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_第1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_第2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_第3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_第4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农作物生产技术2h第一章水稻h3第一节水稻生产概述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水稻生产概况三、我国稻作技术的发展四、我国水稻的分区4h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建国后半个多世纪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5h2.水稻是高产作物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据研究,在地力相仿、施同等肥料的情况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常较旱地作物多,经济系数也比其它粮食作物高。6h3.水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7h稻的分布8hDeepwaterriceFloatingriceIrrigatedriceRainfedriceUplandrice9h4.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粮食相比,稻米所含粗纤维最少,淀粉粒特小,易于消化,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高,适于人体的需要。10h5.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很广米糠是家畜的精饲料,在酿酒及医学、化工上用途很广。稻草不仅可造纸、编织草袋和绳索等,还是一种很好的硅酸肥和有机肥。米糠11h二、水稻生产概况FAO年统计数据,2004(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12h水稻是世界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稻米是亚洲各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水稻生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的平原或丘陵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89.6%的水稻面积分布在亚洲。13h表中数据为2000~2004年平均值。*:含台湾亚洲主要产稻国水稻生产概况14h(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1.总体情况单产由50年前的不足2t/ha,增加到现在的超过6t/ha。近10年来种植面积变化较大,由1996年的近3200万ha,减少到2003年近2700万ha。总产由1996的近2亿t,减到2003年1.6亿t。从2004年起,由于农业政策的变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和总产得到扭转。单产近10年没有明显大的提高,基本稳定在6.20t/ha。15h1995~2004年中国水稻生产概况16h全国分省稻谷产量分布图(1990)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以湖南省最多,2001年分别为369.2万公顷和2328.9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以江苏省最高。以稻谷总产多少为顺序,水稻的主产省依次为湖南、江苏、江西、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安徽、黑龙江、浙江、福建、云南、贵州、辽宁、河南、海南和上海。2.各省份情况17h近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情况

2007 3402万亩 527公斤/亩 1794万吨

18h四、我国稻作技术的发展(一)背景与发展趋势20世纪初,我国稻作面积约1400万公顷。随着人口的增加,到20世纪40年代末,稻作面积增加到2500万公顷,以单季稻为主,产量仅为1-1.5吨/公顷。新中国成立以来,稻作研究和水稻生产获得了巨大发展。从1949年到2001年,水稻种植面积由2571万公顷增加到2882万公顷,增长11.2%;稻谷单产从1.89吨/公顷增加到6.16吨/公顷,增长226%;中国稻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单产提高而引起。19h20世纪50年代总结了一批“南陈,北催”和广东潮汕经验代表的看苗诊断,促控结合的水稻高产理论和技术。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近几年,免耕,抛秧等省力的轻型栽培法发展很快。20h(二)目标、任务及内容未来的水稻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大力主攻高产优质。要求从目前每公顷6t提高到8t。而且品质符合市场要求,效益符合农民意愿。实现这一目标,大体要分为如下三步:

21h第一步,从现在起5~8年时间,积极研究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力争单产早上7吨水平,并初步改善我国稻米品质状况。22h第二步要用10~15年时间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单产上8t水平,在高产的同时基本实现我国稻米的优质化。23h第三步则是确保单产稳定超8t的基础上,全面实现我国稻米生产的优质化、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稻米生产保持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市场需求相适应。24h(三)发展动态与展望第一,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第二,加强栽培技术创新。25h

一是水稻超高产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应用研究;

二是水稻优质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三是水稻优质高产地上部与地下部形态特征及抗逆特性的生理、生化机理和物化技术创新研究;26h四是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形成机理研究;五是不同生态区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水稻生产要素优化组装的精正栽培研究。27h三、我国的水稻分区我国稻作分布区域辽阔,52°29′N的黑龙江漠河,南自热带18°9′N的海南省崖县,北至东自台湾,西达新疆,低自东南沿海的潮田,高至海拔2600m(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上瓦村)的云贵高原,都有水(旱)稻栽培。

28h中国水稻区划工作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57年丁颖将全国水稻产区划分为6个稻作带和8个稻作亚区,在水稻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以后的水稻区划工作奠定了基础。29h我国的水稻分区我国稻作分区,近年以丁颖(1957年)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水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划分为6个稻作区。1、华南湿热双季稻区:品种以籼稻为主。2、华中湿润单、双季稻区:3、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区4、华北半湿润单季稻区:秦岭淮河以北。5、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6.西北干燥单季稻稻作区30h中国水稻种植区划来源:《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31h各稻作区主要自然生态条件(中国水稻所)I:华南双季稻稻作区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IV:华北单季稻稻作区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h32第二节水稻的类型和品种33h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植物。目前世界上栽培稻有3个起源地: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一、栽培稻种的起源34h据丁颖研究,我国栽培稻起源于华南普通野生稻种的多年野生稻,有自己独立的演变系统。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又分为早,中和晚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每个型又分为黏稻和糯稻两个变种。35h普通野生稻普通栽培稻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36h野生稻我国野生稻有三种,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我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在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部、北达北回归线以北、南至海南岛南端的广阔地带内,均有野生稻分布。普通野生稻的性状类似于现在栽培的籼稻,也容易与籼稻杂交结实。丁颖根据对地下茎、植物形态和染色体数等方面的研究,认定普通野生稻是普通(亚洲)栽培稻种的祖先。37h普通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的差异38h二、栽培稻种的分类我国栽培稻由于分布区域辽阔,栽培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多样,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出现了繁多的适应各稻区和各栽培季节的品种。丁颖曾根据它们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5级。

39h

亚种(籼/粳)

群(晚季稻/早、中季稻)

型(水稻/陆稻)

变种(秥稻/糯稻)

品种(栽培品种)40h

籼亚种(基本型)

粳亚种(变异型)普通栽培稻

晚季稻(基本型)早、中季稻(变异型)

水稻(基本型)

陆稻(变异型)粘稻―品种(基本型)糯稻―品种(变异型)粘稻―品种(基本型)糯稻―品种(变异型)

水稻(同上)

陆稻(同上)

晚季稻(基本型)早、中季稻(变异型)(以下全部同上)(以下全部同上)41h1.籼亚种和粳亚种1)区别籼稻和粳稻的祖先虽然都是普通野生稻,但两者的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在植物学分类上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亚种。籼粳杂交亲和力弱,杂交结实率低。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别。粳稻籼稻42h籼稻与粳稻主要形态特征比较43h44h籼稻稻穗粳稻稻穗籼稻稻谷粳稻稻谷45h2)籼、粳稻是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籼稻和粳稻种性所以有明显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所分布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引起。籼稻和粳稻是由于纬度和海拔高低不同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温度条件的影响而演变形成的两个亚种。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46h3)籼稻和粳稻的演变籼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与野生稻较为接近,因此,丁颖等认为籼稻是基本型,即最先由野生稻经人工驯化而演变成栽培稻。而粳稻是从籼稻植株中在不同的气候生态条件下(主要是气温),通过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变异型。47h2.晚稻和早中稻1)晚稻和早中稻的分别晚稻和早稻的亲缘关系较密切,两者杂交的结实率比较高。主要区别在于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不同。晚稻生育季节气温由高到低,日长由长到短,光照由强到弱,风雨由多到少,早稻生育季节的气候环境相反。晚稻保存着与野生稻相同的发育特性,属于典型的短日性植物,早稻已失去对短日反应的敏感性,对日长反应钝感和无感。晚稻和早稻是属于适应不同日长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

48h2)晚稻和早中稻的演变普通野生稻对日长反应敏感。晚稻的发育特性与普通野生稻相似,所以晚稻是基本型,早稻则是通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从晚稻中分化而来的变异型。中稻的迟熟品种对日长的反应接近晚稻型,而中稻的早、中熟品种则接近于早稻型。49h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根据对全国157个水稻品种在我国多点分期播种的试验结果,提出以下划分早,中,晚品种的方法:南京:4月18~22日播种6月下旬~7月中旬抽穗:为早稻品种7月中旬~8月中旬抽穗:为中稻品种8月下旬~10月下旬抽穗:为晚稻品种50h3.水稻和陆稻根据栽培地区土壤水分和生态条件不同,可分水稻(包括浅水稻、深水稻、浮水稻)和陆稻(又称早稻或坡禾)两个类型。主要区别在于两者耐旱性的不同。它们在形态解剖和生理生态上的一些差别,都是两者的耐旱性不同的表现。水稻和野生稻一样,都是属于沼泽性植物,适宜分布于有水层的土壤环境。深水稻茎秆高达1.5—2m,浮水稻茎叶可随水上涨而伸长,以保证茎叶暴露在大气中。由于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特性相近,并且我国古籍记载,水稻栽培在先,陆稻栽培在后,因此,可认为水稻是基本型,而陆稻是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形成的土地生态型,属于变异型。51h旱稻深水稻浮水稻水稻52h4.秥稻和糯稻上述各稻种类型中都有秥稻和糯稻,它们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杂交的子代结实率也很高。野生稻都属秥稻,未发现有糯稻类型。因此,可以认为粘稻属基本型而糯稻是变异型。糯稻秥稻53h糯稻和粘稻的主要区别54h5.栽培品种的演变与利用稻种分类的最后一级是栽培品种。栽培品种是经长期人工培育和选择而成的,其经济性状明显优越,主要表现在谷秆比率高,第二次枝梗数和颖花数增加,每穗结实粒数多,抽穗成熟整齐,粒重增大,不易落粒,株型改良,群体物质生产量高等。从栽培品种演进和利用出发,分类如下:①按穗粒性状分类可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大穗型:秆粗叶大分蘖少,每株的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秆细叶小而分蘖多,每株的穗数多而穗小粒少。②按熟期分类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迟熟,晚稻早、中、迟熟品种共九个类型。熟期分类在我国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为标准的。55h③按株型分类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