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通论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史通论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史通论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史通论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史通论上》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史通论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史通论上英文名称:GeneralTheoryofChineseHistory(Part1)课程编号:F053081031学分:3.5学分总学时/课内实践学时:5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开课单位:文法学院适应对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中国史通论程性质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具体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内容,熟悉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认知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了解不同时期的民族与外交关系。课程教学方式为理论讲解,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通过讲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绵延不绝、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基础素养,从而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博大、包容的胸襟。TheGeneralCourseofChineseHistoryisabasiccourseforthemajorofculturalrelicsandMuseology.ThepurposeandtaskofthecourseistohelpstudentsmastertherelevantcontentsofancientChinesehistoryandgetfamiliarwiththedevelopmentofancientChinesehistorybyexplainingspecificknowledgeofpolitics,economy,cultureandsociallifeinvariousdynastiesofprimitivesociety,slavesocietyandfeudalsociety.Understand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andsociallifeindifferentperiods,andunderstandethnicanddiplomaticrelationsindifferentperiods.Theteachingmethodistheoreticalexplanation,andtheassessmentmethodisclosed-bookexamination.Throughteachingknowledge,studentsareguidedtounderstandthelongandsplendidhistoryandcultureofancientChina,improvethebasicqualityoftraditionalcultureofstudents,soastofirmlyestablishculturalconfidence,andcultivatestudents'patrioticfeelingsandbroadandinclusivemind.二、课程目标1.追寻探索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体悟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2.熟悉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认知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了解不同时期民族与外交关系。3.丰富和充实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夯实人文知识储备。1.PursueandexplorethehistoricaloriginofChinesecivilization,understandtheextensiveandprofoundhistoryandcultureofancientChina,strengthenculturalconfidence,establishnationalself-esteemandself-confidence,andcultivatestudents'patrioticfeelingsandcorrectoutlookonlife,valuesandcareeroutlook.2.FamiliarwiththedevelopmentofancientChinesehistory,understandthe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andsociallifeindifferentperiods,andunderstandtheethnicanddiplomaticrelationsindifferentperiods.3.Enrichandenrichtraditionalculturalaccomplishment,haveaprofoundcognitionandunderstandingof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Chinesecivilization,andconsolidatehumanisticknowledgereserve.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掌握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概况及学术前沿信息2毕业要求2:具有坚定、正确政治信念,热爱祖国,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了解3毕业要求3:具有坚定、正确政治信念,热爱祖国,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了解;掌握历史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1、3四、课程教学安排中国史通论课程共有17项专题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序号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课堂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学时小计1原始社会:古猿、猿人、古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222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父系氏族223奴隶社会:夏朝444奴隶社会:商朝445奴隶社会:周朝446春秋战国民族融合对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447统一战争与秦帝国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融合、文化交流448汉承秦制:西汉王朝449东汉王朝的建立4410魏蜀吴三足鼎立4411西晋王朝的统一与灭亡民族融合是中华文明共同体形成的前提2212偏安一隅:东晋王朝2213南北朝时代4414再次统一:短暂的隋朝专业素养培养4415大唐王朝的兴盛与衰落民族自豪感培养4416博物馆参观2217复习与答疑22合计54256教学安排1.原始社会:古猿、猿人、古人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人类起源早期主要的人种类型,熟悉掌握各类型人种的在中国疆域内典型的代表,对其出现时间、年代以及代表遗物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了解各人种的婚姻形态、生活形态以及社会组织。教学内容:古猿、猿人、古人的典型代表,及其出现时间、地点、距今年代重点难点:人类起源早期人种的婚姻状态与社会组织思政元素: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2.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新人与氏族公社产生的推动因素,了解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状态;掌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典型的文化遗存,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经济发展与原始艺术的萌芽,了解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形态和社会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新人的典型代表及其工具、武器方面的改进,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状态;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形态和社会组织。重点难点: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形式与婚姻形态(对偶婚的产生背景),婚姻形态的转变与私有制产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3.奴隶社会:夏朝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夏朝建立与衰亡的历史过程,对夏朝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有较为系统的理解,了解夏朝国家机器的运转情况。教学内容: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国家机器的主要内容与运转状况重点难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以及奴隶制社会形态下国家机器的雏形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4.奴隶社会:商朝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商朝建立与衰亡历史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理解商朝国家机器在夏代基础上的发展与完善,了解商贷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与文化领域的发展。教学内容:商朝兴亡的历史事件、商朝的国家机器重点难点:商朝阶级关系及商朝通知后期阶级矛盾的加深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奴隶社会:周朝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西周政权建立的历史过程,熟悉周朝为巩固统治在政治、经济方面建立的基本制度,了解西周统治下国家机器的运转情况,以及礼乐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适用对象,西周统治中后期社会矛盾的主要体现,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的产生原因与发展经过,了解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演变,西周国家机器发展与完善、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礼乐与刑法制度的建立及其不同适用对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6.春秋战国教学要求:解帮助学生掌握东周建立后周王室政治、经济实力的衰微,“春秋五霸”两种不同的观点,以及春秋时期各国君主确立霸权和霸权丧失的历史过程,了解争霸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与会盟,掌握“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此时战争的性质。教学内容: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吴越霸权确立的历史过程,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弭兵之会的实质,争霸战争的战争性质,统一战争的历史进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思政元素: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璀璨夺目,这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密不可分,春秋战国时期是多民族迅速融合,统一国家即将建立的准备时期,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7.统一战争与秦帝国的建立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秦帝国建立后实行的各项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这一时期秦国主要的阶级关系。教学内容:秦帝国完成统一及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及秦末农民战争的发展历史重点难点:秦帝国建立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主要构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8.汉承秦制:西汉王朝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西汉王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熟悉西汉王朝的兴盛与衰落,了解西汉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及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教学内容: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的农民战争、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重点难点:汉王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熟悉西汉王朝的兴盛与衰落的历史进程,西汉社会的外交及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9.东汉王朝的建立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东汉王朝前期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熟悉东汉王朝的兴盛与衰落,了解东汉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及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教学内容:东汉前期政治、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东汉社会经济、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重点难点:东汉王朝建立与衰落的历史过程,政权后期外戚与宦官专权的危害,党锢之祸,东汉社会的经济、外交及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0.魏蜀吴三足鼎立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魏、蜀、吴三国政权各自经营的主要措施,熟悉三国主要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教学内容: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魏国对北方地区的重建、诸葛亮治蜀与蜀国的后期政局、吴国对江南的进一步开发重点难点:三国经营措施以及典型战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1.西晋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西晋政权的建立经过及其完成统一的主要措施,熟悉西晋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了解西晋后期北方地区的民族关系。教学内容: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过程、晋武帝与太康之治、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重点难点:八王之乱的历史过程,北方地区民族关系的激化,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思政元素:民族融合是中华文明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2.偏安一隅:东晋王朝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东晋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熟悉政权发展的特点,了解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特征,以及此时南北方政权的关系教学内容:东晋建国、门阀士族政治、南北朝政权的战与和重点难点:东晋建国的历史过程,王、庾、桓、谢门阀士族的转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3.南北朝时代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南北朝政权的演替,熟悉南北朝政权的关系,了解南北朝政权政权建设、经济制度、政权关系、民族关系、文化及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北朝政权的统一与分裂、南朝政权的演替、南北朝政权建设、经济制度、文化与社会生活、南北朝政权的对峙与交流重点难点:南北朝政权的对峙与交流,民族融合进程的加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4.再次统一:短暂的隋朝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隋朝政权的建立经过及其完成统一的主要措施,熟悉隋朝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了解隋王朝的经济制度、民族关系与文化社会生活。教学内容:隋朝前期的政治、农民战争和隋朝的灭亡、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难点:府兵制、均田制、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搜集隋炀帝有关史料,学会搜集史料,查找文献,整理史料的专业技能;能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与过;正确认识安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5.大唐王朝的兴盛与衰落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唐王朝政权的建立经过及其完成统一的主要措施,熟悉唐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了解唐王朝的民族和外交关系,唐王朝的经济制度、文化和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唐末农民大起义、唐代的民族关系、唐代的中外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