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9/1A/wKhkGWdCu6CAJbvIAAHIeIR7KEA866.jpg)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9/1A/wKhkGWdCu6CAJbvIAAHIeIR7KEA8662.jpg)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9/1A/wKhkGWdCu6CAJbvIAAHIeIR7KEA8663.jpg)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9/1A/wKhkGWdCu6CAJbvIAAHIeIR7KEA8664.jpg)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9/1A/wKhkGWdCu6CAJbvIAAHIeIR7KEA8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说明: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可以使用《新华字典》。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默写(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4)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寓意新事物必取代旧事物,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7)曹操《观沧海》中写出了树木百草繁荣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答案】①.思君不见下渝州②.应傍战场开③.自古逢秋悲寂寥④.夜阑卧听风吹雨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我寄愁心与明月⑧.随君直到夜郎西⑨.树木丛生⑩.百草丰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需要注意:渝、傍、寂、阑、寄、郎、茂。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gū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裙()钗()金gū()(2)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3)文中的“泼猴”生性桀骜不驯,自封___________,他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______。(4)下列词语的词性类别与“凶猛”相同的一项是()A.生命 B.一处 C.追求 D.寂寞(5)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她的儿子_________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因而被观音菩萨收作__________,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答案】(1)①.qún②.chāi③.箍(2)①.《西游记》②.吴承恩(3)①.齐天大圣②.斗战胜佛(4)D(5)①.罗刹女(铁扇公主)②.红孩儿③.善财童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①②裙钗(qúnchāi):指裙子与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旧时借指妇女。③金箍(jīngū):金属制的箍,用以束物。【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结合选段“泼猴”“行者”“金箍棒”可知,这是出自《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因自感受骗离开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词性辨析。“凶猛”是形容词。A.名词;B.数量词;C.动词;D.形容词;故选D。【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名著情节。《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情节: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经过火焰山,孙悟空向罗刹女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但因为罗刹女铁扇公主的儿子正巧被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服了,罗刹女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便打起来,公主拿起扇子把悟空吹到小须弥山,悟空便去找了灵吉菩萨,灵吉菩萨给了他一颗定风丹,悟空再次借扇,公主扇了几下都扇不动,这回公主逃了,关了门,悟空变成小虫子,钻了进去,趁公主喝水,钻进她的肚子里,疼得公主把扇子给了他。悟空回去后,才知道这个扇子是假的,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趁着牛魔王与朋友喝酒,偷走了金睛兽,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得了扇子。牛魔王回来时,悟空已经走了。牛魔王变成八戒的样子,又从悟空那拿回了扇子。最后悟空同师兄、哪吒、天神一起借到了扇子,把大火扇灭。①②空:根据选段里的“行者”“为子怀仇恨泼猴”可知,这段故事出自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句段中的“裙衩”指铁扇公主,又称罗刹女。她的儿子是红孩儿。③空:“为子怀仇恨泼猴”指的是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因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降服后,收为善财童子,因此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怀恨在心。因此这里应填“善财童子”。3.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某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品读经典名著”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活动开始前,为渲染活动的氛围,班主任老师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班委会准备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举行主题为“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交流会,打算邀请校团委王书记参与点评,于是就写了一份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尊敬的王书记:七(1)班将在本周五下午两点举行“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交流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活动,请您务必光临指导!2023年11月13日七(1)班班委会①邀请函格式有一处有问题,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疏漏,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邀请函中划线句子表达不得体,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答案】(1)示例:读经典传承文明,阅名著促进成长(2)①.右下角落款,“七(1)班班委会”应放在日期之上②.在“两点”后加上“在本班教室”③.务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切合“品读经典名著”的主题,可以适当采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标语的字数不宜过多。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示例1:让书香伴随花香,让名著走进心灵。示例2:感受经典之美,尽享读书之乐。【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邀请函最后的右下角的落款,应先写单位,下一行写日期。这则邀请函单位和日期位置颠倒。这则邀请函只说明了举办时间,缺少举办地点,应在举办时间的前边或后边加上地点“在本班教室”。画线句语气不当,有强迫意味,应删掉“务必”二字。二、阅读(42分)(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4.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本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①清新明快②舒缓凝重③愉悦亲切④感伤压抑⑤舒缓从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5.请简要概括选文主要内容。6.请赏析下面的文字。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此句中的“熬”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7.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析其作用。8.本文的主旨可多元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至少答出两种理解)【答案】4.C5.一家三代人初春时节在田野散步,"我"妥善解决了祖孙二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6.“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身体状况较差挺过严冬的艰难,又表现了"我"为母亲度过严冬而感到庆幸。7.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新绿、嫩芽、水泡儿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景象,渲染了春天之美、生命之美,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心情。8.示例:①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②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③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④表达对生命的感慨;⑤蕴含了“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等。【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感情基调的辨析。选文主要内容为:一家三代人初春时节在田野散步,“我”妥善解决了祖孙二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再结合文中“母亲信服地点点头”“我们都笑了”“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等语句可知,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愉悦、舒缓。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①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知,我们一家三代人初春时节在田野散步。结合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可知,在走大路还是小路上,祖孙两人产生了分歧。结合第⑧段“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可知,最后,“我”妥善解决了祖孙的分歧,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综合以上内容,最后概括选文主要内容:一家三代人初春时节在田野散步,“我”妥善解决了祖孙二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熬”,忍受,耐苦支持。结合文章内容第③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分析,对于年纪大的母亲来说,这一天一天是多么的难过,而母亲却挺过来了,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因此这个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没有什么大碍而放心、庆幸的心情。【7题详解】本题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画线语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可知,此处是自然景物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段景物描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征。“新绿”是“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的水泡”在“咕咕地起着”,这一切,都是春的气息的透露,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景象,赞美了春天的美景。“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作者对春的生机的描写,实际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在这么美的春景中散步,人的心情是舒适愉快的,因此,还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①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在文章的结尾,我们感受到了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第⑧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相亲相爱的一家三代人,在阳光下,走向美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前方,这是一幅令人陶醉的亲情充溢的画,这也是亲情在文章中最充分最美好的表达。②结合第②段“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第⑥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和第⑧段“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可知,文章中的“我”处处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由此可知文章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③结合第⑧段“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见,我跟妻子都是郑重的背负着他们,这份理性的郑重,就是一份对责任的承担。“慢慢地、稳稳地”体现的是一种对待所肩负的责任担当的态度。不仅郑重,而且崇高。因为“好像我肯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足整个世界”。作者将这种家庭中的责任进行了理性的升华,升华成为一种社会责任,是我和妻子所代表的中年人对老人孩子的担当。④结合第④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第⑦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第⑧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里各种植物的勃勃生机不能不让人感叹生命的美好,从而在心灵深处由衷的生长出珍爱生命的意识。第⑤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其实小家伙发现的是生命的规律和秘密,生命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就是代代传承的生命链上的一个小小环扣。呵护关爱每一个或老或幼的生命,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⑤结合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可知,通过一家人在散步时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选择,有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出“人生无处不在选择”,每一个选择都要慎重考虑,需要平衡许多东西。(二)(15分)沉默的父亲①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②小时候,我们兄弟仨寄住在乡下祖父母家。每到镇上的小学放寒暑假,我们便盼着在邻县教书的父亲会突然出现在小木屋,给我们捎来一小包五颜六色的糖果或几本散着油墨味的连环画,让我们一阵欢呼雀跃。③可父亲在给我们带来糖果与连环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如影随形的毛笔与算术题。一旦我们写字潦草或者做题错误,父亲便紧蹙着眉头,在额上拧成一个刀刻般的“川”字,他的叱责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每当这时,我的心里就像吊了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地惶惶不可终日。④上学了严重偏科的我,成绩在班上一直处在中游。跌跌撞撞地踏入小学五年级,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那一年的期末考试中,史无前例地挤进了年级前十名。一放学,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路狂奔到家,气喘吁吁地将那张紧捏在手里、卷成喇叭状的奖状抚平了,工工整整地摆放在父亲的书桌上,再压上那摞作为奖品的簇新的作业本。我期冀父亲能看到,能破天荒地给我一个难得的赞许。⑤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走到书桌前,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随手翻了翻。他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过身去,留给我一个无比冷峻的背影。我亢奋的情绪瞬间降到了冰点,我觉眼前的人似一座冰山,他是我的父亲吗?⑥转眼大哥高中毕业了,他因招干进了当地的工商所。临报到那一天,母亲守在大哥的身边,对着还是个大孩子的他千叮咛万嘱咐,恨不能将自己的毕生经验与处世哲学倾囊而授。⑦父亲坐在书房的藤椅上,雷打不动地备着他的课。母亲(a)朝着他的背影数落:“儿子要上班了,你这个当父亲的,也不给他交代……”父亲连头都没抬(b)回应:“我在他这个年龄,早到山上去挑煤了!"气得母亲眼圈一红,懒得再搭理他,陪着大哥走出了家门。⑧屋外的天昏暗下来,大片大片的云飘过来,阳光霎时消失了。我望着(c)父亲,不禁在想:“父亲啊,你是一个多么冷淡且无趣的人啊!”我再度怀疑父亲与我们之间的亲情。⑨母亲和哥哥下楼了,他们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口了。父亲这才站起身,缓缓地走到阳台上,背着手伫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楼下大哥愈走愈远的背影,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目送着大哥走向社会。我心头一紧,父亲是否也曾用这样的沉默望过我的背影?我不得而知,但我想起了上学时他每日为我们检查作业的认真;想起了他对祖父母的恭敬;想起了他给我们带回的糖果和连环画。我知道,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教师,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世俗的物质财富,但他用他的方式将我们一个个教育成人,哪怕他是那样的“沉默”。⑩父亲的沉默,是雪山下滚烫的岩浆,是大河下汹涌的激流……(有改动)9.依次在文中abc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波澜不惊的②没好气地③瓮声瓮气地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10.请依据原文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内容。事件“不近人情”的表现①父亲眉头拧成“川”字,近乎苛刻地叱责“我们”“我”考进年级前十名②③父亲不给哥哥交代注意事项,甚至不送哥哥1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走到书桌前,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随手翻了翻。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13.请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答案】9.D10.①寒暑假,“我们”写字潦草或者做题错误②父亲一句话不说,留下冷峻的背影③大哥准备到工商所报到11.“瞥”指快速地看一眼,“翻”写出了父亲漫不经心,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父亲看到“我”获奖的奖状和奖品之后的不以为意,刻画出父亲的“不近人情”。12.示例:①对孩子的爱深沉含蓄。大哥去报到前,父亲没有当面嘱咐,但却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为他送行。②要求严格。“我”好不容易考进年级前十,父亲反倒对此表现出冷漠的态度。③关心孩子。放寒暑假,父亲给我们带来连环画和糖果。13.把“父亲的沉默”比作是“是雪山下滚烫的岩浆,是大河下汹涌的激流……”,点明沉默背后的“父爱”是有“温度”与“力度”的,不是冷漠无情的,表达了“我”对“沉默”的理解和对父爱的赞扬。(意思对即可)【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①波澜不惊:意思是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②没好气:指不高兴;生气。③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的意思。结合第⑦段“数落”一词,妈妈这时候心情很不好,责怪父亲,因此a选“没好气地”;结合“父亲连头都没抬,(b)回应:我在他这个年龄,早到山上去挑煤了”,因为是父亲的回答,声音低沉,所以b选“瓮声瓮气地”;哥哥去上班,但父亲很平静,再结合“父亲啊,你是一个多么冷淡且无趣的人啊”所以c选“波澜不惊的”;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结合第③段“一旦我们写字潦草或者做题错误,父亲便紧蹙着眉头,在额上拧成一个刀刻般的‘川’字,他的叱责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归纳答案:寒暑假,“我们”写字潦草或者做题错误;②结合第⑤段“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走到书桌前,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随手翻了翻。他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过身去,留给我一个无比冷峻的背影”,归纳答案:父亲一句话不说,留下冷峻的背影;③结合第⑥段“转眼大哥高中毕业了,他因招干进了当地的工商所。临报到那一天,母亲守在大哥的身边,对着还是个大孩子的他千叮咛万嘱咐,恨不能将自己的毕生经验与处世哲学倾囊而授”,第⑦段“父亲坐在书房的藤椅上,雷打不动地备着他的课。母亲(a)朝着他的背影数落:儿子要上班了,你这个当父亲的,也不给他交代……”,归纳答案:大哥准备到工商所报到。【1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瞥”本意是指目光向下歪斜地扫了一眼,文中指快速地看一眼,“随手翻”写出了父亲漫不经心、毫不在意。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父亲看到“我”获奖时的不以为意,和第①段对父亲的描述“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相吻合。【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②段中的“给我们捎来一小包五颜六色的糖果或几本散着好闻油墨味的连环画,让我们一阵欢呼雀跃”可知父亲是一个关爱子女的人。结合第⑨段“母亲和哥哥下楼了,他们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口了。父亲这才站起身,缓缓地走到阳台上,背看手伫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楼下大哥愈走愈远的背影,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目送着大哥走向社会”,可见父亲是深沉含蓄的爱着孩子。结合第③段“一旦我们写字潦草或者做题错误,父亲便紧蹙着眉头,在额上拧成一个刀刻般的‘川’字,他的叱责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结合第④段“读书了,严重偏科的我,成绩在班上一直处在中游。跌跌撞撞地踏入小学五级,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那一年的期末考试中,史无前例地挤进了年级前十名”,第⑤段“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走到书桌前,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随手翻了翻。他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过身去,留给我一个无比冷峻的背影”,可见父亲要求严格。【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沉默”看作是“是雪山下滚烫的岩浆,是大河下汹涌的激流……”雪山的表面是寒冷的,但内心是滚烫的;大河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河的下面却是激流。这两个比喻句写出了父亲表面沉默冷酷,实际上内心对孩子充满了关爱,并不是冷漠无情的,只不过爱的方式与母亲不同罢了。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沉默”的理解和对父爱的赞扬,升华主旨。(三)(12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选自《后汉书·王充传》[注]①屏居:退居。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时: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3)不逾矩逾:______(4)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好:______15.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一见辄能诵忆。16.【甲】【乙】两文都讲了关于学习的方法,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14.①.按时②.自我检查、反省③.越过④.喜欢15.(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16.甲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时常复习,要理清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且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乙文中的王充有灵活的学习方法,能创造机会不断学习,广泛阅读但又不死抠文章字句。(意思对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时:按时。(2)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3)句意:不越过法度。逾:越过。(4)句意:(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抠文章字句。好:喜欢。【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辄:就;诵忆:指背诵。【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启发我们应该时常复习(温习)学过的知识;甲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启发我们应该立志于学习,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我们应该理清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与思相结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根据乙文“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可知,王充有灵活的学习方法,广泛阅读但又不死抠文章字句;根据乙文“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可知,王充能创造机会不断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事)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不越过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乙】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抠文章字句。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广泛地通晓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三、写作(48分)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对孔子来说,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就是快乐;对莫怀戚来说,能够让一家人各得其乐就是快乐;对康拉德·劳伦兹来说,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就是快乐。每个人都能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那么,你的快乐来自哪里呢?请以“我的快乐来自”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我的快乐来自学习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我的快乐来自学习。攻克难题后,快乐无比。周末,我又兴致勃勃地写着作业,因为完成后便可出去放松放松。可没料到,在完成“大业”之中,猛地跳出只“拦路虎”,来势之凶,威力之大,“打”得我措手不及,同时也寸步难行。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结核病防治知识课件
- 第2节 密度(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C运算符与表达式》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5-2025 土工击实仪校准规范
- 《发愤进取》课件
- 《黄达金融学》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至2031年中国打印机机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手机签名移动版》课件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word版)中国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清单模版
- DB43∕T 859-2014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 胶合板公司人员招聘与配置(模板)
- 团建方案版攻防箭对战
- 桩身强度自动验算表格Excel
- 燃气轮机LM2500介绍
- (精选)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 堆垛机速度计算表
- 净土资粮——信愿行(11)第六讲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