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16分)1.(16分)“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作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推广人,小历同学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推介山东。【走进山东】①山东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根深源远,齐鲁文化、海岱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圣贤(bèi)出,文有孔孟,武有孙子,医有扁鹊,词有“二安”……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这里正气浩然,这种正气,镌刻于岱宗的摩崖石刻上,珍藏在“三孔”的古建形制中,记载于孝堂山石祠的斑驳石壁间……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经济、文化大省。②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文旅资源,A级景区数量全国第一,吸引各地游客陆续纷至沓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逐渐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旅品牌。③我省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④通过持续擦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让齐鲁大地(huàn)发出勃勃生机。(1)加点字的读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A.辈B.cuǐC.juānD.换(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才济济B.因地制宜C.纷至沓来D.家喻户晓(3)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乐享山东】(4)小历正在大明湖南门游玩,遇到一位游客问路。请参照示意图完成对话。游客:同学,你好。请问去趵突泉怎么走?小历:游客:谢谢同学,再见。小历:不客气,祝您旅途愉快!(5)“游”在山东,尽可怡情养性;“食”在山东,尽可大快朵颐。小历设计了三则关于美食的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则?请阐明理由。A.油旋儿与甜沫儿,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B.天南海北,无论你在哪里,鲁菜都在这里等你!C.四方美食,难抵故乡烟火;千里风光,不及归家路途。我最喜欢(填序号)理由:二、(36分)2.(2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因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须以存百姓为先。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①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②之言,万姓为之解体③。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④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耽:沉溺,痴迷。②非理:不合事理。③解体:这里指人心涣散。④体:推及。⑤詹何:战国时楚国哲学家。(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坚固B.亲戚畔之同“叛”,背叛C.离叛亦兴兴起D.不敢纵逸放纵,放任(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B.“委而去之”与“为君之道”两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乙】文“皆由嗜欲以成其祸”中的“皆”与“咸来问讯”中的“咸”,均可译为“都”。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与“须以存百姓为先”两句中的“以”意义不同。(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比较“天时”“地利”“人和”,阐述“人和”对战争取胜有决定性作用。B.【乙】文中魏征认为,古代明君也都是先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其他事物。C.两文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D.就语言风格而言,甲文语句整齐流畅,节奏鲜明;【乙】文语句参差错落,言辞恳切。(4)【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若安天下,须先正其身。②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结合【乙】文分析唐太宗能否称得上“得道者”。3.(7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咏雪奉呈广平公①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注】①广平公:诗人的朋友宋盈祖。②正使:纵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雪连天,世界明净如洗,“忽”字引出联想,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B.颈联运用比喻、拟人,将春花比作雪花,翩然飞舞的画面令人遐想无限。C.尾联“寒至骨”暗示现实残酷,但诗人依然相信寒冬过后就是灿烂的春天。D.整首诗写雪独辟蹊径,弹唱出高昂明快的声调,给人以乐观豪迈之感。(2)苏轼读到这首诗后大加赞赏,评价颔联“正是佳处”,你认为苏轼为何这样说。4.(8分)小夏选择以“文脉悠悠•豪迈山东”为主题推介山东,请帮她补齐下面这段推介词。齐鲁大地文脉绵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豪士。孔子用“(1),匹夫不可夺志也”诠释了什么是矢志不渝;孟子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2)”掷地有声地阐明了“大丈夫”的坚贞不屈;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3),”抒写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却仍能发出“(4)。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豪言。山东“豪”的底蕴也让来此的文人豪气满怀:诗圣杜甫游历山东,远望岱宗,留下了“(5),”(《望岳》)的豪言壮语;词人苏轼来山东密州,更是发出“(6),西北望,射天狼”的最强音。三、(7分)5.(7分)学校在读书节举办“撷朝花•敬鲁迅”名著阅读活动。请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本次活动的展板设计。(1)采撷一朵朝花。请依据提示,填入对应的篇目名称和情节。(2)选用一种色调。色调有“冷”“暖”之分,不同色调传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父亲的病》选择合适的色调,并阐述理由。四、(31分)6.(1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久远而厚重的历史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殷商到秦代的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与章法。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体现出由繁趋简的总体规律。两汉时期,隶书走向成熟,并在东汉达到鼎盛。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上的革命,其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更重要的是它为其后各种字体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自此,楷书、行书和今草字体开始萌芽。至汉末,汉字字体已基本发展齐备。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楷书、行书、今草(狂草)等字体日趋成熟,开始由字体书体的演变定型向艺术表现倾斜。文人士大夫在书法变迁中不断寻求并确立楷模,以唐太宗独尊王羲之为标志,王书大统最终得以形成。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对颜真卿的作品格外推崇,明确提出以颜体为宗。随后,书法风格不断发展变化。宋、元至明代前中期,来自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滋养不断注入书法艺术之中,大大丰富了中国书法作为艺术的内涵,使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材料二】“书为心画”,书法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我们的情操。书法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更是书法家内在心灵的真实写照,是其人品的外在表现。颜真卿宦海沉浮,翰墨一生,面对叛军以身殉国,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碑帖,树立了书品和人品的双料典范,《颜氏家庙碑》就是他“书如其人”的典范作品之一。《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撰文并书,此碑平易近人、平整规矩;刚劲严整、雄伟挺拔,为颜书中最庄重者。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说:“观《颜氏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碑中“大、重、朴、厚、严”的特点反映出颜真卿的忠义人格与严谨法度已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方正庄严、齐整大度的书法审美观。【材料三】数字化背景下,键盘输入正在代替笔墨书写。书法艺术虽然面临一些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某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书法类内容创作者增长161%,播放量增长93%。经常浏览书法内容的用户中,18﹣40岁的占72%。中青年是书法爱好者中的绝对主力。在今天,如何运用多元手段,让书法艺术“活”起来呢?央视的《中国书法大会》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通过再现书法家的人生轨迹、书学经历、社会活动及其历史经典,将文物上的书法文字生动再现,这些或刚健厚重,或雅逸洒脱的汉字,便有了生命力。有些展馆运用3R等数字化展陈手段,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从“游于其外”变为“本乎其内”,在游目骋怀间如临其境,沉醉其中。以创新数字融合为手段,可真正实现汉字书法艺术的数字化转型。除了数字化手段,我们还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将书法之美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依托馆藏碑帖精品,推出抱枕、文件夹、帆布袋等文创产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还有一些年轻设计师从书法艺术中汲取养分,结合时代审美风尚,创新设计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服饰、摆件等。传统与潮流的融汇,不仅让书法艺术绽放新光彩,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按照总分结构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思路清晰。B.材料二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颜氏家庙碑》历史悠久。C.材料三中“绝对”一词强调中青年在书法爱好者中占比较大,用词准确。D.材料一与材料三语言平实客观,材料二语言古朴雅致,各具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汉末时期汉字字体已基本发展齐备,并由字体书体的演变定型向艺术表现倾斜。B.因为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书法艺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C.《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碑帖中唯一能展现其书品人品,体现“书如其人”的作品。D.多样的文创产品传递着文化艺术之美,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够感受书法的魅力。(3)数字化背景下,我们要让书法艺术“活”起来。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和举措。7.(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①很早的时候,我们只能见到一种书店,就是国营新华书店。记得当兵的时候,下到连队后的第一次外出,就先去找新华书店,找到了心里才踏实。其实那时我买不起书,一个月只有六七元钱。②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连队图书室藏书极少,仅有的几本文学书很快就看完了。于是只要能请假进城,我就往新华书店跑,一钻进去就不想出来,一遍遍看着那些渴望拥有的书,暗暗吞咽口水。那个时候书店不是开放式的,你要某本书,只能让售货员取给你。如果你拿在手上老不买,售货员会不耐烦地说:到底要不要啊?只好尴尬地还回去。③终于有一回,我过足了买书的瘾。④那是当兵第二年,我得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七元钱。我一取到钱就请假进城,坐在公交车上,生怕七元钱被小偷摸了去,时时用手按着。到了站,迫不及待地冲到新华书店,就是那个我常常流口水的地方,然后土豪一样选了一摞书,全是我眼馋了很久的中外小说。⑤那次去书店,是我最愉快的出行。去时兴奋不已,回来时幸福不已。⑥不久,我考上了大学,终于有了免费看书的图书馆。我一次次去,一摞摞借,过足了阅读的瘾。不过,我依然喜欢去书店,依然会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抠出几个“大洋”,买上几本。总有些书,是你读过了依然想拥有的。⑦进入九十年代,无数小书店应运而生。最繁荣最鼎盛的时期,成都市中心的展览馆周遭一圈儿全是书店,起码有五六十家。有时为了找一本书,我会弯腰低头在无数家小店里穿梭。现在想来,那才是最早的淘宝。感觉那个时候,全民都在淘书,全民都在读书,真是令人怀念。⑧记得有一回,我去买余华的《活着》,开始我问:“你们这儿有余华的《活着》吗?”被问的书店老板茫然摇头,好奇地反问我,那书名就叫《活着》?我说是。他说我们从来没进过这样的书。这样问了一家又一家,问了十家以上,都没找到。⑨我走进最后一家书店。这家店里的文学书比较多,我一排排地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那样子引起了书店女老板的注意。她走过来问,你想找什么书?我说:“余华的书。”她抱歉地说,我们只有《活着》。我惊喜地说,我就是要《活着》。⑩她马上将一本薄薄的、装帧很漂亮的书递到了我的手上。的确是!我连忙付钱。女老板一边收款一边对我说:这本书的确写得好,我是从头到尾看完了的。你看人家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坎坷,承受了那么多苦难,可是回忆起来还是心平气和的。真了不起。⑪我听了很感慨。短短几句话,她就给我上了一课。⑫再后来,展览馆那一圈儿书店忽地消失了,也许它们是散落到了城市深深浅浅的街巷里?⑬大概是新千年以后,我有了固定去的书店。这家书店就在我们大院街对面,每次吃过晚饭散步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去这家书店。⑭书店很小,架子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虽然每种书都只有一两本,但品种非常丰富,还有各种期刊。那么小一个书店,也藏着乾坤。⑮女店主和我熟稔了,卖给我的书总是八折。有时我想要的书她店里没有,她就会替我去找,哪怕是已经下架的书,她也会去找,而且百分之九十都能找到,就好像她是我的搜索引擎。一旦找到了她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吃了晚饭去散步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劲头。⑯每次去我都要待好一会儿,有时候并没有想要的书,还是喜欢一行行地在书架上浏览。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就拿出来推荐给她。她会用心记下。那时,我的几本书销售还不错,她也进了好几本。一有读者买我的书,她会告诉人家,她认识作者。读者很惊喜,就请她索要我签名。她就答应下来,等我去书店时拿出来让我签。她起初还有些忐忑,问这样会不会给我添麻烦?我连说不麻烦,举手之劳。其实心里面是窃喜的。⑰2006年起,我学会了网上购书,就再没去那家小书店了,我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将它遗忘了。有一天忽然就想起那家书店了,于是特意去看它,却意外发现它已经不在了。⑱我很有些伤感,站在那里看了半天,不知它是何时关掉的?也不知书店的女主人去了哪里?现在以何业谋生?⑲我无法否认网络购书的便捷、便宜。我甚至都不习惯再到书店架子上一排排找书了。有时候睡觉前突然想看某本书,下单,第二天上午就送来了。我为这样的便捷所迷惑,忘记了去书店的路。所以,当听到朋友们在痛惜或者谴责实体书店的消亡时,我是总心下有愧,不敢言语。因为那消亡里,也有我的一份原因。⑳曾经看到一句话,在书中遇见最好的自己。在我,是在书店遇到最美的自己。如今,不再去书店的我,也不再美丽。㉑______。㉒______。(作者裘山山,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③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衔接自然,“终于”一词凸显买书心愿得以满足的畅快。B.上大学后作者依然省吃俭用买书,因为大学图书馆藏书少,无法满足作者对书的渴望。C.网络购书的便捷和便宜改变了作者的购书习惯,所以作者对实体书店的消亡心下有愧。D.我在书店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得以遇见最美的自己,可见书店于我有着重要的意义。(2)作者在书店留下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触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章,填写表格。故事心情①渴望、尴尬拿到稿酬后,冲到书店买书②淘到《活着》,与爱书的店主交流,心生感慨③④窃喜、自豪(3)同是在找余华的《活着》一书,请结合语境分析⑧⑨段画线句作者的表述为何不同。(4)以下两种结尾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更符合作者的本意?请阐述理由。结尾A:㉑可是总有些变化,是我们阻挡不了的。㉒也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结尾B:㉑可是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㉒也总有些变化,是我们阻挡不了的。五、(60分)8.(60分)根据要求写作。请以“又往前迈了一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6分)1.(16分)“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作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推广人,小历同学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推介山东。【走进山东】①山东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根深源远,齐鲁文化、海岱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圣贤(bèi)出,文有孔孟,武有孙子,医有扁鹊,词有“二安”……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这里正气浩然,这种正气,镌刻于岱宗的摩崖石刻上,珍藏在“三孔”的古建形制中,记载于孝堂山石祠的斑驳石壁间……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经济、文化大省。②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文旅资源,A级景区数量全国第一,吸引各地游客陆续纷至沓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逐渐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旅品牌。③我省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④通过持续擦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让齐鲁大地(huàn)发出勃勃生机。(1)加点字的读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DA.辈B.cuǐC.juānD.换(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人才济济B.因地制宜C.纷至沓来D.家喻户晓(3)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DA.①B.②C.③D.④【乐享山东】(4)小历正在大明湖南门游玩,遇到一位游客问路。请参照示意图完成对话。游客:同学,你好。请问去趵突泉怎么走?小历:您好,从大明湖南门出发,您可以沿着大明湖路向西走,丁字路口向左拐进入趵突泉北路,然后一直走到趵突泉南路就看到了。游客:谢谢同学,再见。小历:不客气,祝您旅途愉快!(5)“游”在山东,尽可怡情养性;“食”在山东,尽可大快朵颐。小历设计了三则关于美食的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则?请阐明理由。A.油旋儿与甜沫儿,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B.天南海北,无论你在哪里,鲁菜都在这里等你!C.四方美食,难抵故乡烟火;千里风光,不及归家路途。我最喜欢A(填序号)理由:宣传语“油旋儿与甜沫儿,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直接指向了山东的特色美食,油旋儿和甜沫儿,不仅勾起了人们对这些美食的味蕾记忆,更巧妙地将其与“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相联系,赋予了美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这种将地方美食与家族情感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易于引发共鸣,令人印象深刻。【解答】答案:(1)D(2)C(3)D(4)示例:您好,从大明湖南门出发,您可以沿着大明湖路向西走,丁字路口向左拐进入趵突泉北路,然后一直走到趵突泉南路就看到了。(5)示例:选A。宣传语“油旋儿与甜沫儿,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直接指向了山东的特色美食,油旋儿和甜沫儿,不仅勾起了人们对这些美食的味蕾记忆,更巧妙地将其与“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相联系,赋予了美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这种将地方美食与家族情感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易于引发共鸣,令人印象深刻。选B。这一宣传语突出了鲁菜(山东菜)的普遍性和吸引力。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即无论身处何地,山东的美食都在等待着你的归来或探索。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强烈的召唤力,对于吸引外地游客或远离家乡的山东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二、(36分)2.(2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因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须以存百姓为先。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①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②之言,万姓为之解体③。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④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耽:沉溺,痴迷。②非理:不合事理。③解体:这里指人心涣散。④体:推及。⑤詹何:战国时楚国哲学家。(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坚固B.亲戚畔之同“叛”,背叛C.离叛亦兴兴起D.不敢纵逸放纵,放任(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B.“委而去之”与“为君之道”两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乙】文“皆由嗜欲以成其祸”中的“皆”与“咸来问讯”中的“咸”,均可译为“都”。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与“须以存百姓为先”两句中的“以”意义不同。(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通过比较“天时”“地利”“人和”,阐述“人和”对战争取胜有决定性作用。B.【乙】文中魏征认为,古代明君也都是先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其他事物。C.两文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D.就语言风格而言,甲文语句整齐流畅,节奏鲜明;【乙】文语句参差错落,言辞恳切。(4)【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若安天下,须先正其身。②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结合【乙】文分析唐太宗能否称得上“得道者”。【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A.有误,固:巩固;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委而去之”的“之”是“代词,它”,“为君之道”的“之”是“的”。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甲文没有比喻论证。故选:C。(4)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就像割下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一样,虽然肚子饱了,但人却死了。故断为: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若,如果;安,安定。句意为:要想天下安定,必须先正己。②中重点词语有:昔,过去;要,关键。句意为:过去楚国聘请詹何,问他治国的关键,詹何回答说要修身养性。(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为君之道,须以存百姓为先。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的意思“作为君王,必须首先关心百姓的生活。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就像割下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一样,虽然肚子饱了,但人却死了。要想天下安定,必须先正己。没有自身正直而影子弯曲的,也没有上位者治理得好而下属混乱的。伤害自身的不是外界的事物,都是由于贪婪和欲望造成的祸害。如果沉迷于美食美味,迷恋音乐和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乱百姓的生活。况且再说出一些不合理的话,百姓就会人心离散。怨气一旦产生,叛乱也会随之而来。我每当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自己”,唐太宗认为作为君王,必须首先关心百姓的生活,而且要想天下安定,必须先正己,称得上“得道者”。答案:(1)A(2)B(3)C(4)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5)①要想天下安定,必须先正己。②过去楚国聘请詹何,问他治国的关键,詹何回答说要修身养性。(6)结合“为君之道,须以存百姓为先。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须先正其身”,唐太宗认为作为君王,必须首先关心百姓的生活,而且要想天下安定,必须先正己,称得上“得道者”。3.(7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咏雪奉呈广平公①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注】①广平公:诗人的朋友宋盈祖。②正使:纵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写春雪连天,世界明净如洗,“忽”字引出联想,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B.颈联运用比喻、拟人,将春花比作雪花,翩然飞舞的画面令人遐想无限。C.尾联“寒至骨”暗示现实残酷,但诗人依然相信寒冬过后就是灿烂的春天。D.整首诗写雪独辟蹊径,弹唱出高昂明快的声调,给人以乐观豪迈之感。(2)苏轼读到这首诗后大加赞赏,评价颔联“正是佳处”,你认为苏轼为何这样说。【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将雪花比作春花。故选:B。(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意思是夜间听到雪声,时而疏,时而密密;平晨,看见雪下,有时整齐地落有时斜斜地飘。“听”是听觉,“看”是视觉,视听觉结合,形象地描摹了夜间与拂晓时大雪的变化。对仗工整,叠字“疏疏”“密密”“整整”“斜斜”,字字工切,层层加深,极富神韵,朗朗上口,生动地写出了夜间与拂晓时下雪的状态。答案:(1)B(2)①视听结合,形象地描摹了夜间与拂晓时大雪的变化。②对仗工整,叠字,字字工切,层层加深,极富神韵,朗朗上口,生动地写出了夜间与拂晓时下雪的状态。译文:春雪连天,整个世界都洁净如洗,忽然回忆起江水清澈能见到水底的沙子。夜间听到雪声,时而疏,时而密密;平晨,看见雪下,有时整齐地落有时斜斜地飘。阵风回转,雪片儿卷起来,婆娑而舞,好像天空顷刻间开出花一样。正要叫它尽情地落,春寒彻骨,也不妨碍日后桃李盛开,享受那美好的年华。4.(8分)小夏选择以“文脉悠悠•豪迈山东”为主题推介山东,请帮她补齐下面这段推介词。齐鲁大地文脉绵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豪士。孔子用“(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诠释了什么是矢志不渝;孟子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2)威武不能屈”掷地有声地阐明了“大丈夫”的坚贞不屈;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写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却仍能发出“(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豪言。山东“豪”的底蕴也让来此的文人豪气满怀:诗圣杜甫游历山东,远望岱宗,留下了“(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豪言壮语;词人苏轼来山东密州,更是发出“(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最强音。【解答】答案:(1)三军可夺帅也(2)威武不能屈(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4)九万里风鹏正举(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6)会挽雕弓如满月(重点字:雕)三、(7分)5.(7分)学校在读书节举办“撷朝花•敬鲁迅”名著阅读活动。请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本次活动的展板设计。(1)采撷一朵朝花。请依据提示,填入对应的篇目名称和情节。(2)选用一种色调。色调有“冷”“暖”之分,不同色调传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父亲的病》选择合适的色调,并阐述理由。【解答】(1)①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根据“少时盼望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可以判断出这是《五猖会》。②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衍太太污蔑“我“偷家里的东西变卖,流言四起,所以“我”选择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父亲的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和憎恶,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答案:(1)①五猖会②衍太太污蔑“我”偷家里的东西变卖,流言四起(2)我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择暖色调。文章描述鲁迅儿时拔何首乌、捕鸟、折腊梅等趣事,都是美好生活的温馨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纯真活泼的天性。我为《父亲的病》选择冷色调。文章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冷峻地批判了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丑态。四、(31分)6.(1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久远而厚重的历史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殷商到秦代的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与章法。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体现出由繁趋简的总体规律。两汉时期,隶书走向成熟,并在东汉达到鼎盛。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上的革命,其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更重要的是它为其后各种字体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自此,楷书、行书和今草字体开始萌芽。至汉末,汉字字体已基本发展齐备。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楷书、行书、今草(狂草)等字体日趋成熟,开始由字体书体的演变定型向艺术表现倾斜。文人士大夫在书法变迁中不断寻求并确立楷模,以唐太宗独尊王羲之为标志,王书大统最终得以形成。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对颜真卿的作品格外推崇,明确提出以颜体为宗。随后,书法风格不断发展变化。宋、元至明代前中期,来自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滋养不断注入书法艺术之中,大大丰富了中国书法作为艺术的内涵,使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材料二】“书为心画”,书法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我们的情操。书法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更是书法家内在心灵的真实写照,是其人品的外在表现。颜真卿宦海沉浮,翰墨一生,面对叛军以身殉国,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碑帖,树立了书品和人品的双料典范,《颜氏家庙碑》就是他“书如其人”的典范作品之一。《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撰文并书,此碑平易近人、平整规矩;刚劲严整、雄伟挺拔,为颜书中最庄重者。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说:“观《颜氏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碑中“大、重、朴、厚、严”的特点反映出颜真卿的忠义人格与严谨法度已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方正庄严、齐整大度的书法审美观。【材料三】数字化背景下,键盘输入正在代替笔墨书写。书法艺术虽然面临一些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某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书法类内容创作者增长161%,播放量增长93%。经常浏览书法内容的用户中,18﹣40岁的占72%。中青年是书法爱好者中的绝对主力。在今天,如何运用多元手段,让书法艺术“活”起来呢?央视的《中国书法大会》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通过再现书法家的人生轨迹、书学经历、社会活动及其历史经典,将文物上的书法文字生动再现,这些或刚健厚重,或雅逸洒脱的汉字,便有了生命力。有些展馆运用3R等数字化展陈手段,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从“游于其外”变为“本乎其内”,在游目骋怀间如临其境,沉醉其中。以创新数字融合为手段,可真正实现汉字书法艺术的数字化转型。除了数字化手段,我们还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将书法之美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依托馆藏碑帖精品,推出抱枕、文件夹、帆布袋等文创产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还有一些年轻设计师从书法艺术中汲取养分,结合时代审美风尚,创新设计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服饰、摆件等。传统与潮流的融汇,不仅让书法艺术绽放新光彩,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按照总分结构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思路清晰。B.材料二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颜氏家庙碑》历史悠久。C.材料三中“绝对”一词强调中青年在书法爱好者中占比较大,用词准确。D.材料一与材料三语言平实客观,材料二语言古朴雅致,各具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汉末时期汉字字体已基本发展齐备,并由字体书体的演变定型向艺术表现倾斜。B.因为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书法艺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C.《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碑帖中唯一能展现其书品人品,体现“书如其人”的作品。D.多样的文创产品传递着文化艺术之美,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够感受书法的魅力。(3)数字化背景下,我们要让书法艺术“活”起来。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和举措。【解答】(1)ACD.正确;B.有误,结合“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说:‘观《颜氏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可知,引用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的话是为了说明《颜氏家庙碑》的书法特点。故选:B。(2)A.有误,材料一中说“至汉末,汉字字体已基本发展齐备”,但“由字体书体的演变定型向艺术表现倾斜”是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事,选项说法错误;B.有误,材料一中说“书法风格不断发展变化。宋、元至明代前中期,来自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滋养不断注入书法艺术之中,大大丰富了中国书法作为艺术的内涵,使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选项因果关系颠倒;C.有误,材料二中是说《颜氏家庙碑》是“他‘书如其人’的典范作品之一”,而不是“唯一能展现其书品人品,体现‘书如其人’的作品”;D.正确。故选:D。(3)让书法艺术“活”起来的原因:首先,从材料一中可知,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其次,根据材料二“书为心画”可知,书法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对人有积极的影响。最后,材料三提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书法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书法。举措:首先,根据材料三,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如央视的《中国书法大会》和3R等数字化展陈手段,让书法艺术更生动、更直观地展现给观众,使其具有生命力。其次,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如抱枕、文件夹、帆布袋等,将书法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生活中随时感受书法的魅力。最后,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如结合时代审美风尚的服饰、摆件等设计,让书法艺术绽放新的光彩,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答案:(1)B(2)D(3)原因: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书法在数字化背景下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举措:借助数字化手段,让书法艺术有生命力;借助文创产品,让书法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借助多种形式,让书法艺术绽放新光彩。7.(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①很早的时候,我们只能见到一种书店,就是国营新华书店。记得当兵的时候,下到连队后的第一次外出,就先去找新华书店,找到了心里才踏实。其实那时我买不起书,一个月只有六七元钱。②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连队图书室藏书极少,仅有的几本文学书很快就看完了。于是只要能请假进城,我就往新华书店跑,一钻进去就不想出来,一遍遍看着那些渴望拥有的书,暗暗吞咽口水。那个时候书店不是开放式的,你要某本书,只能让售货员取给你。如果你拿在手上老不买,售货员会不耐烦地说:到底要不要啊?只好尴尬地还回去。③终于有一回,我过足了买书的瘾。④那是当兵第二年,我得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七元钱。我一取到钱就请假进城,坐在公交车上,生怕七元钱被小偷摸了去,时时用手按着。到了站,迫不及待地冲到新华书店,就是那个我常常流口水的地方,然后土豪一样选了一摞书,全是我眼馋了很久的中外小说。⑤那次去书店,是我最愉快的出行。去时兴奋不已,回来时幸福不已。⑥不久,我考上了大学,终于有了免费看书的图书馆。我一次次去,一摞摞借,过足了阅读的瘾。不过,我依然喜欢去书店,依然会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抠出几个“大洋”,买上几本。总有些书,是你读过了依然想拥有的。⑦进入九十年代,无数小书店应运而生。最繁荣最鼎盛的时期,成都市中心的展览馆周遭一圈儿全是书店,起码有五六十家。有时为了找一本书,我会弯腰低头在无数家小店里穿梭。现在想来,那才是最早的淘宝。感觉那个时候,全民都在淘书,全民都在读书,真是令人怀念。⑧记得有一回,我去买余华的《活着》,开始我问:“你们这儿有余华的《活着》吗?”被问的书店老板茫然摇头,好奇地反问我,那书名就叫《活着》?我说是。他说我们从来没进过这样的书。这样问了一家又一家,问了十家以上,都没找到。⑨我走进最后一家书店。这家店里的文学书比较多,我一排排地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那样子引起了书店女老板的注意。她走过来问,你想找什么书?我说:“余华的书。”她抱歉地说,我们只有《活着》。我惊喜地说,我就是要《活着》。⑩她马上将一本薄薄的、装帧很漂亮的书递到了我的手上。的确是!我连忙付钱。女老板一边收款一边对我说:这本书的确写得好,我是从头到尾看完了的。你看人家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坎坷,承受了那么多苦难,可是回忆起来还是心平气和的。真了不起。⑪我听了很感慨。短短几句话,她就给我上了一课。⑫再后来,展览馆那一圈儿书店忽地消失了,也许它们是散落到了城市深深浅浅的街巷里?⑬大概是新千年以后,我有了固定去的书店。这家书店就在我们大院街对面,每次吃过晚饭散步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去这家书店。⑭书店很小,架子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虽然每种书都只有一两本,但品种非常丰富,还有各种期刊。那么小一个书店,也藏着乾坤。⑮女店主和我熟稔了,卖给我的书总是八折。有时我想要的书她店里没有,她就会替我去找,哪怕是已经下架的书,她也会去找,而且百分之九十都能找到,就好像她是我的搜索引擎。一旦找到了她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吃了晚饭去散步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劲头。⑯每次去我都要待好一会儿,有时候并没有想要的书,还是喜欢一行行地在书架上浏览。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就拿出来推荐给她。她会用心记下。那时,我的几本书销售还不错,她也进了好几本。一有读者买我的书,她会告诉人家,她认识作者。读者很惊喜,就请她索要我签名。她就答应下来,等我去书店时拿出来让我签。她起初还有些忐忑,问这样会不会给我添麻烦?我连说不麻烦,举手之劳。其实心里面是窃喜的。⑰2006年起,我学会了网上购书,就再没去那家小书店了,我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将它遗忘了。有一天忽然就想起那家书店了,于是特意去看它,却意外发现它已经不在了。⑱我很有些伤感,站在那里看了半天,不知它是何时关掉的?也不知书店的女主人去了哪里?现在以何业谋生?⑲我无法否认网络购书的便捷、便宜。我甚至都不习惯再到书店架子上一排排找书了。有时候睡觉前突然想看某本书,下单,第二天上午就送来了。我为这样的便捷所迷惑,忘记了去书店的路。所以,当听到朋友们在痛惜或者谴责实体书店的消亡时,我是总心下有愧,不敢言语。因为那消亡里,也有我的一份原因。⑳曾经看到一句话,在书中遇见最好的自己。在我,是在书店遇到最美的自己。如今,不再去书店的我,也不再美丽。㉑______。㉒______。(作者裘山山,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第③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衔接自然,“终于”一词凸显买书心愿得以满足的畅快。B.上大学后作者依然省吃俭用买书,因为大学图书馆藏书少,无法满足作者对书的渴望。C.网络购书的便捷和便宜改变了作者的购书习惯,所以作者对实体书店的消亡心下有愧。D.我在书店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得以遇见最美的自己,可见书店于我有着重要的意义。(2)作者在书店留下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触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章,填写表格。故事心情①描述作者当兵时渴望读书,却买不起书的尴尬心情渴望、尴尬拿到稿酬后,冲到书店买书②兴奋淘到《活着》,与爱书的店主交流,心生感慨③感慨④作者书店遇到熟人,推荐书籍,女店主给作者打折窃喜、自豪(3)同是在找余华的《活着》一书,请结合语境分析⑧⑨段画线句作者的表述为何不同。(4)以下两种结尾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更符合作者的本意?请阐述理由。结尾A:㉑可是总有些变化,是我们阻挡不了的。㉒也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结尾B:㉑可是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㉒也总有些变化,是我们阻挡不了的。【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CD.正确。B.有误,“因为大学图书馆藏书少,无法满足作者对书的渴望”错误,原文“我一次次去,一摞摞借,过足了阅读的瘾。不过,我依然喜欢去书店,依然会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抠出几个‘大洋’,买上几本”“总有些书,是你读过了依然想拥有的”,可见作者去书店买书并非因为大学图书馆藏书少。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归纳能力。①作者在书店的故事,主要集中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