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文言文阅读测试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时间:120分钟总分(共100分)

一、(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浑卒。吐谷浑者,慕容鹿之庶兄也,父涉归,分户一千七

百以申之。及庖嗣位,二部马斗,魔遣使让吐谷浑日:“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

令马有斗伤!”吐谷浑怒日:“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选别甚易,恐后会

为难耳!今当去汝万里之外。”遂帅其众西徒。庖悔之,遣其长史乙那娄冯追谢之。吐谷浑

日:“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我,孽子也,理无并大。今

因马而别,殆天意乎!”遂不复还.西傅阴山而居。隽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洗水之西,

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鲜卑谓兄为阿干,鹿追思之,为之作《阿干之歌》。成帝咸和四年,

羌酋姜聪刺河南王吐延。吐延不抽剑,召其将纥杆堇,使辅其子叶延,保于白兰,抽剑而死。

叶延孝而好学,以为“礼,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乃自号其国日吐谷浑。吐谷浑王辟

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而无威断,三弟专恣、国人本之。长史钟恶地,西濯羌豪也,

谓司马乞宿云日:“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

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白王,恶地日:“王仁而无断,

白之必不从;万二军泄,吾属无类至事已出口,何可中变!”遂于坐收三弟杀之。辟奚惊

怖,自投床下,恶地、宿云趋而扶之,曰:“臣昨梦先王敕臣,云'三弟将为逆,不可不讨。'

故诛之耳。”辟奚由是发病恍惚,命世子视连日:“吾祸及同生,何以见之于地下!国事大

小,任汝治之,吾余年残命,寄食而已。”遂以忧卒。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谷浑盛衰》,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

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

B.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

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

C.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

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

D.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

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

2.(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与"氓隶之人"(《过秦论》)两句中的"隶"字含义不同。

B."今当去汝万里之外"与"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

同。

C.“属永嘉之乱”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D.“国人患之"与“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

3.(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马匹相互争斗,慕容魇派使节责备吐谷浑,认为他们的部族有差别,希望他们离远点

儿,于是吐谷浑率领部众向西迁徙,决定不再相见。

B.慕容魇后悔逼走吐谷浑,派他的长史追赶并向吐谷浑致歉,但吐谷浑认为因马离别是天意

而不再返回,后来,慕容魇为他创作了《阿干之歌》。

C.河南王吐延被羌酋姜聪刺杀,临终前让大将纥杆里辅佐儿子叶延;叶延孝顺好学,认为按

照礼应用王父的字作为氏,于是确立国号为吐谷浑。

D.吐谷浑王辟奚的三个弟弟专横放肆,百姓深受其害,他们被钟恶地、乞宿云使用计谋处死,

但辟奚受惊得病,神志恍惚,最后忧郁而死。

4.(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孽子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意乎!

(2)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万一事泄,吾属无类矣。

【答案】1.D

2.C

3.A

4.(1)我不是正妻的儿子,按理不能与嫡子并重。现在因为马群之事分开,大概是天意吧!

(2)国王仁慈而优柔寡断,告诉他一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败露,我们就要被斩尽杀绝。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辟奚的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高出了君王,快要亡国了。我们二人位居辅臣之首,

岂能坐而视之!明天早晨日月相望,文官武将都要会集,我将要在那里讨伐他。国王周围全

都是我们羌族子弟,只要我一使眼色,马上就可以擒获他。”

“三弟纵横”,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势出王右”,“势”本句的主语,故其前断

开,据此排除BC;

“文武并会”,“文武”,文官武将,作主语,“并会”为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隶:隶属;隶役;氓隶:犹贱民,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句意:他分一千七百户部众隶

属于慕容吐谷浑。/是充当隶役的平民。

B.去:都是“离开”。句意:现在我就离开你,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毫无顾忌的抱走了屋

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离开了。

C.“含义相同”错误。属:在……时,适逢;通“嘱”,嘱托。句意:当永嘉之乱时。/嘱托

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D.患:以……为患,忧虑;祸患。句意:国人都对他们感到忧虑。/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

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决定不再相见”错误,原文为“恐后会为难耳”,怕的是以后会面就难了。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孽子”,庶子;“并大”,与嫡子并重;“殆”,大概。

(2)“无断”,优柔寡断;“白”,告诉;“吾属”,我们;“无类”,没有活着的,指被斩尽杀绝。

参考译文:

晋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浑去世。吐谷浑是慕容鹿的异母兄长,他们的父亲是慕容涉归,

他将一千七百户部众分给了慕容吐谷浑。等到慕容魇即位,慕容吐谷浑和慕容鹿两部放养的

马群发生争斗,慕容鹿派人责备吐谷浑说:“先父划分的部族本来不同,你放马为什么不走远

一点,而让它们互相争斗而受伤呢?”吐谷浑生气地说:“马是畜生,争斗是马的天性,为什

么要对人发怒呢?其实分开很容易,怕的是以后会面就难了。现在我就离开你,到万里之外

的地方去。”慕容吐谷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向西迁徙。慕容庵后悔此事,派他的长史乙那娄冯

前去追赶并道歉。吐谷浑说:”先公曾经传述卜筮之语说:'我的两个儿子都会强盛的,统治

权力将延续到后世。'我非正妻之子,按理不能与嫡子并重。现在因为马群之事分开,大概是

天意吧!”于是不再回去,向西傍依阴山居住。当永嘉之乱时,吐谷浑借机越过陇右向西发展,

占据注水以西地区,一直到白兰,方圆数千里。鲜卑语把哥哥叫作“阿干”,慕容鹿遥思兄长,

为此作了《阿干之歌》。成帝咸和四年,羌族首领姜聪刺杀河南王吐延,吐延不拔剑,召部将

纥杆坚,让他辅佐自己的儿子叶延,保守白兰,然后拔剑而死。叶延孝顺好学,认为“按照

礼义,公孙的儿子可以用王父的字为姓氏”,于是自取国号叫吐谷浑。辟奚是叶延的儿子,好

学,待人仁慈宽厚,但缺乏威严决断,他的三个弟弟专权放纵,国人都对他们感到忧虑。长

史钟恶地,是西羌族中有势力的人,他对司马乞宿云说:”辟奚的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高

出了君王,快要亡国了。我们二人位居辅臣之首,岂能坐而视之!明天早晨日月相望,文官

武将都要会集,我将要在那里讨伐他。国王周围全都是我们羌族子弟,只要我一使眼色,马

上就可以擒获他。”乞宿云请求先告诉国王,钟恶地说:“国王仁慈而优柔寡断,告诉他一定

不会同意,万一事情败露,我们就要被斩尽杀绝。事情已经说出来了,怎么能中途改变!”于

是钟恶地按计划在座位上拘捕了辟奚的三个弟弟,把他们杀掉了。辟奚惊慌恐怖,躲到了床

下,钟恶地、乞宿云上前扶起他说:“臣昨晚梦见先王敕令臣说:'你的三个弟弟将要干叛逆

之事,不能不讨伐他们。'所以才把他们杀掉了。”辟奚因此得了病,神志不清,他告诉世子

视连说:“我祸及亲生弟弟,怎么能在地下与他们相见?国家的大小事情,听凭你去治理,我

的余年残命,依附于你而已。”于是辟奚因忧郁而死亡。

二、(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六年夏六月,太祖谓侍臣詹同等日:“汉武帝购求遗书,六经始出,唐、虞、三代

之治,可得而见。吾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

治国良规。孔子之言,诚万世师也。”

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

书算以观其能,策之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

效,不尚虚文。

六月,谕宪臣日:“任官不当,则庶事不理,用刑不当,则无辜受害,古冬刑不可不慎也。”

又谕中书省臣日:“法有连坐之条,吾以为鞫狱当平怒,非大逆不道,则罪止其身。先王罪

不及孥,罚勿及嗣,忠厚之至也。自今民有犯者,毋连坐。”

九月,太祖日:“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是日,

有言瑞州出文石,可就地,太祖日:“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尔不能以节俭之道事予.

乃导予侈丽。”言者惭而退。

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

之旦这短农之爱生夫农身不离喊亩,手不释耒刘,经夕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

户,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粉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

%居处食用,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苦于饥寒。若复加之横敛,则

民不堪命矣。”丁丑,大宴群臣于奉天殿,上日:“吾观史传所载历代君臣,或君上乐闻忠

说,而臣下循默不言,或臣下抗言直谏,而君上饰非拒谏。比来朕每发言,百官唯讷而已,

其间岂无是非得失可直言以匡朕不逮者?”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5.(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

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B.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

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C.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

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D.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

还谓之曰/汝知农之劳乎

6.(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尚虚文"与“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尚"字含义相同。

B.“故刑不可不慎也"与"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C."孥岁勤动"与"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中的“终岁”含义相同。

D.“凡居处食用"与"轩凡四遭火”(《项脊轩志》)中的“凡”含义不同。

7.(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武科举取士上,太祖寻求实际效果,不崇尚没有意义的形式要求。文举对士子有德行

等方面的要求;武举把考察谋划策略放在第一位。

B.太祖认为,应仿照先王的做法,任用合适官员处理政务,恰当使用刑法,避免无辜之人遭

受迫害,不是大逆不道的罪名,就不要再连坐治罪了。

C.国家的经费全都从百姓辛苦劳作中取得,所以朝廷索取、使用财用要控制,要有节制,不

能让百姓遭受饥饿寒冷,对百姓横征暴敛。

D.太祖认为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主张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在对世子进行教导和

自身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像这样做的。

8.(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尔不能以节俭之道事予,乃导予侈丽。

(2)比来朕每发言,百官唯讷而已,其间岂无是非得失可直言以匡朕不逮者?

【答案】5.C

6.A

7.B

8.(1)崇尚俭朴,尚且害怕习惯奢侈豪华。你不能用节俭的主张侍奉我,反而引导我奢侈华

丽。

(2)近年来我每次发布言论,百官只是沉默寡言罢了,这当中难道没有对错得失可以直言来

辅助我的不足的吗?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十一月甲午日,圜丘建成,太祖出宫巡

视,世子跟从出行。太祖就命令身边的人引导他,沿途访问农家院落,察看他们的住处饮食

器物。回宫后,对世子说:“你知道农民的劳苦吗?”“太祖”是“因命左右导之”的主语,

因此“从行”和“太祖”要断开,排除AB;“导之”是“左右”发出的动作,不能断开,排

除D;“还"指‘'回来”,与前面的动词“观”,后面的动词“谓”都是谓语,因此需要单独断

开,排除AD。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含义

相同”错。第一个“尚”是“崇尚”;句意:不崇尚没有意义的形式。第二个“尚”是“尚且”;

句意: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能做到互相不欺骗。B.第一个“故”是“所以”;句意:所以使

用刑罚不可以不慎重。第二个“故”是“老交情”;句意:您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呢。“故”

字含义不同。C.两个“终岁”都是“一年到头”;句意:一年到头勤恳劳动。/一年到头听不

到音乐声。“终岁”含义相同。D.第一个“凡”是“凡是”;句意:但凡是居住饮食。第二个

“凡”是“总共”;句意:项脊轩总共遭了四次火灾。“凡”含义不同。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应仿照先王的做法,任用合适官员处理政务”错

误,原文是“六月,谕宪臣曰:'任官不当,则庶事不理,用刑不当,则无辜受害,故刑不可

不慎也。'",可见"任用合适官员处理政务”不是先王做法,是太祖对御史说的。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敦崇”,崇尚、尊崇;“习”,(养成)

习惯;“事”,侍奉;“予”,“我”;“导”,引导。(2)“比”,近来;“讷”,沉默寡言;“岂”,

“难道”;“匡”,辅助;“不逮”,不足。

参考译文:

二十六年夏六月,太祖(朱元璋)对侍臣詹同等人说:“汉武帝重金征求遗留古书,六

经才出现,唐、虞、三代国家安定,可略见一斑。我每当在宫中没有公事,就拿取孔子的着

作观看,比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果真是治国的好方法。孔子的言论,果真是万代

的老师。"??????

?三月,确定文武科举考试选取人才的规定。参加文才考试的人,观察他的言行来了解他

的品德,考核他的经术来了解他的学业,检验他的书算来了解他的才能,考核他的经史、时

务来了解他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参加武科考试的人,把(考察)谋划策略放在第一位,把

(考察)武功技艺当作次一等。全都寻求实际效果,不崇尚没有意义的形式。???????

六月,太祖告诉御史说:“任用官员不当,就不能处理好各种事务,使用刑法不恰当,

就会使无辜的人遭受迫害,所以使用刑罚不可以不慎重。”又告诉中书省的大臣说:“法律

上有连坐的条例,我认为审问案件应当公平宽恕,不是大逆不道的罪名,就只惩罚这个人自

己。古代帝王治罪不牵连妻子儿女,惩罚不殃及子孙后代,宽厚到了极致。从今后有百姓犯

罪的人,不要再连坐了。”???????

九月,太祖说:“前朝的宫室,大多进行绘画,我用这个满足早晚观赏欣赏的需要,难

道不是胜过欣赏画作吗?”这天,有人说瑞州出产文石,能够用来铺地,太祖说:“(我)

崇尚节俭质朴,尚且害怕习惯奢侈豪华。你不能够用节俭的主张侍奉我,反而引导我奢侈华

丽。”说这话的人感到惭愧而告退。???????

十一月甲午日,圜丘建成,太祖出宫巡视,世子跟从出行。太祖就命令身边的人引导他,

沿途访问农家院落,察看他们的住处饮食器物。回宫后,对世子说:“你知道农民的劳苦吗?

农民身体不离田地,手中不离农具,一年到头勤恳劳动,得不到休息,(而)他们居住的不过

是茅草屋,穿的不过是简单朴素的衣服,吃的不过是菜汤糙米饭,但是国家的经费全都出自

于他们身上,所以我让你了解这件事。”???????

(今后)但凡是居住饮食,一定栗百姓的顾念百姓的劳苦,索取财用票控制,使用财用

要节制,让他们不遭受饥饿寒冷的痛苦。如果再加上横征暴敛,那么百姓就会苦不堪言。”

丁丑日,太祖在奉天殿宴请文武大臣,皇上说:“我观看史书上记载的历代君主臣子,有的

君王喜欢听忠诚正直的言论,但是臣子却随俗而缄默,有的臣子高声而言、耿直劝谏,但是

君王掩饰错误拒绝纳谏。近来我每次讲话,百官只是沉默寡言罢了,这当中难道没有对错得

失可以直言进谏来辅助我的不足的吗?”

三、(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

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

逐之。刘敬还报日:“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

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

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阕氏。阕氏谓冒顿日:“两主不相困。

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

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

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日:“天下

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

久远。“上日:“奈何?“对日:“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阕氏。陛

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

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王为单于阕氏。景帝时,野名木去晁错上言日:“今胡人

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

吏发卒以治寒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寒.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

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

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电半

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卷■感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上从其言O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9.(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

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

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

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

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10.(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11.(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

破了这一诡计。

B.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阈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

他趁雾逃跑。

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

使匈奴臣服。

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

被皇帝采纳。

12.(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阈氏。

【答案】9.D

10.D

11.B

12.(1)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

的士兵。(2)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

为阈氏。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侦察

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

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于塞下”

作“转牧行猎”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陛下幸忧边境”,此处“幸”是敬词,

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不能和“忧”断开,排除B。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错

误,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在内。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派使者贿赂阔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

一角”错误,原文为“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可知冒

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的直接原因是他怀疑王黄与汉朝有密谋。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夸耀;“见”,显示;“徒”,只;

“羸瘠”,瘦弱的牲畜。(2)“诚”,如果;“妻”,做妻子;“奉遗”,赠送财物;“慕”,爱慕,

敬仰。

参考译文:

??汉高祖住在晋阳城,听说冒顿单于住在代谷,准备去攻打他。他派人去侦察匈奴,冒顿单

于将匈奴强壮的士兵、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汉军使者只看到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

派往匈奴的使者有十来批,都说匈奴可以攻打。高祖又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等他回来,

汉军就发动全部三十二万的兵力向北追击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

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我认为匈奴不可攻打。”这

时汉军已经出发,高祖非常恼火,用刑具将刘敬押到广武城。正月,高祖先到了平城,但部

队还没全部到达,冒顿出动四十万精练的骑兵,把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之久。高帝用陈平

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厚礼贿赂阕氏。阕氏对冒顿说:“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现

在即使得到汉朝的土地,而单于您最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国君也有神灵保佑,

希望单于您考虑吧。"冒顿与王黄约好会合的时间,而王黄的部队却没有来,冒顿怀疑他们与

汉朝有密谋,便打开包围的一个角。正遇天有大雾,汉派使者来来往往,匈奴没有察觉。陈

平请求高祖命令士兵用强弩再加两支箭面向敌军,从解围的一角直接冲出去。高祖出了包围

圈。高祖到广武后赦免刘敬。匈奴屡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高祖非常担忧。刘敬说:“天下刚

刚安定下来,士兵因战争已很疲劳,因此不能用武力征服冒顿。冒顿杀父自己代立单于,凭

借武力建立权威,是不能用仁义说服他的。只可用计策做长远打算。”高祖说:“怎么做呢?”

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她,立她

为阕氏。陛下按时节将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经常慰问赠送他们,再顺便派能说善辩

的人士用礼节奉劝他们。这样可以不用战争便使匈奴逐渐臣服。”皇帝说:“好。”冒顿去世后,

他的儿子稽粥即位,皇帝派诸侯王的女儿做单于的阕氏。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

“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入侵。这样

持续连年,中原贫困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治理边

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然而现在远方的戌卒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不了解匈奴

的作战能力。不如选一些人长期居住在那里成家立业,从事耕作,并且防备匈奴的入侵,利

用地形建成高城深挖沟堑。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每个城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边塞的百

姓,如果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就不可能使他们长久居住在危险困苦的边地。匈奴入侵时,

有人能阻止他们入侵,(敢于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抢掠的财物),就将其中的一半给他,官府出

钱赎回所掠夺的人口。像这样(边塞的百姓受到这种待遇)乡里之间就会相互救助,攻击匈奴

时不避死亡。这样做不是对皇上感恩戴德,而是想保全亲戚保护财产。这样做,利益将传到

后世,陛下将得到圣明的美名。”皇上采纳了晁错的建议。

四、(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学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日:“我何如主?"皆日:

“仁君。”任座日:“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候怒,任座

趋出。次问翟璜,对日:“仁君也。”文侯日:“何以知之?”对日:“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魏文侯谓李克日:“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

何如?"对日:“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候日:“先生临事

勿诺。”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方视其所不为,贫

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瞿璜瞿璜

日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

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

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笫。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日:“子言克于子

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

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

君皆用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日:“璜,鄙人

也,失对,愿卒为第弟。”

【注】魏文侯,名斯,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

13.(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B.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C.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D.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14.(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封其子击"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封"字含义不同。

B."先生临事勿让〃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C."穷视其所不为"与"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D.“君皆师之"与"孔子师郑子、师襄、老聃(《师说》)两句中的"师"字含义相同。

15.(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这也从侧面

反映出魏文侯是个贤明的诸侯王。

B.在识人问题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李克回家休息。

C.翟璜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功劳最

大,能力比魏成强。

D.魏成既懂得"财为民所用”的道理,也有识人之明,为国举荐贤才,这是他能成为宰相人选

的重要原因。

16.(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13.C

14.B

15.B

16.(1)翟璜恭敬地(对他)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个鄙陋无知的人,回答得不对,愿

意终身做你的学生。"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臣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侯说:"先生快回家吧,我的丞相已

经选好了。"李克快步走出,顺路去翟璜家拜访。翟璜说:"刚刚听说君王召见先生询问丞相

的人选,究竟选谁当丞相呢?”"先生就舍","先生〃作"就舍〃的主语,前面断开,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BD;"卜相〃,动宾结构,"相〃作"卜"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B.前一句的"让〃是推让;句意:

先生遇事就不要推让了。后一句的"让''是"谦让〃;句意: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谦让。二者

意思不同。故选Bo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李克回家休息〃错误,原

文为“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文侯表示赞同李克的观点,心中已有丞相人选。故

选Bo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逡巡",恭敬的样子;"再拜〃,拜了

两拜;"鄙",鄙陋无知。⑵“董",督察;"振",吓唬;"怀仁",怀念仁德。

参考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

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

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

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

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

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教导我说‘家中贫

困就想娶贤妻,国内混乱就想得良相现在选择丞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

样呢?”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议论尊贵的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议论关系亲

近的人的事。我的职务在宫门以外,不敢担当这一使命。”文侯说:“先生遇事就不要推让了。”

李克说:“是君王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

看他举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

定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呢!”文侯说:“先生快回家吧,我的丞相已经选好了。”李克快步走

出,顺路去翟璜家拜访。翟璜说:“刚刚听说君王召见先生询问丞相的人选,究竟选谁当丞相

呢?”李克说:“魏成子当丞相。”翟璜愤怒地变脸说:“西河的守将,是我推举的。君王在境

内最担心邺,我推荐西门豹治理。君王计划讨伐中山,我推荐乐羊。中山被攻占后,找不到

合适的人镇守,我推荐先生你。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推荐屈侯笫。凭耳目的所闻所见,

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说:“你把我举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做大

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番话。所以我知道国君肯定会选魏成子为相。魏

成子的俸禄千钟,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十分之一用在家里,所以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

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被国君尊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子。你

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谦恭地(对他)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个鄙陋无知的人,

回答得不对,愿意终身做你的学生。”

五、(本题24分)(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武二年二月,壬子,以太中大夫亭斐宋弘为大司空。弘荐沛国桓谭为给事中。帝令谭

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

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

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

也。“帝改容谢之。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

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

不欲与相见。姊子谷崇日:“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日:“不然,

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

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恂遣谷崇以状闻,

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贾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冬,十一月,赤眉暴乱三辅。帝乃遣偏将军冯异讨

之,敕异日:“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

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冬春;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

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

臣光日: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日:“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

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耒卜用是道也。岂不美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7.(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

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111

B.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

/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

C.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

/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JH

D.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

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

18.(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汉代京城及所属四周地域的行政区域,后世称京城为京兆。它有时是京兆尹的简称。

B.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多淫靡之声,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受儒家排斥。

C.农桑,“农”指耕种田地,"桑”指植桑饲蚕,“农桑"是衣食之源,泛指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D.关中,地名,即潼关、散关、蓝关、萧关四关之内的区域。现在的关中位于陕西省的中部。

19.(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弘推荐桓谭,希望他以忠正之音引导皇帝,但他却奏出奢靡之音,让皇帝沉溺于其中,

宋弘因此而不满,他后来再见到宋弘就局促不安。

B.寇恂因为严厉执法而与贾复产生了矛盾,贾复声称要杀了寇恂,寇恂则以蔺相如为榜样,

把国家之事放在首要位置,不与贾复相互争斗。

C.在贾复的执金吾军进入颍川时,寇恂下令属县多提供用具,备足酒醪,当贾复想要派兵追

赶他时,士兵却喝醉了,无法执行他的命令。

D.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偏将军冯异以光武帝的告诫为指导方针,率领大军向西征讨,

平定地方,传播威望和信义,所到之处,群贼大多投降。

20.(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2)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21.(5分)请简要说明司马光引用周人颂武王之德诗句“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的目的。

【答案】17.A

18.C

19.C

20.(1)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

离开。

(2)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

21.目的是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