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剑川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列对“海丝博览会”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会徽以汉字“海”的“氵”偏旁为创意出发点,融翱翔的海鸟、满载的福船、胜利的“V”、跨越的桥梁、澎湃的海浪等元素于创意中。B.会徽由三条“V"造型的线条组成,寓意着海丝博览会已成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友谊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C.三条“V"造型线条由外向里越来越小,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少,未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情景会越来越美好。D.三条“V造型线条也体现出海丝博览会的包容性,代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家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①。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从语义、表达效果上看分析不当的是()A.改后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B.改后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颜色变化流动更加明显了。C.改后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书面化,描写形象准确。D.改后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3.文中①处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B.这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C.那山的高低棱角更真了 D.这山的高低棱角更真了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二说之前,孟子还先行提出过“知言养气”说。“知言”与“养气”说并非直接论文学,却受到历代文论家的____________,并经后人发展演绎而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言”指具有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指内心的道德修养功夫,二者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的。因为对于言辞好坏优劣的辨别能力,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面修养的高低。()。虽然孟子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知言养气”说将“气”的概念引入语言和文学领域,使“气”开始获得文学和美学意义,并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__________。曹不的“文气”说、刘勰的“务盈守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等理论无不______于“知言养气”,从中可看到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厚爱息息相关贯穿始终滥觞B.重视息息相关薪火相传滥觞C.厚爱显而易见薪火相传发轫D.重视显而易见贯穿始终发轫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这种素养的加强。B.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这种素养的加强。C.而这种修养的加强,自然也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D.而这种修养的加强,也将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孟子虽然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B.孟子虽然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C.孟子虽然没有明言“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D.虽然孟子没有明言“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洗兵马(节选)杜甫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表达“中兴”喜说之情的?请简要分析。2.诗歌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指国家政权。B.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C.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D.谥,指人死后,后人给他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有褒谥与恶谥之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B.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晚年多病的房玄龄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D.房玄龄为人孝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生[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1945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其他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幸存下来。我当时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降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从奶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水头小车、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迫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频和因失眠、醉酒肿胀的眼睛。他哭了,嚎啕大哭。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端缩着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围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3个孩子呢。我真想大声明,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子吗?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海过。有一天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妈妈哭了。“把我带到他那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格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己落后。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我到那座坟墓。“在这儿。”她指着。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妈妈又哭起来。“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郭雨妹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段简洁地交代了主要人物的不寻常经历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设置了悬念,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父亲和母亲给新出生的孩子——“我”的弟弟取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名字(科利亚),是因为他们想永久地纪念“我”。C.父亲被发现时,衣服又破又脏、胡子乱蓬蓬、脸颊肮脏、眼晴肿胀,这些外貌描写表明了父亲对未来完全丧失了希望。D.“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告诉读者“我”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小说以此结尾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死去的人是没有生命和思想感情的,但这篇小说却以一个去世的孩子——科利亚为第4人称写作。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六机匠臧克家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②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④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扒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⑤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穿着一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⑥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⑦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的,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一点底渣,所以一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出来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里掺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掺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⑧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玩笑。“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⑨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辫子不见了。他见了我自然格外地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六机匠讲故事的细节“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体现了六机匠对于所讲故事内容的不熟悉。B.文章写六机匠失去织布机后,给人剃头、拉糖子、卖酒,后来又去闯关东,既表现了他的勤劳能干,又表现了他生活的艰辛。C.“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此处通过孩子的疑问,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D.“我”虽然是地主家的孩子,却对六机匠感情深厚:儿童时代听着他的故事长大,长大后一直关心六机匠的生活,理解他,心疼他,牵挂他。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词细腻,如“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里动”,用一“系”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孩子们渴望六机匠开口讲故事的急切心情。B.“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照应上文,也表现六机匠讲故事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同时显示了孩子们的天真。C.小说以六机匠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他织布、为孩子讲故事、卖酒、一个人生活、闯关东等事迹,故事性不强但抒情意味比较浓厚。D.文章结尾将孤独的六机匠比喻为“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生动形象地暗示出他处境的艰难,流露出作者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3.文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文章叙述了六机匠的生活及经历,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公,名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也。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议,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以功自负,其强难屈,李凉公使上介致饩①,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②,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董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借之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运,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因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叛,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每与虏角,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尽锐来拒,公引部决战,遂胜入大梁。翌日,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退于坂桥,其士吏掳获,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节选自唐代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有删改)(注释)①上介:古代官名。致饩:馈赠礼物。②解巾: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后用解巾代指出任官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犯禁者,公其董之董:关注B.至是拥众据汾上拥:聚集C.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略:劫掠D.每与虏角,所向无前角:作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功自负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为之备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因约怀仙等三人不如因善遇之D.忠臣既惭且愤不出,火且尽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2)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三个故事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请简要概括。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筠州学记(宋)曾巩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有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夫《大学》之道,将欲诚意正心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本于先致其知。则知者固善之端,而人之所难至也。以今之士,于人所难至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盖十有三年矣,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经始于其春,而落成于八月之望。既而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使筠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则是宫之作,非独使夫来者玩思于空言,以干世取禄而已。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矜高远而遗世用矜:自夸B.有庠序养成之法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C.州之士以为病病:弊端D.以干世取禄而已干:干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寤后之学者赵亦盛设兵以待秦B.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然士之出于其时者师不必贤于弟子D.讲先王之遗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的文章,常以平凡之事示深远之理。本文标题为“筠州学记”,作者却并未拘泥于对筠州学舍建立的记叙,而论及历史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与学习、汉代人的教化风俗之美等。B.对于当世的读书人,作者赞赏他们能够钻研典籍、效法古人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他们虽然明晓先王之道,但是能够尊重而奉行的,却未必有那么多人。C.文章将汉代的读书人与当今的读书人相比较,指出由于推选人才的方式不同,他们所专注的方面不同,前者专注于自我修养,而后者更专注于学习D.作者认为董君仪、郑君蒨二君对于筠州的政事,是有追求的。庆历初年,筠州地理偏僻,未能应召建校,而在二十三年后董郑二君选地建学舍,并亲自讲解先王遗文,使学子们学得知识。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2)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1、C【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徽标类的图文转换题,需要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承载了多种含意。C项,“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少,未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情景会越来越美好”这一分析牵强附会,三条“V"造型线条由外向里越来越小,不能理解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少和未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情景会越来越美好。C错误。故选C。【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2、1.B2.C3.A【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层级为E。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段中运用了排比修辞,比如“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比如“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使用了对偶句,如“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借代的修辞手法。排除A、C、D三项。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并把握特征;然后结合语境,找好切入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可以看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语体色彩等;(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以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本题要求选出改后“从语义、表达效果上看分析不当的是”。C项,说法有误。从语体上看,改后应是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故选C。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结合前面语句“因为颜色的不同”可知,①处补写的语句应是结果句。后面语句说“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所以结果句应写山的高低。C、D项写的是“山的高低棱角”,据此排除C、D两项。山是较远的客观事物,应使用远指代词“那”,据此排除B项。故选A。3、1.A2.B3.C4.(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孙憙”做“孤”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两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云”中间不能连在一起,故排除B项。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故选B。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C项“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C。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1)句中的“枉:违背”“更:再”“它:其他”“复:再,又”。(2)句中的“大蝗:出现蝗灾”“界:地界”“辄”“屡:屡次”,“有年:丰收”,省略句。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4、1.D2.C3.B【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厚爱”指对方对自己深切的喜爱或爱护,一般指对人;“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的意思;语境是说历代文论家对“‘知言’与‘养气’说”的的态度,应使用“重视”,排除AC两项;第二处,“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语境是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如使用“息息相关”,则与文中“联系”重复,故应使用“显而易见”,排除AB两项;第三处,“薪火相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传下去;“贯穿始终”,从头到底贯通,语境是说“气”贯通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如使用“薪火相传”,则对象不当,故使用“贯穿始终”,排除BC两项;第四处,“滥觞”多作名词,指小水;“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语境中说“无不”“于”,这里需要一个动词,而“滥觞”一般为名词,不能与“于”连用,故使用“发轫”,排除AB两项。故选D。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从语境来看,此处仍要突出“养气”的决定性作用,前面说“……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面修养的高低”,从语义连贯的角度来看,下一句应以“修养”开头,这样才能与前面“修养的高低”相连,这就排除AB两项;再看CD两项,D项,“修养的加强……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不合逻辑,“修养的加强”应该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影响”其提高,故排除D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虽然孟子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第一个问题,“虽然孟子……但他……”重复赘余,前后主语都是“孟子”,后面的“他”可以省略,排除A项;第二个问题,“虽然孟子……”语序不当,前后主语都是“孟子”,且后面的“他”删除之后,前面“孟子”应放在关联词“虽然”的前面,排除D项;分析BC两项来看,这两项从语法上来说没有问题,但从语境来看,以介宾短语的形式提前,能突出“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故排除C项。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5、1.直抒胸臆,表达对收复山东捷报频传的兴奋,因事缘情(借事抒情),朝野一片歌功颂德的祥和,用典言情(用典抒怀),借隐士出山为官,文人颂天下太平,表达中兴的喜悦之情。2.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恢复生产的期盼,对闺中思妇的同情,对战争结束的期待,对长治久安的渴望。【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表达“中兴”喜说之情的,回答此题,要明确诗歌抒发情感的两种基本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哪一种方式。第一,理解诗歌前六句内容。“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第二,分析手法,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直接写“收山东”“捷报传”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二是借事抒情,诗人通过“皆入贡”“争来送”来写朝野一片歌功颂德的祥和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喜悦心情;三是用典,“紫芝曲”也就是“紫芝歌”,为秦末号称“四皓”的四位隐士所作,“隐士休歌紫芝曲”,诗人在这里借隐士出山为官,文人颂天下太平,表达中兴的喜悦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回答“诗歌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接着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一,“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惜雨干”“催春种”,可以看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恢复生产的期盼;第二,“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闺中思妇的同情,对战争结束的期待,对长治久安的渴望。第三,“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挽”,牵引;“天河”,银河;“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大意是,怎样能得壮士挽来天河水,彻底洗净各种武器,永远不再使用呢?诗人在最后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愿望,希望社会长汉久安,天下太平。6、(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2)士贰其行二三其德(3)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常作客、繁霜鬓、贰、倜傥、发愤、参差。7、1.C2.A3.B4.(1)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唯独房玄龄独自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位将领暗自相互深交,人人都愿意尽全死效力。(2)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宜采用排除法。该句译文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征)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息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且后两句两两对称,故应分别断开;同时都是“畏”的宾语,所以以排除AB两项;其次A项与D项中的“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意思是:身经百死,而逢一生,即俗话说的九死一生。进而排除AD两项。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2.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国器”代指“国家政权”的说法错误,应表述为常用来代指治国人才。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强加因果,从原文可知房玄龄“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是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的事情。即不是因为有这个心忧天下的志向才被称赞。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怪珍”,奇珍异宝;“人物”,人才;“致”,到;“申结”,交流交往。第(2)句采分点:“让,诚美德也”,判断句;“相”,代词,指其中一方,可译为“您”;“一日”,一旦;“良弼”:优秀的辅弼之才;“亡”,失去。【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式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农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息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巴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凤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8、1.C2.父亲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由流浪到回归家庭、由绝望到重新燃起希望的军人形象。他热爱国家,勇于战斗。积极响应号召,坦克学校一毕业就上了前线,英勇作战,光荣负伤。他热爱家庭,自尊心强。为了不成为家庭的累赘,受伤后没有回家,虽然时常给家里写信,但只字不提自己残废之事。他不怕艰苦,为人坚强。虽然行动极为不便,但仍一边工作,一边帮助妻子,为整个家庭的幸福努力奋斗。3.①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小说以“我”的口吻,讲述全家人的遭遇,显得更真实可信。②扩大了小说容量。对于家庭和社会发生的事情,“我”死前所知甚少,死后更无从知道。以“死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可以自如地把前后的事情连贯起来,从而扩大作品容量。③深化了小说主旨。一个幼小的孩子,死后“灵魂”得不到安息,还要为孤单凄苦的妈妈和伤残无助的父亲担惊受怕,这究竞是为什么?如此便启人深思战争的罪恶。④创新了艺术手法。让“死人”说话,这是浪漫主义手法,而所说的又全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完全丧失了希望”不准确,从后文回归家庭的表现看,父亲爱这个家,而且不久就重燃了生活的勇气。
故选C。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的情节和描写内容,从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还要注意文中作者的评价性的语句和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等。首先给人物定位,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战士,是一个丈夫,是一个残疾人,是一个父亲,作为不同的角色展示了不同的特点;然后圈出表现,如作为一个战士,“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可见其热爱祖国,勇于献身;作为一个丈夫,“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父亲伤残后乞讨流浪,不愿意拖累家人,可见其热爱家庭,勇于担当;作为一个残疾人,“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面对困境父亲不懈努力,重建幸福生活,可见其热爱生活,顽强执着;作为一个父亲,“我想去看看科利亚”“‘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生活安定后,和妈妈去墓地看孩子,可见其热爱孩子,富有父爱。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3.本题考查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这篇小说的构思奇特,它没有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以一位死去的孩子口吻来叙述故事,“我”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以“死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因为“我”已经死了,死前的记忆和死后作为一个旁观者所观察到的情景让小说的叙述可以自如地把前后的事情连贯起来,从而扩大作品容量;同时,让“死人”说话体现了作者对艺术手法的创新,作者将浪漫主义手法和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用一种看似荒谬的手法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更深刻的意义在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死后“灵魂”得不到安息,还要为孤单凄苦的妈妈和伤残无助的父亲担惊受怕,启发读者深思战争的罪恶,从而深化了主题。9、1.A2.B3.①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②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③问六机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④重遇六机匠时的交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4.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③对底层百姓的同情;④对善良人性的礼赞;⑤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体现了六机匠对于所讲故事内容的不熟悉”错,六机匠是边织布边给孩子们讲故事,他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织布上,所以他讲故事时慢吞吞、断断续续。故选A。2.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B项,“故留悬念,手法高超”错。意在表现孩子们好奇心强,也显示了六机匠故事的魅力,但说“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则有点夸张。故选B。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相关人物的言行和相关情节等,进行提炼概括。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关注题干要求。题干明确说“文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故而在作答时就应从文中找出“我”与六机匠接触的情节;“形象”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所以考生在组织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原文多角度提炼人物形象特征。文中“我”和六机匠的接触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把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等情节,根据这些情节可以分析其“身份低微”“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贫穷、生活艰辛”“自尊心强、处境艰难”等形象特征。4.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探究意蕴或情感态度时,一定要分角度作答。关注文章内容,关注不同的人物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文中的社会环境等。此题可通过文中的句子“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分析作者的情感。文章写孩子们缠着六机匠讲故事,体现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写六机匠卖掉织布机后做各种营生,体现了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写六机匠后来生活艰难,体现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写六机匠的生路被战争截断,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愤慨。10、1.A2.B3.(1)当时叛军兵力强盛,李忠臣每次(与叛军)作战都惨败,多次要抛弃部下逃生,马燧(就)用豪言壮志激励他,或者用(战胜叛军的)好梦哄他。(2)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就(为国家)尽忠,全歼敌军,成功之后就谦退,保全性命,这又是将帅的英明睿智(之处)。4.谏贾循诛逆;预见仆固怀恩叛国;劝安阳帅脱离叛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董”,监查、处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连词,来;B项,两个“为”意思相同,都是介词,替,给;C项,第一个“因”,副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趁着;D项,第一个“且”,连词,表并列,又;第二个“且”,副词,表时间,将要;故选B。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北”,失败;“激”,激励;“绐”,哄骗,欺骗。第二句得分点:“履”,涉,处于;“让”,谦退;“明哲”,英明睿智。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指定信息进行筛选和简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三个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的故事进行简要概括。意在要求学生围绕马燧的“明识远略”对文中故事进行复述,考查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能力。断句题所述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围绕马燧的“明识远略”筛选传主事迹。第一个故事是谏贾循诛杀逆将,贾循犹豫不决,后真遭致祸患(被杀);第二个故事是他预见到仆固怀恩叛国,请求早作防备;第三个故事是他成功劝得安阳帅脱离了叛军,后叛军失败,仆固怀恩父子相继而亡。【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人。天宝末年,安禄山纠集幽州部队(造反),南下进攻(唐朝),任命光禄卿贾循为留后。马燧给贾循上书,劝他诛杀叛将向润容等,贾循犹豫不决,最后反被安禄山所杀。宝应年间,陈郑节度使李凉公李抱玉被调去镇守上党,李凉公向来知道马燧是个有才干的人,就向朝廷上表,保举他为赵城尉。当时朝廷军队已经打败了史朝议,收复河洛地区,回鹘可汗派大军参与了平叛战争,这时候就烧杀抢掠而回,因为有平叛大功而非常狂妄,难以压服。李凉公想派遣使者去给回鹘送礼,(收服回鹘军队),众人都不敢去。马燧当时刚刚做官,事情紧急,也就不推辞闪躲,直接去到回鹘军队的营垒。马燧向他们讲明要求,订立盟约,言辞有气势,道理很充分,(所有接受盟约的)回鹘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回鹘首领于是授予马燧令旗,委托他办理一切事宜,并且说:“如果有违背法令的,请您主持查处,(杀了他们)。”于是回鹘军队上下没有谁不害怕。河北元帅卜固怀恩,担任国家将相的重要职务,依仗父子的勇猛,又借助女婿回鹘登里可汗作为外援,打算要叛乱。马燧暗地里觉察到这一点,请李抱玉早早防备。当初(安史之乱后期),安禄山手下的将领、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四个地方的统帅相继投降卜固怀恩。卜固怀恩私下里接纳他们作为党羽,奏请朝廷让他们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这时,仆固怀恩聚集军队占据汾州,派儿子卜固玚围攻太原,相、卫作为后方基地输送粮草,构成掎角之势。马燧到安阳,劝安阳帅(薛嵩)说:“仆固怀恩刻薄寡恩,努力追求私欲,他的儿子轻佻急躁又急功好胜,(仆固怀恩的)手下各有打算,您不采取行动,想等到帐下变乱的那一天么?”马燧深刻地陈说厉害关系,激烈直率、慷慨地劝说安阳帅让他明白当今时势。(薛嵩)因此被马燧的言语和真诚感动,至于泪流满面,最终改变了志愿,(与卜固怀恩划清界限),于是联络李怀仙等三人,投降朝廷。回鹘从中原撤军北归之后,仆固怀恩与他的儿子卜固场先后被杀。马燧见识高明,眼光远大,都如同这样。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在濮阳起兵叛唐,不久占据浚县郊野。朝廷最初想努力平息叛乱,特地违背国家一般原则,(没有派兵剿杀李灵耀),于是授予他节度留后的官职,(但)李灵耀又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军队劫掠东郡,不过没有得逞。六月,朝廷下诏让马燧与准西节度使李忠臣夹击李灵耀。当时叛军兵力逐渐强盛,李忠臣每次(与叛军)作战都惨败,多次要抛弃部下逃生,马燧(就)用豪言壮志激励他,或者用(战胜叛军的)好梦哄他。李忠臣又惭愧又气愤,于是又率领军队回来与叛军作战。最初,李忠臣驻军汴南,马燧驻军汴北,每次与叛军交战,没有不胜利的,先在荥泽打败叛军,又在西梁固打败叛军。这时候李灵耀把他军队里最勇猛剽悍的八千人编成一支队伍,号称“饿狼营”,率领所有的精锐部队来抵挡唐军。马燧率领部下与李灵耀作战,最终胜利,进入大梁外城。第I二天,李灵耀的余党率领城里的八千人向马燧投降,马燧把全部俘虏都让给李忠臣,自己率军退至板桥,手下士兵掳掠的财物全部被他用家财买回来,然后再还给本人,大梁的人,至今感激马燧的恩德。处于危险的环境中时就(为国家)尽忠,全歼敌军,成功之后就谦退,保全性命,这又是将帅的英明睿哲(之处)。11、1.D2.A3.D4.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5.①(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②那么,在上位的人施行教化,没有比这时更容易的,只不过看你所用来引导的办法怎么样了。【解析】
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D项,“干”,求取。译文:来迎合世俗、求取禄位罢了。故选D。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B项,助词,所+动词=名词性结构;介词,与“所”一起构成“为……所……”被动结构。C项,介词,在,从;介词,表比较,比;D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A。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而在二十三年后董郑二君选地建学舍,并亲自讲解先王遗文”分析有误,原文是“使筠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是说使筠州的读书人在学宫中相互出入,讲述先王的遗文,以求得知识。并没有说二君亲自讲述先王遗文。故选D。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句意断句。“而其义甚高”与“而其守不足者”对称,前后都要断句;疑问句“其故何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设备租赁合同
- 运载工具变速器测试仪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软木制塞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粉笔板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电咖啡研磨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04版版权质押合同:音乐版权的质押融资服务协议
- 油炉家用取暖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水冷却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04版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合同
- 自行车测速计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投资学 第7版 课件 -第7章 证券融资
- 殡葬处置应急预案方案
- 应急预案讲课
- 2024年安全输液管理:如何确保患者安全
- 企业反恐维稳培训
- 临床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PDCA品管圈
- 2024-2030年α地中海贫血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2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政府软件开发服务合同模板
- 军事训练模拟系统的效能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