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文本说明2024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2D/wKhkGWdBvIiAKmxdAABmZmIGL9k609.jpg)
![规划文本说明2024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2D/wKhkGWdBvIiAKmxdAABmZmIGL9k6092.jpg)
![规划文本说明2024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2D/wKhkGWdBvIiAKmxdAABmZmIGL9k6093.jpg)
![规划文本说明2024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2D/wKhkGWdBvIiAKmxdAABmZmIGL9k6094.jpg)
![规划文本说明2024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2D/wKhkGWdBvIiAKmxdAABmZmIGL9k60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项目概况
1、地块现状项目选址位于xx。二、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规划及建筑设计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局提供的相关规划设计要点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5、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GB51054-2014);7、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67-2019);8、业主提供的有关生产及工艺要求;9、其他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设计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遵照现行的有关规范,充分考虑厂区现有地形、地貌特征及周边环境,厂方提供的设计有关要求,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从高起点、高品位切入,提升厂区环境质量,建立良好的秩序和形象。做到整体规划,资源共享,社会与经济效益并重。
2、建筑的风貌设计将注重简洁、实用和与企业形象相协调。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色彩,使建筑外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展现出企业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如绿化和庭院等,增加建筑的美感和人文氛围3、强调功能性,设计将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作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规划,确保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连贯性和高效运作。从生产车间到生活区,再到展示区,每个区域都将被精心设计,以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和便利性。4、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方针,在注意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建设发展的需要,设计力求具有可操作性与应变性,以满足功能使用的要求;用地力求紧凑、经济、合理。四、生产工艺1、2中性溶液五、总平面设计相关退界按对等退让用地边界线,建筑退用地边线各≥5、8、15米。整体地块呈三角形,中间被现有沟渠分割成一期和二期用地,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一期地块。一期地块北临城市主干道良梨路,东临纵十三路,南侧临近沟渠,设计从场地的功能分区出发,场地北侧布置两栋钢结构铜加工厂房和一栋混凝土开关柜生产厂房,中间布置一栋钢结构厂房,南侧临近现有沟渠,后期改造成一条景观河道。沿河道布置宿舍食堂和研发中心,规划布局上面结合场地和周围环境,动静,内外分区明确,规划合理,厂房之间间距均大于10米,内部道路宽度从7米~12米,满足生产运输等需求,消防通道均大于等于4米宽。满足日常需求同时满足消防要求。六、建筑单体设计本次建设规划主要为4栋生产车间、及1栋宿舍食堂、1栋产品展示中心、垃圾收集点及2栋门卫;1#车间为3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长度89.2米,宽66.2米;建筑柱网为8.9米、8.25米;层高4.5米;建筑高度13.8米,女儿墙顶高度16.2米,屋顶结构找坡3%;耐火等级二级,车间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厂房内部通过四部楼梯及四部货梯组织竖向交通。2#车间为1层门式刚架钢结构;长度80.2米,宽度66.2米;建筑柱网为7.5米、8.0米,7.0米;檐口高度9.15米,女儿墙顶高度11.35米,屋顶坡度5%;耐火等级二级;厂房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3#和4#车间为1层门式刚架钢结构;长度160.2米,宽度66.2米;建筑柱网为7.5米、8.0米,7.0米;檐口高度9.15米,女儿墙顶高11.35米,屋顶坡度5%;耐火等级二级;厂房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
。
5#为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东西长度47米,南北宽度56.10米,建筑高度23.550米,檐口高度21.60米;建筑柱网为7.8米*6.0米;南侧为厂区食堂,层高4.2米,食堂可同时提供约300员工用餐,北侧为宿舍,一~六层层高3.6米,宿舍内部通过两部楼梯及一部电梯组织竖向交通;宿舍约提供460张床位。
6#主体为二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主要柱网为8米,9米;建筑高度9.45米,檐口高度7.80米,一层层高4.5米,二层层高3.3米。厂房设计建筑色彩明快,整个厂区建筑富有现代气息,符合园区建筑的性格特征。七、平面定位与竖向设计(一)平面定位1、对规划建筑的外墙线拐点标定坐标值。2、对道路宽度、道路的缘石半径以及部分建筑的长宽均以平面尺寸给以标定。3、在进行建(构)筑物施工图设计时,在不影响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对定位尺寸及其坐标值可作适当调整。(二)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本着结合现状、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方量和满足地表排水的原则进行规划。1、道路竖向设计厂区内的道路竖向设计首先要解决好与外围城市道路的竖向衔接关系,保证厂区内雨水能排出厂外。道路标高作为竖向设计的参照值,待道路建成后,再按道路实际标高对设计的各标高值进行调整。考虑到厂区现状地形标高,故厂区内道路纵坡一般确定在0.3%-1.0%之间。342、地块的竖向设计结合现状和规划的要求,适当地增减现状地坪的标高,以满足排水的要求。地块的排水纵坡原则上确定为1%-5‰左右,以减少土方量。地块的排水方向一般就近排向厂区道路,再由道路下埋设的雨水管排向外围道路。3、建筑室内地坪标高的确定本竖向设计确定的室内地坪标高一般高出室外地坪0.15-0.30米。八、绿色建筑设计8.1、绿色节能设计1.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2016)《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5076-2017)《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2.总平面设计(1)本项目地处气候分区的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2)总平面设计将所有建筑主要朝向为南向,为本地区的最佳朝向,以充分和用冬季日照,以达到节能的目的。(3)布局上各建筑绝大部分房间均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尽量减少人工照明和人工通风空调的能耗。(4)充分考虑了绿地对遮阳、改善院区内小气候的作用。尽量减少硬地面布置,必要的停车场,设置植草缕空地砖。3.建筑单体(1)建筑造型尽可能规整,减少凹凸曲折,使建筑体形系数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外墙和屋顶的能耗。(2)本工程除1~4#生产车间和垃圾收集点,建筑单体按要求需做节能设计,本设计采用外墙外保温。8.2、绿色建筑设计1、本工程项目地点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机动车停车数:89辆全部地上停车,停车方式:自走式;3、本项目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4、本项目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5、本项目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6、本项目场地内合理设置各类停车设施,道路系统便捷顺畅,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7、本项目周边可共享公共配套设施资源情况:公交车停靠站等;8、本项目场地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9、本工程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10、本工程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有关规定;511、本工程办公、宿舍、餐厅、电梯前厅、卫生间、公共走道、楼梯间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12、本工程主要用房的环境噪声控制值及隔声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13、本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相关规定;建筑材料的选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未采用限制、禁止使用和淘汰的的建筑材料。8.3、安全、环保、节水设计8.3.1安全措施1、规划设计安全:建筑间距满足消防、生产要求,消防车车道、转弯半径满足各类消防车通行。2、单体设计安全:各单体建筑设计按照防火面积规范设计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距离、电梯及消防电梯、设备用房、等各类建筑专业安全措施满足各类规范要求,达到项目的使用安全。8.3.2环境保护措施1、预留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厂区生产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在进行二次排放,减少厂区各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2、选用高效节能型灯具。3、灯具开关的设置,考虑空间的区域划分,减少每个开关控制灯具的数量,以利于管理和节能。4、平面紧凑,最大限度留出较大土地用作绿化。5、三废的排放:对三废应做到先处理,后排放。“三处理的一般原则一、废气的处理1、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被空气稀释。2、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如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用碱液吸收.可燃性有机废液可于燃烧炉中通氧气完全燃烧。二、废液的处理1、各实验室应配备储存废渣、废液的容器,实验所产生的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渣和废液应分类倒入指定容器储存。2、酸性、碱性废液按其化学性质,分别进行中和后处理。使PH达到在6~9之间后排放。3、有机物废液,集中后进行回收、转化、燃烧等处理。三、废料销毁1、能够自然降解的有毒废物,集中深埋处理。2、不溶于水的废弃化学药品禁止丢进废水管道中,必须集中到焚化炉焚烧或用化学方法处理成无害物。3、碎玻璃和其他有棱角的锐利废料,不能丢进废纸篓内,要收集于特殊废品箱内处理。8.3.3.节水节能措施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管件,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小便器和蹲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62、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3、工程厂区采用有组织重力流排放,设置室外雨水管网,雨水经管网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4、室外场地尽量多采用渗水砖、植草砖等材料,使雨水尽量多的回渗,减少雨水径流对环境的影响。设计绿化带标高比道路低10cm,使用水尽量多的回流至绿化带。5、屋面雨水经建筑散水排至附近绿地、渗水地砖后,少量排入厂区雨水管网。8.3.4.卫生防疫措施1、若厂区所在地城镇给水管网压力不足,则在12米以上设立二次加压区,生活给水加压泵采用恒压变量变频调速泵组,不设屋顶生活水箱,防止二次污染。2、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3、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专用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4、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严禁采用活动机械密封替代水封。排水地漏和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以保证压力波动不破坏器具和水面蒸发不影响水封隔离不良气体进入室内的功能。九、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一)给水管道规划水源由城市给水管网直接供给,由市政上水管网从良梨路和纵十路分别引入一根DN200的给水管,厂区内成环状,以满足厂区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二)消防管道规划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0L/S。在厂区内按消防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120米。(三)排水工程管网规划本工程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统,本厂区雨水排入厂区道路雨水管道。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四)雨水管道规划厂房屋面分设雨水立管直接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再汇合地面雨水一起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排入市政管网。室外建筑物四周和地面停车场四周设雨水口汇集地表水,道路两侧敷设侧石式雨水进水口,室外雨、污水排水管采用砼管。(五)电力工程管网规划本厂区供电从市政10KV高压线路直埋接入配电房,再由配电房向其他厂房供电,采用电缆地敷直埋,埋深为0.8米。电缆过道路时穿管保护。1、本工程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按三级负荷供电,单设变电房,由室外引来10kV电源,采用电力电缆埋地敷设。2、变电房具体内容由供电局设计。3、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型式,变电所至用电单体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4、单体内不同功能用途的分别设置电表计量,以便于电费结算。5、功率因数补偿:本工程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装设自动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6、高压供电电缆采用YJV22-10KV电力电缆,室外低压配电电缆采用YJV22-1KV电力电缆,普通及动力负荷导线:铜塑线为WDZB1-BYJ-450/750V,电力电缆为WDZB1-YJY-0.6/1kV,消防负荷导线:铜塑线为WDZB1N-BYJ-450/750V,电力电缆为BTTRZ/WDZB1N-YJY-0.6/1kV。消防配电线路的线缆的选择,应满足在建筑的设计火灾延续时间内为消防用电设备连续供电的需要。耐火电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应具有不低于B1级的难燃性能;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非消防负荷电线电缆燃烧性能应选用燃烧性能B1级、产烟毒性为tl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l级。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的规定。(六)电信工程管网规划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接城市通信线路,在设备用房设总弱电箱。弱电系统支持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的传输。设置以太网及光纤宽带网,核心交换机设于总弱电箱,由总交换机敷设100M,PC52MM50多模光纤至各交换机,再从交换机敷设PC101004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至多媒体布线箱。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通信电缆和光缆燃烧性能应选用燃烧性能B1级、产烟毒性为tl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l级。7十、消防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5.《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二)、建筑部分1.不同标高的台地与周边规划道路衔接,消防道路能到达各个台地和建筑入口。消防通道宽大于4米,高大于4米,转弯半径大于9米。组团内部各建筑的间距以及组团建筑与周边规划建筑的间距满足防火规范要求。2.建筑高度小于24米,耐火等级为一、二级。3.建筑的防火分区采用水平分层分区的方式,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规范要求。防火分区间由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分隔。4.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两个以上疏散楼梯,疏散宽度和距离满足规范要求。(三)、给排水部分3.1水源:本工程消防水源和生活用水共用水源,从基地周边的市政给水管网引入2根DN200接口,厂区内部成环,分别供给生活、消防水源。3.2消防用水量3.3消防设施1)室外消防设施本工程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厂区从市政道路引入2根DN200给水管网,厂区内成环网,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给水环网直接供水。沿建筑物四周消防环道均匀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120m,距路边不大于2m,距建筑不小于5m。2)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泵房内设消防水池108m3,消防主泵2台(Q=15L/s,H=60m,P=22Kw),一用一备,最高建筑屋顶消防水箱间设18m3消防水箱一个,消火栓稳压泵组一套(Q=1.5L/s,H=20m,P=2.2Kw),一用一备。各单体各层均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布置保证室内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内任何部位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消防箱内将同时配置消火栓、水龙带、水枪、自救式灭火喉、手提式灭火器以及消防报警按钮。消火栓给水横干管管径为DN100,消火栓立管管径为DN100。消火栓系统设置2套地上式水泵接合器。3)建筑灭火器配置室内根据现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丁类厂房及办公楼建筑属A类火灾,灭火器按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采用贮压式,灭火级别2A,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8(四)、电气部分1.二级负荷由两回线路供电,要求作为互投电源的动力、照明(同楼内两动力柜电源)引自不同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三级负荷,按单电源供电。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应满足该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2.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集中报警系统,本次设计包括:(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3)火灾应急广播系统;4)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本工程消防控制室设于门卫一层。消防控制中心内还设有可直接拨打119火警的直线电话。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制系统设计。在本楼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专用电话插孔。在每层的楼梯口、主入口位置设置识别着火灾层的灯光显示装置,即火警灯或层显。2)、消防联动控制:在消防控制室对消防泵、喷淋泵等可通过控制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多线直接手动控制,并接收其返馈信号。在每层层配电箱设有分励脱扣器,消防控室在火灾确认后断开相关非消防电源,并点亮应急灯。3)、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设备,广播设备采用定压式输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可根据火灾发生的区域,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4)、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在各层的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插孔,专用对讲电话分机安装高度底边距地1.4m。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直接报警的119外线电话。5)、在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采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总线,应选择燃烧性能B1级的电线、电缆;其他场所的报警总线应选择燃烧性能不低于B2级的电线、电缆,消防联动总线及联动控制线应选择耐火铜芯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的规定。3.应急照明系统设计:楼梯间等疏散走道等处设置应急疏散指示;安全出口标志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0.3m的墙面上。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垂直时,特大型或大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0m,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平行时,特大型或大型方向标志灯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5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消防控制室变配电间以及火灾发生时仍需要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时间≥180min;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疏散楼梯间、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及其前室、避难层、避难间、消防专用通道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0lx;疏散走道、人员密集的场所,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本条上述规定场所外的其他场所,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选用符合GB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规定的产品,除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的面板可以采用厚度4mm及以上的钢化玻璃外,设置在距地面1m及以下的标志灯的面板或灯罩不应采用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质。9(五)、暖通部分1、设计依据工程设计依据为甲方设计任务书、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2、设计范围通风防排烟设计。倒班宿舍空调采用分体空调,建筑专业预留室外机位置,电气专业预留电量。3、通风设计1)、本工程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通风换气次数按10次/h设置,补风通过外窗自然补风。2)、泵房设置机械排风,换气次数6次/h,同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风量80%。3)、厂房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涉及工艺性通风不在本次设计范围。4)、厨房设事故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分别为12次/h,自然补风,风机采用防爆风机,设置燃气检测报警装置,事故通风机的控制按钮应设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方。5)、厨房排油烟按换气次数40-50次/时计算,经油烟净化机组净化后排放。净化后油烟排放浓度不得超过2.0mg/m3,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不宜低于85%。本工程预留风井,具体需由专业厂家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4、防排烟设计1)、地上封闭楼梯间每五层设置2m2可开启外窗,间隔不超过3层,且顶层最高处不小于1m2,可以自然通风。地下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共用,有直接对外出口,可自然通风。2)、本工程厂房均为丙类厂房,除高温生产工艺的丙类厂房外,其他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地上丙类生产场所应采取排烟等烟气控制措施,优先采用自然排烟,若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则采用机械排烟。3)、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建筑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满足GB51251-2017要求。4)、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m2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h·m2)计算且不小于13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105)、排烟口距离最远点不超过30m。6)、排烟窗不方便开启时,需在距地1.3~1.5m处设置手动开启装置。7)、挡烟垂壁采用不燃材料制作。8)、自然排烟窗设置在外墙时,自然排烟窗应沿建筑物两条对边均匀布置。当设置在屋顶时,自然排烟窗应在屋面均匀设置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开启;当屋面斜度小于或等于12°时,每2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自然排烟窗;当屋面斜度大于12°时,每4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自然排烟口。9)、下列情况的通风、空调系统、加压送风、补风系统的风管道设置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10)、下列情况的排烟系统的风管道应设置动作温度为280℃的排烟防火阀: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排烟风机入口处。11)、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符合下列规定:现场手动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排烟防火阀在280℃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12)、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13)、排烟管道耐火极限: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h。14)、保证耐火极限要求的具体做法参见国家图集《22K311-5》附录1,需出具国家防火检验中心耐火极限检测报告。5、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迁出户口申请书
- 保定大学生科技创业创新项目
- 音乐与生活模板
- 传统媒体的半年之旅
- 餐饮行业半年盘点
- 农民贫困申请书
- 学生自愿降级申请书
- 入警申请书范文
- 礼仪队申请书
- 加快信息化建设夯实数字基础能力
- 2024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考点1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课件
- 第4周-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在希望的田野上》课件
-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 七年级数学(人教)上册木杆和重物试验方程解法
- DB41T 2599-2024 煤矿地震监测站网技术规范
- 抖音账号租赁合同协议
- 小孩进入厂区安全免责协议书(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