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学实验》重点笔记第一章:电工学实验简介1.1实验安全规则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的基础。实验室安全规则不仅保护了个人免受伤害,也保障了他人以及实验环境的安全。了解并遵守安全规范对于每一位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表1-1:常见电工实验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触电使用绝缘工具;确保设备接地;穿戴防静电服装化学品泄漏正确储存化学品;穿戴适当PPE;了解MSDS信息机械伤害定期检查维护机械设备;操作前阅读说明书火灾保持工作区域整洁;远离火源存放易燃物品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实验服、护目镜等,能够有效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伤害。紧急情况处理:熟悉实验室内的紧急出口位置、灭火器存放点以及其他应急设施的位置;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化学品管理:正确地存储、使用以及处置化学物质,特别是易燃、有毒或腐蚀性强的材料。电气安全:确保所有设备接地良好,避免直接接触裸露电线或带电部件;当发现设备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并向指导教师报告。1.2常用仪器与设备介绍电工实验离不开各种专业工具的支持。熟悉这些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功能与操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万用表:一种多功能测量工具,可用于测量电压、电流以及电阻值。学会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测量范围至关重要。示波器:用于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表示,对于分析复杂电路尤其有用。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标准波形,广泛应用于通信工程等领域。电源供应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或交流电源,支持多种类型的实验需求。1.3实验报告写作指南撰写清晰且详细的实验报告不仅是对所做工作的总结,也是展示个人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份优秀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摘要:简明扼要地概述实验目的、主要步骤以及最终结论。引言:介绍实验背景,解释为什么这项研究是有意义的。材料与方法:列出所有使用的材料、设备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结果:客观记录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并通过图表等形式直观呈现。讨论/分析:基于结果部分提供的数据,深入探讨可能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意义。结论:总结整个实验过程,明确指出研究发现。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引用过的资料来源。第二章:直流电路基础实验2.1电阻测量方法电阻作为最基本的电子元件之一,在许多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测量电阻值对于分析电路性能、诊断故障等方面非常重要。常见的电阻测量方法包括:欧姆表法:利用万用表设置在电阻档位上直接读取数值。此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快速测量。替代法:通过将未知电阻替换为已知标准电阻来间接确定其大小。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高精度要求场合。桥式电路法:采用惠斯通电桥或其他形式的桥式网络实现精确测量。桥式电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非常适合微小电阻值的测定。2.2欧姆定律验证实验欧姆定律是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物理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公式表达为I=V/R。实验准备:准备好所需材料如电池组、开关、可调电阻箱、导线若干等。搭建电路:按照图示连接好各个组件形成完整的回路。调整参数:改变电阻箱设置,观察电流表读数变化。记录数据:详细记录每次调整后的电压值、电流值以及对应的电阻值。数据分析: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绘制U-I曲线,验证其是否符合直线关系,并据此推导出实际电阻值。2.3串联并联电路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由多个电阻组成的复杂电路。理解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对于解决更复杂的电力问题非常有帮助。串联电路特点: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同。总电阻为各单独电阻之和。并联电路特点:所有分支两端的电压相等。分支间电流分配取决于各自的阻值。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单独存在的电阻。实验内容:构建简单串联或并联模型。测量不同配置下各点电压、总电流等关键参数。对比理论预测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探讨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如内部损耗、非理想状态下的元件表现等。第三章:电源与负载特性研究3.1直流电压源与电流源理想的电源可以被分类为两种类型:电压源和电流源。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理想电压源: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输出端电压恒定不变。实际上,真正的电压源总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内阻,这会导致随着负载增加输出电压略微下降。理想电流源: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流输出,即使面对不同的外接电阻也不会发生变化。同样地,现实中没有绝对完美的电流源,其性能也会受到内部结构限制的影响。3.2负载特性的测试负载指的是消耗电能的装置或电路部分。不同类型的负载表现出各异的电气特性,因此对其进行准确评估是优化系统性能的关键。电阻性负载:仅包含纯电阻成分,遵循欧姆定律。这类负载相对简单,易于分析。电感性负载:含有电感元件,可能会导致相位滞后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反电动势的影响。电容性负载:主要由电容器构成,通常会造成超前相位效应。此外,充电/放电过程也需要额外关注。实验步骤:准备好待测负载样本。利用适当的仪器测量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比如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时的响应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功率消耗、效率等因素。根据获取的信息归纳总结各类负载的行为模式。3.3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影响功率因数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反映了电路中能量转换效率的一个指标。高功率因数意味着更多的电能被有效地转化成了有用的机械能或者热能,反之则表示存在较多无谓的能量损失。改善方法:通过添加补偿装置如电容器来抵消多余的无功分量,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功率因数。经济效益:良好的功率因数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还可以降低电费支出,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尤为重要。案例分析:选取某一特定场景下的实际案例,比如家庭用电系统或是工厂生产线。详细说明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改进空间。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估计实施后可能带来的正面效果。第四章:交流电基本概念及测量4.1交流电的基本性质交流电(AC)是一种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方向的电流。它与直流电的主要区别在于方向的变化,这种特性使得交流电更适合远距离传输和高效转换。交流电的几个基本属性包括:频率:指每秒完成周期变化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电力网的标称频率为50Hz或60Hz。峰值:交流电信号达到的最大值,也称为振幅。有效值:用来衡量交流电在加热方面效果的平均值,通常以根均方(RMS)表示。对于正弦波形,有效值约为峰值的70.7%。表4-1:不同波形的有效值与峰值关系波形类型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正弦波RMS=Peak*0.707方波RMS=Peak三角波RMS=Peak*0.8164.2使用示波器观测交流波形示波器是观察和分析交流电信号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通过示波器屏幕上的图像,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信号的形状、频率以及幅度等信息。连接方式:将待测信号接入示波器的相应通道,注意选择合适的探头衰减比例。调节显示:调整水平扫描时间和垂直灵敏度,使波形完整显示在屏幕上。读取参数:利用光标功能或内置测量工具直接读取频率、周期、峰值等重要参数。4.3平均值、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波形,平均值、有效值和峰值之间的数学关系有所不同。例如,在正弦波中,这三个量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换算公式,而在其他非正弦波形下,则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计算。平均值:对于半波整流后的正弦波,其平均值约为峰值的0.9倍;而对于全波整流则是1.½倍。有效值:正弦波的有效值为其峰值的0.707倍。峰值:代表波形的最大值。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实验5.1RLC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行为RLC电路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合而成的一种典型电路结构,在交流电路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电阻: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的作用类似于直流电路,即消耗电能转化为热量。其阻抗随频率变化不大。电感:电感元件会对通过它的电流产生阻碍作用,这种阻碍被称为感抗。感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电容:电容元件能够在交流电路中储存和释放电荷,形成所谓的容抗。容抗与频率成反比关系。5.2交流电路的阻抗计算阻抗是衡量交流电路对电流阻碍程度的一个综合参数,包含了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的影响。对于简单的RLC串联或并联电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总阻抗Z:串联电路:Zseries=R2+(XL−XC)2Zseries=R2+(XL−XC)2,其中XL=2πfLXL=2πfL为感抗,XC=12πfCXC=2πfC1为容抗。并联电路:1Zparallel=1R+1XL−1XCZparallel1=R1+XL1−XC15.3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当电感和电容以特定频率连接在一起时,电路可以进入一种特殊状态——谐振。此时,感抗与容抗恰好相互抵消,只剩下电阻部分,整个电路表现出最小阻抗特性。串联谐振:发生在XL=XCXL=XC条件下,此时电路总阻抗最小,电流达到最大值。并联谐振:同样要求XL=XCXL=XC,但此时电路呈现高阻态,适用于滤波器设计等领域。第六章:三相交流系统6.1三相电源配置三相交流电源系统是现代工业中最常用的电力供应方式之一,它由三个相位互差120°的交流电压组成。这样的配置不仅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导线成本。星形连接:三个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点(中性点),从每个相位的另一端分别引出三条线。这种方式下,如果负载平衡,则中性线上几乎无电流流动。三角形连接:各相之间首尾相连,形成封闭回路。无需中性线,适用于较高电压等级的应用场合。6.2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比较选择哪种连接方式取决于实际需求以及系统特性。两者各有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最佳决策。星形连接优势:更容易实现不平衡负载的处理。当负载对称时,中性线上的电流接近于零。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络。三角形连接优势:输出电压比星形连接高出约1.73倍。没有中性线,减少了布线成本。适合高压输电线路。6.3不平衡负载的影响在三相系统中,当各相负载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所谓的“不平衡”状态。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损失甚至损坏设备。中性线电流:在星形连接下,不平衡负载会引发较大的中性线电流,增加了线路发热的风险。电压畸变:各相电压不再保持理想的120°相位差,从而引起波形失真。效率下降:由于部分相位过载而其他相位轻载,总体工作效率降低。解决策略:通过重新分配负载,尽量使三相之间保持平衡。使用自动切换装置,根据实时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连接方式。在必要时引入补偿措施,如安装无功补偿器来减轻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七章:变压器工作原理与实验7.1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变压器是一种能够改变交流电压大小而不改变频率的静止电气设备。它主要由铁芯和绕组两大部分组成。铁芯通常采用具有良好磁导率的硅钢片叠制而成,以减少涡流损耗。绕组分为初级绕组(原边)和次级绕组(副边),它们缠绕在同一个铁芯上,但彼此之间通过绝缘材料隔离。铁芯类型:根据铁芯的形状,变压器可分为心式、壳式等不同类型。心式铁芯结构紧凑,多用于小型变压器;而壳式铁芯则适合大型电力变压器。绕组材料:绕组一般使用铜线或铝线制成,铜线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耐热性,但成本较高。冷却方式:根据容量大小及使用环境的不同,变压器可以采取自然空气冷却、油浸自冷、强迫风冷等多种冷却方法。表7-1:常见变压器铁芯与绕组材料对比材料特点适用范围硅钢片高磁导率,低损耗大多数变压器铜线导电性好,耐高温高效、高性能变压器铝线成本较低低功率、低成本应用7.2变比测试变比是变压器的一项重要参数,定义为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电压之比。正确测量变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压器的实际工作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方法:通常使用专用的变比测试仪进行测量。首先将测试仪连接到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端子上,然后施加一定频率的标准电压,最后读取相应的输出电压值即可得到变比。注意事项:确保测试过程中所有连接牢固可靠,避免接触不良导致的测量误差;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防止过载损坏测试设备。7.3效率测定变压器的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反映了能量转换的有效程度。理想状态下,变压器的效率接近于100%,但实际上由于存在铁损、铜损等原因,实际效率总是略低于这一数值。计算公式:η=PoutPin×100%η=PinPout×100%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负载大小、工作温度以及制造工艺等。合理设计和选用高质量材料可以显著提升变压器的整体效率。实验步骤:选定一台待测变压器,并确定其额定参数。准备好必要的测试仪器,如功率计、电流钳等。依次加载不同大小的负载,记录下每次实验时的输入输出功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各个工况下的效率值。分析结果,找出影响效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八章:电动机原理与操作8.1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洛伦兹力定律,即当载流导体置于磁场中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构造:主要包括定子(固定部分)、转子(旋转部分)以及换向器。定子通常由永久磁铁或电磁铁构成,提供稳定的磁场;转子则由电枢绕组和轴组成,负责产生旋转运动。工作过程:当直流电通过电枢绕组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扭矩,驱动转子转动。为了保证连续平稳运转,还需要借助换向器不断改变电流方向。8.2异步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又称感应电动机,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动机类型。它依靠转子与旋转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来产生驱动力。同步转速:指旋转磁场相对于定子的转速,计算公式为ns=120fpns=p120f,其中ff为电源频率,pp为极对数。滑差率:实际运行中,转子速度总是略低于同步转速,两者之差称为滑差率。它是衡量电机负载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启动特性:由于启动瞬间需要克服静摩擦力,异步电动机往往需要较大的启动电流。为此,可以采用星-三角启动、软启动器等方式减小冲击。8.3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转子速度始终保持与旋转磁场同步。这种特性使其在需要精确控制速度或位置的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永磁材料作为转子磁极,无需励磁绕组,结构简单、效率高。电励磁同步电动机:通过在转子上绕制励磁绕组并通入直流电来建立磁场,适用于需要调节功率因数的情况。控制策略:同步电动机通常配合变频器使用,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来实现速度调节。8.4电动机启动与控制方法合理选择启动和控制方式对于延长电动机使用寿命、提高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直接启动:适用于小容量电机,特点是启动迅速但会产生较大冲击电流。降压启动:通过在启动初期降低供给电压来减少冲击,常见的方法有星-三角转换、自耦变压器启动等。变频调速:利用变频器调整供电频率,实现平滑的速度调节,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电梯等行业。伺服控制:基于反馈机制,能够实现对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维度的精准控制,常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器人领域。第九章:继电器与接触器应用9.1继电器的工作机制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效应控制电路通断状态的自动开关装置。它可以在较小的控制信号作用下,触发较大功率电路的开闭动作。基本组成:包括线圈、铁芯、衔铁及触点几部分。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吸引衔铁移动,进而带动触点闭合或断开。类型划分: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固态继电器等;依据用途则有通用型、时间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多种。9.2接触器的选择与安装接触器主要用于频繁地接通或切断主电路中的大电流。正确选择并安装接触器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选择原则:额定电压/电流:必须高于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最大值。极数:根据被控电路的具体要求确定。操作频率:对于需要频繁启停的场合,应选用寿命长、反应快的产品。安装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避免过热。确保接线牢固,防止松动造成短路。定期检查触点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部件。9.3控制电路设计实例控制电路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下面以一个简单的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系统要求:手动按钮启动,按下启动按钮后电动机开始运转;再次按下停止按钮时电动机停转。所需元件:启动按钮SB1、停止按钮SB2、接触器KM、热继电器FR(用于过载保护)。接线图:将启动按钮的一端接至电源正极,另一端通过接触器线圈连接至负极;停止按钮则并联在线圈两端,形成断开回路;接触器主触点串入电动机供电线路,辅助触点用于维持线圈持续得电状态;热继电器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起到过载跳闸的作用。工作原理:按下SB1时,接触器KM得电吸合,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运行;同时辅助触点闭合,即使松开启动按钮也能继续保持KM得电状态。若要停止运行,只需按下SB2切断KM线圈电源即可。第十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入门10.1PLC的基本组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计算机,用于自动化控制。它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一个典型的PLC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用户程序,处理输入/输出数据,并进行逻辑运算。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允许PLC与外部设备通信。输入模块接收来自传感器等设备的信号,而输出模块则控制执行机构如电机、阀门等。电源模块:为PLC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编程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持编程器等,用于编写和上传控制程序。通讯接口:支持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如以太网、RS-232/485等。表10-1:常见PLC品牌及其特点品牌特点主要应用领域Siemens高可靠性,广泛的行业应用制造业、能源、交通Allen-Bradley(RockwellAutomation)强大的集成能力,丰富的软件支持自动化生产线、过程控制Mitsubishi易于使用,性价比高机械制造、楼宇自动化Omron高性能,适合高速应用电子制造、包装机械SchneiderElectric开放性强,易于扩展电力系统、建筑自动化10.2编程语言简介PLC编程语言多样,每种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IEC61131-3标准,规定了几种标准化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LadderDiagram,LD):模仿继电器逻辑的图形化表示方法,直观易懂,广泛应用于离散控制系统。指令列表(InstructionList,IL):类似于汇编语言,逐行编写指令序列,适用于简单的逻辑控制。功能块图(FunctionBlockDiagram,FBD):使用预定义的功能块来表示算法和控制逻辑,便于模块化设计。结构文本(StructuredText,ST):类似高级语言(如Pascal)的文本编程方式,适合复杂算法和数学运算。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FunctionChart,SFC):描述系统状态及其转换过程,特别适用于顺序控制应用。10.3简单控制程序编写编写PLC程序的第一步是明确控制任务的需求。接着,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并开始设计。以梯形图为例,演示一个简单的启动/停止控制程序:系统要求:一个电动机需要通过两个按钮进行手动启动和停止控制。所需元件:启动按钮SB1、停止按钮SB2、接触器KM。梯形图设计:输入部分:将SB1连接到输入点I0.0,SB2连接到I0.1。输出部分:KM线圈连接到输出点Q0.0。逻辑部分:当I0.0为1且I0.1为0时,Q0.0置1;当I0.1为1时,Q0.0清零。程序下载与调试:使用编程软件将梯形图转换为机器码,通过通讯接口下载到PLC中。随后进行实际操作测试,确保功能正常。第十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11.1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或介质的温度,是工业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常见的温度传感器类型包括:热电偶:基于两种不同金属接触处的温差产生电动势原理,广泛应用于高温测量。热电阻(RTD):利用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中低温范围。热敏电阻:与热电阻类似,但通常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量,通过探测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来计算表面温度,适用于难以直接接触的场合。11.2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利用光束被阻挡或反射的程度来检测物体的存在与否。它们在物料输送、包装等自动化生产线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位于待测物两侧,当物体穿过光束时产生信号变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同一侧,通过检测反射回来的光线强度判断物体位置。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适用于不规则表面或透明物体的检测,依赖于光束的扩散反射。11.3应力应变片应力应变片是一种能够将机械变形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敏感元件,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称重系统等领域。工作原理:应变片贴附于被测物体表面,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应变片也随之伸缩,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类型: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金属箔式、半导体式等。其中,金属箔式应变片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温度稳定性,而半导体式则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应用实例:桥梁监测中,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应变片,可以实时监控结构的应力状态,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11.4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变化。它们在精密机械、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线性位移传感器:如LVDT(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等,能够提供连续的线性输出信号。角位移传感器:包括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用于测量旋转角度。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适合非接触式测量。第十二章: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12.1常见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二极管、晶体管等。了解这些器件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对于设计和维修电路至关重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可用于整流、稳压、开关等功能。常见的类型有普通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等。晶体管:作为放大器或开关使用,分为双极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其中,BJT又细分为NPN型和PNP型;FET则包括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JFET(结型场效应晶体管)。12.2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C)是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一个小芯片上的电子器件。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模拟集成电路:如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主要用于信号放大、滤波等模拟信号处理。数字集成电路:如逻辑门、计数器、微处理器等,用于执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任务。12.3测试与故障诊断技巧正确地测试和诊断电子元器件的状态对于保证电路正常运行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测试方法: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伤,如裂纹、烧焦痕迹等。万用表测试: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电阻值,或电压档测量工作电压,初步判断器件好坏。功能测试:将器件接入特定电路中,观察其是否能按预期工作。例如,对于晶体管,可以通过搭建简易放大电路来检验其放大能力。专业仪器:对于复杂或高精度要求的场合,可以使用晶体管测试仪、IC测试仪等专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第十三章:模拟电子线路实验13.1放大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是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