行。【详解】(1)内容:依据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统治分析,得出①党项;②南北面官制度;③猛安谋克制度。(2)主题:依据材料“民族相关制度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制度创新是各民族政权的共同特征)。(3)理由:从政治制度层面分析,得出政治上,宋代科举制发展,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从经济层面,结合商品经济发展和赋税制度分析,得出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自晚唐两税法改革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从文化层面,结合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得出文化上,宋代理学诞生,儒学思想进一步走进广大平民的日常生活;世俗文化流行。11.(2022秋·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如表。《元晖墓志铭》拓片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摘编自《元晖墓志铭》材料三如表。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金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材料四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2)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3)依据材料三,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影响。(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答案】(1)表现: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2)史料类型:文献史料中的碑铭。印证史实:墓志铭用汉文书写,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中统一说汉语;“河南洛阳人”可以印证孝文帝迁都洛阳,将鲜卑贵族籍贯一律改为洛阳;元晖的名字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墓志铭中“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谥曰文宪公”可以印证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制度。(3)共同点: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官制和科举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4)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实行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措施,加强了边疆管辖;促进了边疆开发;加强边疆和内地的联系,促进民族交融;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为我国版图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行省制度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东西方交往。【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结合所学得出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2)史料类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元晖墓志铭》属于文献史料中的碑铭。印证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孝文帝改革措施”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墓志铭用汉文书写,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中统一说汉语;“河南洛阳人”可以印证孝文帝迁都洛阳,将鲜卑贵族籍贯一律改为洛阳;元晖的名字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墓志铭中“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谥曰文宪公”可以印证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可以印证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制度。(3)共同点:根据材料“(辽)以汉制待汉人……试进士”“(西夏)其官……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金)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得出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官制和科举制),根据材料“(辽)以国制治契丹”“(西夏)保留了原蕃官体系”“(金)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得出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影响:结合所学,辽宋夏金元时期不同民族间的政治交往、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制度、文化、技术,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4)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元朝……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结合所学得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了边疆和地方管辖,巩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根据材料“建立了……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得出加强边疆和内地的联系,促进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得出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为我国版图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得出促进了边疆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结合所学,元朝依据地域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对边疆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有效管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空前辽阔的疆域和相对安定的局面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东西方交往。12.(2022秋·河南商丘·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其南枢密院的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和北面官(其北枢密院的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故《辽史·百官志》一说:“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是契丹统治和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面官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北面官制的进步作用。【答案】(1)特点:实行民族分治;北面官沿用契丹旧制,南面官仿行唐、宋制度;北面官职权高于南面官。(任答2即可)(2)作用:适应了契丹境内多个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需求;有利于保护中原先进经济、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详解】(1)特点:根据“南面官依……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可得出实行民族分治;根据“契丹旧制”得出北面官沿用契丹旧制,南面官仿行唐、宋制度;根据“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得出北面官职权高于南面官。(2)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可从民族交融、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等方面概括,可得出适应了契丹境内多个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需求;有利于保护中原先进经济、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3.(2022秋·山东菏泽·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征敛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特点,并分析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答案】特点: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侧重;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历史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详解】根据“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征敛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可知元代行省制的特点是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侧重;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元代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综合考察14.(2022秋·陕西宝鸡·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二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答案】(1)宋代“中国观”:主要指汉族及其聚居地,不包括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区。原因:传统“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生产方式的差异。(2)从汉族聚居地变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疆域;从单一的汉族变为多民族;从农耕文化变为多元文化;主权的行使主体不再有民族之分。【详解】(1)宋代“中国观”:根据材料“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可知,北宋时期“中国观”主要指汉族及其聚居地,不包括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传统“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从生产方式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生产方式的差异。(2)变化:根据材料“‘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可知,从汉族聚居地变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疆域;从民族的数量看,从单一的汉族变为多民族;根据材料““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可知,从农耕文化变为多元文化;根据材料“‘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可知,主权的行使主体不再有民族之分。15.(2022秋·广东惠州·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等《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初中央政府对地方采取“制约机制”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表现: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2)历史作用: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但行省长官权力受中央节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制把军政大权集中起来,易于朝廷控制地方,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知元代行省长官权力受中央节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可知元代行省制下,将财权、司法权、军事权全部收归中央,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16.(2022秋·江西南昌·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下面两幅地图,提取两条关于宋元时期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解释合理。提示:可从政局、疆域、民族、边疆管理、行政区划等方面提取信息)【答案】示例:(任答两条即可)信息一:从民族政权并立向重建大一统转变(或元重建大一统)。说明:两宋时期,周边存在辽、西夏、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元朝重建了大一统,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二:元朝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理。说明:宋代由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西藏是宣政院辖地,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也通过行省加强了管理。信息三: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说明:宋代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中原王朝疆域较隋唐时期有所缩小。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空前辽阔,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西南至云南。信息四: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说明:两宋和元朝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峰,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华文明区,与汉族进一步交融推动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五: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出现变化。说明:宋代对地方设置路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元朝则推行行省制。路不设最高长官,权力分散,效率低下;行省则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大而不专,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评分细则】每个信息,学生可从政局、疆域、民族交融、边疆管理、地方行政区划等方面提取信息。信息说明只要能对该信息进行适当说明即可。示例仅供参考,不是唯一答案。【命题思路】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阶段,在疆域、民族、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通过两幅地图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详解】本题是信息说明题,要求根据两幅地图,提取两条关于宋元时期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并提示学生可从政局、疆域、民族交融、边疆管理、地方行政区划等方面提取信息。信息是指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来的史料,说明只要能对该信息进行适当说明即可,就是要解释信息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两幅图片是宋元时期的,根据所学知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阶段,在疆域、民族、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信息一:从政局方面提取信息可以得出从民族政权并立向重建大一统转变(或元重建大一统)。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可知,两宋时期,周边存在辽西夏、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元朝重建了大一统,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二:从边疆管理方面提取信息可得出元朝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理。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可知,宋代由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西藏是宣政院辖地,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也通过行省加强了管理。信息三:从疆域方面提取信息可得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可知,宋代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中原王朝疆域较隋唐时期有所缩小。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空前辽阔,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西南至云南。信息四:从民族方面提取信息可得出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可知,两宋和元朝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峰,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华文明区,与汉族进一步交融推动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五:从行政区划方面提取信息可得出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出现变化。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可知,宋代对地方设置路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元朝则推行行省制。路不设最高长官,权力分散,效率低下;行省则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大而不专,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17.(2022秋·河南商丘·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材料二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宋元经济发展的启示。【答案】(1)社会背景:宋元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或局部统一);南北交通有了较大改善;北方人口南迁;政府重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任答2点即可)(3)启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对政治、文化发展具有连带性;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任答2点)【详解】(1)社会背景:根据所学得出宋元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或局部统一);根据“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得出南北交通有了较大改善;根据“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得出北方人口南迁;根据“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得出政府重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2)影响:根据“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得出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根据“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得出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根据“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滑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得出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3)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对政治、文化发展具有连带性;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18.(2022秋·山东聊城·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元的经济与人口表1时间总收入(万贯)农业收入(万贯)农业占比工商业收入(万贯)工商业占比宋太宗至道3年(997)3559232165%123835%宋熙宁10年(1077)7070216230%491170%——据朱国庆,陈海涛《宋朝经济发展浅议》表2时间区域北宋元丰三年(1080)南宋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元至顺元年(1330)全国总户数(户)1657047419166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装搭配师2024年度服务合同3篇
- 全新2024版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金融服务合同(标的:某企业000万元贷款服务)2篇
- 2024年度日化品生产线技术改造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设备采购与租赁合同2篇
- 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某科技公司与某汽车制造商之间的技术开发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展览与借阅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合同:高端设备租赁与维护3篇
- 2023年促凝血药资金筹措计划书
- 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无答案)
- 猩红热课件完整版本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 2022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及进展性肺纤维化临床诊疗指南(全文)(一)
-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英语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 202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20题)解析版
- 2024网签购房合同范本模板
- ESD防护培训资料
- 施工组织试题库-10套试卷及答案9.1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