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无忧课件(老高考)(政治史)_第1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无忧课件(老高考)(政治史)_第2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无忧课件(老高考)(政治史)_第3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无忧课件(老高考)(政治史)_第4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无忧课件(老高考)(政治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6月2日正式登基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生于1948年11月14日。1958年,被封为威尔士亲王(英国王位继承人在储位期间的专用封号),

2018年4月20日,已被批准接任下一任英联邦元首威廉凯特小王子乔治、夏洛特小公主哈里王子和梅根P36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的一种国家体制。P36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1.背景(1)历史渊源:①1215年,大贵族联合迫使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限制王权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封面

树立了“王在法下”的观念,第一次明确了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大宪章》的意义

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

列明了一些有利于贵族的权利,用法律形式限制王权。《大宪章》表明,封建贵族其实已不再仅仅把自己看做是国王的“隶属”,而是看做对处于统治地位的国王有天然抗拒权的“臣民”,这就为英国后来建立现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石。--《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

1264年,以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军队大胜王党军队,俘虏了英王亨利三世及王子爱德华。孟福尔掌握了国家政权。②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逐渐形成约翰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1265年,孟福尔召开了一次全国会议,除要求男爵、高级教士和每郡派两名骑士参加外,还要求各市选派两名“贤良、守法、正直”的市民代表参加,这被认为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从1343年起,议会还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有爵位的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市民代表组成。这样的组成有利于下层贵族与市民阶级结成同盟,从而为日后共同反抗国王埋下伏笔。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P35国王拥有召集、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力。“没有国王,议会什么也不能做;可是没有议会,国王仍然能做。”“国王的议会”1455-1485年,英国发生“玫瑰战争”,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和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两个王族争夺王位,所有贵族都卷在其中,最后都铎家的亨利建立了都铎王朝(1485-1603),它代表国家的统一与和解。英国的专制制度是时代的产物,它崛起于都铎王朝,兴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唤独立主权国家之时,它肩负着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自立。历史赋予它代表英吉利民族的资格,使它可以凌驾于社会之上,王权扮演了凝聚民族的角色。--《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都铎君主也深知英国在中世纪形成的“自由”传统。据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说,英国政制有“三大原则”,它们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都铎君主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些原则。”--《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都铎君主也深知英国在中世纪形成的“自由”传统。据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说,英国政制有“三大原则”,它们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都铎君主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些原则。”--《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伊丽莎白女王的一个忠实助手--伦敦主教艾尔默曾这样说:“(女王)不制定律令法律,而是可敬的议会司法庭在制定;她不中断法律,而必须由她和议员们一起才能中断……”因此在都铎时期,国王与议会维持着良好的关系。--《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这种情况变化了。继承王位的斯图亚特家庭来自苏格兰,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不仅无知,而且企图摆脱议会,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他们不知道:都铎王朝的权力是以完成民族统一和维护民族自立为基础的,而都铎王朝成功的秘诀在于:它能够与民族保持一致。在都铎王朝统治下,专制君主的历史任务完成了,英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恰在这时,斯图亚特王朝的两代君主企图加强专制的统治,为此而坚持“君权神授”……这样国王与民族的结合就破裂了,国王与议会一步步走向对抗。终于爆发了英国革命。--《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这场革命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是国家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议会声称它代表人民,因此议会的权利就是人民的权利。詹姆士一世则认为君权来自上帝:“国王不仅是上帝在人间的副手……而且他还被上帝自己叫做神。”在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观念指导下,冲突终究不可调和。(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光荣”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它没有流血,但克服了专制制度。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2.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在立法权、财政权、军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权利法案》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英国建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后,英国流行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够做一切事情。”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权利法案》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建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后,英国流行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够做一切事情。”(1)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转向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国王的议会”变为“议会的国王”(2)由国王个人统治变为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3)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2.实现了三个转变:(2)由国王个人统治变为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3)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根据议会的条件,威廉接受《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中除了宣称常备军为非法这一条外,其他所有的条款都是“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定期召集议会,议会有言论自由,国家的赋税由议会决定,国民有请愿的权利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些条款,关键是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服从议会的法律。如果不是议会的选择,这个国王是不可能取得王位的。反过来说,议会即可以缔造国王,也可以废除国王,议会终于获得了国家的最高地位,议会主权由此确立。-《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此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就彻底翻转了:不再是议会附属于国王,而是国王附属于议会。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政治制度的一次大飞跃,因为它表明一个人统治国家的时代从此过去了,在以后的岁月里将是议会统治国家……它把国家从一个人的统治下带到了一群人的统治下,并且为后来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框架。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限制君权的其他相关文件(了解,不做笔记)1689年《兵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国王对军队的控制权1694年《三年法》规定,一届议会为期最多不得超过3年,并且每3年之中必须至少召开一次议会,从而使议会必须不间断地存在,国王不经过议会而独断专行的时代就正式成为历史。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将王位继承放在议会规定的次序下。表明:在英国,国王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不是议会由国王来决定。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国王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缩减。国王丢失否决权,是君权丢失的另一个步骤。1689-1696年,威廉三世曾5次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议会通过的法案提交国王签署只是成为一个例行手续罢了。”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6月2日正式登基196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英国国会保守党籍议员,保守党领袖。现任英国首相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刚结束时,国王仍拥有完整和独立的行政权,依赖枢密院进行治理。但枢密院人数众多,行事不便,国王便开始倚重少数几个重要人物,形成了“内阁”。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每个大臣单独对国王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否则政府和议会又会发生冲突,于是渐渐地过渡至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并且一旦议会多数派别发生变化,就必须重组政府。-《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P36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被称做责任内阁制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到内阁--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到安妮女王临朝时期,大臣们学会了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如果大臣们的意见分歧,不能取得一致,那就要么服从主流派意见,保持表面统一;要么辞职,放弃政府职务。-《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到汉诺威王朝继承王位后形成惯例:内阁整体对议会负责,若政府得不到议会的支持,就要么总辞,要么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汉诺威王朝“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局面”。-《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汉诺威王朝来自德国,最早的两位君主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不懂英语,又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于是就乐得逍遥,不去管理政事,也不再参加内阁会议。在此情况下,内阁会议时常陷入混乱,各方争执激烈,难以统一意见。为了在讨论时取得一致意见并把意见集中起来通知国王,渐渐在内阁大臣中出现了一个主持讨论的人,这个人地位较高,成为大臣中的首席。这样,原先地位平等的内阁成员中,就逐渐涌现出一个主持人,此人就是后来的“首相”。一般认为,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事实上的第一位首相。-《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驾崩无嗣,在乔治一世的前面还有五十位血缘关系和安妮女王更接近的贵族,但他们都是天主教徒,不能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则是血缘和安妮女王最接近的新教徒贵族,所以根据1714年的遗嘱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成为汉诺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母语是德文,而且无法使用流利英文的国王。他敕命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为内阁首领,自己并不出席内阁会议。并从此开创了英国君主不出席先例,会议改由国王令一名亲信大臣主持,成为了英国首相制度的开端。

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举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因不懂英语,不谙英国国务,1717年起停止参加内阁会议。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到内阁--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英国首相府,又称唐宁街10号(No10DowningStreet)。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威斯敏斯特,威斯敏斯特区白厅旁的唐宁街,一所乔治风格建筑物。建于1680年,后来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1.形成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实际控制政权)

(2)

1721年,国王乔治一世时期,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人教版2.原则(特点)(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18C30S中期,议会反对派势力迅速加强,其中最强悍的是代表金融家和大商人利益的辉格党派别,迫切要求进行对外战争,以夺取新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沃波尔被迫让步,1739年对西班牙宣战,失败。反对派借此攻击沃波尔,1742.2他在议会多次遭到否决后被迫辞职。他辞职这一事被认为是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标志。-《英国史》特雷莎·梅2018年12月10日推迟就她提出的退欧协议进行表决,此前形势显示该协议无法在议会获得通过,将要求欧盟做出更多让步,但保守党的主要疑欧派议员SteveBaker称特雷莎·梅的政策注定失败。“如果我们无法通过她的协议……我想改变政策的唯一办法就是更换首相,我真的认为离职是她的责任。”2018年12月12日晚,英国保守党举行了针对党领袖特雷莎·梅的不信任投票,317名保守党议员中,200名支持,117名反对。这次的不信任投票是梅成为首相后遭遇的最大执政危机。梅再次涉险过关,保住了首相之位。但梅首相的胜利只是“皮洛斯式胜利”,其付出了沉重代价。117票反对,让民众更清楚地看到保守党内激烈的争斗以及硬脱欧派对梅深深的敌意。梅为了过关,还承诺在脱欧后将辞职,不再参加下次大选,算是给党内觊觎相位的竞争对手吃下“定心丸”。2.原则(特点)(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内阁名义上向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的监督。(4)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5)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3.影响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但又不降低行政效率,从而有力的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但又不降低行政效率,从而有力的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从1887年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人民版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从1887年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人民版内阁还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而这种“违宪”行为却得到了议员们的齐声喝彩。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这样,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

内阁还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而这种“违宪”行为却得到了议员们的齐声喝彩。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这样,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由此可见,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恰恰体现了这种“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人民版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议会和内阁的地位发生转换,作为议会基本权力的立法权已被内阁所操纵。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执政党拥有议会多数席位,所以议会投票表决时,执政党会尽一切努力让本党议员全部到会,保证表决按政府意志进行。这样,内阁实际上控制了立法权,议会至上的原则逐渐被内阁至上的原则所取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一战爆发时,议会通过了《授权法》,授权内阁可以直接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有人认为,这项规定是传统议会与现代议会的分水岭,内阁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立法机关的“第三院”。-《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从理论上说,议会仍然享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和质询权,政府大臣必须将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向议会陈述,如果他们不这样做,议会可以罢免他们的官职。然而,在近代实践中,不管内阁做了什么都几乎从未被议会罢免过,相反,内阁还掌握着解散议会的撒(杀)手锏。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议事机构。事实证明,自19世纪以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政府凭借于下院的多数议席,可以在英国做任何想做的事。-《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三、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东南一些衰败的城镇,有的几乎无人居住,有的甚至已经淹没在茫茫的北海之中,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力。每逢选举,几个贵族便划船来到这里进行“水上投票”,选出他们自己的议员;而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这使那些想积极参政的工业资产阶级大为不满。-人民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人民据有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选区人口为100-200人,14个选区人中为50-100人,20个为20-50人,4个为10-19人,有1个只有5人,还有2个镇根本就没有人居住。-《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在工业革命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尽管人口众多,但得到的议席甚少。比如,伦敦加上近郊索思沃克、米德尔塞克斯和威斯敏斯特等选区,人口已达百万,又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总共却只有10个议席。大量新兴城镇、工商业中心,根本一个议席也没有。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过一名议员。-《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三、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方案规定: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额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也从2名减至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议席,扩大了政治权利2.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王一位宪法权威人士: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1.基础:代议制民主2.核心:责任内阁制3.政治职权分配间接民主议会内阁国家元首,统而不治立法权行政权4.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议会、内阁与国王的相互关系议会上院下院国王任命选民选举多数组阁内阁(首相)形式任命负责监督五、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连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发展到责任内阁制渐进性议会改革扩大普选权创新性内阁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补充:英国的政党政治1679年,就詹姆士二世王位继承权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