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A/03/wKhkGWdDvcCAVdLTAAFilYT0C7o873.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A/03/wKhkGWdDvcCAVdLTAAFilYT0C7o8732.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A/03/wKhkGWdDvcCAVdLTAAFilYT0C7o8733.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A/03/wKhkGWdDvcCAVdLTAAFilYT0C7o8734.jpg)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A/03/wKhkGWdDvcCAVdLTAAFilYT0C7o87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训练ppt课件(打包11套)新人教版.ppt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一运动图象“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简明清晰、形象直观的特点,是各地中考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贯穿于初中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各个部分。关于运动图象有两种:s-t图象和v-t图象。认识图象解决问题的步骤:(1)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2)根据图象的形状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运动状态;(3)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收集和概述相关信息;(4)由问题入手,从图象中寻找相关数据解题。类型一s-t图象1.(宿迁中考)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m/s,v乙=0.4m/sB.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C.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4.8m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D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A类型二v-t图象3.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B4.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五物态变化图象物态变化的图象直观、形象地表示了物质温度和吸、放热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熔化和凝固图象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则该物质是晶体,该直线所对应的温度是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否则该物质是非晶体;沸腾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液体的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1.(益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37℃C.BC过程不吸热D.AB过程吸热升温D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A3.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C.c比a熔化的快D.a比c的熔点高D
4.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甲485.(重庆改编)小军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由图可知冰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晶体98不变6.(吉林中考)在探究水的沸点实验中,小丽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1个标准大气压。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再观察水是否沸腾。96低于撤掉酒精灯7.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D8.如图所示是李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方格纸上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成反比B.AB线段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足100℃可能是由于供热不足D.实验过程中加热的时间为3minB第二章声现象专题四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声的探究中的应用声现象探究点较多,如探究声速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材料的隔音性能等,实验中,主要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推理法、比较法等。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B.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C.说明发声体在不停地振动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C2.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B3.小雪想用自制器材(如图所示)“看”到自己的声音,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拉紧连接两个纸杯的细棉线,对另一纸杯说话,会看到墙上的光点在晃动,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B.固体可以传声C.声音具有能量D.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4.探究:发声的桌面也在振动?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实验设计:(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光、激光玩具发出的激光)照射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上出现一个小光斑。(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面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用力敲击桌面,观察小光斑位置的变化。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得出结论:这说明。在颤动桌子发声时在振动5.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B55控制变量法6.某同学利用小鼓研究“响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小鼓放在距离自己固定的位置不动,用鼓棒敲击鼓面,然后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弹跳的高度和声音的强弱。并且用照相机将小球跳到最高点时的情景记录下来,如图所示。已知图甲是用最小的力敲击,听到的声音最弱,图丙是用最大的力敲击,听到的声音最强。通过以上的实验请你归纳总结:(1)敲击鼓面,鼓发出声响,泡沫小球跳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2)由以上实验可以归纳说明:响度和发声体的____有关,具体的关系是。(3)若每次用相同的力敲击鼓面,站在远处听到的声音较小,站在近处听到的声音较大,表明传到耳朵里的声音的强弱与有关。振动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源到人耳的距离7.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装修隔音墙的是。(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写出一个即可)。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最强最弱较弱较强吸音性能聚酯棉厚度8.李想同学家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李想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其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2)李想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B(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有。泡沫塑料控制变量法、比较法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它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不变(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其他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写出一条即可)。(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大理石专题十一关于密度的分类计算关于密度的计算主要有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利用公式解决比例问题;等质量、等体积问题、等密度问题;判断空心、实心问题。1.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可以从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与实际比较。2.密度计算题中常隐含的三个条件:质量不变,如水结冰问题;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3.解答涉及多种物质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题时,物理量一定要一一对应,切勿张冠李戴。类型一图象问题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b>ρ水>ρaB.ρb>ρa>ρ水C.ρ水>ρa>ρbD.ρa>ρ水>ρbD2.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B
4.某品牌自行车的质量为34.2kg,其中橡胶占总体积的1/3。其余部分为钢材。已知自行车所有钢材质量为31.6kg,已知ρ钢=7.9×103kg/m3,求:(1)橡胶的密度是多少?(2)若将所用的钢材换成密度为4g/cm3的某合金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为多少?解:(1)钢材的体积V钢=m钢/ρ钢=31.6kg/(7.9×103kg/m3)=4×10-3m3;由题意可知,橡胶的体积是钢材的一半,橡胶的体积V橡胶=V钢/2=4×10-3m3/2=2×10-3m3,橡胶的质量m橡胶=m车-m钢=34.2kg-31.6kg=2.6kg,橡胶的密度ρ橡胶=m橡胶/V橡胶=2.6kg/(2×10-3m3)=1.3×103kg/m3(2)4g/cm3=4×103kg/m3。用合金替换钢材,合金的质量m合金=ρ合金V合金=4×103kg/m3×4×10-3m3=16kg,自行车的总质量m=m合金+m橡胶=16kg+2.6kg=18.6kg。A
6.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现在将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这三个杯中,放入后液面都升到烧杯口(无液体溢出),请问三杯液体密度最大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A.装铜球的杯子B.装铁球的杯子C.装铝球的杯子D.无法确定C类型四根据密度有关知识判别物体空心、实心问题7.一个铝球的质量是81g,体积是0.04dm3,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有多少?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则总质量是多少?(已知ρ铝=2.7×103kg/m3,ρ水银=13.6×103kg/m3)解:0.04dm3=0.4×10-4m3,m′=ρ铅V=0.4×10-4m3×2.7×103kg/m3=0.108kg=108g>81g,所以是空心的;V′=m/ρ=81g/(2.7g/cm3)=30cm3=0.03dm3,空心体积V空=0.04dm3-0.03dm3=0.01dm3=10-5m3;注入水银的质量m″=ρ水银V空=10-5m3×13.6×103kg/m3=0.136kg=136g,总质量m总=81g+136g=217g。8.现有一个质量为54g、体积为50cm3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g,已知ρ铝=2.7×103kg/m3。求:(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2)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解:(1)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质量m液=m总-m铝=78g-54g=24g(2)ρ铝=2.7×103kg/m3=2.7g/cm3,所以空心铝球中铝的体积V铝=m铝/ρ铝=54g/(2.7g/cm3)=20cm3,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体积V液=V总-V铝=50cm3-20cm3=30cm3,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液=24g/(30cm3)=0.8g/cm3类型五涉及多种物质的计算9.“十一”黄金周,小明和爸爸外出旅游,买了一套由一种特殊泥土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这种泥土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1)这种泥土的密度约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含泥土的体积为多大?10.如图所示是北京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壁”。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请问:(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解:(1)金牌中玉石的质量m玉=ρ玉V玉=3.0g/cm3×5.4cm3=16.2g(2)金牌中金的体积V金=m金/ρ金=6g/(19.3g/cm3)≈0.31cm3,金牌中银的体积V银=V总-V玉-V金=23cm3-5.4cm3-0.31cm3=17.29cm3,金牌中银的质量m银=ρ银V银=10.5g/cm3×17.29cm3≈181.5g。专题十几种特殊方法测密度一、测固体体积的技巧1.规则的物体直接用刻度尺量出长a、宽b、高c,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2.较小不规则的沉降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得固体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固体的体积。3.较大不规则的沉降物可以采用“溢水法”测得固体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4.漂浮的物体可用助沉法测量体积。5.易吸水的物体(1)在物体的外表涂上一层薄薄的不溶于水的物质,比如油漆类的;(2)将该物质先放入水中,让它吸足水,再来测体积;(3)可用排油法或排沙法。6.易溶于水的物体:采用饱和溶液法或排沙法。B
2.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想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向右调平衡螺母B.向右盘中加砝码C.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g。C16.4(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0.82×103类型二溢水法测固体的密度3.英德是英石之乡,小云同学利用如下器材测量一小块英石块的密度:托盘天平、溢水杯、烧杯、石块、足量的水。实验步骤如下:(1)小云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把石块放入天平左盘,往右盘内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接着他又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0g。(3)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再将石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水中后的石块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得此烧杯和水的质量为127g,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通过计算可得石块的密度为____g/cm3。81.0273类型三等体积法测液体密度和细小固体的密度4.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________g。(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47.4测出空瓶的质量m1=14g测出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44g测出空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47.4g1.11g/cm35.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小强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玉镯的质量是__________g。(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____cm3。(3)玉镯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kg/m3。60.4203.02×103类型四排沙法测易溶于水的物体密度6.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图2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___________g。(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_______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_g/cm3。(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___。零刻度平衡螺母147.6602.46小类型五测量易吸水物体密度7.一块火山石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所示;②向量筒中倒入V1=60mL的水;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65mL处;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V3=58mL处;⑤小王认为石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6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66mL处。(1)该实验原理为_____________。(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60mL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山石吸收了2mL的水(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空白处。(4)观察表格,请你指出表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只写一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太少V1、V2、V3.V4无单位第二章声现象专题三辨别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2.发声体的材料“薄”“短”“轻”“紧”时音调高,反之,音调低。3.乐器的三种主要类型(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鼓皮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长而粗的弦振动较慢,发声音调低;短而细的弦振动较快,发声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音调高,松弛的弦发声音调低。(3)管乐器:管乐器内都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长的空气柱振动较慢,音调低;短的空气柱振动较快,音调高。类型一几种乐器的音调、响度、音色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A2.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同一音符的波形图,由波形图可知它们的()不同B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音调响度4.架子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如图所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架子鼓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选填“加快敲击频率”或“绷紧鼓皮”)可以使音调升高。响度绷紧鼓皮类型二应用音调、响度、音色辨别事物5.(北京一模)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沿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回音C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主要根据的是()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快慢A7.一位随州籍留美学子,在家乡的一次聚会上动情地说:“我珍藏着一首乐曲《我的祖国》,前半部分是编钟演奏的,后半部分是交响乐。编钟曲让我自豪,交响乐让我振奋!”从“声音的特性”看,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支曲子的主要区别在于()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B8.如图所示,编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它也可以完整的演奏今天的很多曲目,主要是因为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声音的哪个特征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A第四章光现象专题七光学作图1.光学作图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包括光的色散)等。2.作图方法:根据光学定律、规律、原理或性质,结合几何知识作图。注意事项:光线用箭头表示传播方向;法线、反向延长线、虚像画成虚线;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类型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1.如图所示,竖直屏上开有一个孔,屏左边有一个物体AB,请在屏右边用斜线标出能完整看到AB的区域。解: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A点为路灯的一发光点,MN为灯下站立着的人,请作出人在路灯下的影子。3.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类型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4.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5.图为上午8:00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请大家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6.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上。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S1.S2反射后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7.(内江中考)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类型三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9.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箱,请你画出她通过平面镜观察昆虫下部的光路图(可取昆虫下部的任何点作图)。11.(黄冈中考)如图所示,请作出ABC在平面镜中的像,观察图形可知,像与物体是_______相反的,雕刻工艺常用的镜像技术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这一特点来实现的。左右类型四利用光的折射特点作图12.(成都中考)水池里有盏小射灯,如图所示,已经画出了小射灯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请完成下列要求:①画出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②标出入射角i。13.(大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折射光线。14.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15.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16.如图所示,人眼透过玻璃三棱镜观察另一侧的蜡烛A,发现成像在A′处。在A上选择一点S画出光路图以表明成像于S′的原理(可以只画一条光线)。17.(原创题)如图所示,小阳在公园水面上玩水上滚球的游戏,人处于充足空气的薄壁透明塑料圆球里,他发现水下A处有一条金鱼,设小阳的眼睛在B处,圆球的球心在O点。请你作出小阳观察到金鱼的光路图及确定金鱼实际的大致位置。类型五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特点作图18.(咸宁中考)如图所示,OB为一束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其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19.如图所示是一条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0.如图所示,在水池里有一个点光源S,SP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在SP的传播方向上有一块平面镜,QM是SP经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你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和光线QM进入空气后的大致传播方向。21.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出:(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2.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现象;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色散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六物态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沸腾的规律,一般要利用图析法。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一般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类型一熔化和凝固规律的探究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自下而上(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69固液共存晶体2.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1)实验猜想:海含盐多,凝固点____(选填“高”或“低”)。(2)实验探究准备: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个温度计。(3)实验探究过程:①在杯中装相同多的水,分别加质量的盐;②将烧杯置于____;③观察温度计,记录的温度。低不相等冰箱结冰时(4)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5)实验数据分析论证: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含盐量5%10%15%凝固点/℃-1-3-6水中含盐量越高,凝固点越低3.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固体受热均匀(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min,bc段该物质处于态。B晶体8固液共存4.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水蒸气(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5.(南京中考)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____℃。(2)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为VA)上升到B位置(体积为VB),则VA____(选填“>”“=”或“<”)VB。95<(3)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__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89898(4)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98变小6.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路面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砝码)、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____。如果____,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不同质量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平衡平衡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入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____。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____(选填“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不足之处是。(或二操作简便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天平的操作较为繁琐7.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过程,需要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蒸气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形成的。升华吸凝华凝华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B8.如图所示是小凡同学为探究“物质凝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碘吸热后升华成碘蒸气,不一会儿看到盖住杯口的玻璃内表面有碘颗粒出现,这是碘蒸气____形成的。(2)于是她提出的猜想是。凝华凝华放热(3)为验证猜想可采取的实验方法是①用酒精灯加热碘一段时间,再把水滴滴几滴在玻璃板上表面,熄灭酒精灯。等一会儿会看见固态碘出现在玻璃板内表面,同时水滴消失不见。②用手摸玻璃板,可以发现玻璃板比较热__。专题九凸透镜成像的综合探究1.当物体距凸透镜无限远时,可以认为从物体射来的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处。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操作:①实验过程中,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三者中心处于同一高度上,这样做是为了使凸透镜成的像处于光屏中心。②实验中用烛焰作为成像物体,是因为烛焰是光源,可在光屏上成明亮的像。③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便于观察烛焰的像。④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像变大或变小。(2)实验评估:评价实验操作是否得当,分析实验操作的目的。(3)实验拓展:探究物像移动速度、放大率等。类型一实验操作1.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上(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到得到清晰的像。10缩小照相机远离2.小明在家中发现了一副眼镜,于是利用眼镜的镜片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说明该镜片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2)按图甲方式测量该镜片的焦距,应如何测量?会聚让镜片正对太阳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镜片中心的距离f。(3)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所成是__________________像;从图中还能知道烛焰、镜片、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用镜片在光屏上成放大像的条件,并写出在图乙基础上,继续进行怎样的操作才能得到这样的像。条件:物距u满足f<u<2f__操作:向右移动蜡烛至f~2f之间,同时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或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镜片,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倒立、缩小、实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类型二实验评估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图甲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烛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物距在20cm处;物距在10cm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实像和虚像。粗测凸透镜的焦距4.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②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④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改变发光物体的高度,而是改变了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请你针对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测量发光物体B的高度,并将步骤④发光物体A更换为B,并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类型三实验拓展5.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太大(或超出光具座的长度范围)(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小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故需配戴______透镜矫正。大后凸6.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凸透镜进行实验:(1)同学们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绘出图象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2)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______(用f表示)。124f2
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二速度的计算要求灵活运用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试题往往借助里程碑、路桩、铁轨长、频闪照片、列车运动时刻提供时间和路程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借助行程线段图进行分析。类型一关于交通运输的计算1.(江西中考)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有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车次萍乡北开南昌西到运行距离G134608:3809:40240kmG169208:4910:05240kmG148209:1110:31240km(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类型二关于桥长(或山洞长)及车长的计算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s/t=900km/9h=100km/h≈27.8m/s。(2)v′=144km/h=40m/s,由v=s/t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类型三关于交通安全的计算3.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4.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问:(1)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2)为了减少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行人各提一条合理的建议。(2)交警部门:①设立警示标志,提醒注意岔路口;②设立强制减速带。司机:①通过岔路口要减速慢行;②注意观察避让行人。过路行人:①正确估计车速、车距,保证足够的时间;②宁等一分,不抢一秒。第四章光现象专题八光学实验探究光学实验探究主要有:小孔成像的探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探究光的折射定律。1.影和小孔成像的探究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会随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垂直;(2)“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后折,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保证结论的普遍性;(4)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像看起来更明亮;(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此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应用了等效替代法;(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无法与像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承接,光屏上没有像;(8)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探究光的折射的原因:用车通过不同的路面类比光通过不同的介质(类比法);(2)液体中加入牛奶的原因:牛奶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更好的显示光路;(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类型一影和小孔成像的探究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解:如图所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该同学将一根长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根据表中的数据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选填“倒立”“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正比缩小倒立类型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_______。(2)海若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源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图乙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01-2024动物炭疽诊断技术
- PB-22-6-Hydroxyisoquinoline-isomer-生命科学试剂-MCE-4732
- KOTX1-生命科学试剂-MCE-8752
- Dipalmitelaidin-生命科学试剂-MCE-4147
- Asante-potassium-green-1-TMA-APG-1-TMA-生命科学试剂-MCE-1099
- 8-S-Hydroxy-9-S-hexahydrocannabinol-生命科学试剂-MCE-2932
- 1cP-MiPLA-生命科学试剂-MCE-6571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与合伙人协议书整合执行细则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与应用连带保证借款合同
- 2025年度耕地复垦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合同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孝感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 2024暑期夏日露营潮趣互动音乐节(唱享潮夏旋律季)活动策划方案
- 死亡病例讨论模板
- 毕业旅游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