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十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十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十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十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2024北京十一学校初三(上)期中

语文

基础·运用(共12分)

近年来。“国风美学"愈发流行,班级开展了“如何让国风更加出圈”的讨论。请你阅读下面的讨论成果,回答相应问题。

赋予经典故事新生命力

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落凡尘》基于著名的神话传说,讲述了牛郎织女的后代金凤为替母赎罪。下凡收眼星宿,途中与一心想上神界子母的人间少女小凡意外“结盟"的故事。两位主角的名字金凤、玉露,出自宋代词人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广为流传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甲】这种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改编,结合新国风动画的电影,赋予了经典故事以新的生命力。

影片故事框架和画面细节融入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影片还立足当下,结合重庆洪崖洞的独特风貌,创造了一个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七古镇。同时,还在人物五官、体态、造型、语言上融入了当下审美。

实际上,观众喜爱《落凡尘》,不仅是这部电影视听水准在线,更在于其包裹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当中的情感母题——主角的成长之路和回家之路。金风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挫折、欺骗、失败和自我怀疑,最终在家人和伙伴的支持下,找到了前进的勇气与力量,找到了自我的成长之路。亲情是《落凡尘》的情感内核,凡尘的人间烟火能融化固有的执念和成见。时隔多年,在神界长大的哥哥和凡尘长大的妹妹因亲情羁绊而相认,在集齐星宿的途中也找到了他们的回家之路。

该片创新探索的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蓄势创作。五年前,广州美术学院同名毕业设计短片《落凡尘》,在网上一经发布,便获得了数千万的播放量。随后,影片创作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的渠道,获得了重点动漫企业支持,最终创作出这部优秀新国风动画电影。在《落凡尘》中,我们看到了影片主创对动画电影创作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乙】也看到了广东校企合作的模式,给动画产业注入的新力量。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星宿”指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宿"应读“xiù”。

B.“框架"指事物的基本结构或骨架,“框”应设“kuāng"。

C.“造型”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型"书写正确。

D.“熔化”指固体吸收热量而变为液体的过程,“熔"应改为“融”。

2.文段中的两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2分)

3.【甲】【乙】两处缺少际点符号。填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___B.【甲】”。【乙】,

C.【甲】。"【乙】;___D.【甲】”。【乙】;

找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①今年国庆第一天,电影《只此青绿》上映时,导演周莉亚是低调的,她甚至有些惴惴不安地形容这是"勇闯国庆档"。然而在长假将尽时,成为整个国庆档网络评分最高、口碑第一的影片。

以传奇画作《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的舞剧《只此青绿》选段曾登上央视春晚。②通过央视春晚的平台,《只此青绿》的华彩舞段和意象早已登堂入室。③站在舞剧成功的基础上,电影以视听独有的方式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风美学”的表达,两部《只此青绿》是从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的土壤里开出的并蒂花。

④电影利用特写镜头近了观众欣育《千里江山图》的距离,让观众看清画家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设色山水中前所未有的那抹青绿,也通过这样逼近的“看”,把观众拽入具体的时空。

4.下面句子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B.②C.③D.④

电影《只此青绿》的定档海报如下。你认为海报上“只此青缘”的字体是否合适?请你结合书体特点和书写内容说明理由。(2分)

彰显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

既悠久、又厚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绽放时代光彩的基础。从《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节

目,到《逃出大英博物馆》等精品微短剧,再到依托中国历史、神话打造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文化产品广受欢迎,【甲】在于其充满中华元素、符号,【乙】在于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审美和价值观。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将流失海外的文物拟人化,“小玉壶"等文物流离在海外仍保持着华夏的坚韧品性,令无数网友热泪盈眶。

6.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但是……B.既……又……

C.与其……不如……D.不仅……更……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完成7-9题。(4分)

7.不应有恨,___。(苏轼《水调歌头》)

8.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两句写出了琅琊山中生机勃勃的春夏之景。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0-11题。(6分)

【甲】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差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上李邕①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②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③沦溟①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⑤,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四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yōng):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②假令:假使,即使。③簸却:激扬。④沧溟:大海。⑤殊调:格调特殊。⑥宜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宜父。

10.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3分)

在《行路难》中,诗人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先是一连使用了“停"投”“①"顾”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压抑;接着用“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意象、象征自己人生道路中的②-----;还巧用了“垂钓渭水"和“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③的情感;最后则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中一扫阴霾,挥洒豪情。

11.甲诗和乙诗创作于李白人生的不同阶段,但相同的是,两首诗中都出现了“风”的意象,且都出自典故。请结合两首诗中划线句子的内容,谈谈这两处“风"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2-14题。(共7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亚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实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去国怀乡去日苦多去伪存真大势已去

B.不以物喜以儆效尤持之以恒可以为师

C.把酒临风临表涕零如临大敌背山临水

D.薄暮冥冥厚此薄彼义薄云天日薄西山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感,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

理解:洞庭湖的凄风苦雨更加触发了迁客骚人原本就难以释怀的悲情愁绪。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我曾探求过古时有德行的人的心境,或许和这两类行为不同,为什么呢?(是由于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表明了包括滕子京在内的所有迁客骚人的共同胸怀。

14.请结合链接材料,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

【链接材料】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①,未报②。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①,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④之,且禁民淫⑤祀,奏蠲⑥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循行】巡视。②【报】答复。③【恻然】难过的样子。④【振】同“赈”,救济。⑤【淫】过多。⑥【蠲(juān)】免除,去掉。

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幸福、国家和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了自己①的政治追求,链接材料则记录了他②感动皇帝,使皇帝颁布了开粮仓赈济百姓、③_____________、免除部分役税等政令,为自己的政治追求付出了行动。

三、名著阅读(5分)

15.《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下面是《艾青诗选》中的三首诗,请任选两首,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诗分别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灵世界。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成题。(共7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栉风沐雨、奋楫争先,7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节节攀升,迈入了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征程。

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规划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共编制了七版城市总体规划,在不同阶段对首都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提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全市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出台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提速。

材料二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北京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较2013年下降88.9%、53.6%、64.2%和43.5%,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23年北京市监测五大水系河流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成以上,比2013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随着北京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居民收入较低,人均不到300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全面实行,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北京居民收入实现了由百元到千元再到万元的连续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步入小康,并迈向富裕之门。

表1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速

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资性收入占到北京城镇居民收入的9成以上,农村居民收入也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为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就业渠道拓宽和收入分配方式的转变,城乡居民收入来源逐步向四项收入全面增长转变。2023年,居民工资性以外的收入占比接近4成,比1978年提升26.2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为增收注入新动力,2023年,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0.6%,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居民投资意识不断增强,房租市场活跃,带动财产净收入从无到有、占比提升。2023年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达到12280元,占比为15.0%。市场主体活跃度增强,居民经营创业热情不断提高,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居民经营净收入为1026元,是1978年的68.4倍。

(取材于北京市统计局网站)

1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确立了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B.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证明了北京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的效果良好。

C.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实际增速快慢不一。

D.随着收入多元化发展,2023年以来非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北京市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结合材料三的图文,可以推断出,1994年与其它年份相比,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增速方面的特征是①____________,2001年在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是②___。(2分)

18.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北京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_________表现是②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完成19-22题。(共12分)

黄河之水天上来

廖奔

①我的母亲是水文泥沙工程师。她踏勘黄河时,我正年幼,常随她到河滩边玩耍。母亲每每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我听见了,抬头望望,河水老远,真的好像来自天尽头。

②在郑州黄河花园口泛区下乡垦荒那些年,我没少在黄河滩里割草,耩麦割麦、割麦,种瓜收瓜。出一身大汗,跳进黄河里洗个澡,出水则一身泥。夕阳西下,列车在大桥上浮着,黄河泛着粼粼金光,我也披着这金光。

③上大学后走远了,后来参加了工作。工作性质让我得以不时沿着黄河行走。我发现,上下游的黄河水是不一样的。

④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腹地,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4500米的海拔。从雪山下来的汩汩小溪,流经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宛转汇聚成水道四散的孔雀河,又挂着数不清的水泊,孔雀开屏一般在天光映射下闪闪发亮。眺望昆仑山雪峰皑皑,丽日阳光给这静穆的秘境之地涂抹了一层金光。当年周穆王乘八骏马车驰骛八极,在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该是经过了这里吧?

⑤穿过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道道峡谷,流经西宁南部的黄河水是清澈的,在石壑、崖壁间喧嚣着、奔涌着,激荡起白色的浪花。也就是在这一带的草地下,出土了不少美丽的舞蹈纹彩陶盆。

⑥东下青藏高原,黄河流向黄土,穿过兰州的河水已经变成了黄色。15岁那年,我在兰州铁桥上看到有农民在黄河里高举双臂左右划水昂头前行。在当地生活的表弟告诉我,那些人正在捞取水中漂流之物。兰州向西就是河西走廊,古代的丝绸之路由此一直通往中亚、西亚。

⑦天下黄河富银川。从飞机上可以看到,从贺兰山脚流过的黄河水,与周边的稻田浑然一体,盈盈水光映天,真乃一片银川世界。区别只在于,中间的河水显得黄稠,两侧的田水显得清澈,用田垄的格子划开。旁侧的西夏王陵,述说着又一重久远的历史。

⑧黄河经内蒙古巴彦冲尔市、托克托县,流出一个大大的“儿”字弯。然后向南劈出秦晋大峡谷,到达华山脚下而东转。在这里,黄河接纳了西来的渭河。渭河源头处有天水大地湾遗址,7000多年前

的先民在那里造屋建宫、烧陶制器、猎兽种黍。黄帝氏族即起自黄河源头的昆仑山。会用火、会种粟的炎帝神农氏,则由关中平原附近逐步东迁。

⑨千年万年,黄河的众多支流把黄土高原冲成了千沟万壑。切开鄂尔多斯台地和吕梁山脉的黄河,由于落差和泥沙携带量加大,成为咆哮奔涌的烈河。看看壶口瀑布和禹门口吧,真叫浊水骤泻、啸吼震天。

⑩巍巍华山阻住了奔腾南来的黄河,逼其90度大拐弯。原来被高原土层挟持着的黄河,一旦向东越过三门峡进入华北平原,顿时就变成了在平地上肆无忌惮的“野马”,成了到处滚动、狂奔的地上河,一会儿从东北方向流入渤海,一会儿又从东南方向夺取淮河河道注入黄海。万年千年间,黄河携带的泥沙渐渐淤积出了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

我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当年的抗日英雄是高唱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英勇阻敌的。浓稠的黄河水呜咽东流,这一段沉重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在古代,中下游黄河因为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总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堤内河床高于堤外地面的郑州段与开封段,用建造锯齿状石砌堤坝的方法抵御洪峰冲击,获得了成功。我当年每到汛期和冬季,就用架子车拉土和石头,参与加固黄河堤防的劳动。2001年小浪底水库建成,随时调水冲沙刷低河床,解决了一直以来纠缠黄河的难题。小浪底开闸泄水亦成为一大旅游景观。

今天,大规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修建梯田、保土保水的综合治理措施,正在显著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与黄河的颜色。如今,我们通过卫星云图可以惊喜地看到,黄河曲折穿过的黄土高原,正在被逐年扩大、加深的绿色所覆盖。

今年到晋陕蒙黄河湾头采风,我亲眼见到河水澄澈、田畴碧绿,出现海晏河清之象,心中激动不已。唐代诗人薛逢在《九日曲池游眺》中说:“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修文"恰当其时,“偃武”则属短视。只有文武齐备,才是黄河得以万世奔腾的根本保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诗,写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厚重历史。

(取材于《人民日报》)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理解。(3分)

20.作者写出了黄河流经各个区域时水的不同特点。流经西宁,黄河水是清的;流经兰州时,黄河水是①-----;流经银川时,黄河水是黄稠的;流经壶口和禹门口时,黄河水是②;最后流经华北平原注入大海。(2分)

21.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中“肆无忌惮"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22.“李白此诗,写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厚重历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阅读《说“长"道“短”》,完成23-25题。(共7分)

说“长"道“短”

陈思炳

①茫茫人海,很多管理者总感叹“人才难得"。那何为人才?常言道,“人无完人”,再有句话,“人皆有用”,关键在如何用。

②识长知短。清代学者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唐太宗之所以开创大唐盛世,首先在于他知人善任。他曾对几位重臣说,长孙无忌善避嫌疑,机敏果断,但用兵非其所长;高士廉通今博古,雅有节操,但不能直言劝谏。于是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吏部尚书,高士廉被任命为侍中,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③扬长避短。战国时,秦国围攻邯郸,赵国平原君的食客毛遂自荐,以雄辩无双的口才说服楚赵联盟,共同抗秦,解了邯郸之围;后来燕国攻赵,赵王又让毛遂挂帅御敌,毛遂说:逞三寸不烂之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所长。赵王不听,强行让他出征,最终一败涂地。

④短中见长。一段弃木,一块顽石,经雕琢能化腐朽为神奇;一个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有机会由庸才变人才。人才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而言,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其“短"可变“长”。《经野子内幕》有则广为流传的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一瞎、一驼、一跛。按说,这种家庭,日子一定不好过。但西邻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驼背的搓绳,跛脚的纺线,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⑤取长补短。要善于将不同类型的专才和偏才组织成互补结构,利用群体结构的优势来弥补个体素质的不足。一个“班子"、一个集体,年龄层次、知识储备、气质修养、专业结构等必然各有不同,只有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彼此补位,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发挥最大效能。

⑥“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取材于《北京日报》)

23.阅读上面的文字,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人才难得"和“人无完人”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人皆有用"。

B.第②段引用魏源的话和举唐太宗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用人要识长知短的观点。

C.第④段举《经野子内幕》中的事例意在表明用人“短”可变“长"的观点。

D.第⑤段先提出用人要取长补短的观点,后从专才偏才互补的角度进行论证。

24.下面哪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③段的论据,并阐明理由。(3分)

材料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法家代表人物。他有口吃的弱点,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选择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写成著作,如《孤愤》《五鑫》等。他的著作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三国时,马谡精通兵书,向诸葛亮献计策,助其取得“七擒七纵”孟获、“南人不复反矣"白战果。可诸葛亮却忽视马谡之长而用其短,让这个智谋型的人才带兵打仗,结果街亭失守。马谡斩,诸葛亮也自知用人不当,“自贬三级,以督厥咎”。

25.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五、作文(4)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相遇,是一场缘分;相知,是一份幸运。相遇相知,可以温暖岁月,丰盈灵魂。请你以“与你相遇相知,真幸运"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的心灵都渴望一个宁静的港湾。天上的一轮明月,可以治愈游子的思乡情,让他看淡离别;书中的一句名言,可以治愈前行者的恐惧,让他不再惧怕黑暗;节日的一件礼物,可以治愈孤独者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治愈”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12分)

1.答案:B(2分)。评分细则:B选项中“框"应读“kuàng”。

2.答案:实际上,观众喜爱《落凡尘》,不仅是因为这部电影视听水准在线。更在于其包裹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当中的情感母题——主角的成长之路和回家之路。(2分)

评分细则:

2.①在“不仅是"后加上“因为”,后面是前面“观众喜欢落凡尘"的原因,否则句子缺少成分。②“实际上”一句为这一段的总领句。由“此外……回家之路"可知,《落凡尘》的情感母题应包括“成长之路”和“回家之路"两部分。

3.答案:B(2分)

评分细则:

【甲】引文作为句子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乙】由“也”可知,“看到了……的坚守"与“也看到了……的模式”是并列关系,而后者的结尾用了一个逗号,故应填逗号。

4.答案:B(2分)评分细则:4.“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用于称诵入

5.答案:我认为合适。海报上“只此背绿”字体为隶书,蚕头燕尾,古朴典雅,厚重大方。

“只此青绿"取材于《千里江山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彰显了国风美学,和隶书的书体特点较为契合。

评分细则:共2分。写出书体特点1分,结合“只此青绿”的文化内涵解释1分。

6.答案:D(2分)评分细则:“中华元素符号"和“蕴含的中国精神、审美和价值观”是递进关系。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4分)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1分)

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9.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两句写出了琅琊山中生机勃勃的春夏之景。(2分)评分细则:容易出现的错字事、长、赋、芳、发、阴

(二)(共6分)

10.答案:①“拔”②艰难险阻③渴望被重用/被重新任用(3分)

评分细则:注意错字特别多:艰难的“艰"朝廷”的“廷”,但未扣分。第三个空以下答案不给分:渴望建功立业/想入朝为官,做出功绩/对未来事业期待/对仕途充满希望。

11.答案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中的“风"是帮助诗人击破艰难险阻的风,作者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的风是托举诗人实现理想的风,诗人以大鹏自比,认为大鹏借助风力能直上九万里高空,自己也渴望像大鹏一样一飞冲天,表达了青年时期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体现出青年李白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共3分。两处“风"的含义各0.5分,甲诗情感1分,乙诗情感1分。)评分细则:共3分。结合“风”的意象特点翻译诗句各0.5分,甲诗情感1分,乙诗情感1分。只说出典故,没有结合意象翻译诗句不得分。甲诗情感侧重: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乐观、自信、豪迈,给分。乙诗情感侧重:“自信豪迈"对未来充满希望”给分,“乐观"不给分。

(三)(共7分)

12.答案:C(2分)。解析:A.离开/过去的/去除/离开/B.因为/用来/用,凭借/凭借/C.面对;D.靠近/

轻视/靠近/靠近

13.答案:B(2分)解析:理解有误,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答案: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②上奏蝗、旱灾情/用宫中没有食物作比较,向皇帝进言/向皇帝进言③禁止过多祭祀(共3分。每空1分)

解析: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1分)细则:围绕“政治追求"作答,除答案示例外

如写“以天下为己任”也给分。

②上奏蝗、早灾情/用宫中没有食物作比较,向皇帝进言/向皇帝进言(1分)③禁止过多祭祀(1分)细则:围绕

“付出的行动"作答,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不给分,应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②的表述必须落在感动皇帝的行动上如答巡视、同情百姓不给分。

三、名著阅读

15.答案示例:《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假想自己是鸟,歌唱着土地经历的苦难和将会到来的光明,

并将自己葬在土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真挚的热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中,诗人用“雪”象征着当时中国承受的苦难,描绘出了中国人民在侵略者的战火中忍饥挨饿、苦苦挣扎的悲惨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刻共情。

《礁石》:《礁石》中,诗人借助“礁石"的意象,写出了礁石不惧浪的扑打,屹立不倒,笑着看向海洋的坚毅形象,在这里“浪”象征着中国人民遭受的种种压迫,“礁石"则象征着不畏压迫的中国人民,展现了诗人身处民族的苦难中依然坚韧乐观的精神。

(共5分。分别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即结合关键意象及意象特点2分,分别总结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灵世界或诗歌情感2分,语言表达或字数达到100字左右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16.答案:D(2分)解析:定位原文材料三“2023年,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0.6%,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可知D错。

17.答案示例:①增速总体较快(高)、较上年有小幅下降(任意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②突破(达到、接近)万元(大关)、实现千元到万元的跨越性提升(任意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18.答案示例:①党中央的领导(政策)、北京市的规划和方案(1分,只写“党中央"层面即可给分,只写“北京市”层面不给分)

②(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优美)、人居环境得到改善(1分,任意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③居民收入上升(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从温饱步入小康(1分,任意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19.答案示例:引用李白的诗句,富有诗意,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