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表海亭①欧阳修②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这就是其中的一首。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望海亭非常高,从上面可以俯看人间,可惜年久失修,栏杆坏了很危险。B.颈联写诗人因病瘦弱,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由此可知他的老病无助。C.尾联写家乡二顷田园是否荒芜,何时才能自驾柴车回到故里?可见诗人渴盼归隐,思家心切。D.从诗歌的颔联和尾联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渴盼归隐种田的情怀。E.从诗歌的整体来看,观察的视角是由上而下;写作思路是由写景到抒情,抒发孤寂、愁苦之情。2.诗歌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其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使之与周围环境,力求达到自然的效果。A.持续性浑然一体过渡B.连续性浑然一体过度C.连续性融为一体过渡D.持续性融为一体过度3、近来,有些地方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开始执行休假两天半的规定。根据下面的图画概括一下,休假两天半的限定内容有哪些?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60个字。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文秀,字仲远,吴兴武康人,司空庆之弟子也。前废帝即位,为安南录事参军。景和牛千,迁青州刺史。时帝狂悖无道,内外忧危,文秀将之镇,部曲出屯亨了,说庆之曰:“此人性情无常,猜甚,将来之祸,事又难测。今因此众力,图之易于反掌,千载一时,万不可失。”庆之不从。文秀固请非一,终不回。文秀既行,庆之果为帝所杀。庆之死后,帝遣江方兴领兵诛文秀。太宗已定乱,驰驿驻之,方兴为文秀所执,寻见释遣还。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弥之等寻归顺。弥之青州强姓,门族甚多,诸宗从相合率奔北海,据城以拒文秀。文秀遣军主解彦士攻北海陷之,伯宗合率乡兵,复克北海,因率所领向青州所治东阳城。文秀拒之,伯宗战败。玄邈、僧嵩等并进军攻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三年二月,文秀归命请罪,即安本任。八月,净蜀郡公拔式等马步数万人入西郭,直至城下。文秀使辅国将军垣谌击破之。四年,进文秀号右将军,拿五百户。虏围青州积久,太宗所遣救兵并不敢进。文秀被围三载,外无援军,士卒为之用命,无离叛者,日夜战斗,甲胄生机虱。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遂为虏所陷。城败之日,解释戎衣,缓服静坐,命左右取所持节。虏既入,兵刃交至,问曰:“青州刺史沈文秀何在?”文秀厉声曰:“身是。”因执之,牵出听事前,剥取衣服。时白曜在城西南角楼,裸缚文秀至曜前,执之者令拜,文秀曰:“各二国大臣:无相拜之礼。”曜命还其衣,为设酒食,锁送桑乾。文秀在桑乾凡十九年,齐之永明四年,病死,时年六十一。(节选自《宋书•沈文秀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B.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C.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動/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D.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励/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C.虏,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索指发辫,因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左迁;降级叫迁谪;平调叫转迁、迁掉;离职后复官叫迁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文秀能明晰形势,准确作出预判。前废帝性情无常,猜忌心严重,朝廷内外人人自危,他劝说庆之行废立之事,庆之不听,他走后,庆之果然被杀害。B.沈文秀有军事才能,多次打败对手。他派解彦士攻陷北海,又阻击伯宗,使伯宗大败;在和北虏作战时,又打败了玄邈、僧嵩、蜀郡公拔式等。C.沈文秀得将士之心,将士为之尽力。他被敌人围困了三年,外无援军,将士们愿意为他效力,日夜战斗,盔甲上都生出了虱子,但是却没有一人叛离。D.沈文秀对故国忠诚,不肯屈膝折节。面对虏敌和对着他的兵刃,他毫不畏惧,厉声以对;被剥去衣服,捆到白曜面前,他不肯下跪,有浩然之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已定乱,驰驿驻之,方兴为文秀所执,寻见释遣还。(2)城败之日,解释戎衣,缓服静坐,命左右取所持节。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注)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⑵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⑶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⑷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⑸日星隐曜,_________;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⑺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⑻______________,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②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③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④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B.在治学中,胡适的“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的“横纵观人间之法”并无不同。C.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D.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B.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逻辑清晰。C.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D.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想象,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并有所发现。B.“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C.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更无拘无束。D.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学是什么样的学问?史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做研究才能取得成就?我认识到,学术研究不能照搬照抄、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在独立思考精神观照下进行研究,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三求”:求真、求新、求用。求真,需要树立独立思考精神。求真是史学的生命,这是毋庸置疑的。独立思考精神观照下的求真有什么不同呢?上世纪80年代初,历史学没有“社会史”这个分支,我就去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领域学习新知识,并从社会结构理论中得到很多启发。我们研究历史需要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由各种群体组成的,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我从这里受到启发,开始进行女性史、宗族史、人际关系史、生活方式史等研究,逐渐建立起一个虽然粗糙但已经成型的社会史框架,并开设“中国社会史”课程,发表专题文章,呼吁开展社会史研究。后来,在学界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史研究蓬勃开展起来,史学研究也有了新的领域、新的活力。可见,求真可以让研究有成绩,但要想让研究有成就,就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是要独立思考,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所以说,求真的关键是能否独立思考。求新,以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为要点。求新就是努力寻找新史料、使用新方法、探索新方向。没有史料就无法研究历史,所以研究历史都要努力寻找第一手史料。找史料是为了运用。从搜集史料到写文章,是个颇不轻松的过程,这就涉及研究方法的运用。现在,随着跨学科研究的风靡和科技手段的进步,新方法层出不穷,学者们能够驾驭的史料更多了,但有两点是使用任何新方法都要注意的:一是要确定史料是真实可信的,并非数据库里检索出来的东西都可信;二是不要忘记史料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史学研究要有血有肉,里面必须能看得到人。探索新方向,这是史学生机的一种体现。传统史学最重要的是政治史,后来加进了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这就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信息时代,还有很多新领域在孕育、产生,今天我们没法做出预测,但史学发展需要跟着时代走,去捕捉客观存在中各种健康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史学是研究过去的,但始终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求用,就是要为大众服务。当今时代,史学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更加注重为大众服务,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有益的历史知识,启示人们自觉地从历史事实中汲取智慧,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让生活情趣更高尚、生活更美满,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好一些。史学界始终都有一种危机感:如果我们的作品都是小范围的同行在看,我做的清史就是给研究清史的人看,做的宋史就是给研究宋史的人看,读者也就是几百人,那史学还有多少生命力呢?因此,我们要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历史知识传播的着眼点应是社会大众。史学研究要达到求真、求新、求用目标,关键是研究者要能够独立思考。唯有独立思考才能体现原创性,才有可能以优秀的史学研究成果贡献于社会。否则,就会缺乏真知灼见,而且也难以展现史学研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摘编自冯尔康《治史应求真求新求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历史的科学,包含女性史、社会学、宗教史等领域。B.在研究过程中,用求真、求新、求用的态度和方法,就能够取得成就。C.史学研究历来要发挥社会功能,注重为大众服务,让人们生活得更好。D.独立思考是历史研究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提供优秀的史学研究成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三个问句,简明地揭示了要探讨的问题,也有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治史应求真求新求用,其中特别强调要独立思考。C.第二、三段分别运用道理论证法和举例论证法,论证求真、求新在研究中的意义。D.文章坚持实事求是,如第三段中承认信息时代,还有很多新领域没法做出预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料对于研究历史颇为重要,而要找到更多的史料,跨学科研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B.学术研究不照搬照抄,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可以理解为自己独辟蹊径,不承前人。C.史学研究要求新,就需要跟着时代走,去捕捉客观存在中各种健康的因素、积极的因素。D.史学研究者的作品不仅让小范围的同行在看,还要让更多社会大众来看,才有生命力。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材料二:(摘自动脉网《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材料三: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他坦承,中医落后的是技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张伯礼说:“我们启动中药现代化战略到现在20年了。20年前,我们就提出来中药走向国际。当时信心满满,没有想到举步维艰。但是,20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前进。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浓,但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因为我们完全是两种文化。国外对中药的复方,多个成分的复杂体系不关注,他关注的是如果作为一个药,怎么控制它的品质和质量,怎么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张伯礼指出,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他说:“这些中药都是国内比较好的药,但到了国外,评价的方法比我们要苛刻,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长了点,但是非常有益,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美国药典委员会、美国FDA也说,他们对于植物药的评价很多借鉴了中国人的一些方法,例如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分析等等。”(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报道在线《中医名家罗浮山论道共商中医药发展前景》)1.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但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商业化怪圈。B.中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经驳的“老中医”更受广大患者欢迎,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则不大受人欢迎。C.中医诊治疾病,运用的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医生更多是依靠主观判断进行诊断,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D.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B.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中医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技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C.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越浓,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关注中药的复杂体系,关注的是中药的品质和质量以及如何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D.中西医观点的碰撞过程,既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和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让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3.请结合材料,简述中医药发展将有怎样的前景。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东海郡开国公徐公行状[唐]李翱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举进士,初辟巡官于江西,后选授洪州大都督府长史。时刺史嗣曹王举江西兵讨李希烈,故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有成,曹王荐之,迁韶州刺史。四十余年,刺史相循居于县城,州城与公田三百顷皆为墟,县令、丞、尉杂处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假之牛犁、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不假牛犁者,三分与二。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将复筑室于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艺来者,与粟有差。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应募者数千人,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曲江县五百人以状诣观察使,请作碑立生祠。公自陈所为不足述,乃刺史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其始来也,韶之人户仅七千,凡六年,倍其初之数,又盈四千户焉。贞元十七年,诘里盗,通蛮夷道,责土贡。大首领黄氏帅其属,纳质供赋。黄氏、周氏、韦氏、依氏皆群盗也,黄氏之族最强,盘亘十数州。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群黄之兵以攻之,而逐诸海,群盗皆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东海郡开国公。诏书未至,有疾薨于位。凡三佐藩屏之臣,五为刺史,一为经略使一为节度观察使,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超进为开国公,官亟迁为礼部尚书。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享年七十。(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寄籍京兆府寄籍:落户 B.不假牛犁者不假:不租借C.盘亘十数州盘亘:盘踞 D.周、韦氏之不附之也不附:不纳贡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初辟巡官于江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不愿以小事市名木欣欣以向荣C.而逐诸海,群盗皆服拔剑撞而破之D.凡三佐藩屏之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B.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C.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D.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徐申为官功绩的一组是①任职有成,曹王荐之②县令、丞、尉杂处民屋③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④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⑤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⑥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用“行状”这种文体,记述了徐申的籍贯年纪、官职变化情况以及主要事迹。B.文章重点记叙徐申任韶州刺史时的政绩,以突出他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拥戴。C.鉴于徐申治理蛮夷有功,边地不再有强盗为害,皇帝封他为东海郡开国公以嘉奖。D.徐申办事颇有成效,治理地方有方,又有军事才能,文章充满了对他的赞美之情。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2)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3)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墨翁传[明]高启①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④恒满,而其门落然。②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①,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②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③。”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绷④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③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注:①玄圭:黑色的玉。②衒:沿街叫卖。③泚(cǐ)然:冒汗的样子。④绷(péng)充满。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奚汲汲四方乎(________________)(2)服危冠大襦(________________)(3)何遽戚戚为(________________)(4)则黝然者固在(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他肆之屦恒满/以其成之难B.吾既不能为此/遂书以为传C.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谢客闭户而歌D.而以今墨售于内/以学古为则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4.文章第二段中墨翁的歌词,表现了他□□□□的品格。5.墨翁之言在哪些方面引起了作者“自警”,请简要分析。1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当你往前走的时候,要一路撒下花朵,因为同样的道路你决不会再走第二回。

参考答案1、1.AD2.颔联描绘了凄寒黯淡的画面。苦寒之冰与流水汇集在一起,天欲下雪,乌云低垂到山上。诗人借景抒情,以此景烘托此时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A项,“危”是“高”的意思,并不是“危险”的意思。D项,颔联并没有表现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因为这并不是美景;尾联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选AD。2.本题考查鉴赏颔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意,立足颔联内容分析,第一步,抓住颔联中的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第二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并分析诗中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中作用。颔联“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的大意是:苦寒之冰与流水汇集在一起,天欲下雪,乌云低垂到山上。根据意象及其修饰语分析其意境特点,“冰”“流水”是“苦寒”的,“雪”是“欲”下的,“云”是“垂四面山”的,整个画面显得凄寒、黯淡。给人一种压抑感。借景抒情,其作用在内容上显然是借凄寒、黯淡的意境烘托此时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并在结构上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C【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中,持续性:强调保持不变。连续性:强调不中断。语境是“园林中的地形”呈连续状态,因此选“连续性”,排除AD。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语境是排水、种植和周围环境互相融合,因此选择“融为一体”,排除B。过渡:指事情或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过度:指超过限度。语境是“自然的效果”,不是超过限度,因此选择“过渡”。故选C。3、休两天半小短假具备条件才能休,虽然国家鼓励但并非统一,还需要单位有条件,并且在夏季实行而非全年实行。【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如本题所给的是漫画,然后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下面的图画概括一下,休假两天半的限定内容有哪些”,接着就要观察漫画,找出休假两天半的限定内容有哪些,并进行概括即可。从图上来看,图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图,一部分是文字,图中包括请求休假之人和代表准假的手,文字包括请求休假之人的感叹“具备条件才能休啊”和批假之手批示的内容,批示内容由三个圆圈组成,即“鼓励而非统一”“有条件的单位”“夏季而非全年”,同时这三个圆圈还有相交之处,即“休两天半小短假具备条件才能休”,把这些内容进行组合即可。4、1.A2.D3.B4.(1)太宗已平定叛乱,赶紧派人驾乘驿马疾行通知方兴停止,方兴被文秀捉住,不久被释放送回。(2)城池被攻下的这一天,(文秀)脱下军衣,穿上宽大的官服静坐着,命令手下人拿来所持的符节。【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反叛”是“晋安王”的谓语,不应与前句断开,排除CD;“文秀”作“即令……”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A。本题大意为:时晋安王刘子勋占据寻阳反叛,朝廷军队出京征讨,向文秀征兵,文秀派刘弥之军队前往朝廷。当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支持子勋,派使者通报文秀,说四方都已举兵,劝文秀支持叛逆,文秀随即命令弥之等人响应安都。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升级叫迁升、迁授、左迁”表述错误,“左迁”是贬官。故选D。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在和北虏作战时,又打败了玄邈、僧嵩、蜀郡公拔式等”错误;原文相关表达为“玄邈、僧禹等并进军攻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八月,虏蜀郡公拔式等马步数万人入西郭……文秀使辅国将军垣谌击破之”,据此可知,“打败玄邈、僧嵩”是指沈文秀和朝廷军队作战,打败蜀郡公拔式是他归顺朝廷后和北虏作战,蜀郡公拔式并非被他亲自打败,而是被辅国将军垣谌击破。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驰驿:驾乘驿马疾行。驻:使……停驻。为……所:表被动。寻:不久。见:被。(2)解释:脱下。缓服:穿上宽大的官服。左右:侍从。【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沈文秀,字仲远,吴兴武康人,是司空沈庆之弟弟的儿子。前废帝即位,任安南录事参军。景和元年,迁青州刺史。当时前废帝狂妄悖乱大逆不道,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文秀将出京赴任,部属驻扎白下,文秀劝说庆之道;“这人性情无常,猜忌尤其严重,灾祸就会来到,前景不可估计。现在凭借我这些兵众的力量,对付他易如反掌,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万不可失去。”庆之不听从。文秀不止一次地坚决请求,庆之始终不接受。文秀走后,庆之果然被前废帝杀害。庆之死后,前废帝派江方兴率军队杀文秀。太宗已平定叛乱,赶紧派人驾乘驿马疾行通知方兴停止,方兴被文秀捉住,不久被释放送回。时晋安王刘子勋占据寻阳反叛,朝廷军队出京征讨,向文秀征兵,文秀派刘弥之军队前往朝廷。当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支持子勋,派使者通报文秀,说四方都已举兵,劝文秀支持叛逆,文秀随即命令弥之等人响应安都。弥之等不久归顺朝廷。弥之是青州豪门大族,族人很多,族人会合前往北海,据城以抗拒文秀。文秀派军主解彦士攻陷北海,伯宗聚集乡兵,又攻克北海,于是率军奔赴青州州治东阳城。文秀阻击伯宗,伯宗战败。玄邈、僧詗等进军攻城,每次作战总是被文秀打败。三年二月,文秀归顺请罪,随即担任原有官职。八月,索虏蜀郡公拔式等骑兵步兵数万人进入西面外城,直至城下。文秀派辅国将军垣谌打败敌人。四年,皇上封文秀号右将军,食邑五百户。索虏围困青州为时已久,太宗所派救兵都不敢前进。文秀被围三年,外无援军,士兵为他效力,没有逃跑背叛的,日夜战斗,甲胄里长出虮虱。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终于被敌人攻下。城池被攻下的这一天,(文秀)脱下军衣,穿上宽大的官服静坐着,命令手下人拿来所持的符节。虏敌进来后,兵刃一起对着他,问道:“青州刺史沈文秀在哪里?”文秀厉声道:“我就是。”于是捉住他,牵出大堂前,剥下衣服。当时白曜在城西南角楼,士兵捆着赤裸的文秀到白曜面前,捉住他让他下拜,文秀说:“我们分别是两国的大臣,没有下拜之礼。”白曜命令还给他衣服,为他设置酒食,加上锁链送到桑乾。文秀在桑乾共十九年,齐永明四年,病死,时年六十一岁。5、1.①把兔丝自身前后命运进行对比,依附荆榛时茂密繁盛,荆榛被砍,兔丝也受牵连;②把兔丝和桂树、珊瑚等“灵物”进行对比,兔丝因依附而死,不明不白、不值一提,灵物独立明达。2.①人生要独立、正行。②以兔丝隐喻攀附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与警告。③以围绕荆榛形成的生态圈隐喻奸邪、污浊的官场,表达警惕、鄙视之意。【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结合“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也纵横”分析,您看兔丝的藤蔓,依靠榛木丛或荆棘而生。荆棘榛丛容易蒙茸茂密,各种飞鸟在里面撩拨搅乱人心似的鸣叫。下面有狐狸兔子的洞穴,奔跑也肆意纵横。结合“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分析,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把兔丝自身前后命运进行对比,依附荆榛时茂密繁盛,荆榛被砍,兔丝也受牵连。结合“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分析,桂树是从月亮中出来的,珊瑚是礁石上所生。杰出的鹘鹰飞过大海而饮食,飞龙升到天空而前行。结合“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分析,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把兔丝和桂树、珊瑚等“灵物”进行对比,兔丝因依附而死,不明不白、不值一提,灵物独立明达。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分析,人生生活不能依倚别人,依靠倚赖别人的人大事不能成功。结合“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分析,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以兔丝隐喻攀附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与警告。结合“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刺与飞茎”分析,说明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说明不可学兔丝的生活方式,要象灵物那样特立独行。要做特立独达的君子,不可与群体小人为伍。6、扈江离与辟芷兮飞漱其间潦倒新停浊酒杯只是当时已惘然山岳潜形赢得仓皇北顾不以规矩度尽劫波兄弟在【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默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情景式(理解性)默写和识记型默写(根据前或后提供的句子写出另外与之相连的句子),但不管那一类型的默写,在做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本题属于识记型默写,需要注意的字词为:扈、漱、潦、惘、仓皇、矩、度。7、1.B2.B3.A【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并无不同”说法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明显区别。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C项,“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错误,其中“因而”一说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说“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D项,“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适时纳入假想的框架”;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8、1.D2.C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史学……包含女性史、社会学、宗教史等领域”错误,社会学不属于史学研究范畴;B项,“就能够取得成就”错误,原文是“才能取得成就”;C项,时间限定错误,原文有“当今时代”。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第二、三段分别运用道理论证法和举例论证法”错误,第二、三段分别运用举例论证法和道理论证法。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不承前人”说法错误,原文“学术研究不能照搬照抄、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在独立思考精神观照下进行研究”强调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不承前人”。故选B。【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9、1.D2.C3.①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③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④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混淆未然和已然。原文说“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这是指“未来诊所的形态”,不是现状。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标准也越来越高”错,原文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故选C。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原文“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可以概括为: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融合将促进中医药发展。根据材料二图标中的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会持续上升。原文“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可以概括为:中西医观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使中成药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原文“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可以预计,随着中医行业的繁荣,中医行业人才吃香,中医行业人才大量涌现。【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10、1.D2.C3.C4.A5.C6.(1)刺史亲自查看发放(过程),官吏没有办法徇私。(2)刺史把主要官员及属吏迁到了新的州城,县令及其以下官吏都各自回到了原来的官署。(3)他的事业都足以留传给后代,作为子孙的榜样。【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不附”,结合“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群黄之兵以攻之,而逐诸海,群盗皆服”分析,周氏、韦氏不顺从他,他带领了整个黄氏部落的士兵来攻打他们,他们驱逐至海边,所有强盗都被制服。应该译为不顺从。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项,介词,用;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不译。C项,均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不译。D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腐”是腐烂的意思,主语应该是“草根”,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宜岁”是丰收的好年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因田地长久没有耕作,草根腐烂,土地变得肥沃,又加上连续遇到丰收年,所收粟米比其他田地多了很多,共积攒粟米三万斛。故选C。4.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全都属于直接表现徐申为官功绩的一组”,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是说韩世忠的缺点。⑤是说宋兵败,韩世忠也退兵。⑥说的是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②是任职前的情况,⑤是直接表现其谦让,⑥只是说明其官阶变迁。故选A。5.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强加因果。结合“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东海郡开国公”分析,“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的蛮夷都安宁平息,不再有强盗为害”“元和元年,皇帝下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开国公”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6.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临视”,亲自查看;“无所”,没有……的办法;“其”,代词,他的。(2)“以”,介词,把;“迁”,移迁,迁到;“返”,返回;“其”,代词,他的。(3)“传”,留传;“为”,作为;“法”,榜样,效法。【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徐公名申,字维降,东海郡剡县人。永泰元年,在京兆府落户。考中进士科,起初被任命为江西巡官,后选授洪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刺史嗣曹王(李皋)正率领江西的军队讨代李希烈,因此徐申以长史身份暂代刺史事,徐申任职期间,办事颇有成效,曹王李皋举荐他,升任韶州刺史。四十多年来,刺史一直以县城做州的治所,州城和三百顷公田都成了废墟,而县令、县丞、县尉混杂在民居中间。徐申于是招募有能力开垦公田的百姓,借给他们牛犁、粟种和食物,将收成的一半给他们;不需要借牛犁的,就将收成的三分之二给他们。因田地长久没有耕作,草根腐烂,土地变得肥沃,又加上连续遇到丰收年,所收粟米比其他田地多了很多,共积攒粟米三万斛。准备在过去的州城重建治所,下令靠技艺前来的各类工匠,(依据能力大小)授给粟米多少不等。刺史亲自查看发放(过程)宫吏没有办法徇私。应征者有数千人,不过十旬时间,城郭和居室就建成如初了。刺史把主要官员及属吏迁到了新的州城,县令及其以下官吏都各自回到了原来的官署。创建驿舍候馆,开辟贸易大市,器皿用具都很齐备。曲江县百姓五百人带着状文拜见观察使,(说徐申对百姓立有大功,)请求(为他)作碑建造生祠。徐申自己陈述自己所做的事不值得述说,是刺史职责应该如此,哪里值得称赞,不愿意用小事换取名声。观察使赞许他谦让,(把他的事迹上报,他升任合州刺史。他刚到时,韶州百姓只有七千户,过了六年,增加了一倍,又超出了四千户。贞元十七年,徐申究办强盗,打通与蛮夷之间的通道,责令蛮夷交纳贡品。大首领黄氏率领他的部下,送纳人质交纳赋税。黄氏、周氏、韦氏、侬氏都是盗贼,黄氏是最强大的一族,盘踞在十几个州。周氏、韦氏不顺从他,他带领了整个黄氏部落的士兵来攻打他们,他们驱逐至海边,所有强盗都被制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的蛮夷都安宁平息,不再有强盗为害。元和元年,皇帝下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开国公。诏书未到达,徐申因病在任上去世。徐申共三次担任辅佐藩屏的重臣,五次担任刺史,一次担任经略使,一次担任节度观察使,官阶经过多次迁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位破格晋升为开国公,官位经过屡次迁升为礼部尚书。他的事业都足以留传给后代,为子孙的榜样。终年七十岁。11、1.为什么高悲伤仍然2.D3.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马虎的制作来迷惑世俗,用低廉的价钱来引诱众人,看那制作出来的墨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4.清高自守5.要摒弃当今逐利风气,成才要真材实料、勤加磨练,处世要追求名实相符,不能自轻自贱,心态要不为外物所动,从容淡泊。【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1)“奚汲汲四方乎”意思是“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奚”在这里解释为“为什么,何必”。(2)“服危冠大襦”意思是“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危”在这里解释为“高”。(3)“何遽戚戚为”意思是“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戚戚”在这里解释为“悲伤”。(4)“则黝然者固在”意思是“那些黑黝黝的墨汁仍然还在”,“固”在这里解释为“仍然”。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故他肆之屦恒满”中“之”,结构助词,的;“以其成之难”中“之”,主谓之间助词,不翻译。B项,“吾既不能为此”中“为”,动词,做;“遂书以为传”中“为”,介词,替。C项,“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中“而”,转折连词,却;“谢客闭户而歌”中“而”,连词表修饰,不翻译。D项,“而以今墨售于内”与“以学古为则”中“以”都是介词,“把,用”的意思。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之:助词,的。眩俗:迷惑世俗。贾:价钱。饵:引诱。窃:私下。耻:认为……可耻。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相关语句,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本题要求为“文章第二段中墨翁的歌词,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在文中第二段墨子的歌词是“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意思是“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头上冒汗”,结合上文中墨翁坚持“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的售墨原则,拒绝弄虚作假,蔑视“彼沽者”,以造假为耻。由此可见其清高自守(独善其身)。5.本题考查概括文言文主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阅读原文,找出代表作者观点,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结合文意分析作答。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文中“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交代了写作目的,在文中应找出墨翁说的话分析得到什么启示。根据“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可概括出不能一味逐利而丧失自我,不能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要讲究真材实料,表里如一;根据“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以及“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可概括出为人处世心态要平和,不为外物所动,独善其身。【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到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见有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作的墨,有一定的价钱。价钱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多,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有一乡客讥讽他说:“你的墨汁虽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