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文言实词梳理与练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0/19/wKhkGWdBU8KAbF3cAAIsF3QuHKw113.jpg)
![2021高考:文言实词梳理与练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0/19/wKhkGWdBU8KAbF3cAAIsF3QuHKw1132.jpg)
![2021高考:文言实词梳理与练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0/19/wKhkGWdBU8KAbF3cAAIsF3QuHKw1133.jpg)
![2021高考:文言实词梳理与练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0/19/wKhkGWdBU8KAbF3cAAIsF3QuHKw1134.jpg)
![2021高考:文言实词梳理与练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0/19/wKhkGWdBU8KAbF3cAAIsF3QuHKw1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一一文言实词(1-10)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⑤通“菱”,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跳蹋。(《诗经•邺风•静女》)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
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
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练习答案】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
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I)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爱:宠爱、喜爱
(2017•山东卷)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爱:爱护
(2016•天津卷)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爱:爱护
(2016•山东卷)诚于爱民,果于行善爱:爱护
2、安
【词义推导】
“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
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
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词义例释】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③缓慢
安步当车一一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2)动词
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②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怎么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成语助记】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
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迁移练习】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
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练习答案】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
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
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高考链接】
(2017•天津卷)祖父汉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安:安家
(2016•山东卷)大国之君曰:“齐安矣。”安:安定
(2016•全国卷II)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安:怎能
3,被
【词义推导】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
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词义例释】
读音一:bfe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2)动词
①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3)介词,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读音二:P1,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成语助记】
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
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迁移练习】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
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练习答案】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整
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I)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被:表被动
(2017•全国卷H)光武破寻、邑,意被创被:遭受
(2015•全国卷H)炀帝嗣位,被追入朝被:表被动
4、倍
【词义推导】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
意义与“背”同。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3)量词,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迁移练习】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练习答案】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
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词义推导】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
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本自无教训I,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成语助记】
照本宣科:本:书本;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
有发挥,不生动。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
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贬
义词。
原原本本:本:本来的,原来的。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
不漏。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猛烈。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
更加严重。
【迁移练习】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
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
【练习答案】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n)其祖本姬姓也本:本来
(2018•浙江卷)太初(人名,颜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本:根本、
根源
(2015•江苏卷)必刮剖根本见终始本:根本
(2017•全国卷I)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本:本来的,原来的
6、鄙
【词义推导】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
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词义例释】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4)谦词,谦称自己。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成语助记】
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浅。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北鄙之音:北鄙:北方边境地区。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迁移练习】
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
皆如蛮夷之鄙()人。
【练习答案】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日:“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
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高考链接】
(2017•全国卷I)亲戚争财,为鄙之甚鄙:鄙俗
7、兵
【词义推导】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
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词义例释】
名词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②士兵、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③战争、军事、武力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
【成语助记】
纸上谈兵: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
现实。贬义词。
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厉兵秣马: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
前做好准备工作。
按兵不动:兵:士兵,军队;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迁移练习】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得天下
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
【练习答案】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
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HI)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兵:兵法
(2018•全国卷I)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仪)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兵:军队
(2018•全国卷I)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兵:战事
(2018•全国卷I)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兵:士兵
(2017•全国卷II)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兵:兵器
(2017•全国卷HI)治兵有制,名虽不同兵:军队
8、病
【词义推导】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
虑”。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②毛病,弊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2)动词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报苗助长》)
【成语助记】
同病相怜: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病入膏肓: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愁潘病沈: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泛指烦恼和疾病。
【迁移练习】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
乃桓公之病()。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练习答案】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
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II)会(公孙座)座病病:有疾病,生病
(2018•全国卷H)元兴元年,(王涣)病卒病:有疾病,生病
2018•浙江卷)有疵病者所恶闻病:缺点,毛病
(2017•全国卷H)而仇家皆疾病病:有疾病,生病
(2017•浙江卷)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病:弊病
(2017•山东卷)及贞病笃病:病情
9、察
【词义推导】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
变得“清楚、明白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③详审,考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成语助记】
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
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习焉不察: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迁移练习】
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
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
【练习答案】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
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高考链接】
(2018•北京卷)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察:明察
(2015•湖北卷)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察:考察
(2015•四川卷)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察:考察和推举
10、朝
【词义推导】
“朝”本义为“早晨”,读zhd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
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词义例释】
读音一:chao
(1)动词,
①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②拜见、拜访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对,向,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坐南朝北
读音二:zha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臼帝,暮到江陵(《三峡》)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成语助记】
朝三暮四:朝,早晨。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
者众望所归。
其他如:改朝换代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
根腹终朝
【迁移练习】
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
【练习答案】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
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HI)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朝:朝廷
(2017•山东卷)太建五年,贞乃还朝朝:朝廷
(2016•全国卷I)帝临哭,辍朝三日朝:朝拜,朝见
(2016•山东卷)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朝:朝拜,朝见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一一文言实词(1-10)
1.爱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案](D疼爱(2)吝惜(3)爱护(4)爱惜,珍惜(5)爱慕,欣赏
2.安
⑴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3)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战一(《赤壁赋》)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答案](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乐,安适(5)哪里(6)养生(7)使……安
3.被
(D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3)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答案](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通“披”,披散(4)遭受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鸿门宴》)
(2)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
5.本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____(《琵琶行》)
(2)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答案](1)本来,原来(2)原本的⑶本来(4)原本
6.鄙
(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答案](1)庸俗,浅陋,鄙俗(2)身份低微(3)把……当作边邑(4)浅陋
7.兵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
(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
(4)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____(《六国论》)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答案](1)兵器,军械(2)军队(3)军队(4)策略,战略(5)兵器
8.病
(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苏武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3)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答案](1)患疾病(2)生病(3)疾病(4)生病
9.察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
(5)以咨皿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答案](1)考察(2)察举(3)了解,明察(4)体察(5)辨别清楚
10.朝
(1)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
(4)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答案](1)朝(zhd。),早晨(2)上朝(3)上朝(4)朝拜(5)朝代(6)时光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一一文言实词(11-20)
11、曾
【词义推导】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6ng)。
【词义例释】
读音一:ce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读音二:曾ze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曾祖父、曾祖母
(2)动词,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成语助记】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
曾经沧海:曾经:以前经历过。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
里。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其他如:似曾相识曾母投杼曾参杀人
【迁移练习】
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
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
()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练习答案】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
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
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高考链接】
(2014•全国卷【)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曾: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
12、乘
【词义推导】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
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
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cheng
(1)动词
①升,登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氓》)
一一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
②驾,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③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④凭恃、依仗
乘风破浪
⑤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读音二:she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2)量词,辆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成语助记】
因利乘便:因:顺着;乘:趁着,凭借。凭借有利的形势。
乘风破浪:乘:乘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形容事业迅速发展。含褒义。
万乘之君: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其他如: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
【迁移练习】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
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
【练习答案】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高考链接】
(2016•浙江卷)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乘:车
(2015•天津卷)于凉州造浮图,作木莺,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乘:驾,坐
13、诚
【词义推导】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
义。
【词义例释】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己。(《六国论》)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成语助记】
开诚布公:诚:诚实,真诚;开诚:敞开胸怀,表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以诚心待
人,坦白无私。褒义词。
心悦诚服:诚:真诚。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诚惶诚恐: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
语,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
而恐惧不安。
其他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迁移练习】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
诚()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如此。
【练习答案】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
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高考链接】
(2014•全国卷H)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诚:果真,如果
(2015•福建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诚:实在,的确
14、除
【词义推导】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
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词义例释】
(1)名词,台阶
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一一跟随皇帝到了雍械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摆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一一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③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成语助记】
除旧布新: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除:清除;除恶:指消除坏人与坏事.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作谓语、宾语、定语。
其他如: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
【迁移练习】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其东屋之除()
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吾死,
不然事定成!”
【练习答案】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
(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
“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H)州举茂才,除温令除:拜官,任职
(2018•全国卷III)上(皇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指范纯礼)不可除:拜官,任职
(2017•全国卷I)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除:去掉,除去
(2017•山东卷)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除:拜官,任职
15、辞
【词义推导】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
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
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供词,口供
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
一一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②言辞,文辞
皆好辞以赋见称
——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一一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楚辞》《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③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成语助记】
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含褒义。
闪烁其辞:辞:言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不能赞一辞:辞: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其他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
【迁移练习】
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何惧
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练习答案】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
日:“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I)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辞:辞别
(2018•江苏卷)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辞:辞别
(2017•山东卷)辄辞以疾,未尝参预辞:推辞
(2017•天津卷)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辞:告别,离开
16、从
【词义推导】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
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词义例释】
读音一:c6ng
(1)动词
①跟随,使……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
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④追赶
伴北勿从。(《孙子•军争》)
一一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2)介词,由,自(表起点);向(表对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一一向我询问一些古往的事
读音二:zo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成语助记】
从长计议:指慎重考虑而不急于做出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作谓语;中性词。
便宜从事:从:从事,参与。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指方便行事。
唯命是从:从:听从,服从。指绝对服从。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镇静。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含褒义。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作宾语、定语。
其他如:从壁上观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三从四德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
【迁移练习】
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
哙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
良坐。
【练习答案】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
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
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I)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从:听从
(2018•全国卷H)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从:跟随,随从
(2018•全国卷m)“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从:听从
(2017•全国卷II)从兄为人所杀,无子从:堂房亲属
(2017•全国卷HI)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从:通“纵”,合纵
(2017•全国卷H)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从:听从
17、殆
【词义推导】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词义例释】
(1)形容词
①危险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副词
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成语助记】
百战不殆: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作褒义。
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车殆马烦:意思是形容旅途劳顿。
知止不殆: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殆无虚日: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迁移练习】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物件殆()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有神助,后重修之。
【练习答案】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
重修之。
【高考链接】
(2016•全国卷I)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躲)耳殆:大概,恐怕
(2014•全国卷I)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殆:近于,几乎
18、当
【词义推导】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
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da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一一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②面对,对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抵御,抵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阻挡、遮挡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
④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⑤主持,掌管、担任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合同
- 室内装修工程合同协议书
- 《祖国走向富强》课件
- 《海陆仓信用证》课件
- 标准租赁合同模板:门面租赁简版范文
-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 考向二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025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
- 《文章线索》课件
- 产学研专利权共有合同协议
- 孙鹏与周颖的离婚和解合同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word版)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研学旅行概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_(全部标有注释)字母排序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特种设备自检自查表
- 省政府审批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市级审查报告文本格式
- 往复式压缩机安装方案
-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