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3390后上天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闻事件+新闻人物+适用主题+素材积累+作文真题+精选时评】【新闻事件】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这次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任务的航天员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其中蔡旭哲担任指令长。值得一提的是,宋令东和王浩泽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航天员,他们将与经验丰富的蔡旭哲指令长一起,开始这段太空之旅。而且,在此次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中,就有一位女性身影,她就是王浩泽。同时,王浩泽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她的加入,无疑为这次太空之旅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新闻人物】1、22个月二度飞天的蔡旭哲:心态归零,再赴星辰之约蔡旭哲,男,汉族,1976年5月生,籍贯河北深州,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陆军大校军衔。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蔡旭哲早年就读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后任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2022年6月5日,蔡旭哲和陈冬、刘洋一起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三人在轨驻留6个月,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于2022年12月4日安全返回。2024年10月,蔡旭哲入选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与宋令东、王浩泽组成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并担任指令长;10月30日,蔡旭哲等乘坐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3年3月,为褒奖蔡旭哲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蔡旭哲“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神舟十九号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蔡旭哲曾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返回地球家园后,他以归零的心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再赴星辰之约,这也是目前重返空间站间隔时间最短的纪录。今年48岁的蔡旭哲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2010年5月,他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6月,他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首次实现飞天梦想。仅过去22个月就再赴星辰之约,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乘组名单公布,蔡旭哲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次,航天员蔡旭哲将首次担任指令长,带领两名“90后”航天员飞向太空,刷新中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用时最短纪录。名单公布后,蔡旭哲带领队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记者见面。2022年,蔡旭哲正是在这里首次公开亮相。彼时,他是神舟十四号乘组中唯一的“新面孔”。首次遨游太空,蔡旭哲就经历了6个月的在轨飞行。执行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他和队友见证了诸多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时刻,被称为“最忙乘组”。在轨迎接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参与并见证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亲历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会师”的历史时刻,实现首次舱外救援验证、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蔡旭哲称,他们经常忙得废寝忘食。工作量大时,光是在舱内手动拧螺钉,每天就要拧1000多个。太空中忙碌充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蔡旭哲又要接过“神舟家族”的飞天接力棒。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地面后,蔡旭哲曾说,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如今,这一愿望即将实现。“两年前是我的圆梦之旅,第一次进入太空,当时的心情是充满了好奇和新鲜。”蔡旭哲说,这次是第二次飞行,面临新任务,担任新角色,不仅要磨砺好自身技能,还要照顾好两位新队友,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在蔡旭哲看来,虽然与两位“90后”队友存在年龄上的差距,但大家都朝着共同目标,一起奋斗、一起奔跑。“我们在一起备战训练已有一年多了,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最顶格的标准。”蔡旭哲在当天的见面会上说,在训练中,两位队友勇敢、自信、阳光、乐观,和他们在一起,自己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年轻。而在两位年轻队友眼里,这位指令长话虽不多,但心里有数,看问题总能抓住关键,找准要害。这次任务中,神舟十九号乘组将面临一些新挑战:进行多次出舱活动以及超过半数以上的新实验、新项目。“一想到这些,心情非常激动。”蔡旭哲说。令蔡旭哲期待的还有空间站里的“太空菜园”。首次飞天时,他携带了一些生菜、西红柿和小麦种子。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这些植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给空间站舱内增添了绿意和生命力,尤其是太空生菜长势良好,成为“太空餐桌”上的一道菜。“刚开始是消遣,但是养着养着就有感情了,长出来以后感觉非常亲切,好像自己没有走远。”蔡旭哲曾在采访中说。自称“资深太空菜农”的他期待着“太空菜园”在新的飞天之旅中带来惊喜和陪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自己生肖属龙,另两位“90后”队友均属马,蔡旭哲给这次的新组合取名为“龙马乘组”,希望在天上展示好“龙马精神”,圆满完成神舟十九号任务。2、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还是个“学霸”,拿国奖、省三好、保研成功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名单甫一公布,王浩泽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90后,女,航天员——而且是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很多人好奇王浩泽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拿到神舟十九号“船票”的?接受采访时,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王浩泽出生在河北滦平县,父亲是一名交通警察,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母亲幼时家贫,被迫辍学,可依旧一边干农活,一边挤出时间自学。最终,母亲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母亲的言传身教,让王浩泽她从小就知道,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正是靠着这股子的劲儿,王浩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被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大学期间,王浩泽的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被顺利保送至本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但她不是“书呆子”。她喜欢跑步,大学时参加了校田径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运动会。现在回忆起来,如果没有当时的坚持锻炼,可能就不会为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她还喜欢挑战未知领域,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震,毕业后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现在又成为航天飞行工程师……这么多年,王浩泽不断涉足新的领域。读研究生时,王浩泽研究的课题方向是自己从没涉足过的全新领域。一次,她忍不住向导师吐槽:“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导师认真地回复:“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以后当你遇到喜欢的事时,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导师的话字字千钧,刻在王浩泽心里,也成为她日后做事的准则。王浩泽能跟航天结缘,也源于导师对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她把简历投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那里,王浩泽从事的是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研究新型发动机,对她而言又是一个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系统总体设计师,她研究各分系统的设计原理。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一样的运算逻辑,成为她探索钻研的对象。王浩泽很享受攻克未知的过程。她说,调动全部脑细胞,全神贯注地去探索,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将这些难关一个个攻克后,会获得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入职没多久,王浩泽的第一个作品惊艳出炉。为她提供实验平台的一位知名专家,对这一产品赞不绝口。得知产品是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独自完成后,教授更是对她刮目相看。2003年,杨利伟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夙愿。那时,王浩泽还在上初中。她怎么也想不到,未来的某一天,她也会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飞向太空。当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单位时,她报了名,并通过了层层严格选拔。当走进航天员大队,看到那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视镜头里的航天英雄就在眼前,王浩泽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那天,王浩泽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是幸运的。同时,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在航天员大队,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不管是飞过一次还是多次,他们载誉归来后便迅速清零,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和训练中,刻苦备战,等待下一次飞行。王浩泽既自豪又有压力。刘洋和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经常给她分享太空生活经验,执行太空出舱任务后,都给她专门打来“太空电话”传授经验。作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里的唯一女性航天员,王浩泽在学习训练中不让须眉,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娘”。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加了0.4个大气压,王浩泽举手投足比较费力,加上在头盔内,头部活动受限,视野也变得狭窄,只能借助腕部反光镜来扩大视线范围。将一个软管束的接头,插入腰际直径仅约1厘米的两个插孔,这个动作是个技术活,对于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来说,更非易事。“手只能勉强够上目标,但视线够不着,戴着厚厚的手套,手也没有触感,试了几次后,胳膊就没力气了。”王浩泽说。失重水槽模拟训练中,上脚限位器对她来说也是一项难题。穿着厚厚的鞋子,再蹬上脚限位器,将鞋子卡进不到2厘米宽的卡槽里固定好,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王浩泽第一次训练这个动作以失败告终。王浩泽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训练体会,本上一半内容是关于交会对接训练的。短短10分钟的操作,曾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她向当过飞行员的同批队友们取经,“太空穿针”第一人刘旺也把“独门秘籍”手把手传授给她。经过近千次的交会对接练习后,王浩泽现在也能“百发百中”了。在太空,航天员要承受太空各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挑战的是生理和心理极限。为了确保航天员能安全往返天地,航天员训练也充满了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每次大型训练后,王浩泽都会写下训练小结,这是心得体会,更是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王浩泽这样写道: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王浩泽这样描述: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我们称它为“小黑屋”,我和另两名队友组成“666”团队,三个人和生物钟奋力对抗……思绪开始神游,眼皮逐渐放弃抵抗;时间长得让人如坐针毡,脑袋却如放弃治疗一般,逐渐低垂,只能靠胳膊苦苦支撑……结束海上训练后,王浩泽写道:海上搜救比陆上刺激一百倍!直升机掀起的风浪直扑过来,即使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拍打着后脑勺,耳朵根被浪花一刀刀割着。尤其是直升机临近时,海上犹如下起了瓢泼大雨,密密麻麻的水花噼里啪啦砸过来,海浪变得凶猛……2023年,王浩泽被选入神舟十九号乘组,和蔡旭哲、宋令东一起执行任务。指令长蔡旭哲给他们传授了飞行经验,与她同龄的宋令东操作能力较强,王浩泽则理论功底强,三人相互补位,各取所长。如今,王浩泽对太空之旅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3、九零后追梦人宋令东:从鲁西南田野到星辰大海神舟十九号,一艘承载着民族希望与科技梦想的飞船,预定于2023年10月30日4时27分发射升空。三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将肩负起这次意义非凡的飞行任务。而其中,一位九零后小伙宋令东,格外引人注目。他将首次踏入浩瀚宇宙,开启他的“问天”之旅。消息传到他的家乡——山东曹县侯集镇,淳朴的乡亲们为之振奋,也为这个从田间走出的航天英雄感到无比骄傲。这片孕育了宋令东的土地,是典型的鲁西南平原,沃野千里,麦浪滚滚。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或许不了解复杂的航天科技,但他们明白,飞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而他们的孩子,正在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宋令东的荣耀,更是整个家乡的荣耀。时间回到21年前,2002年,一个13岁的少年,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神舟五号发射的壮观景象。火箭腾空而起,划破天际,那一刻,少年的心中也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一颗名为“飞天梦”的种子就此埋下。这个少年,就是宋令东。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会成为那个驾驭飞船,遨游太空的人。“离太空更近的天空”,是宋令东对自己飞行员生涯的浪漫描述。高中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飞行员,一步步地向自己的梦想靠近。2013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变,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作为一名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中队中队长,他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这背后是无数次的艰苦训练和无私奉献。2016年,《解放军画报》捕捉到了他青春洋溢的笑脸,那是对梦想的执着,是对未来的憧憬。2018年,我国启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这对于宋令东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再次点燃了心中的飞天梦,积极参与选拔,并最终凭借过硬的素质和顽强的毅力,从众多优秀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于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宋令东对他们乘组默契程度的生动诠释。在训练中,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鼓励,共同面对各种挑战。他们就像一个紧密的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神舟十九号任务中,出舱活动和新的科学实验较多,这对航天员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宋令东和他的队友们进行了多次模拟出舱训练,并与科研人员反复沟通交流,共同完善实验设计,力求将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高到极致。“飞天”的接力棒,从60后、70后、80后的前辈手中,传递到了90后一代的手中。宋令东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将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带着家乡父老的祝福,飞向浩瀚的宇宙。他自信地宣告:“我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我们90后的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再次写满太空!”入选航天员队伍,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能够胜任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宋令东和他的队友们开始了更加严格、更加艰苦的训练。他和另一位新航天员王浩泽,在指令长蔡旭哲的带领下,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种模拟训练,包括复杂的操作程序、紧急情况的应对,以及太空环境下的生活技能。宋令东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航天员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追梦者的奋斗史诗。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星辰大海。他的成功,不仅源于他个人的努力和天赋,更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培养,以及无数航天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宋令东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勇敢追梦,永不放弃。他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他的故事,也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鲁西南的田野到浩瀚的太空,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荣耀的旅程。宋令东,这位九零后航天员,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国航天精神的真谛。他不仅是中国航天的骄傲,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他将与他的队友们一起,在太空留下更加深刻的中国印记!【适用主题+写作示例】【适用主题01】人类太空探索新征程【写作示例】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我国航天人的精密筹备下,成功进入太空,执行为期数月的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任务。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为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成功,离不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深厚积淀和不断创新。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每一步都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仅确保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还在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都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生动诠释。【适用主题02】坚实的科技实力【写作示例】从航天员的个人记录到空间站的技术突破,再到未来的登月和太阳系探测,中国航天以稳定的步伐、坚实的科技实力,开创了新的辉煌。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中国航天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从航天器设计到发射系统,再到轨道控制技术,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提升。例如,飞船采用的新型材料和技术,不仅提高了飞船的性能和安全性,更为未来更复杂的航天任务,如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基础。同时,航天工程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创新,如电子、材料、机械、通信等领域。这些技术在民用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据统计,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已经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神舟十九的飞天是中国的荣耀,也是人类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在未来的太空征程中,中国将继续团结全球力量,共同向未知的宇宙深处迈进,让太空科技带动生活的进步,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适用主题03】新时代的航天力量【写作示例】此次神舟十九号发射,“90后”航天员宋令东和王浩泽的加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年轻化和活力。他们代表着新时代的航天力量,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航天员的年轻化,也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将更加紧密地与时代脉搏相呼应。“90后”航天员的加入,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适用主题04】航天领域的女性力量【写作示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组成,其中王浩泽作为我国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她的加入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辉煌,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继刘洋和王亚平后,王浩泽是我国第3位女航天员。这不仅是对王浩泽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一种体现。王浩泽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女性在航天领域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王浩泽作为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她的突破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女性在航天领域地位提升的象征。她的成功,激励着更多女性投身于航天事业,展现了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力量和潜力。女性航天员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航天队伍的性别构成,也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适用主题05】日臻完善的航天人才培养体系【写作示例】从1995年选拔出以杨利伟为代表的第一批航天员,到2009年以刘洋、王亚平为代表的第二批航天员,再到此次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第三批航天员,我们看到,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从神舟十八号的“80后”到神舟十九号的“90后”,中国空间站乘组此次换班,为航天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也彰显出我国航天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日臻完善与成熟。【适用主题06】国际视角与国际合作【写作示例】在太空中,没有国界之分。中国空间站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吸引了多国的目光。联合实验、资源共享,这些行动不仅是科技的交流,更是和平共处、携手探索宇宙的美好愿景的体现。中国航天事业一直秉持开放态度和合作精神,神舟十九号的发射成为国际合作的桥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航天领域开展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中国将在人类航天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适用主题07】追梦不止【写作示例】神舟十九号的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对全人类探索精神的一次致敬。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梦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就像是给所有追梦人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无论梦想多么遥远,只要我们敢于追求,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为神舟十九号的发射成功欢呼,更要为那些勇敢追梦的人加油。无论是在航天领域,还是在其他任何领域,每一个追梦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只要勇敢追求,就能拥抱那璀璨的星空。【适用主题08】民族精神凝聚【写作示例】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中国航天人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种民族精神的凝聚对于国家的团结和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在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后,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自豪和对航天员的敬意。【适用主题09】开放性和包容性【写作示例】在这次任务中,神舟十九号将开展多达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这些项目涵盖了空间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人类揭示宇宙的奥秘、拓展生存空间、提升生活质量。这些研究的成果,不仅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还将为全人类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与此同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欢迎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国风范,也为国际航天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通过与国外航天员的共同飞行和合作研究,我们可以共享航天科技成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进步。【适用主题10】人类智慧和勇气【写作示例】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发射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更属于全人类。它们展示了人类用智慧和勇气征服太空的决心和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中国航天事业能够继续取得更多的辉煌成果,为人类探索太空、拓展生存空间、提升生活质量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能够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让太空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和平之地。【适用主题11】国家战略支撑【写作示例】在国家战略层面,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增强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为中国在国际航天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合作机会。其次,航天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如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增强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自主能力,提高了国家的战略安全水平。此外,航天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有着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它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估算,航天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7元至12元的相关产业发展。【适用主题12】科学探索拓展【写作示例】神舟十九号搭载了多项科学实验和研究任务,将在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这些研究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推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同时,神舟十九号的发射也是中国探索宇宙、拓展人类活动空间的重要一步,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人类在太空的长期生存和工作提供了可能。例如,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将来实施载人登陆月球、火星的空间任务。【适用主题13】科普教育契机【写作示例】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是一次科普教育的绝佳机会。它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下一代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储备人才。许多学校在神舟十九号发射后,组织学生观看发射直播、开展航天主题的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航天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素材积累】名言名句1.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树2.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3.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4.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5.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6.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加加林7.今天,我们向天发问,问的是宇宙的奥秘,回答的是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新征途。——周劼8.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戈达德9.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10.无论是千米之厚的地下、万米之深的海底,还是千万里之远的地球空间、亿万公里之遥的浩瀚星际,都以其深邃的未知吸引着人类永恒的幻想和探索,也开辟着国家间科技、创新竞争的新“战场”。——周劼【作文真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中国古代科学家孜孜探索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20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事业艰难起步;20世纪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飞过广袤的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探索,攻坚克难,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假如你将作为振华中学的学生代表,参加电视台举办的以“中国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记述了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中国人对宇宙太空“求索”的历史。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航天重器的研制,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求索的航天精神。由此可知,材料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中华民族先民对宇宙的探索,历经千年的探索诗中寄托了先民对宇宙的思考、人定胜天的梦想;第二,现代航天人的探索奋斗,这一阶段的探索奋斗既有科技进步的力量,也依然有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以求、默默奉献的精神;由此,得出第三点——航天精神的内涵,即“接力探索,攻坚克难,不断超越”。试题要求进行以“中国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演讲,因此写作时要对“航天精神”的内涵有所解读,可以列举具体的人、团队的事迹,来展现何为“航天精神”;其次,要写出“航天精神”在当今时代、在我们中国的重要作用,体现“航天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然后可以由“航天”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表明这样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多;最后要体现青年人的感悟,青年当继承并发扬这样的“航天精神”,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行文应立足航天精神,但不局限于航天领域,可由航天精神拓展到其他领域,如抗美援朝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探索、奋斗、超越的精神风貌。所以行文必须写出对“航天精神”的思考,完全不提航天精神不符合要求;行文仅仅写“航天精神”,没有拓展到其他方面,也未联系当今青年,同样不符合要求。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立意】1.凌空飞天征寰宇,我辈正是少年时。2.让“航天精神”照亮复兴征程。3.响应航天精神感召,我辈砥砺前行。【范文】探索未知,挑战自我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从“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到“玉兔”二号月球车巡视探测月球,“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再到“神舟十二”“神舟十三”相继升空,从古人的异想天开到今天的梦想成真,我们走过了太久远的历程。但仅仅是时间的积累,并不足以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苍穹,我们深知,没有航天人的不断探索,没有整个民族不断超越的精神,我们只能靠笃信传说演绎夸父逐日的浪漫。正是因为航天人不断探索,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我们的向往更加辽远,我们的梦想更加瑰丽。航天探索使我们拥有了卫星通信技术,让我们全球互联,转瞬间我们又向万物互联进发;正是不断地探索让55颗北斗组成天网,实现全球定位;正是不断地探索让我们拥有了利用空间技术研发的新药物,未来我们可以把更广大的福祉赠送给世界的人民。面对困难,我们不断挑战,面对未知,我们不断探索。在漆黑的夜空中,“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打开了探索太空的大门;面对未知的月球背面,我们不断探索终于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面对遥远的火星,我们不畏路途险阻,终于看到橘红的大气层,蓝色的夕阳。在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嫦娥二号曾因技术问题差点无法顺利升空占领轨道。在关键时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带领北斗全部员工没日没夜地工作,谢军曾累到一天多次晕倒在现场,就是这样不停地工作,突破了人体的极限,终于在截止时间前二个小时完成任务。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小时候性格内向,胆小懦弱,他不断地突破自己性格的缺陷,终于由一个怕爬十五米高的竹梯的小男孩变成了我国进驻太空第一人。“航天精神”是老一代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于筚路蓝缕中以启山林的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让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不再凌空蹈虚。我们的生活和奔赴太空并行在不同的轨道,我们同样需要学习航天精神,同样需要去探索未知,去挑战自我。只有挑战我们的极限,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看到不同领域的精彩,才能够感悟到我们的先民对宇宙怀有的最朴素最真挚的热爱。“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航天精神,能够像航天人那样不停探索,不停超越。火星将不再遥远,宇宙将不再遥远。谢谢大家!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刚刚成功返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又带着3名航天员再次出征太空。近年来“天问”探火星、“嫦娥”登月球、“天和”游星辰……几代航天人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突破道道难关、跨越重重险阻,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引领着一大批航天人艰而不惧、难而不畏,以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谱写航天事业的壮美篇章贡献青春力量。新时代的基层年轻干部,当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砥砺担当作为,加快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之栋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使命,实现“化茧成蝶”的蜕变。“蜘蛛网小如钱许,也展经纶据一方”,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人从一张白纸开始,不为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用汗水和热血在大漠深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寂寂无闻”,铸就“大国重器”。年轻干部要俯下身子,将人生抱负扎根基层土壤,与群众汗洒在一起、事干在一起、情融在一起。要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在为民服务的一线岗位上磨炼意志,在亲身感受群众冷热、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擦亮青春亮丽底色,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健、更扎实。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航天器材不能容忍一丝缺陷,总装团队不能出现一丝差错,测试团队千万遍地检验测试,航天人以“不差毫厘”的精准托起火箭腾飞,实现发射成功率100%的“神州”神话。“致广大而尽精微”,年轻干部要有精品意识,做推进工作的精致主义者,在做事的精深、厚度上下功夫,在工作的品质、水准上做文章,以小事成就大事,以实事成就实绩,把专业的工作做精致,把精致的工作做精彩,把精彩的工作做出彩。以“千万人吾往矣”的磐石信念,淬炼“利刃尖兵”的锋芒。“胜非其难,持之者难也”,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遇难不怕、见险不惧,以勇往直前的状态,在艰难险阻中练就硬本领,做到了发射必成功、返回必安全。年轻干部要传承好航天人“能征敢战”的作风,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工作决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全力以赴、聚力以对,用担当实干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桩筑基、添砖加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谢谢大家!【精选时评】第5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首次迎来90后中国青年网今天,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北京时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70后蔡旭哲、90后宋令东、王浩泽组成。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同为80后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至此,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当天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11时00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随后,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90后”飞天逐梦书写中国航天未来与希望央广网北京时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组成。其中,蔡旭哲是时隔22个月二度飞天,刷新了我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用时最短纪录;“90后”的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太空任务。从1995年选拔出以杨利伟为代表的第一批航天员,到2009年以刘洋、王亚平为代表的第二批航天员,再到此次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第三批航天员,我们看到,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从神舟十八号的“80后”到神舟十九号的“90后”,中国空间站乘组此次换班,为航天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也彰显出我国航天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日臻完善与成熟。作为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航天员王浩泽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在参加航天飞行工程师的选拔前,身为科研工作者的王浩泽从事火箭发动机的预研工作。入选航天员队伍后,没有接受过飞行员训练的王浩泽面临着重重挑战。在离心机测试中,她承受着每次呼吸都像肺部被撕裂的痛苦,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力,她坚持了下来,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全部考核。另一位“90后”航天员宋令东,他的飞天梦始于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他,曾驾驶战鹰护卫祖国的天空;如今作为航天员的他,将透过空间站的舷窗遥望星河,以另一种方式守护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从王浩泽和宋令东的身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正在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成为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为了穿越千年的“天问”,踏上一路攀登的旅程。六十多年的航天梦,三十多年的载人飞天梦,正在中国几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回望那无数个感动我们的倒计时发射、交会对接、出舱等场景,无一不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精准诠释。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激励下,中国航天人建设航天强国、飞天逐梦的奋斗征程将一往无前。两个“90后”,见证中国航天的朝气蓬勃大众新闻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是“一老带两新”的搭配,除了“70后”指令长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是两个“90后”,其中籍贯山东曹县的宋令东,生于1990年8月;籍贯河北滦平的王浩泽,生于1990年3月,这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中首次出现“90后”身影。两名“90后”航天员的出现,不仅显示我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而且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在经过30多年跨越发展之后,依然朝气蓬勃。目前,我国航天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稳定,执行任务时年龄最大的是费俊龙,在神舟十五号任务中担任指令长,当时57岁,此外56岁的邓清明在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参与了飞行;多数航天员年龄集中在40多岁这一区间神舟十八号乘组中,叶光富1980年出生,担任指令长,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指令长;30多岁的航天员逐渐开始“挑大梁”,此前执行任务年龄最小的李聪出生于1989年10月。这次两个“90后”参与进来,说明我国航天员队伍“老中青”搭配,有干劲,有后劲,还有冲劲。两个“90后”航天员的职责不同,在不同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显示出我国年轻航天员才干的“多面化”,我国航天事业正向“航天+科学研究”深化。公开信息显示,两个“90后”,都可称之为“首位”——宋令东是我国首位“90后”男航天员。他之前是空军飞行员,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中队中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王浩泽则是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毕业于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期间,王浩泽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并被保送至本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联想到神舟十六号发射时,出生于1986年11月桂海潮以首位载荷专家身份上天,说明我国航天事业正向专业航天科学研究领域延伸。两个“90后”航天员,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很“接地气”。说明在今天这个时代,只要勤奋好学,“是金子总会发光”。公开报道显示,宋令东的老家在曹县侯集回族镇回楼村,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中考结束后,宋令东曾随同父亲进城收废品。母亲在他刚一岁半的时候离开家,前往县城卖凉皮。父辈们没机会好好读书,孙辈里十个孩子却考出来八个大学生。王浩泽出生在河北滦平县,父亲是一名交通警察,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母亲幼时家贫,被迫辍学,可依旧一边干农活,一边挤出时间自学。最终,母亲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母亲的言传身教,让王浩泽从小就知道,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正是靠着这股子劲儿,王浩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两个“90后”航天员的成长足迹,是年轻人的榜样力量。从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如今宣布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载人登月目标,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个台阶,步步生辉。但中国航天强国的建设和中国航天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航天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天两个“90后”执飞神十九,明天他们将是实现中国航天“更上一层楼”的中坚力量。他们成长的每一步,是个人的进步,也体现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更昭示着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再创辉煌搜狐网近日,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再次让全球瞩目。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这篇评论中,我们将回顾这次发射的核心事件,并探讨不同社会舆论对此事的观点和态度。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无疑是近年来中国航天领域的一大亮点。此次任务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看法。一方面,许多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自豪。他们认为,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这种观点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航天事业在推动科技进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支持者们坚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国能够在未来的航天探索中取得更多突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持保留态度。他们担心巨额的科研投入是否值得,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否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福利上。这部分人群更关注的是实际的社会效益,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平衡地分配资源,以解决更多现实问题。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不妨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一事件。首先,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其次,航天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通信卫星到气象监测,再到灾害预警,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航天事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支持。此外,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向年轻一代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只要勇于追梦、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少年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航天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挑战。因此,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继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无论是支持者还是质疑者,他们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如何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航天事业的发展真正造福于人民。最后,我们不妨借助AI智能的力量,进一步推动自媒体创业的发展。简单A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航天数据,为我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见解和信息。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共同见证更多辉煌的时刻。外媒热评神十九发射成功,中国将做太空实验引关注中国新闻网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被全世界的目光聚焦。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从这里腾空而起,飞赴天宇。法新社、路透社等境外主流媒体关注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发射成功!将在太空做实验法新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外媒关注到,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法新社报道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神十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法新社等外媒关注到,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报道还称,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2025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路透社指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4次载人飞行。路透社介绍,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龙马组合”创下多个“第一”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关注到,此次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报道称,属龙的“70后”航天员蔡旭哲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报道还称,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宋令东是第一个飞天的“90后”男航天员,王浩泽同样是“90后”。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浩泽入选前是一名高级工程师。《联合早报》还强调,航天员王浩泽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也是中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法新社关注到,王浩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要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保护我们的太空家园。”她说,“我也想去深空遨游,向星空挥手。”中国航天事业硕果累累除了关注神十九发射,多家外媒还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予以积极评价。路透社报道称,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指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该媒体还回顾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事迹。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报道指出,自2003年杨利伟圆梦太空至今,从“60后”到“90后”,共有24位飞天英雄亮相问天阁。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截至目前,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支持17名航天员成功执行17次出舱活动,有力保障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高效运行。许多境外媒体注意到,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九号,几十年间,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创造出累累硕果。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中国第三位女航天员征战太空科技网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最后一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值得祝贺!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带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三名航天员乘组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开始征战太空。此次载人发射采取的同样是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因此在中午前六名航天员就会完成太空会师!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已久,终于迎来了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火箭的升空,新一轮的载人飞行任务开启了!此次三名航天员乘组也是看点满满,一直以来大家最为期待的女航天员终于亮相。03号航天员王浩泽也成为中国第三位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指令长由蔡旭哲担任,1976年出生的他要比02号和03号航天员大出一轮还要多,年龄上是老大哥,工作上是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可能很多人已经发现了,随着中国空间站最近几次载人发射任务,全部都是第二批次航天员担任指令长,带领第三批次航天员“新人”来执行飞行任务。这就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最经典的“老带新模式”,当然这里的老并非是年龄上的老,而是经验丰富和老练。蔡旭哲上一次执行飞行任务就在22个月前,这个时间间隔其实还打破了新的纪录,不到两年的时间蔡旭哲就再次执行飞行任务重返天宫。在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时候蔡旭哲是作为03号航天员,指令长是陈冬,02号航天员是刘洋。在当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时候,他们就被称为最繁忙的乘组,没想到蔡旭哲此次作为指令长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同样任务非常艰巨。02号航天员宋令东和03号航天员王浩泽都是中国第三批次航天员,同时也都是90后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是航天驾驶员,而王浩泽是航天飞行工程师,这一点就与刘洋和王亚平不同了。中国的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航天员都有战斗机飞行经历,全部都是航天驾驶员,但是到了中国第三批次以及第四批次航天员选拔的时候就要考虑中国空间站任务甚至是载人登月!因此就额外出现了航天飞行工程师以及载荷专家细分的职业,目前为止王浩泽是中国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并且她很年轻。神舟十八号乘组被称为“80后乘组”,而神舟十九号几名航天员给自己取名为“龙马乘组”,两个乘组很快就要在空间站见面。神舟十九号的任务也比较艰巨,在轨飞行6个月除了常规的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之外,还要进行多次的出舱太空行走,和神舟十八号的出舱任务比较类似,继续为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进行加固作业。太空并不空,其实很危险,有大量的微陨石以及各种太空垃圾碎片绕地球运动,当空间站无法提前预警躲避一些碎片,便只能“硬碰硬”的撞击。国际空间站上就已经发生过多次撞击事件,并且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俄罗斯联邦的联盟号飞船。不仅仅是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也是如此,神舟十七号的出舱任务就完成了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修复工作,就是因为前期被陨石颗粒给撞击了,导致太阳翼出现损坏。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发射任务采取“发一备一”的本质原因,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备份的载人飞船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出发前往救援。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还提到了这个问题,特别祝NASA滞留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早日返回地球。在神舟十九号刚入轨的阶段其实任务比较繁重,首先要完成和神舟十八号乘组的在轨任务交接工作,尽快的掌控空间站,11月4日神舟十八号乘组按照计划会返回地球,同时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要下行,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11月中旬要完成上行工作。因此说在较短的时间内神舟十九号乘组要告别两个飞船,同时在轨迎接一个货运飞船,要知道按照最初的计划,天舟八号是要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之前发射,现在发射延期,一些工作任务从神舟十八号乘组手中转移到神舟十九号乘组这里,稍显繁忙也可以理解。“70”“80”“90”后天宫拍下全家福大象新闻神舟十九号10月30日的成功发射,以及此前一天航天员的集体亮相,让3位“太空人”成为了10月30日的焦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其中两位“90后”的现身更是备受瞩目,尤其是90后女性航天工程师王浩泽,则是焦点人物中的“娇点”。细心的网友发现,此次飞天三人组成员可谓是各有“特色”。其中“老大”蔡旭哲是1976年生人,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曾于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并于2022年6月5日,和陈冬、刘洋一起执行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次属于故地重游“二次飞天”,而且打破了连续飞天时间间隔的最短记录。1990年8月出生的宋令东,山东曹县人,属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同三人组中的“老大”蔡旭哲一样,宋令东入选前也是空军飞行员,而本次航天则属于首飞。与宋令东同龄的王浩泽也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河北省滦平县人,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而作为历史上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她还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性航天工程师。航天事业既是对未知世界的终极探索,也是对人类自身极限的终极挑战,需要相当过硬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知识贮备、技术素养,能够担此重任,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天之骄女”。作为90后的宋令东和王浩泽,此前都经过了层层选拔。飞天三人组里,指令长蔡旭哲经验丰富老道,宋令东实操能力过硬,王浩泽则理论功底够强,可谓是相互补位,各取所长。10月29号,飞天三人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集体亮相时,宋令东曾对中外媒体记者说过这样一番话:如今,“神舟家族”的飞天接力棒,已从60后、70后、80后的前辈手中,传递到了90后一代。“作为一名90后航天员,能够有幸为国出征,执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深感荣幸与自豪。出征在即,重任在肩,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90后的形象。”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夜赴太空三大“护身法宝”揭秘中国新闻网10月30日凌晨,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驾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开启新一轮“太空出差”。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中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格的航天器。从地面到太空,从神舟飞船到中国空间站,为了这次三名航天员的夜赴“天宫”之旅,研制团队在飞船上准备了多件“护身法宝”。航天员的手臂延长器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由于身体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航天员无法前倾身体去操作仪表板上的设备。为此,科研团队研制出操纵棒,好比为航天员手臂加上一个延长器。据介绍,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外部轮廓曲面完美贴合航天员掌心,可满足航天员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操纵棒杆体为可无极伸缩式,航天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操纵棒的长度。杆体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料,比强度高,手感舒适,外观光泽,富有美感。“夜间驾驶”的“探照灯”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是第8艘造访中国空间站的载人飞船。飞船入轨后,需先与空间站实施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才能进入空间站工作生活。由于空间站在轨飞行会周期性经过地球阴影区,因此,载人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时,照明条件十分重要。神舟飞船装有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也为飞船与空间站在阴影区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借助这两种照明设备,当神舟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可以判读仪表数据、手动开关指令,为成功交会对接增添保障。飞船“守门人”从神舟飞船转移至空间站,航天员需要完成打开和关闭舱门等动作,开展穿舱活动。为了防止航天员在舱内生存的气体泄漏,舱门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可通过检测整舱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虽准确可靠,但存在耗时长的缺点。对此,科研人员研发了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舱门快速检漏仪可以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从而提示航天员“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当前,舱门快速检漏仪已成为载人航天器的“必需品”,为航天员舱内活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神舟十九号计划太空驻留约6个月光明网10月29日上午,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相关情况。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航天员蔡旭哲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两人都是90后,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浩泽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也将是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三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据介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此外,将在空间站建成两周年之际,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介绍空间站入轨以来开展科学与应用任务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林西强介绍,为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上行货物运输成本,增强上行货物运输灵活性,探索发展商业航天模式,去年发布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并从10家方案中优选出4家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经过第二轮择优,最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胜出,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第四批航天员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未来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林西强表示,今年5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他们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2个月来,重点开展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理论学习和针对性体质训练,同时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专家授课、文化渲染等多种形式活动。后续,根据训练大纲和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船舶修造劳务分包合同
- 印刷委托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方案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培训合同2篇
- 开业庆典合同
- 销售商品合同范文
- 汽车装饰用品购销合同范本
- 基于2024年度目标的营销策略与实施合同2篇
- 手车交易合同完整版
- 年度市场营销策划合同(04版)
- 半导体器件第二章pn结第1节
- 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 AASM睡眠分期新规则
- 动土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AEAS词汇语法模拟试题-澳洲原版教材50题精选
- 项目负责人B证继续教育在线试题(共8套带答案)
- 圆的标准方程(公开课)(课堂PPT)
- 江苏省城镇燃气安全检查标准(试行)
- 结构化学期末复习-选择题
- MT_T 1172-2019 矿用移动式注浆泵技术条件_(高清版)
- 服装CAD教程适用于ET等软件打板推板的快捷键及功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