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体体液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体的体液是指()A.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B.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和细胞液 D.细胞外液和消化液【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详解】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正确,AC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B.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C.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D.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答案】D【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A、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A正确;B、潜伏期是因为病毒的数量尚未达到致病量,所以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B正确;C、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C正确;D、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不通过皮肤接触传播,D错误。故选D。3.水肿可发生于局部,如肺水肿、脑水肿、下肢水肿等,是血液内过多的液体通过血管壁渗入到组织液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局部水肿的原因()A.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血浆渗透压升高C.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胺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D.营养不良引起组织液渗透压比血浆渗透压高【答案】B【解析】【分析】
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淋巴液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最终汇入血浆。【详解】A、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局部水肿,A正确;B、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B错误;C、过敏反应中组胺的释放可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水肿,C正确;D、营养不良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渗透压相对高于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4.下图为组织液流经组织细胞时CO2的运输过程,图中Hb为血红蛋白,①②为细胞外液。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组织液和血浆B.Hb作为血浆中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pH的相对稳定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D.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①为组织液,红细胞的生存环境②为血浆。【详解】A、图中①是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为组织液;②是红细胞的生存环境—血浆,血浆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A正确;B、由图可知,Hb存在于红细胞内,不位于血浆中,B错误;C、随着CO2的进入,细胞内溶质增加,渗透压增大,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C正确;D、由图可知,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B.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C.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详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A正确;B.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不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属于免疫细胞,B错误;C.溶菌酶、细胞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故选B。6.如图是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种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C.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浆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A错误;B、分析图可知,由于哮喘是由于过敏介质释放后与受体结合引起的,故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B正确;C、由题图可知,肥大细胞释放的过敏介质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引起哮喘效应,C正确;D、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失调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正确。故选A。7.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形成能识别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C.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后会感染人体细胞,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使人体产生对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详解】A、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细胞会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A不符合题意;BC、注射该疫苗后,会引起体液免疫,机体会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C不符合题意;D、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没有感染性,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不会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8.某科研小组研究了“IL-18(白细胞介素18,一种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由T细胞分泌)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得到了细胞凋亡的相对值(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甲无辐射损伤0.0160.0560.0480.038乙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丙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A.该实验的对照组为甲组和乙组B.分泌IL-18的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从乙、丙两组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受到核辐射影响的脾细胞的凋亡D.核辐射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特异性mRNA和蛋白质的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1、动物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或细胞)因子、溶菌酶等。2、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而人白细胞介素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详解】A、分析表格处理可知,该实验的对照组为甲组和乙组,A正确;B、分泌IL-18的细胞为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B错误;C、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丙组凋亡率明显降低,故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C正确;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特异性mRNA和蛋白质的生成,D正确。故选B。9.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脱落酸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促进气孔关闭、维持种子休眠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在培育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是秋水仙素,A错误;B、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正确;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发育的是生长素,C错误;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促进细胞分裂的是细胞分裂素,D错误。故选B。10.某同学在蛋壳中种了一株幼苗,推测幼苗茎弯曲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A.甲侧提供单侧光,幼苗茎乙侧生长素含量较高B.甲侧提供单侧光,幼苗茎甲侧生长素含量较高C.蛋壳甲侧曾贴地横放,幼苗茎乙侧生长素含量高D.蛋壳乙侧曾贴地横放,幼苗茎乙侧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实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甲侧提供单侧光,由于单侧光照射,幼苗茎乙侧(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高于甲侧(向光一侧),使乙侧生长快,导致幼苗茎向甲侧弯曲生长,A正确,B错误;蛋壳甲侧贴地横放,受重力的影响,幼苗茎甲侧(近地侧)生长素含量高,幼苗茎乙侧(远地侧)生长素含量低,因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导致幼苗茎向乙侧弯曲,同理,若蛋壳乙侧曾贴地横放,则乙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作用更强,C、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D选项的判断,其判断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生长的原因、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是判断的关键。11.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在一个箱子中,箱内有一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上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有意识地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B.撤掉食物引起的条件反射消退,也是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该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大鼠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D.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详解】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A正确;B、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可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元间建立新的联系,B正确;C、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C正确;D、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D错误。故选D。12.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答案】C【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A正确;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正确;C、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纤维一般由两个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另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在神经节中,自主神经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故选C13.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A不能由植物体自身产生,只能人工合成B.据图可知,NAA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10-8g/LC.10-4g/L~10-1g/L浓度的NAA对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NAA主要通过直接参与其代谢活动影响拟南芥幼苗主根的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详解】A、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自身不产生,A正确;B、据图可知,NAA浓度为10-8g/L时对拟南芥主根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因此NAA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10-8g/L,B正确;C、与不加NAA对照组比较,10-4g/L~10-1g/L浓度的NAA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C正确;D、NAA对拟南芥主根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但其不直接参与代谢活动,D错误。故选D。14.某实验小组在学习完内环境的稳态后,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的类型和pH的变化B.肝匀浆(动物血浆)与缓冲液能维持pH相对稳定的原理不同C.向肝匀浆中加入大量HCl溶液后,仍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D.每组实验都进行自身对照,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信度【答案】D【解析】【分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详解】A、“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的类型(清水组、缓冲物质组和生物材料组)和滴加的滴数,pH的变化属于因变量,A错误;B、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稳定,肝匀浆(动物血浆)与缓冲液能维持pH相对稳定的原理相同,都是依靠缓冲物质来中和酸性或碱性物质,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向肝匀浆中加入大量HCl溶液后,pH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C错误;D、实验开始时测量三种材料的pH是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从而判断其pH的变化情况(即进行自身前后对照),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信度,D正确。故选D。15.如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大脑B.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③C.④不包括神经胶质细胞D.④的代谢控制中心位于⑤【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概念图可知,①是外周神经系统,②是脑,③是大脑,④是神经元,⑤是突起。【详解】A、由题图可知,②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A错误;B、③是大脑,而能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C、④是神经元,不包括神经胶质细胞,C正确;D、④是神经元,其代谢控制中心位于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而⑤是突起,D错误。故选C。16.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进行屈腿反射的实验。用针分别刺激两组脊蛙的左、右后肢的趾部,左右腿均收缩。将脊蛙左腿坐骨神经剪断后重复实验,得到如下结果。刺激部位左后肢的趾部右后肢的趾部实验结果左、右腿均不收缩左腿不收缩、右腿收缩据上表结果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刺激左后肢趾部产生的兴奋无法到达脊髓B.刺激右后肢趾部左腿不收缩是由于支配左腿肌肉的传出神经受损C.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D.坐骨神经是包含传入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详解】A、将脊蛙左腿坐骨神经剪断后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刺激左后肢的趾部左、右腿均不收缩,说明破坏了左后肢的传入神经,从而产生的兴奋无法到达脊髓,A正确;B、将脊蛙左腿坐骨神经剪断后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刺激右后肢的趾部,左腿不收缩、右腿收缩,说明支配左腿肌肉的传出神经受损从而导致刺激右后肢趾部左腿不收缩,B正确;C、本实验使用的是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没有对比不能说明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C错误;D、用针分别刺激两组脊蛙的左、右后肢的趾部,左右腿均收缩,说明左右后腿中均存在屈腿反射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将脊蛙左腿坐骨神经剪断后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刺激左后肢的趾部左、右腿均不收缩,从而判断坐骨神经是包含传入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D正确。故选C。17.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据此判断错误的是()A.毒品的作用位点是突触,说明突触具有化学物质敏感性的特点B.长期吸食毒品会导致突触后膜的上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减少C.毒品分子抑制了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提高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D.毒品分子能延长神经递质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分析图可知,毒品分子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说明突触具有化学物质敏感性的特点,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长期吸食毒品会导致突触后膜的上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减少,B正确;C、根据题图可知,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提高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C正确;D、毒品分子能延长神经递质的作用时间,但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减少,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下降,D错误。故选D。18.内环境的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其中“阈电位”指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即电位变化达到阈电位后才能产生动作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细胞在环境丙中比乙中更易发生兴奋B.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峰值主要受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差影响C.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高于正常环境D.图示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膜内钠离子浓度等于膜外钠离子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A正确;B、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B错误;C、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C错误;D、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D错误。故选A19.下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突触均为兴奋性突触,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的灵敏电流计,A、B和C为实验作用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B点,该位点会发生Na+外流B.刺激A点,M和N都将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只刺激B处,若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还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若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用药物同时处理B和C两点,并刺激A点,观察M、N指针偏转情况【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上未兴奋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详解】A、刺激B点,产生动作电位,该位点会发生Na+内流,A错误;B、由于图中的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特殊,且构成一个循环路径,刺激A处,N的指针偏转两次,经过循环路径兴奋能多次传导到B处,导致N的指针发生多次偏转,B错误;C、刺激A处,M、N的指针均发生偏转,而刺激B处,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D、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A点,放药点应分别在B、C点,若把药物放在B点,刺激A点,M、N均发生偏转;若把药物放在C点,刺激A点,M发生偏转,N不发生偏转,即可证明,D错误。故选C。20.“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率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轻度失温状态时,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失温现象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人体核心温度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并产生冷觉D.参赛运动员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的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稳定的原理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体温偏低时,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促进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促进机体产热。【详解】A、轻度失温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A正确;B、人体有维持体温稳态能力,但长时间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导致“失温”,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C、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体温降低,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D、体温稳定的原理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的状态,D正确。故选C。21.尿崩症有两种类型: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实验进行确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作感受器、神经中枢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后会失去活性,所以需不断合成C.CDI和NDI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多尿、口渴,均不能依靠高蛋白饮食缓解病症D.禁水加压后,CDI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NDI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后即失活,因此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详解】A、在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作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神经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A正确;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后会失去活性,所以需不断合成,B正确;C、尿崩症患者对水分重吸收少,常表现多尿,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小,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产生渴觉,表现为多饮,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加重病症,C正确;D、禁水加压后,补充ADH的发挥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NDI患者对ADH敏感性缺陷,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D。22.1902年,斯他林将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斯他林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答案】B【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故选B。23.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属于脂溶性激素。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会给人带来一定情绪压力。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反应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情绪压力下,机体通过副交感神经使激素a分泌增多B.图中垂体分泌的激素并不会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肾上腺皮质C.糖皮质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进而发挥作用D.长期的情绪压力使机体释放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情绪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a肾上腺素,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在体液调节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详解】A、通过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的激素a为肾上腺素,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因此推测该激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支配,A错误;B、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垂体分泌的激素并不会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肾上腺皮质,B正确;C、糖皮质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从而激活细胞质中的受体,进而发挥作用,C正确;D、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的情绪压力使机体释放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D正确。故选A。24.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称为“甲减”,其患病原因可能与甲状腺、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减”患者会出现体温偏低、反应迟钝等症状B.若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偏高、促甲状腺激素(TSH)偏低,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为垂体C.若给患者口服TRH后“甲减”症状未得到缓解,则说明其病变部位不是下丘脑D.对于“甲减”患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在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时,会反过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甲状腺激素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体温偏低、反应迟钝等症状,A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若患者(甲状腺激素偏低)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偏高,说明下丘脑的功能正常,但促甲状腺激素(TSH)偏低,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为垂体,B正确;C、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多肽)类激素,若给患者口服TRH后“甲减”症状未得到缓解,原因可能是TRH口服后被分解而失去作用,不能判断病变位置,C错误;D、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口服不会被分解,故对于“甲减”患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D正确。故选C。25.跑步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下列对跑步过程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跑步过程中,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等多个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B.跑步过程中,摆臂的动作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的调控C.跑步比赛中,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与大脑皮层的S区(布罗卡区)有关D.跑步时血液中CO2浓度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增强,该过程只有神经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详解】A、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也可以经过小脑或脑干传给低级中枢,跑步过程中,躯体运动也受大脑皮层等多个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A正确;B、跑步过程中,摆臂动作信号会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B错误;C、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需要听懂,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C错误;D、跑步时血液中CO2浓度增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加快,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A。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的含量不同。(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调节网络下进行。(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______的含量有关。(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______等。【答案】(1)①.组织液②.血浆③.蛋白质(2)神经-体液-免疫(3)无机盐(Na+和Cl-)(4)(和)【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问1详解】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血浆的组成成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小问2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相对稳定,除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进行。【小问3详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4详解】血浆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血浆中的pH降低时,血浆中的HCO3-、HPO42-会中和过多的酸,故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27.如图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原理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结构A的作用是______。(2)图中表明,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变化是______,被激活的酶X的作用结果是______,从而使细胞壁松散,最终使细胞______。(3)不能用图中这种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理由是______。(4)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图中现象在胚芽鞘尖端下部______(填“向光”或“背光”)侧更明显。若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验证,可取弯曲处作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______。【答案】(1)将H+从细胞膜内运送到细胞壁(2)①.下降②.水解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多糖链断裂)③.伸长(3)细胞已高度分化(成熟的细胞/有大液泡),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4)①.背光②.纵切③.相应细胞长度【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结构A在生长素的刺激下被激活,将H+运进细胞壁;细胞壁中的H+激活酶X,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在酶X的催化下水解,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最终使细胞伸长。【小问1详解】观察图示过程可知:图中结构A的作用是将H+从细胞膜内运送到细胞壁中。【小问2详解】图中表明,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H+从细胞膜内运送到细胞壁中的数量增多,从而使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图中显示,被激活的酶X的直接作用是水解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使多糖链断裂,从而使细胞壁松散,最终使细胞伸长。【小问3详解】由于该细胞具有大的液泡,是已高度分化,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能用图中这种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小问4详解】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因而图中现象在胚芽鞘尖端下部背光侧更明显。若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验证,可取弯曲处作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相应细胞长度。28.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1)甲型流感病毒(IAV)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调节第______道防线。(2)根据图1描述实验结果:______;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效应T细胞的数量和γT细胞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无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3)研究发现,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构建了A基因敲除小鼠,继续进行实验。①请补充表中a、b、c处的内容,完善实验方案。组别小鼠种类饮食方案检测指标1普通小鼠若干只b______c______2a______同上同上②实验的检测结果为______,证明γT细胞增强了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4)科研人员发现,小鼠肺部黏液能捕获IAV,抵御感染,KD饮食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普通饮食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而KD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普通饮食的小鼠无显著差异。据此推测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最可能是______。【答案】(1)二(2)①.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无明显变化③.增加(3)①.等量A基因敲除小鼠②.KD饮食③.小鼠生存率④.2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1组(4)KD通过诱导yT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进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增多,产生更多的肺部黏液捕获IAV,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因变量是小鼠的生存率。分析图1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小问1详解】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人和动物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调节的第二道防线。【小问2详解】分析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有效果。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由此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小问3详解】①为了验证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种类,即A基因敲除小鼠和普通小鼠,考虑控制单一变量,故表中a处填等数量的A基因敲除小鼠;而KD饮食是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即用KD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相同浓度的IAV感染小鼠,故b处填用KD的饲料喂养小鼠;因变量是检测指标,即小鼠生存率(或小鼠的死亡率),故表中c处填小鼠生存率(或小鼠的死亡率)。②结合图1和图2可知,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1组小鼠敲除A基因,γT细胞难以形成,则该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2组。【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可知,KD通过诱导γT细胞数量增多,从而诱导肺部粘液生成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多的粘液捕获病毒,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因此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29.γ-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递质。请回答:(1)GABA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酶系破坏。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__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2)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GAB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系统内GABA的通道型受体(既是GABA受体,也是双向Cl-通道)的特性并未改变,GABA的两种作用效应与细胞膜上两种Cl-跨膜共转运体NKCC1和KCC2有关,其作用机制如右图所示。(说明:图中共转运体的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体的相对数量)。图中神经元______(填“1”或“2”)可表示大鼠未成熟神经元,其含量相对较低的Cl-共转运体是______,这类细胞的胞外Cl-浓度显著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胞内。GABA对这类细胞产生相反生理效应的原因是______。(3)外源GABA被肠道吸收后还能调节食欲。科研人员用不同剂量的GABA对大鼠灌胃,发现30mg⋅kg-1GABA能有效促进大鼠的食欲,有人推测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食欲调节中枢继而调节大鼠的食欲。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另设4个组别,验证推测。①完善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A组:灌胃生理盐水:B组:假手术+灌胃生理盐水;C组:假手术+______;D组:______+______;连续处理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的摄食量。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A组小鼠的摄食量与B组差异不明显,______组小鼠的平均摄食量明显高于另外三组,则推测成立。【答案】(1)①.突触小泡②.增大③.抑制(2)①.1②.KCC2③.低于④.GABA与受体结合后促进Cl-通道开放,Cl-外流,产生动作电位(3)①.灌胃30mg·kg-1GABA②.切断迷走神经③.灌胃30mg·kg-1GABA④.C【解析】【分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兴奋后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后突触后膜仍旧为外负内正,但电位差可能进一步加大。【小问1详解】GABA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酶系破坏。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根据题干信息已知,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得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相对值变大,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小问2详解】据图1分析,由于神经元1氯离子通过GABA受体出细胞,而神经元2氯离子通过GABA受体进细胞,说明神经元2是成熟的神经元,神经元1是未成熟的神经元。又因为图中共转运体的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体的相对数量,则大鼠未成熟神经元中含量相对较低的Cl-共转运体是KCC2。已知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中GAB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说明其胞外Cl-浓度显著低于胞内,GABA与受体结合后促进Cl-通道开放,Cl-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小问3详解】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项目技术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会场租赁合同
- 吸汗内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连接用电缆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个人信贷还款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实施合同
- 电阻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大学会议与活动场地预定合同
- 2024年度商品购销合同(含售后服务协议)
- 条形音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介绍海南岛的税收政策
- 2024年湖北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设施设备维护
- 2024年辽宁交投集团所属艾特斯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产业经济学第十章古诺模型课件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PLC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高标准鱼塘方案
- 瓶装水营销方案
- 涉爆人员安全培训
- 井下掘进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