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企业制度与企业成长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整个经济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石。细胞的生命力越旺盛,由它组成的有机体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越强大。因此,国民经济开展速度和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活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课程目标本章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企业的功能有哪些,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边界,企业的制度架构和结构特征分别是怎样的。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和企业的性质一、企业及其产生二、企业的功能及其边界第二节企业制度一、企业的产权制度二、企业的治理结构第三节企业行为及其鼓励一、企业经营的利润目标和决策二、企业行为的鼓励第四节企业成长一、企业成长的表现和内涵二、企业成长的能力第一节企业和企业的性质
一、企业及其产生所谓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并在生产、流通和效劳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提供某种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效劳,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从法律上讲,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并且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和其它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企业的内涵
有组织的经营单位拥有独立的产权到达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分工依赖权威管理来完成其专业化生产等企业的一般特征
企业是营利性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是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是一种依法成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在方案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吗?在方案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根本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独立的经营权,不自负盈亏,只是接受上级方案部门的指令,按照方案进行生产。因此,那时的企业,充其量只能是工厂而已。企业产生的原因以企业为单位组织生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以企业为单位组织生产能最优分担风险以企业为单位组织生产能节约交易费用二、企业的功能及其边界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发现交易对象、讨价还价、签订契约、监督履约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企业的功能
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企业的方案协调功能马克思论企业管理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一旦附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企业的边界究竟在何处?企业的权威管理会不会使企业无限扩大,而最终取代市场的地位呢?企业追求利润的欲望,会推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而分工的技术要求、管理费用、资本集中度、流通费用那么限制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之间的张力决定了企业的规模。第二节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可以从各个侧面来进行考察,比方,可以从企业的产权结构,即企业资产所有者形式角度来进行,也可以从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一、企业的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是指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围绕财产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经济权利关系。企业的产权制度,就是为调整与财产有关的经济权利关系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从企业的产权结构即企业资产所有者形式来考察,企业制度可以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根本类型。业主制企业
业主制企业,指的是投在一个企业的资本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所有。由于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是完全重合的,业主制企业的利润由业主独享,风险由业主自担,因而业主有充分的积极性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并注意提高企业的效率。然而,由于业主必须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完全责任,业主家庭财产和业主经营财产之间的界限往往区分不清,万一企业失败,不仅企业的资产,甚至业主私人财产也可能用作抵债,一旦发生债务危机,业主就可能遭受倾家荡产的厄运;其次,由于业主往往财力有限,加之受偿债能力限制,取得贷款能力也较差,规模十分有限,难以经营需要大量投资的行业;第三,这种企业带有家族制性质,随着业主的退休和死亡,或者其家族继承人无能,一旦业主因市场竞争失败或自然死亡而终止经营,企业的生命就会因此而终止。合伙制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数量通常是有限的〕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同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的企业。相对于业主制企业而言,合伙企业扩大了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提高了经营水平和决策能力;相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合伙企业的组建较为简单。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即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其产权关系是指:以公司的法人财产为根底,以出资者产权与法人产权相别离为特征,以股东会、董事会、经理〔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结构。其特点是:〔1〕财产主体的多元性。〔2〕财产的整体性。〔3〕财产的长期延续性。公司一般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二、企业的治理结构
所谓治理结构,是指管理企业的管理者、股东、雇员、顾客和供给者之间关系的结构体系。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契约制度,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促使长期合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在提供鼓励和控制经营者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理结构的层次广义上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部治理,如产品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鼓励约束;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内部治理,也就是法人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内容通常所讲的治理结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二是治理客体或治理对象;三是治理手段。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按照不同的治理主体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股东治理结构理论、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理论,以及出资者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理论等。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反映了不同治理主体的价值取向。股东治理结构理论
股东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投资设立的,股东承担企业风险,所以股东应当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经营者要为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效劳。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理论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所有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理论主张企业所有权应当由利益相关者来共同分享,企业应为利益相关者效劳并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目前,股东治理结构理论是企业治理结构的主流理论,也是为各国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理论,世界各国公布的公司法也主要是依据这种理论。最新开展出资者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理论,是指企业所有权应由出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分享多大比例的企业所有权等,应由出资者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来决定。公司制企业的组织制度
从公司制企业的组织制度来看,公司是由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机构组成的法人治理机构来统治和管理的。股东会是原始所有权的载体,是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公司决策和管理机构;经理人员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它由董事会精心挑选并直接受控于董事会。作为公司的经营者,经理具有独立的、自由的经营决策权,并对自己的经营成果负责。股东会主要职权
选举和更换董事,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董事和监事的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做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等。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董事会权力
负责招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决定公司的经营方案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拟定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和解散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根本管理制度。监事会的职权
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经理的主要职权
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方案和投资方案;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拟订公司的根本管理制度;制订公司的具体规章;提请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第三节企业行为及其鼓励企业行为是企业在既定的环境影响和制约下,在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反响方式。企业行为既受市场结构、产权结构等微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反过还会成为影响和构成现实经济环境的一局部。企业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的模式和成长战略。一、企业经营的利润目标和决策一般说来,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是单一的。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该是目标组,可能的目标有: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利润最大化〕,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良好的企业主形象,等等。企业经营的利润目标
利润等于收益和本钱之差,用公式表示即:利润=总收益-总本钱。总收益等于生产和销售的产量〔Q〕乘以每单位的价格〔P〕。在经济学中,本钱的定义和会计计算的本钱有所不同。经济学中常用时机本钱的概念。时机本钱时机本钱就是一定量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将它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带来的收益。例如你现在上了大学,就放弃了工作的时机。你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工作收入,就是你上大学的代价,也就是你上大学的时机本钱。因此,时机本钱就是一定量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将它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带来的收益。一个企业既可以生产照相机又可以生产显微镜,当它选择生产照相机后,所放弃的生产显微镜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成为它生产照相机的时机本钱。厂商的经济决策〔1〕生产什么?即生产哪种产品,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还是留在原来的行业里;原有的产品是否应有所改变?〔2〕生产多少?即某种产品的产量水平应是多少?〔3〕应该采取什么技术,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采用这种技术?〔4〕生产要素如何组合?即,各种生产要素以何种比例结合进行生产?二、企业行为的鼓励所谓鼓励,是指企业为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满足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及员工个人需要而采取的鼓励措施和手段。可以说鼓励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协调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需要的重要方式,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的鼓励结构企业的鼓励结构主要涉及在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者行为之间如何通过资本结构的鼓励对代理人和员工形成约束,涉及企业为激发、鼓励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契约架构。企业鼓励结构的设计应当考虑到鼓励主体、鼓励对象、鼓励目标和鼓励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为实现不同阶段的企业目标,必须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和鼓励结构。鼓励方式鼓励方式主要包括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两个方面。物质鼓励包括财产收益和劳动收益的鼓励,如股息、工资、奖金、福利等;精神鼓励包括荣誉、地位、成就感、认同感等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鼓励机制,除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正强化鼓励作用外,还包括破产倒闭威胁等负强化鼓励作用。一定程度的负强化鼓励也可以产生正鼓励的效果,可以促使企业员工振作精神,提升企业绩效。委托代理关系
出资者是委托人,企业法人是代理人,企业法人必须向出资者负责。现实中,委托人不参与代理人的活动。代理人行为不易被委托人观察到〔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目标与经营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第四节企业成长一、企业成长的表现和内涵广义地说,企业成长既包括企业规模的增长,也包括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动态变化的过程。企业成长的趋势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长的趋势主要有:第一,企业的组织边界变得模糊,开始走向虚拟化,全球性无国界企业大量涌现;第二,企业的组织结构力图打破垂直化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开始向扁平化方向开展;第三,随着智力资源在企业中地位的上升,现代公司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的起点,而不仅仅是企业成长的归宿。现代公司促进企业成长的原因
有利于大企业筹集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别离为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企业资本的长期稳定和分散经营风险股份公司有比较完善的风险机制便于企业度过各种危机二、企业成长的能力
(1)以竞争战略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2)以能力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
(1)竞争战略本位的企业成长观人们一般认为,企业成长来源于竞争,这就是以竞争战略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竞争作为一个动态的企业成长过程,胜者成长,败者衰退。竞争促进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在于,竞争通过产生外部的不均衡而对企业形成压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通过创新谋求更多的效益。因此,“竞争→创新→成长〞是企业成长的外部机制。(2)能力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然而,企业成长的动力并不是唯一的,除了竞争这一普遍认可的外部动力之外,还有一种能促使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这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这种企业成长观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主要强调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这不仅是企业稳步成长的关键,同时也构成了企业效益的稳固根底。从本质上来说,以能力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是一种内在成长观;而以竞争战略为本位的企业成长观是一种外部成长观。企业成长的阶段
(一)根本能力形成阶段(二)系统能力完善阶段(三)核心能力培育阶段(四)核心能力更新阶段(一)根本能力形成阶段企业的根本能力是指能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利的优势能力。对任何一个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来说,根本能力构成了企业的进入优势,使得企业在最初的竞争中得以幸存并获得进一步成长。对于创业之初的企业来说,其创新手段主要有四种类型: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市场细分和本钱节约。其中,产品创新是指创造出一种新的实体产品或效劳,或者对产品或效劳进行升级换代;流程创新是指改进可以提高效率或效益的新流程;市场细分是指通过差异化手段推销现行产品;本钱节约是指通过运用新技术并以较低的本钱提供同样性能的产品。根本能力形成阶段的企业,往往能力匮乏,只有对自身和竞争对手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战略在市场的某个局部迅速建立起根本能力,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这一时期企业的战略选择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战略选择必须关注一些能在短期内迅速地积蓄企业能力的方法。第二,企业的战略选择必须有助于企业避开竞争对手的强势能力。(二)系统能力完善阶段系统能力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组织的决策层次,企业的系统能力包括四个局部:选择性能力、组织性能力、技术性能力和学习性能力。选择性能力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战略制高点董事会之中,企业的重大决策都在这一层次中作出;组织性能力主要存在于与董事会相连接的中级管理层和技术核心层;技术性能力主要存在于生产作业层,根本的作业活动都在这一层次完成;学习性能力与组织的各个层次密切相关,并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规那么。企业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系统能力完善阶段,随着企业自身的成长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在优势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整体优势会更加明显,抗拒风险的能力会不断增强。在这一阶段,系统能力的完善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前提。相对于一般能力而言,核心能力处于更高的层次。根据麦肯锡的定义,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到达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一系列相关的单项能力,经过整合并发挥其协同作用和耦合功能而形成的。(三)核心能力培育阶段
随着企业系统能力的完善,企业开始进入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阶段。核心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根底,是企业开发潜在产业的关键,而且能够在未来的开展中不断地衍生出各种新的产品和效劳。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只有建立核心能力才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在该阶段,企业必须根据产业特点和现有的能力根底,确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并选择适宜的路径加以开发。核心能力开发有两种方法:内部方法和外部方法。核心能力开发的内部方法,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和创新,核心能力开发的外部方法是企业扩张和知识联盟。企业扩张可以获得一些构成核心能力的单项技能以及与核心能力相匹配的根本能力,从而加快企业的学习进程,加快核心能力的开发。知识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为目标的新的联盟方式。知识联盟的建立,有助于企业获得其它组织的核心能力,并与其它组织共同开发新的核心能力。(四)核心能力更新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的领先地位也有可能丧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所导致。因此,为使企业核心能力不因技术进步而衰减,企业必须对已有的核心能力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更新。具体做法包括:一方面,要在核心能力的应用中不间断地提升其层次;另一方面,关注产业动态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了解和培育可能取代传统技能根底的新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化和更新
一方面,要在核心能力的应用中不间断地提升其层次;另一方面,关注产业动态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了解和培育可能取代传统技能根底的新核心能力。三、企业成长依赖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是一种生产要素。经济开展的微观根底是企业,更准确地说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由企业家驾驭的企业。微观上的组织要素主要表达在企业家的职权、管理、经营、革新和承担风险等职能上。企业家是经营者,但经营者并不都是企业家。开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开展中国家最缺乏的是进行决策的人才。有鉴于此,开展中国家不仅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队伍成长壮大的环境,还要创造努力造就具有高度理性的、眼界开阔的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