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_第1页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_第2页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_第3页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_第4页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冬天,它们总会从寒冷之地飞往温暖之处过冬。成群结队的大雁,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它们一起来,一起走,相互鼓励,努力生存……在美国的“沙乡农场”中,利奥波德先生每年春天都在等候着大雁的归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利奥波德的观点: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了解作者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雾霭()缄默()迁徙()

赌注()沼泽()瞄准()盘旋()

喧嚷()邀请()

凋零()

枯燥()弥漫()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半蹼鹬(

)狩猎()

稀疏()

水洼(

香蒲(

环颈雉()沙锥鸟()ǎijiānxǐdǔzhǎomiáoshòuxuánrǎngdiāozàoshūmíyāopúwāzhuīzhìpǔyù读一读:读准字音(1)缄默:(2)凋零:(3)弥漫:(4)顾忌:(5)目空一切:闭口不说话。(草木)凋谢零落。(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是贬词褒用,指大雁专注地高高飞翔的英姿。读一读:读准字音1、大雁归来:大雁对季节的把握非常准确。(1、2段)2、大雁习性:大雁归来后的日常生活。(3-10段)3、大雁联合:大雁的联合迁徙给地球带来了生机。(11-13段)围绕大雁,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完成表格,思考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生活习性?2.文中的大雁具有怎样的品性?探究一:感知内容

梳理框架小组讨论观察者: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记录:

飞行距离:

飞行特点:

第3段:11月份大雁南飞,一声不吭。

段:3月份

段:春雁

段:孤雁

段:4月份的夜间

第10段: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大雁集会逐渐少下来。科学观察笔记利奥波德大雁沙乡农场200英里飞行笔直飞行大雁归来,落在沙滩、沼泽去玉米地觅食飞行和鸣叫都很频繁,声调忧郁大雁在沼泽集会发出鸣叫4679时间顺序本文作者以《大雁归来》为题,对大雁做了如下描写:____________、大雁归来、___________、孤雁、__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_______之情。南飞的大雁春雁觅食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爱鸟这是一群坚强、守信的大雁;这是一群充满灵性的大雁;这是一群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的大雁;这是一群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的大雁;这是一群具有联合观念的大雁。

提示:按大雁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方面加以提炼概括。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说一说,“这是一群______的大雁”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在那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乡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天赐予我们的本质。”

参考上面的资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正在失去的东西”?——善良、友情、亲情、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探究二:品味语言

感悟情怀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作者在对大雁观察时,倾注了丰富的感情。1.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会”等提法,作者这样称呼大雁,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大雁怀着深挚的感情,将其视作“我们”中的一员,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平等成员。点明了说明对象,作者用直接呼告的句式,表现了对大雁怀有的深厚感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呼唤,不仅是大雁的归来,还有人正在失去的美好人性的归来,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归来。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2.在文章中描写的这个大家庭里,除了人、大雁、农场、沼泽,还有哪些成员?明确:沙锥鸟,猫头鹰……(和谐、温馨、热闹的氛围)3.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的归来?1.这句话运用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把三月迁徙的大雁比喻成一首诗歌,正是它们的鸣叫,给整个大陆带来了生机,富有诗情画意。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2.一方面,3月大雁的归来,是完成其自身生命历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雁的生命历程,是自然的,不像人类那样为文明所规训,因此是“带着野性的”另一方面,在这种自然的过程中又可以发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是充满诗意的。4.研读文章最后一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小组合作,体会语言含义。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号召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自然万物之间是平等、自由、美妙、和谐的境界。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

——《沙乡年鉴·序言》比较一下,这一段文字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作物。每年春分之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摘自《辞海》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