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说“木叶”》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9 《 说“木叶”》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9 《 说“木叶”》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9 《 说“木叶”》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9 《 说“木叶”》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说“木叶”林庚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月亮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深林人不知,月亮来相照。——王维

月亮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月亮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床前月亮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月亮,低头思故乡。——李白料得年年肠断处,月亮夜,短松冈。——苏轼海上生月亮,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月亮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挟飞仙以遨游,抱月亮而长终。——苏轼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月亮共潮生。——张若虚

同是月这个意象,为什么诗人在不同的诗中用“江月”“满月”“夜月”等不同词语来表达?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明月月月亮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工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简介

林庚,福建闽候人,1910年2月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诗人,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天问论笺》、《空间的驰想》古典文学专著,《夜》《春野与窗》《问路集》等新诗集。提出著名的论点:“盛唐气象”对盛唐诗歌的艺术概括“少年精神”。近影一九三三年留《说“木叶”》是一篇文化随笔,属于议论文中的杂文。“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本文论题;说“木叶”就是对古诗中的“木叶”这一意象进行论说。题目解说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课文旁征博引,把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句挑选出来进行比较、辨析、归纳、玩味,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一、主题概括

栏目链

课文探究1.作者举杜甫“落木”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①说明自从屈原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由“木叶”发展到“落木”。②结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2.诗人为什么钟爱一个“木”字呢?诗歌创作是用形象思维,不是用概念思维,“树叶”“落叶”虽然概念准确,符合逻辑,但是于形象的创造无助;“木叶”“落木”虽然从概念上看违背了逻辑,但是却有助于形象的创造。3.比较吴均和曹植的诗句,指出“高木”与“高树”的区别何在。①“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高木”有落叶的景况。②在意境上不同,“高树”饱满,“高木”空阔。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的暗示呢?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5.从诗歌暗示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古典诗歌中很少见“树叶”。“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树叶”不比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因而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少见。6.“木”除了有落叶的暗示,还有什么暗示?作者是如何论述“木叶”的形象特点的?①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②作者先论述“木”的普遍性: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然后从这一普遍性对“木”作为“树”的形象的左右作用,总结出“木叶”的形象特点: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最后引用诗句说明“木叶”这一形象所达到的艺术境界。7.“落叶”“黄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黄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缺少飘零之意。8.“落木”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木叶”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现象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用“木叶”甚至“落木”而极少看见用“树叶”或“落叶”质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木落叶暗示艺术特征木:暗示微黄与干燥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艺术特征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C当堂检测1.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B.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坚信自己的事业是合于仁道的(真理),即使生前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启发他们沿着他的足迹前进。C.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的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D.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解析:A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B项,“合于仁道的(真理)”,应是“合于仁道(真理)的”。D项,“(周邦彦《满庭芳》)”应放到引号外面。当堂检测当堂检测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B.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C.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