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6页,七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3.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并保持答题卡整洁。★祝考试顺利★一、语言积累(16分)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答案】①.dǐng②.shāng【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宝鼎:bǎodǐng,宝鼎,鼎的一种称呼,为了衬托其珍贵而称为宝鼎;国殇:guóshāng,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2.请根据拼音提示,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汉字。yuān飞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鸢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鸢飞戾天(yuānfēilìtiān):比喻为功名利禄而极力高攀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戾:至。3.给“粦”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四个汉字,分别填入方框内。A.凤毛角B.沉竞跃C.波光D.瘦骨峋【答案】麟鳞粼粼嶙【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A.凤毛麟角: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B.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C.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D.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注意“麟”“鳞”“粼”“嶙”的写法。4.根据语境与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字里行间的人生最细腻的情感。王维《使至塞上》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内心的悲愤、孤寂与落寞;崔颢《黄鹤楼》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了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在西湖的花草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曹植的《梁甫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深刻地反映了百姓困苦不堪的悲惨生活。【答案】①.征蓬出汉塞②.归雁入胡天③.日暮乡关何处是④.烟波江上使人愁⑤.乱花渐欲迷人眼⑥.浅草才能没马蹄⑦.柴门何萧条⑧.狐兔翔我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蓬、汉塞、雁、暮、乡关、渐、蹄、何、萧、狐、兔、翔”等字词容易写错。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B.语文,有着无穷的魔力,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C.当代青年应担负起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D.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一项与两项不能搭配,应该删去“能否”;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充上“的责任”;D.搭配不当,应该把“勇气”改为“信心”。故选B。二、古诗文联读(16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书上元夜游己卯上元,予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②,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⑤熟睡,已再鼾⑥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⑦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⑧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己卯:指1099年;儋州:地名,今属海南,苏轼于1097年被贬谪至此。②杂揉:即杂糅,混杂糅合。③屠沽:屠户与酒家。④三鼓:三更,指半夜11点至凌晨1点。⑤关:门。⑥再鼾:已醒而复睡。⑦过:苏过,苏轼幼子。⑧韩退之:即韩愈,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到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钓鱼之处,暗指自己际遇不好,不得志。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C.盖自笑也盖:大概是D.屠沽纷然纷然:纷纷攘攘的样子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B.有老书生数人来过及鲁肃过寻阳C.予欣然从之何陋之有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山外,将到楚地游览。B.颔联中的“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C.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对自己依依不舍,情深义重。D.这首律诗明丽流畅,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10.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书上元夜游》两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记承天寺夜游》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相互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静,体现了月光空明澄澈的特点。B.《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二字委婉的表达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包含抑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作者自暴自弃,贪图享乐。C.《书上元夜游》中的“放杖而笑”,包括“笑人”和“笑己”。“笑己”出游之悠然自得,苦中求乐;“笑人”则笑韩愈不知变通,不能超脱。D.《书上元夜游》写于作者遭贬远徙时期,在无可奈何的逆境中,隐约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12.一代文豪,短文信笔写来,既饶有情趣,又寓理于事,传达作者复杂微妙的感受。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答案】6.C7.A8.A9.B10.B11.(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吗?1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自称“闲人”,《书上元夜游》一文中苏轼从“自笑”到“笑韩”,都表明他能够在逆境中随缘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A.有误,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庭下”为主语,“如积水空明”为谓语,应在主语后断开。B.有误,句意: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是发语词,应在其后断开。C.正确,句意:家里的人闭门熟睡。“舍中”为主语,“掩关熟睡”为谓语,应在主语后断开。D.有误,句意: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不知”是发语词,应在其后断开。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A.有误,“念无与为乐者”的意思是: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或考虑。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寻:都是“寻找”的意思;B.过:拜访/经过;C.之:代词,代指老书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表修饰/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和分析。B.有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随”字在这里是化静为动。它描绘了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逐渐消失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将动态转化为静态。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用“闲人”二字自嘲,确实表达了他宦途失意的苦闷和抑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因此就自暴自弃,贪图享乐。相反,苏轼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人,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豁达,这一点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1)如:像;空明:澄澈透明;交横:纵横交错;盖:大概,原来是。(2)嘉:美好;出:出来。【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自称“闲人”,这一自称不仅表达了他当时无官一身轻的状态,更体现了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豁达心境。即使在被贬谪、仕途失意的逆境中,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欣赏自然之美,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使得他能够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而在《书上元夜游》中,苏轼从“自笑”到“笑韩”,进一步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他笑自己在这个节日里出游,与民同乐,忘却了得失;同时也笑韩愈钓鱼无得,更欲远去。这种笑声中透露出的不仅是他的幽默风趣,更是他面对人生得失的从容和超脱。他明白,人生不必过于执着于结果,而应该享受过程,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人生观使得他能够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综上所述,无论是自称“闲人”还是从“自笑”到“笑韩”,都表明了苏轼能够在逆境中随缘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这种豁达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不仅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面对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面对生活,从中发现美好并乐在其中。【点睛】参考译文:记承天寺夜游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书上元夜游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三、名著选读(10分)①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痩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②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痩,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③背弃古代中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A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④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得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13.这里节选的内容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又名《______》,文中的“他”名字是______。14.联系原著说说作者眼中的A是个怎样的形象。15.除去选段内容,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迹,请说出其中一件。16.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这本书,说出推荐理由。【答案】13.①.西行漫记②.周恩来14.示例:①他是“鼎鼎大名”的高材生、红军指挥员,能相当准确地用英语与人交谈。②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外表上有“孩子气”的羞怯,但有一种独特的个人的魅力和吸引力。③他是一位坚定、自信的革命者。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有着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④他温和热情又慈爱,热爱生命,爱护“红小鬼”。15.示例: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16.示例:我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因为我认为作为中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精神,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名著。这本书是一部畅销八十年的长征经典,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书籍通过一个外国记者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实际情况,我们读了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那段历史,还可以走近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伟人,激发我们对先辈的敬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解析】【13题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及名著内容。第一空,根据选段内容的叙述可知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片段,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第二空,由“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外貌描写,以及“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并联系书中采访的各位红军将领,可知A是周恩来。【14题详解】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可以得出:待人真诚;结合“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可以得出:不屈不挠;充满自信;结合“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可以得出:吃苦耐劳;另外,结合原著内容来看,斯诺的眼中的周恩来是“狂热分子”。“狂热分子”指对某一事物表现出非常热烈的情绪。周恩来狂热的对象则是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中国革命事业。首先,周恩来出身大官僚家庭,深受传统教育的熏陶,可是他投身革命事业,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狂热;在革命过程中,周恩来过上了和其出身完全不同的生活,遭受了无数的苦难,但是从未退缩,既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表现出对革命的无私与忠诚,表现出对革命的狂热;革命事业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磨难,但是作为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展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从未屈服,这是对革命的信念的展现,也是对革命狂热的表现。周恩来一挥手便是92天的详尽计划,其思维的缜密、工作的高效率令人叹服,体现他有着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精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示例:斯诺笔下周恩来生活简朴,工作缜密、效率特高,待人接物周到、又不让人感到压抑充满修养,具有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无私的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马克思主义精神。【15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能够围绕“周恩来”说出其有关事例即可。示例一:北伐时,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示例二: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16题详解】考查语言表达。推荐名著,一般从名著内容、价值,名著的写作特色,名著里蕴含的人生哲理等角度进行表达。示例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和将领的情况。它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四、时文精读(12分)长大的第一级阶梯安宁①那时我读高一,是舅舅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我从一所普通中学转到重点高中。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正是课间,老师在混乱嘈杂中,简单地介绍了几句,便让我坐到安排好的位置上去。没有人因为我的到来而停止喧哗。我就像一粒微尘,在阳光里一闪,倏忽不见。在这样的忽视中,我坐在一个胖胖的女生旁边。她只是将放在我位子上的书,揽到自己身边,便又扭头与人谈论明星八卦。②我突然有些惶恐,像一只小动物落入陷阱,怎么也盼不来那个拯救自己的人。而蓝,就是在这时回头,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放在我的桌上,微微笑道:“许久没有人坐了,都是灰尘,擦一擦再放书包吧。”我欣喜地抬头,看见笑容纯美恬静的蓝,正歪着头俏皮地看着我。③第二天做早操的时候,我偷偷地将一块奶糖放到蓝的手中,蓝笑着剥开来,并随手将漂亮的糖纸丢在地上。我是在蓝走远了,才弯腰将糖纸捡起来,细心地抚平,并放入口袋。④蓝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身边总有许多朋友,其中一些来自外班,甚至外校。她的朋友中,有不少男生,他们在一起,像快乐的青春组合,我这样素朴平淡的女孩,似乎永远无法介入。⑤明明知道无法进入,但想要一份友情的欲望,强烈地推动着我。我犹如一只想要靠近蓝天的蜗牛,一点点向耀眼明亮的蓝爬去。⑥我将所有珍藏的宝贝送给蓝,邮票、书、信纸、发夹、丝线、纽扣。我成绩平平,不能给蓝学习上的帮助;我长相不美,无法吸引住蓝身边的某个男孩;我歌声也不悠扬,不能给作为文娱委员的蓝增添丝毫的光彩;我还笨嘴拙舌,与蓝在一起,会让她觉得索然无味。我什么都不能给蓝,除了那些不会说话且让蓝并不讨厌的宝贝。⑦起初,蓝都会笑着接过,并说声“谢谢”,她总是随意地将它们放在桌面上,或者顺手夹入某本书里。她甚至将一个可爱的泥人,压在一摞书下。她不知道那个泥人,是我生日时,爸爸从天津专程给我买来的。它在我的手中半年了,依然鲜亮如初,衣服上每一个褶皱,都清晰可见。可是,我却在送给蓝之后的第二天,发现它已经脱落了一块颜色。我小心翼翼地提醒蓝,这个泥人是不经碰的。蓝恍然大悟,将倒下的泥人扶正了,又回头开玩笑道:“嘿,没关系,泥人没有心,不知道疼呢!”⑧这个玩笑却让我感伤了许久,就像那个泥人,是我满心欢喜地让它站在蓝的书桌上,等着她爱抚地注视它一眼,可是蓝却漫不经心地,像扫掉尘土一样,将它碰倒在冰冷的桌面上。她长久地忘记了它的存在,任由尘灰落满它鲜亮的衣服。⑨我依然记得那个春天的午后,我将辛苦淘来的一个漂亮的笔筒送给蓝。蓝正与她的几个朋友说着话,看我递过来的笔筒,连“谢谢”都没有说,便高高举起来,朝她的朋友们喊:“谁下课后帮我去买巧克力,我便将这个笔筒送给谁!”几个女孩纷纷举起手,去抢那个笔筒。⑩站在蓝的身后,突然间很难过,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将笔筒一把夺了过来,转身离开前,我只说了一句话:“抱歉,蓝,这个笔筒,我不是送给你的!”⑪或许是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的反应,蓝先是很惊愕,随即满脸通红,停止了打闹。⑫往后的日子,我和蓝平静地交往着。只是,我收回了那份卑微,变得从容,而蓝,也似乎比以往关心我了。⑬许多年后,我在人生的旅途中,终于可以一个人走得从容、勇敢、无畏,且不再乞求他人的拯救与安慰,人生的种种际遇让我明白,我们需要友情,也需要自尊。⑭这样的时刻,再想起蓝,已经原谅她了。她没有成为我的挚友,却为我铺垫下了长大的第一级阶梯。17.请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和“我”的心理来填空,每空不超过15个字。①“我”初到教室,心情惶恐→②__________________→③我送蓝奶糖,蓝随手丢了糖纸→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⑥我和蓝平静交往,我不再卑微。18.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20.请分析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1.文章以“长大的第一级阶梯”为题有什么作用?【答案】17.①.蓝递给我抹布,我感到欣喜②.蓝碰伤泥人,我感到伤感。③.我夺回笔筒,我感到难过。18.这是“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到新学校后内心的孤寂、对友情的渴望,为下文乞求与蓝结交的想法与做法埋下伏笔。19.比喻,把我比作一只向蓝爬去的蜗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友谊的强烈渴望,也写出了“我”内心的自卑惶恐。20.交代了蓝的活泼外向和我的朴实平凡;暗示了我与蓝的格格不入;为下文友谊的疏离作铺垫。21.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内心的一次成长比作登上人生的一级阶梯,形象生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一个人需要友情,也需要自尊;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从容、勇敢、无畏地面对生活,不要乞求别人的安慰与拯救。【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要理清脉络层次,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注意字数要求。第一空:由文章第②段“而蓝,就是在这时回头,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放在我的桌上,微微笑道:‘许久没有人坐了,都是灰尘,擦一擦再放书包吧。’我欣喜地抬头,看见笑容纯美恬静的蓝,正歪着头俏皮地看着我”等内容可知,此处应为:蓝友好递“我”抹布,令“我”欢喜;第二空:由第③段“第二天做早操的时候,我偷偷地将一块奶糖放到蓝的手中,蓝笑着剥开来,并随手将漂亮的糖纸丢在地上”等内容可知,“我”送蓝奶糖,蓝随手丢了糖纸;由⑦段“她甚至将一个可爱的泥人,压在一摞书下”“我却在送给蓝之后的第二天,发现它已经脱落了一块颜色。我小心翼翼地提醒蓝,这个泥人是不经碰的。蓝恍然大悟,将倒下的泥人扶正了,又回头开玩笑道:‘嘿,没关系,泥人没有心,不知道疼呢!’”以及第⑧段“这个玩笑却让我感伤了许久,就像那个泥人,是我满心欢喜地让它站在蓝的书桌上,等着她爱抚地注视它一眼,可是蓝却漫不经心地,像扫掉尘土一样,将它碰倒在冰冷的桌面上。她长久地忘记了它的存在,任由尘灰落满它鲜亮的衣服”等内容可知,此处应为:蓝伤害泥人,令“我”伤心;第三空:由第⑨段“几个女孩纷纷举起手,去抢那个笔筒”及第⑩段“站在蓝的身后,突然间很难过,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将笔筒一把夺了过来,转身离开前,我只说了一句话:‘抱歉,蓝,这个笔筒,我不是送给你的”等内容可知,此处应为:蓝令我失望、伤心,“我”抢回笔筒。【1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作用。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我就像一粒微尘,在阳光里一闪,倏忽不见”是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它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在新学校中的孤寂心理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渴望。通过将自己比作“一粒微尘”,主人公传达出在新环境中感到渺小、不被注意的情绪,这种自我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同时,这种心理描写也为下文主人公与蓝之间的友情故事埋下了伏笔。由于主人公在新班级中感到孤独和被忽视,她更加渴望能够结交到新朋友,特别是像蓝这样活泼外向、受人欢迎的女孩。因此,这段心理描写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当前的内心状态,还预示了她接下来可能会有与蓝结交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综上所述,这段心理描写既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展现了作者巧妙的叙事技巧。【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我犹如一只想要靠近蓝天的蜗牛,一点点向耀眼明亮的蓝爬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一只努力向蓝天靠近的蜗牛。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我”对友谊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内心的自卑和惶恐。蜗牛通常象征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这与“我”在新环境中一步步尝试接触、了解和融入蓝及其朋友圈的心境相吻合。同时,蜗牛也暗示了“我”在面对新挑战时的谨慎和不安,担心自己的不足和不被接纳。通过这个比喻,作者不仅表达了“我”对友谊的深切渴望,还展现了“我”在追求友谊过程中的复杂内心世界,包括自卑、惶恐以及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情感波动和成长历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共鸣和感染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明确交代了蓝的性格特点——活泼外向,以及“我”的个性——朴实平凡。这种直接的描述使得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为读者理解她们的差异和后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其次,通过对比蓝和“我”的性格特点,这一段暗示了“我”与蓝之间的格格不入。蓝的社交能力强,朋友众多,而“我”则相对内向、平凡,这种差异预示着两人在友谊之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后,第④段为下文友谊的疏离作了铺垫。正是由于两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和社交圈的不同,使得她们在相处过程中逐渐产生隔阂和距离。这种铺垫使得后续情节的发展更加自然和合理,增强了文章的整体连贯性。综上所述,第④段通过交代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关系和为下文作铺垫等手法,有效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21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文章以“长大的第一级阶梯”为题,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主人公内心的一次成长比作登上人生的一级阶梯,标题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了成长的抽象概念,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的艰辛与意义。同时,标题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好奇“长大的第一级阶梯”具体指的是什么,从而愿意深入阅读文章以探究其内涵。这种悬念的设置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还有助于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此外,标题也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友情来丰富自己的社交生活,也需要自尊来维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容、勇敢、无畏地面对生活,而不是乞求别人的安慰与拯救。这种自我成长和独立面对挑战的态度,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培养和具备的。因此,“长大的第一级阶梯”这个标题不仅富有象征意义和吸引力,还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为整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引导。五、报刊浏览(6分)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7日01版)22.请为这一则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3.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请向身边的同学介绍一则你最近了解到的新闻大事,并说说这则新闻带给你的思考。(80字左右)【答案】2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23.示例: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发生后,甘肃省抢险救灾支援立刻开展行动,全国各地人民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救助灾民。当灾难发生后,政府立刻救援,可见政府时刻把人们的安全放在首位,其他同胞也很有爱心,互助互爱。【解析】【分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本则新闻的导语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提取新闻写作对象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事件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据此概括新闻标题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23题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要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即是“什么人干什么事”,然后谈及自己的感想。示例:东京电力公司计划于2023年春季开始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此举在日本国内和周边国家引发强烈担忧。我觉得日本为了一己私欲置世界人们的健康于不顾,这种行为实在不道德,他们的一意孤行必然会钉在耻辱柱上。六、语用实践(10分)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正在开展“诚信伴我行”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24.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25.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名言轻诺必寡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一诺千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100字左右,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答案】24.示例:与诚信相伴,和美德同行;携诚信上路,带素养回家;铸诚信品质,做文明新人;真诚乃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世之根。25.①.名言:人无信而不立;言不行者,行不果。②.故事:商鞅立木、曾子烹彘、一言九鼎等。26.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宣传语拟写能力答案不唯一。示例1:播种诚信,收获品格;笃行诚信,增色人生!示例2: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典故积累能力。答案不唯一。①示例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示例2:小信诚则大信立②示例:韩信报恩、宋濂借书。26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答案不唯一。示例1: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说明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心地善良而且非常理智的人。司机行善的同时不忘自我保护,这种行为本身无可非议。示例2:司机的行为不可取。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七、作文(5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用船把人从河流的此岸送到彼岸的人,叫摆渡人。能把需要帮助的人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人,也是摆渡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难过悲伤的时候,会有得意忘形的时候。无论自己出于何种境地,总会有人陪伴、鼓励我们,让我们获得前进的力量。有时候,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请以“我的成长摆渡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