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杭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杭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杭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杭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基础积累(40分)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做到书写正确、端正、美观。月落霜满天,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夜半钟声。2.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把句子填写完整11月23日,看到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景,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那个(bīnɡhuānɡmǎluàn)的年代。残暴的侵略者让(bújìqíshù)的中国人民家破人亡,(liúlíshīsuǒ),(bēitònɡ)万分。在中国共产党的(lǐnɡdǎo)下,中国人民不仅(qíxīnxiélì)取得抗战胜利,还以令世人(nányǐzhìxìn)的速度把新中国建设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交口(chēnɡzàn)。3.找出每组词语中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横线上。(1)A.平衡(hénɡ) B.上卿(qīn)C.冠军(ɡuàn) D.抖擞(sǒu)(2)A.大臣(chén) B.垂蔓(màn)C.划分(huá) D.嫉妒(jí)(3)A.勉强(qiǎnɡ) B.挑剔(tì)C.辱没(rǔ) D.冤枉(wǎnɡ)(4)A.嗜好(sì) B.灰烬(jìn)C.呻吟(shīn) D.馈赠(kuì)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幽静眼睑箩筐金璧辉煌 B.擅长堡垒哀老应接不暇C.汛期锥形恍惚失魂落魄 D.煤碳凛冽书籍销毁罪证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风景名胜引人入胜 B.聒碎乡心梦不成聒噪C.地履其黄如履平地 D.学而不厌厌烦6.下列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A.心旷神怡:站在城隍阁上向远处望去,西湖美景尽收眼底,心儿欢快地跳跃着,感觉浑身充满精气神。B.喋喋不休:出发去营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前一个晚上,妈妈不停地叮嘱冬冬:“晚上睡觉不要踢被子;有事要记得跟老师说;早上洗完脸要记得擦面油……”C.悠然自得:早上,张力被闹铃吵醒后,很不情愿地钻出被窝穿好衣服,再慢吞吞地来到卫生间开始洗漱。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1)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常常会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2)在《桂花雨》一文中,因为故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味更浓,所以母亲更喜欢故乡的桂花。()(3)抓住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4)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松鼠》;有的活泼,如《太阳》。()(6)“三到”之中,朱熹认为“眼到”最要紧,因为只有看仔细了,才能记得牢。()(7)《蝉》一诗中,阐发诗人高洁志向的诗句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8.按要求填空。(1)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写出了诗人陆游的遗憾;“,”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清王朝统治下九州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2)“月”在中国古诗艺术中地位显赫,王维看明月高悬,泉水清澈,留下了千古名句:“,。”很多节日习俗也跟“月”有关,如林杰写的“,。”(3)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的名句“,”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取得进步。9.将下列故事题目与相应的内容或人物特点用线连起来。狡猾又幽默,爱捉弄其他动物《梁山伯与祝英台》隐藏身份,悄悄做饭《宝莲灯》墓复合拢,化蝶双飞《田螺姑娘》劈山救母,感动天地《狐狸列那的故事》二、阅读鉴赏(30分)现代文阅读叶子的自述瞧我的模样:有的大如蒲扇,有的细如针尖,有的圆似铜钱,有的弯似眉毛……对了,我呀,就是大家熟悉的叶子。你见过我的“庐山真面目”吗?如果你用显微镜,就会发现我的身体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叶绿体。可别小看这叶绿体哟,它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你们看到我的脸色是绿的呀。我最大的本领就是能进行光合作用。阳光下,我身体里的每个叶绿体,都成了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叶绿体可以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因为我的光合作用,大树的生长才有了营养,才能一天天长高、长壮。也许你要问了:为什么到了秋天,我就会变成黄色或红色从枝头飘落呢?实话实说,秋天凉了,我身体里的叶绿素受不了低温,就慢慢地消失了。此时,我身体里的黄色的叶黄素或红色的花青素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有的变成黄的,有的变成红的。为什么会落呢?原因很简单,秋冬季节特别寒冷、干燥,如果我还是绿色的,那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很多水分,这样,树木没有足够的水分就会枯死。我凋落了可以保护大树,是不是很聪明呢?10.文章介绍了叶子的形状、,叶子的、。1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写,语言具有的特点。12.叶子到了秋天会变成黄色或红色,是因为;叶子会凋落,是因为。13.文章在介绍“光合作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心系竹林“沙沙,沙沙”,一阵清风拂过,耳畔响起了轻轻的竹叶声。我坐在校园一角的竹林中的石凳上,仰头望着那丛丛竹叶,心随着竹叶丛中那阵阵清脆的鸟啼飞回了故乡那大片的竹林。故乡的竹林是很大的一片,斜斜的就着山势长着,远远望去,犹如一块厚厚的绿被子软软地盖着大山。清风过处,绿被子也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山恬静休憩时均匀的呼吸。那竹林的绿是很纯很浓的,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浸绿了巍巍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远的山峦。走进竹林,弥望的是株株青竿,没有边际,那简直是竹的海洋。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光碎成了点点的斑儿,零星地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着星星的黄锦。这绵绵的黄锦上,密密的竹叶下,是我童年生活的五彩乐园。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那幽幽的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闭了眼,让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那苍翠的竹林不仅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也增加了我们家人间互相关爱的温馨。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林中去寻找“竹蕈”。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立着的胡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就会添上一份清香四溢的蕈汤。初冬时节,那一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便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儿捡了来,拭去上面的绒毛,然后剪成鞋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沙沙沙”,又是一阵竹叶声,在这如歌的竹叶声中,我发觉脚下已经没有了那夹着笋壳的鞋了。噢,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仍系在竹林里。故乡的竹林啊,我何时能再投入你的怀抱?14.作者回忆了和竹林有关的哪几件事,当时的心情如何?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第2、3自然段描绘了故乡竹林的美景,仿佛两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这两幅优美的图画分别起一个名字:、。1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介绍竹林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B.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长得茂密、旺盛的特点。C.选文通过回忆儿时与竹林发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不能再次投入竹林的伤感、愧疚之情。17.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当时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有人觉得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以“童年生活”作为题目更合适,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⑤求反⑥,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讴:唱歌。②穷:穷尽。③弗:没有。④以酒食送行。⑤谢:道歉。19.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秦青弗止②薛谭乃谢求反20.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是因为。21.文中画横线句子用修辞手法。22.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请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表达(30分)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⑴生活中,美有很多种:自然之美、运动之美、情感之美、心灵之美……请你以“我眼中的美”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想想美在哪里?从哪些方面来写出这份美?③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注意分段写,不少于400字。⑵以《二十年后的寻美之旅》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要求:①大胆想象,想想二十年后你最向往的美美在哪里?从哪些方面来写?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注意分段写,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乌啼;江枫;寒山寺;到客船【解析】【分析】“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出自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故答案为:乌啼、江枫、寒山寺、到客船【点评】考查了古诗文的默写。古诗文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诗句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2.【答案】兵荒马乱;不计其数;流离失所;悲痛;领导;齐心协力;难以置信;称赞【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兵荒马乱”的“荒”是上下结构,偏旁是:“艹”,不要写成“慌”;“不计其数”的“计”是左右结构,偏旁是:“讠”,不要写成“际”;“流离失所”的“离”部首是:亠,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里”;“悲痛”的“痛”偏旁是:疒,是左上包围结构;“领导”的“领”是左右结构,偏旁是:页;“齐心协力”注意“协”不要写成“谐”;“难以置信”不要写成“难以直信”;“称赞”的“赞”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攒”。故答案为:兵荒马乱、不计其数、流离失所、悲痛、领导、齐心协力、难以置信、称赞【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3.【答案】(1)B(2)C(3)B(4)A【解析】【分析】(1)“上卿”的“卿”应读“qīng”,指古代官阶。三代时,天子、诸侯国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的等级。

(2)“划分”的“划”应读“huà”,指①把整体分成几部分:~行政区域。②区别:~阶层。

(3)“挑剔”的“剔”应读“tī”,指(动)严格地选取好的,去掉坏的。现指故意找毛病。

(4)“嗜好”的“嗜”应读“shì”,指特殊的爱好。故答案为:(1)B;(2)C;(3)B;(4)A【点评】考查了所学课文生字中易读错字的读音。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确定正确的读音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每个音节的声调。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其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4.【答案】C【解析】【分析】A项有误,“金璧辉煌”改为“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金碧:金黄青绿的颜色。

B项有误,“哀老”改为“衰老”,意思是: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减退,身体逐渐变得虚弱。

C项正确,

D项有误,“煤碳”改为“煤炭”,意思是: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5.【答案】D【解析】【分析】A项,“风景名胜”与“引人入胜”的“胜”意思是:优美。

B项,“聒碎乡心梦不成”与“聒噪”的“聒”意思是: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C项,“地履其黄”与“如履平地”的“履”意思是:踩过,走过。

D项,“学而不厌”的“厌”意思是:满足。“厌烦”的“厌”意思是:嫌恶,憎恶。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6.【答案】C【解析】【分析】A、B项正确;

C项有误,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与“张力被闹铃吵醒后,很不情愿地钻出被窝穿好衣服,再慢吞吞地来到卫生间开始洗漱”不符合词义情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应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形式上以四字居多,许多成语还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成语的积累。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很好地记忆,理解了成语和使用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出错,熟能生巧。7.【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6)错误(7)错误【解析】【分析】(1)正确;

(2)有误,《桂花雨》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3)正确;

(4)正确;

(5)有误,(6)有误,说明文的语言风碰核格或禅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应改为: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

(7)有误,《蝉》这首诗中表达诗人高洁清远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错误;(6)错误;(7)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学文化常识。回答时,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回答正确。8.【答案】(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生气恃风雷(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家家乞巧望;穿尽红丝几万(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分析】(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结合题干提示“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清王朝统治下九州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可知,对应的诗句是“九州生气恃风雷”。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大意为: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诗句的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句描写的是民间过乞巧节的情景。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故答案为:(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生气恃风雷;(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家家乞巧望、穿尽红丝几万;(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名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答案】【解析】【分析】《狐狸列那的故事》是流传于欧洲的民间故事。翻开这本书,你可以看到这只狡猾又幽默的狐狸如何捉弄动物们,那些计谋一定会让你捧腹大笑。“隐藏身份,悄悄做饭”这是《田螺姑娘》中的情节。“墓复合拢,化蝶双飞”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情节。“劈山救母,感动天地”是《宝莲灯》中的情节。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答案】10.颜色;光合作用;颜色变化11.生动活泼12.叶绿素受不了低温会消失,而黄色的叶黄素或红色的花青素显现出来了;;需要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护大树13.打比方,把叶绿体比作“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解析】【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10.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如果你用显微镜,就会发现我的身体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叶绿体。可别小看这叶绿体哟,它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你们看到我的脸色是绿的呀”“因为我的光合作用,大树的生长才有了营养,才能一天天长高、长壮”“为什么到了秋天,我就会变成黄色或红色从枝头飘落呢?实话实说,秋天凉了,我身体里的叶绿素受不了低温,就慢慢地消失了。此时,我身体里的黄色的叶黄素或红色的花青素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有的变成黄的,有的变成红的”可知,介绍了叶子的形状、颜色,叶子的光合作用、颜色变化。

故答案为:颜色、光合作用、颜色变化11.文章通过采用第一人称描写,更能直接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所以答案是: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故答案为:生动活泼12.根据题干内容,结合“秋天凉了,我身体里的叶绿素受不了低温,就慢慢地消失了。此时,我身体里的黄色的叶黄素或红色的花青素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有的变成黄的,有的变成红的”“原因很简单,秋冬季节特别寒冷、干燥,如果我还是绿色的,那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很多水分,这样,树木没有足够的水分就会枯死。我凋落了可以保护大树,是不是很聪明呢”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叶绿素受不了低温会消失,而黄色的叶黄素或红色的花青素显现出来了;需要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护大树13.根据题干内容,结合“我最大的本领就是能进行光合作用。阳光下,我身体里的每个叶绿体,都成了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叶绿体可以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因为我的光合作用,大树的生长才有了营养,才能一天天长高、长壮”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叶绿体比作“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

故答案为:打比方,把叶绿体比作“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答案】14.摘竹叶吹奏|在竹林中嬉戏、休息|寻找烧汤的竹蕈|快乐|兴奋|温暖15.远观绿竹图;竹林光影图16.C17.仿佛看到几个孩子在竹林中吹奏竹叶,鸟儿在枝头欢快蹦跳;仿佛听到用竹叶吹奏出的婉转动听的声音和鸟儿的应和声;体会到作者童年在竹林里吹奏的快乐。18.不赞同。竹林是作者的行文线索。故乡的竹林承载了作者童年太多快乐和温暖的记忆,作者长大离开故乡后,他的怀念和思念都跟这片竹林有关。【解析】【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14.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那幽幽的清香”可知,摘竹叶吹奏。“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可知,在竹林中嬉戏、休息。“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林中去寻找“竹蕈”。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立着的胡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就会添上一份清香四溢的蕈汤”可知,寻找烧汤的竹蕈。心情是:快乐、温馨、兴奋的。

故答案为:摘竹叶吹奏|在竹林中嬉戏、休息|寻找烧汤的竹蕈|快乐|兴奋|温暖15.根据题干内容,结合“那竹林的绿是很纯很浓的,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浸绿了巍巍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远的山峦”“走进竹林,弥望的是株株青竿,没有边际,那简直是竹的海洋。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光碎成了点点的斑儿,零星地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着星星的黄锦”可以概括为:远观绿竹图、竹林光影图。

故答案为:远观绿竹图、竹林光影图16.A、B项正确;C项有误,《心系竹林》这篇短文讲述的是作者对儿时在故乡竹林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竹林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C17.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那幽幽的清香”可知,仿佛看到几个孩子在竹林中吹奏竹叶,鸟儿在枝头欢快蹦跳;仿佛听到用竹叶吹奏出的婉转动听的声音和鸟儿的应和声;体会到作者童年在竹林里吹奏的快乐。

故答案为:仿佛看到几个孩子在竹林中吹奏竹叶,鸟儿在枝头欢快蹦跳;仿佛听到用竹叶吹奏出的婉转动听的声音和鸟儿的应和声;体会到作者童年在竹林里吹奏的快乐。18.根据题干内容,围绕主题进行分析作答,这篇短文讲述的是作者对儿时在故乡竹林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竹林及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以“童年生活”作为题目不适合,竹林是作者的行文线索。故乡的竹林承载了作者童年太多快乐和温暖的记忆,作者长大离开故乡后,他的怀念和思念都跟这片竹林有关。

故答案为:不赞同。竹林是作者的行文线索。故乡的竹林承载了作者童年太多快乐和温暖的记忆,作者长大离开故乡后,他的怀念和思念都跟这片竹林有关。【答案】19.没有20.他觉得自己已经把秦青的本领都学到家了;;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21.夸张22.有。他知错就改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19.①“秦青弗止”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弗:没有,不。止:停止。使动用法。意译为:挽留,阻止。②“薛谭乃谢求反”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去(继续学习唱歌)。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故答案为:没有、返回。2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辞归”的原因,可联系上文的“自谓尽之”,即“自以为学尽了秦青的本领”。“求反”是因为听了秦青的歌,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故答案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把秦青的本领都学到家了;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2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翻译句子,要先理解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抚节悲歌”“响遏行云”在注释中有相关解释,“声振林木”是“歌声使树木振动”的意思。“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秦青的歌声响亮、动听。

故答案为:夸张2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薛谭听了秦青的歌后,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向秦青道歉,并请求回去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不再提回去的事。说明他知错就改,值得我们学习。

故答案为:有。他知错就改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3.【答案】发现美不,我发现了身边的美。

暑假的一天,太阳无情地炙烤大地,我喉咙干渴,便去买了支棒冰,这时有几个建筑工人也来买棒冰,他们穿着长衣长裤,都被汗水浸透了,还沾满了泥沙。我正感叹建筑工人真辛苦,顶着烈日在工地干活,还挣不了几个钱,就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一位叔叔对买棒冰的叔叔说:“你是何苦呢?赚不了几个钱,还买了根1元的棒冰,你花钱真是大手大脚的!”买棒冰的叔叔说:“花这钱不心疼,再说了赚钱不就是来花的吗?”他们又匆匆地回工地了。我想:是呀!他们那么累,享受一下是应该的。

到了外婆家,我去阳台吹风,发现刚才几个建筑工人就在外婆家隔壁干活。我好奇地看着,刚才买棒冰的叔叔把手中的棒冰递给他的妻子儿女,让她们解渴,而他却坐在旁边干巴巴地看着,他地孩子一口一口地舔着,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仿佛那棒冰的凉快是他自己在享受……此时的我多么感动啊!小人物的世界里包含着一个大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