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D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半坡人遗址均没有原始农业生产的遗存,排除A、B、C项。故选D项。2.在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三期文化层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中,镶嵌着绿松石的铜牌饰品制作得尤为精美。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A.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B.手工技术体系完备C.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 D.手工作坊规模较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青铜器……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可知,这一时期青铜器的铸造与镶嵌技术已经很熟练,反映出当时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A项正确;“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与镶嵌技术很熟练,不能说明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作坊规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商朝是内聚型的社会结构,注重凝聚自身以形成方国部落联盟;西周的社会结构是较为开放的,更注重“分”,而不是“合”。这一变化()A.扩大了周文化影响力 B.形成了分散的方国联盟C.开启了多元一体的进程 D.推动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对商朝与西周的对比,商朝是内聚型社会,强调凝聚自身,方国部落联盟与商王朝之间联系较为松散,而西周时期较为开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密切,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分散的方国联盟是商朝,排除B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进程在石器时期就已经开启,排除C项;商周时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A项。4.周王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的局面。这一做法()A.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了神权与王权的融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和“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比,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权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A项;分封制没有消除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分封制不能体现神权与王权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5.朱熹曾提到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商人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这一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名田制 C.均田制 D.屯田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其中井田属国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为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可以判断出是井田制,A项正确;名田制是秦汉时期以军功爵制为基础的,在地广人稀的条件下制定的有关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制度,排除B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排除C项;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6.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A.礼乐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小宗取代了大宗,宗法制逐渐被破坏,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排除C项;察举制出现在西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一举措()A.加剧民族矛盾 B.建立了中央集权C.利于民族交融 D.导致分封制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可知,春秋时期,晋国不断的将山戎、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族群纳入管理范围,使其成为晋国人,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晋国的国家实力,另一方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交融,C项正确;加剧民族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建立了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导致分封制瓦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的是()A.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B.强制拆散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C.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D.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服兵役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人服役,赋税亦是如此,因此商鞅变法时期将大家庭变为一个个的小家庭,户数能够增加,服役人口和赋税人口自然也就增加,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B项正确;集小都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剥夺限制贵族特权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但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及扩大兵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 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秦灭亡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而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渡时期,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逐渐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战国时期,学术下移,士阶级崛起,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①“克己复礼”②“隆礼重法”③“兼爱尚贤”④“有教无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①正确;隆礼重法是荀子的主张,②错误;兼爱、尚贤是墨子的主张,③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关于“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问题之一,下列人物主张“‘天道’自然,‘人道’不妄为”思想的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天道’自然,‘人道’不妄为”可知,体现的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思想主张,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排除A项;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12.战国中叶,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此类言论在战国中后期的著作中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A.统一国家的愿望 B.百家争鸣的局面C.社会转型的趋势 D.休养生息的政策【答案】A【解析】战国中叶时期,“定于一”思想以及反对战争,主张实现一统,这反映了当时人普遍的愿望,即统一国家,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主张具有一致性,而非争鸣,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社会转型趋势,排除C项;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当时并未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13.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A.宗法制 B.皇帝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和“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D项正确;宗法制、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不符合“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排除ABC项。故选D项。14.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面持久的烙印”。这里的“烙印”是指()A.开始推行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度C.驰道连接了各地 D.实行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B项正确;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排除A项;驰道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有限,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5.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秦()A.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B.交通便利促进交流C.滥用民力负担沉重 D.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知,秦朝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工程浩大,造成滥用民力,导致百姓负担沉重,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国家,无法说明建筑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交通便利,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使用水银,并不能说明具备化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学者说:“汉承秦制”,但是汉高祖也作了一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不得不说其是一个历史的“退步”。该事件指A.师法黄老之学 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监察制度 D.中朝外朝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汉高祖也作了一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为了巩固统治,推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出现,威胁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A项是汉高祖推行的治国思想,与“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不符,排除A项;刺史制度设立是在汉武帝时期,而且刺史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中朝外朝制度设立是在汉武帝时期,该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人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为自己所掌控的中朝。这一举措()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决策的民主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丞相的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中朝设立后,军国大政的决策越来越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利于决策的民主,排除B项;中朝的设置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因此A项“加强了君主专制”比C项“强化了中央集权”更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中朝,中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决策职能被分割甚至剥夺了,沦为政令的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被削弱了,排除D项。故选A项。18.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大”。这一现象导致了()A.王莽篡夺政权 B.政治腐朽黑暗 C.诸侯势力膨胀 D.藩镇割据严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政权被特权群体垄断,导致政治腐朽黑暗,B项正确;王莽篡夺政权发生在西汉末年,排除A项;诸侯势力膨胀发生于春秋战国,排除C项;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
19.两汉人民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熔铸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东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有()①班固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②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成书③张衡发明了地动仪④蔡伦改进造纸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①③④均是东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C项正确。故选C项。20.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B.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1.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未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是创造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分裂局面未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D项正确;材料中实质性的革命是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是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秦朝走向灭亡是因为未行周制,排除B项;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开始实行,且选项仅仅停留在这一制度本身,没有全面反映出这一制度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2.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的核心是A.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 B.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C.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 D.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答案】A【解析】材料“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体现的是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3.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汉高祖的这一认识导致汉初()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设立中朝加强皇权C.奉行黄老无为思想 D.拒绝沿袭秦朝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可知,刘邦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自家子弟,导致灭顶之灾到来时,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在郡县制之外又大肆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A项正确;中朝是汉武帝设立的,而材料时间为汉初,排除B项;奉行黄老无为思想是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和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需要,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如中央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制度均是承袭秦朝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4.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A.加强了经济集权 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1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了对地方的经济控制,A项正确;“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涉及农民的负担,排除C项;禁止郡国铸币则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5.《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东汉时期,“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反映了豪强势力的发展,形成了世家大族,成为地方州郡的长官,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豪强实力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且东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存在“尖锐”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豪强实力的影响,并非血缘宗族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26.“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材料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韩非子》(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2)老子:道家学派;韩非子:法家学派。(3)背景:①铁犁牛耕和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②分封宗法制度瓦解,礼崩乐坏;③士阶层的崛起;④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⑤由学在官府走向学在民间,私学兴起。(任4点即可)【解析】【小问1】品德:根据材料“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可得出注重个人自我修养;根据材料“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得出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小问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代表道家学派;韩非子代表法家学派。
【小问3】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学术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方面,铁犁牛耕和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政治方面,分封宗法制度瓦解,礼崩乐坏;社会阶层方面,士阶层的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学术方面,由学在官府走向学在民间,私学兴起。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1)根据材料一,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答案】(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2)推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解析】【小问1】意图:根据材料“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和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设置的目的是强调功绩,神化皇权。【小问2】管理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郡县制的特点可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及官员的任免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D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半坡人遗址均没有原始农业生产的遗存,排除A、B、C项。故选D项。2.在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三期文化层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中,镶嵌着绿松石的铜牌饰品制作得尤为精美。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A.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B.手工技术体系完备C.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 D.手工作坊规模较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青铜器……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可知,这一时期青铜器的铸造与镶嵌技术已经很熟练,反映出当时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A项正确;“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与镶嵌技术很熟练,不能说明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作坊规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商朝是内聚型的社会结构,注重凝聚自身以形成方国部落联盟;西周的社会结构是较为开放的,更注重“分”,而不是“合”。这一变化()A.扩大了周文化影响力 B.形成了分散的方国联盟C.开启了多元一体的进程 D.推动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对商朝与西周的对比,商朝是内聚型社会,强调凝聚自身,方国部落联盟与商王朝之间联系较为松散,而西周时期较为开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密切,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分散的方国联盟是商朝,排除B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进程在石器时期就已经开启,排除C项;商周时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A项。4.周王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的局面。这一做法()A.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了神权与王权的融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和“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比,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权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A项;分封制没有消除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分封制不能体现神权与王权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5.朱熹曾提到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商人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这一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名田制 C.均田制 D.屯田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其中井田属国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为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可以判断出是井田制,A项正确;名田制是秦汉时期以军功爵制为基础的,在地广人稀的条件下制定的有关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制度,排除B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排除C项;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6.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A.礼乐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小宗取代了大宗,宗法制逐渐被破坏,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排除C项;察举制出现在西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一举措()A.加剧民族矛盾 B.建立了中央集权C.利于民族交融 D.导致分封制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可知,春秋时期,晋国不断的将山戎、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族群纳入管理范围,使其成为晋国人,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晋国的国家实力,另一方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交融,C项正确;加剧民族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建立了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导致分封制瓦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在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的是()A.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B.强制拆散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C.剥夺限制贵族特权 D.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服兵役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人服役,赋税亦是如此,因此商鞅变法时期将大家庭变为一个个的小家庭,户数能够增加,服役人口和赋税人口自然也就增加,有利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扩大兵员,B项正确;集小都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剥夺限制贵族特权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但与繁衍人口、增加赋税收入及扩大兵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 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秦灭亡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而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渡时期,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逐渐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战国时期,学术下移,士阶级崛起,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①“克己复礼”②“隆礼重法”③“兼爱尚贤”④“有教无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①正确;隆礼重法是荀子的主张,②错误;兼爱、尚贤是墨子的主张,③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关于“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问题之一,下列人物主张“‘天道’自然,‘人道’不妄为”思想的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天道’自然,‘人道’不妄为”可知,体现的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思想主张,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排除A项;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12.战国中叶,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此类言论在战国中后期的著作中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A.统一国家的愿望 B.百家争鸣的局面C.社会转型的趋势 D.休养生息的政策【答案】A【解析】战国中叶时期,“定于一”思想以及反对战争,主张实现一统,这反映了当时人普遍的愿望,即统一国家,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主张具有一致性,而非争鸣,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社会转型趋势,排除C项;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当时并未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13.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A.宗法制 B.皇帝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和“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D项正确;宗法制、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不符合“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排除ABC项。故选D项。14.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面持久的烙印”。这里的“烙印”是指()A.开始推行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度C.驰道连接了各地 D.实行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B项正确;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排除A项;驰道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有限,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5.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秦()A.建筑技术领先世界 B.交通便利促进交流C.滥用民力负担沉重 D.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知,秦朝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工程浩大,造成滥用民力,导致百姓负担沉重,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国家,无法说明建筑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交通便利,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使用水银,并不能说明具备化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学者说:“汉承秦制”,但是汉高祖也作了一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不得不说其是一个历史的“退步”。该事件指A.师法黄老之学 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监察制度 D.中朝外朝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汉高祖也作了一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为了巩固统治,推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出现,威胁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A项是汉高祖推行的治国思想,与“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事”不符,排除A项;刺史制度设立是在汉武帝时期,而且刺史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中朝外朝制度设立是在汉武帝时期,该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人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为自己所掌控的中朝。这一举措()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决策的民主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丞相的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中朝设立后,军国大政的决策越来越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利于决策的民主,排除B项;中朝的设置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因此A项“加强了君主专制”比C项“强化了中央集权”更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中朝,中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决策职能被分割甚至剥夺了,沦为政令的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被削弱了,排除D项。故选A项。18.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大”。这一现象导致了()A.王莽篡夺政权 B.政治腐朽黑暗 C.诸侯势力膨胀 D.藩镇割据严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政权被特权群体垄断,导致政治腐朽黑暗,B项正确;王莽篡夺政权发生在西汉末年,排除A项;诸侯势力膨胀发生于春秋战国,排除C项;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
19.两汉人民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熔铸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东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有()①班固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②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成书③张衡发明了地动仪④蔡伦改进造纸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①③④均是东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C项正确。故选C项。20.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B.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1.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未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是创造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分裂局面未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D项正确;材料中实质性的革命是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是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秦朝走向灭亡是因为未行周制,排除B项;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开始实行,且选项仅仅停留在这一制度本身,没有全面反映出这一制度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2.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的核心是A.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 B.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C.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 D.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答案】A【解析】材料“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体现的是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3.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汉高祖的这一认识导致汉初()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设立中朝加强皇权C.奉行黄老无为思想 D.拒绝沿袭秦朝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可知,刘邦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自家子弟,导致灭顶之灾到来时,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在郡县制之外又大肆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A项正确;中朝是汉武帝设立的,而材料时间为汉初,排除B项;奉行黄老无为思想是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和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需要,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如中央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制度均是承袭秦朝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4.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A.加强了经济集权 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1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了对地方的经济控制,A项正确;“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涉及农民的负担,排除C项;禁止郡国铸币则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5.《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财经学院《市场营销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信号与系统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茶叶产业策略研究报告
- 茶事接待礼仪课程设计
- 重庆财经学院《电子商务营销与推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策划项目现场布置方案
- 策划公司策划方案
- 璧山洋房电梯施工方案
- 炒股在哪看研究报告
- 二次函数线段的最值课件
- 呼吸消化科科室现状调研总结与三年发展规划汇报
- 与复旦大学合作协议书
-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新教材精讲精研精思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 缓冲托辊说明书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2023年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
- 安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药物
-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书
- GB/T 42249-202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 《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