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沙市中学2024年高一10月期中考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地理-湖北沙市中学2024年高一10月期中考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地理-湖北沙市中学2024年高一10月期中考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地理-湖北沙市中学2024年高一10月期中考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地理-湖北沙市中学2024年高一10月期中考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4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命题人:张祥文;审题人:雷松林考试时间:2024年10月25日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完成下面小题。1.网友发现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 B.极光 C.地震 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大多是行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冲日是指行星与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2022年9月27日,我国夜空上演“木星冲日”的天象。下图为木星冲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星球中最有可能出现冲日现象的是()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月球5.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 B.轨道近圆 C.轨道共面 D.安全稳定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迈出了第一步。以地球的数据为1,下图为火星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后,脱离了()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7.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特有条件之一是()A.体积和质量较大 B.太阳光照稳定 C.强烈的火山活动 D.充足的液态水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在蓄电池中备用,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A.拉萨 B.西宁 C.吐鲁番 D.成都9.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①地形②纬度③生物④土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A.运营成本过高 B.环境压力过大C.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 D.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下图示意甘肃省年太阳辐射量(单位:MJ/m²)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1.甘肃省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征为()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中部多,南北少 D.南北多,中部少12.相较于天水市,酒泉市太阳能丰富,主要原因是酒泉市()A.海拔较低 B.气候干旱 C.地处中纬 D.荒漠广布13.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清明时节烟雨蒙蒙 B.横断山区树木葱郁C.天然温泉池热气腾腾 D.西湖岸边凉风习习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跋(cūn)乌”。我国《汉书·五行志》中也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下图为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据上述文字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A,B,C分别表示太阳大气层的()A.日冕、色球、光球 B.色球、日冕、光球C.光球、色球、日冕 D.光球、日冕、色球15.画中的“乌鸦”和文中提到的“黑气”现象是()A.黑子 B.日食 C.日珥 D.耀斑16.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的那个部位()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17.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通信③产生磁暴现象④可能引起降水量的异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太阳黑子出现在()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19.1995年太阳黑子数量所处阶段为()A.显著上升 B.显著下降 C.接近波峰 D.接近波谷20.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古生代是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海陆格局的重大变化促使古生物生活的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导致古生代成为地质史上生物大爆发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图示意古生代划分的三个地质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早古生代时期()A.鱼类已经大量出现 B.两栖类动物大繁盛C.陆地爬行动物大发展 D.陆地出现低等植物22.晚古生代时期繁盛于陆地表面的植物是()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23.古生代末期灭绝的生物类型为()A.无脊椎海洋生物 B.陆生灵长类动物 C.海生哺乳动物 D.陆生飞行鸟类科学研究发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了数次大冰期。下图为部分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A.暖湿化 B.暖干化C.冷湿化 D.冷干化25.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海平面总体上升 B.冰川覆盖面积减小C.亚热带北界北移 D.利于物种跨洋交流2024年1月1日,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9千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27.地震发生时,甲、乙两地的震感是()A.乙地先感知到左右摇晃,后感知到上下颠簸B.乙地只感知到左右摇晃C甲地先感知到上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D.甲地只感知到上下颠簸2024年8月7日位于日本九州的樱岛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烟柱最高达3000多米。日本地震网监测到从2020年开始就频繁出现地震群,2024年开年以来出现六级以上大地震就有10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图左中的()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29.如图中能正确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沿85°E西藏至准噶尔段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中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印度 B.西藏 C.塔里木盆地 D.俄罗斯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表面 B.莫霍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C.莫霍面是软流层与岩石圈的分界面 D.莫霍面深度与地形海拔呈正相关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3.冰晶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A.海洋 B.空气 C.岩石 D.植物二、非选择题:共34分。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威宁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平均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阳光城”之称。近年来,威宁县抓住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与威宁县纬度大致相当的福建省福州市,平均海拔在84米左右,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下图为威宁县和福州市相对位置示意图。(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2)从太阳能角度说明威宁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原因_____。(3)判断威宁县一年中光伏发电量较大的季节_____,并说出理由_____。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经过勘探,其中一口井在地下1300米左右的深度找到了石油层。2023年10月30日16时56分,在阿克苏地区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传播速度。(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其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固体岩石部分共同构成____。(2)比较P、Q两地地壳厚度大小____,并说明理由____。(3)在阿克苏地区利用地震波进行石油勘探时,可以确定下图中____最可能含有石油,说明确定储油位置的具体原理____。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4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命题人:张祥文;审题人:雷松林考试时间:2024年10月25日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完成下面小题。1.网友发现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 B.极光 C.地震 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B.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大多是行星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答案】1.A2.D3.B【解析】【1题详解】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地球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现象是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电离大气而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不会导致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B错误;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不会导致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C错误;磁暴是由于带电粒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不会导致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不属于恒星、行星、流星,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是行星,A错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正确;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恒星,C错误;天体可能是由固态或气态物质组成的,D错误。故选B。【点睛】天体又称为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个体。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天体,是对宇宙空间物质的真实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冲日是指行星与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2022年9月27日,我国夜空上演“木星冲日”的天象。下图为木星冲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星球中最有可能出现冲日现象的是()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月球5.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A.方向相同 B.轨道近圆 C.轨道共面 D.安全稳定【答案】4.C5.C【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处于一条直线上,因此发生冲日现象的天体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外侧,故火星最有可能出现冲日现象,C正确;水星和金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不能出现冲日现象,A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冲日是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而月球是卫星,故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木星冲日现象说明了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共面,即太阳、地球、木星等位于同一轨道平面上,C正确;根据冲日的概念可知,方向不同、轨道不近圆,也可能会发生冲日,故AB错误;冲日与行星公转的安全稳定程度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冲日,位置天文学名词,从一选定的天体(地球)为基准,观察另一个天体与参考天体(太阳)的相对位置。三者在一条直线,选定天体(地球)位于参考天体及另一个天体的中间;参考天体相对于另一个天体的位置,谓之冲。天文学家们把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分为两大类:以地球为基点,一类为地内行星,一类为地外行星。地内行星就是运行轨道在地球以内的行星,包括水星和金星;地外行星是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包括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迈出了第一步。以地球的数据为1,下图为火星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后,脱离了()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7.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特有条件之一是()A.体积和质量较大 B.太阳光照稳定 C.强烈的火山活动 D.充足的液态水【答案】6.D7.D【解析】【6题详解】“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后原先在地月系范围内,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属于火星系统,脱离了地月系,D正确;“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仍属于太阳系和总星系,AC错误;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B错误。故选D。【7题详解】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充足的液态水,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而火星上缺少充足的液态水,不利于生命的存在,D正确;地球的体积和质量虽然大于火星,有利于吸附更多的大气层,但是火星也存在较薄的大气层,故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特有条件,A错误;火星和地球上太阳光照都比较稳定,B错误;强烈的火山活动不是生命存在的特有条件,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1、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2、太阳光照稳定;3、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1、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2、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存在液态水;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在蓄电池中备用,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A.拉萨 B.西宁 C.吐鲁番 D.成都9.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①地形②纬度③生物④土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A.运营成本过高 B.环境压力过大C.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 D.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答案】8.D9.A10.D【解析】【8题详解】拉萨、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吐鲁番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ABC不符合题意;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日照时数少,太阳能资源贫乏,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D符合题意。故选D。【9题详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量多,①正确;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量较多,②正确;生物、土壤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作为动力,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D正确;太阳能资源不需要购买,运营成本较低,A错误;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B错误;太阳能汽车有电动机驱动,和普通机动车对地形需求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下图示意甘肃省年太阳辐射量(单位:MJ/m²)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1.甘肃省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征为()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中部多,南北少 D.南北多,中部少12.相较于天水市,酒泉市太阳能丰富,主要原因是酒泉市()A.海拔较低 B.气候干旱 C.地处中纬 D.荒漠广布13.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清明时节烟雨蒙蒙 B.横断山区树木葱郁C.天然温泉池热气腾腾 D.西湖岸边凉风习习【答案】11.A12.B13.C【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甘肃省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征为西北多,东南少,A正确,BCD错。故选A。【12题详解】海拔低,大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小,太阳能不丰富,A错误;我国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相较于天水市,酒泉市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年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丰富,B正确;酒泉市与天水市都位于中纬度,纬度因素不是酒泉市太阳能丰富的原因,C错误;荒漠广布与太阳辐射多少无关,其不是酒泉太阳能丰富的原因,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横断山区的树木葱郁属于生命活动、烟雨蒙蒙属于水体运动的一种形式、西湖岸边凉风属于大气运动,都与太阳辐射有关。天然温泉池热气腾腾的影响因素是地热能,与太阳辐射无关,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跋(cūn)乌”。我国《汉书·五行志》中也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下图为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据上述文字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A,B,C分别表示太阳大气层的()A.日冕、色球、光球 B.色球、日冕、光球C.光球、色球、日冕 D.光球、日冕、色球15.画中的“乌鸦”和文中提到的“黑气”现象是()A.黑子 B.日食 C.日珥 D.耀斑16.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的那个部位()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17.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通信③产生磁暴现象④可能引起降水量的异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4.C15.A16.B17.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太阳的外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和C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画中的“乌鸦”和文中提到的“黑气”现象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黑暗斑点,温度较周围更低,A正确;日食是由于月球公转至日地连线之间,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所形成;日珥是色球层表面向日冕喷射出的绯红色的火竖并焰状气体,耀斑是指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突发变亮的活动现象,均与题干不符,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B正确;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屋,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外部圈层,不会出现在太阳内部,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潮汐现象是日地月引力形成,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短波通信信号减弱或中断;太阳活动强烈时,大量带电粒子冲进大气层,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和谷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就明显地增加,可能引起降水量的异常,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从内至外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现象,比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表面颜色较暗(温度较低);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发出强大的短波辐射;太阳风发生在太阳的日冕层,发出带电粒子流。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太阳黑子出现在()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19.1995年太阳黑子数量所处阶段为()A.显著上升 B.显著下降 C.接近波峰 D.接近波谷20.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18.A19.D20.B【解析】【18题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①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读图可知,1995年太阳黑子数量很少,所处阶段为接近波谷,C错误、D正确;没有显著上升或者显著下降,AB错误。故选D。【20题详解】黑子剧烈爆发时,即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①③正确;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变暖,②错误;“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在江苏不能看到,④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从内至外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宽层。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现象,比如太阳黑子、耀斑、日耳、太阳风等。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表面颜色较暗(温度较低);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发出强大的短波辐射;太阳风发生在太阳的日宽层,发出带电粒子流。古生代是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海陆格局的重大变化促使古生物生活的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导致古生代成为地质史上生物大爆发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图示意古生代划分的三个地质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早古生代时期()A.鱼类已经大量出现 B.两栖类动物大繁盛C.陆地爬行动物大发展 D.陆地出现低等植物22.晚古生代时期繁盛于陆地表面的植物是()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23.古生代末期灭绝的生物类型为()A.无脊椎海洋生物 B.陆生灵长类动物 C.海生哺乳动物 D.陆生飞行鸟类【答案】21.D22.C23.A【解析】【2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志留纪出现鱼类,到泥盆纪空前繁茂、大量出现,成为“鱼类时代”,A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在古生代末期灭绝,B错误;中生代陆地爬行动物大发展,成为“爬行动物的朝代”,C错误;早古生代时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晚古生代时期繁盛于陆地表面的植物是蕨类植物,C正确;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藻类植物繁盛于早古生代,排除ABD。故选C。【2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时期,因此大量灭绝的生物可能是海洋无脊椎动物,A正确;灵长类动物和哺乳动物繁盛于新生代,鸟类在中生代才开始出现,排除BCD。故选A。【点睛】前寒武纪主要是藻类等原核生物时代,是重要成矿时期;早古生代主要是三叶虫等软体生物时代,古生代是鱼类等脊椎动物时代,在此时代,联合古陆形成;鸟类繁盛于中生代,是恐龙等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联合古陆彻底解体。科学研究发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了数次大冰期。下图为部分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是()A.暖湿化 B.暖干化C.冷湿化 D.冷干化25.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海平面总体上升 B.冰川覆盖面积减小C.亚热带北界北移 D.利于物种跨洋交流【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暖干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较低,降水与现代变化不大。气温降低,海平面总体下降,A错误;冰川覆盖面积增大,B错误;亚热带北界南移,C错误;海冰面积增大,一些动物等可以通过结冰的海峡进行物种跨洋交流,D正确。故选D。【点睛】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主要为: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2024年1月1日,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9千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27.地震发生时,甲、乙两地的震感是()A.乙地先感知到左右摇晃,后感知到上下颠簸B.乙地只感知到左右摇晃C.甲地先感知到上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D.甲地只感知到上下颠簸【答案】26.B27.D【解析】【2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因此图中①为地壳,②和③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属于地幔,②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③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④为地核。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海洋地壳平均5—10千米。由材料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海洋上,震源深度为59千米,震源位于②上地幔处,B正确,排除ACD;故选B。【27题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由图可知,甲位于海洋,乙在陆地上,因此甲地只能感受到纵波,只感知到上下颠簸,C错误,D正确;乙地横波、纵波都可以传播,纵波传播快,因此乙地先感知到上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AB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2024年8月7日位于日本九州的樱岛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烟柱最高达3000多米。日本地震网监测到从2020年开始就频繁出现地震群,2024年开年以来出现六级以上大地震就有10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图左中的()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29.如图中能正确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8.B29.A【解析】【28题详解】现代科学普遍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之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也就是图②圈层,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B正确;①圈层为地壳,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内核,ACD错误。故选B。【29题详解】纵波可以在三态传播,但是经过液体时,传播速度会下降;横波只能在固态传播,经过液体时,横波会突然消失,随着地壳深度的变深,从一开始的固态逐渐变为液态,吻合地震波经过液体时传播速度变化规律的是A,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科学家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图为沿85°E西藏至准噶尔段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中地壳最厚地区是()A.印度 B.西藏 C.塔里木盆地 D.俄罗斯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表面 B.莫霍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C.莫霍面是软流层与岩石圈的分界面 D.莫霍面深度与地形海拔呈正相关【答案】30.B31.D【解析】【30题详解】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为地壳,读图可知,地表海拔高处,往往莫霍面则向下凹陷,地壳越厚,图中显示,在印度、西藏、塔里木盆地、俄罗斯等地中,西藏的地壳最厚,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31题详解】图中显示,莫霍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界面,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表面,A错误;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B错误;软流层与岩石圈的分界面位于上地幔上部,不是莫霍面,C错误;读图可知,地表海拔高处,往往莫霍面则向下凹陷,因此莫霍面深度大致与地形高度呈“倒影”式的正相关关系,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3.冰晶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A.海洋 B.空气 C.岩石 D.植物【答案】32.C33.A【解析】【32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华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C正确。【33题详解】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正确。【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二、非选择题:共34分。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威宁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平均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阳光城”之称。近年来,威宁县抓住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与威宁县纬度大致相当的福建省福州市,平均海拔在84米左右,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下图为威宁县和福州市相对位置示意图。(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2)从太阳能角度说明威宁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原因_____。(3)判断威宁县一年中光伏发电量较大的季节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