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5000年左右的南佐遗址,由9座夯土台及其环壕围成。“九台”是祭祀礼仪场所,它所围绕的核心区是与“敬天法祖”相关的“圣区”兼首领贵族居住区。据此推断,当时()A.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D.敬天保民思想产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00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九台”是祭祀礼仪场所,它所围绕的核心区是与“敬天法祖”相关的“圣区”兼首领贵族居住区可知,九台跟礼仪祭祀有关,在此处理神权与王权事务,B项正确;血缘政治色彩浓厚主要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夏朝的建立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C项;材料体现“敬天法祖”非“敬天保民”,敬天保民思想在西周初期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2.马政是国家对官用马匹的采办、牧养、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汉武帝时,政府对养马的专用饲料、训练方法、马匹保护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汉代马政的发展主要是为了()A.满足军事战争需要 B.推广农耕技术C.限制地方豪强势力 D.便利商业交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汉代重视马匹的管理,马政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秦汉王朝建立过程及汉与匈奴的斗争中,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马政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军事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农耕主要是铁犁牛耕,排除B项;汉代通过迁徙豪强、抑制豪强土地垄断、设刺史监察等方式限制地方豪强势力,而非靠马政来进行限制,排除C项;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马政相关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由宰相李吉甫主持编纂,以“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该书分镇记载了各府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里,开元、元和的贡赋,以及沿革、山川、盐铁、垦田、军事设施、兵马配备等项。其编纂()A.旨在为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B.规范了地方志编写的范例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D.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以贞观十道为基础,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及所学可知,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地理志、图记、图经的优良体例传统,对各项地理内容作了翔实的记载,又在府州下增加府境、州境、八到、贡赋等项内容。该书有利于朝廷掌握藩镇的具体情况,为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支持,意在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服务,D项正确;《元和郡县图志》属于地理著作,并不是唐代税制改革的依据,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该书对地方治理的记载,并未涉及规范编写格式,排除B项;《元和郡县图志》包括了唐朝各地的地方管理,并不止局限于边疆,排除C项。故选D项。4.明代宋应星指出:“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这一认识说明了当时()A.对外贸易繁荣 B.各民族间交流日趋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 D.全国性商业市场已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对比了不同朝代的物产认知,说明在明朝,原本可能被认为是“夷产”的物产,现在已成为全国流通的商品,这体现了全国性商业市场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明朝的国内贸易,没有提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民族间交流日趋频繁体现“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等部分材料,材料主要讲解明朝的长途贸易,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据此判断()年份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年328177969231885年37014038235171491911年4810162044169444515A.清政府关税自主权丧失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C.传统财政体系逐渐瓦解 D.西方列强侵略方式转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49-1911年,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税收主体由农业税为主到以工商杂税为主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由此可知,表格总体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项正确;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的变化主要与国内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有关,与关税无关,排除A项;晚清时期传统财政体系还未瓦解,排除C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略方式转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1904年建成通车,当时铁路有几段朝南或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见下图)。据此可知()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兴衰 B.国家路权开始遭到破坏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铁路便利了德国的扩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修筑了胶济铁路,当时朝南和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是因为这几个特殊路段上存在煤矿和铁矿,修建这些路段的意图是为了掠夺经济资源,所以便利了德国的扩张,D项正确;材料图片中未涉及到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排除A项;胶济铁路修建不是国家路权遭到破坏的开始,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故选D项。7.1920年《盛京时报》刊登的《新派文学之疑点》中提出,“中国之新文学乎,即外国之新文学乎?一般青年不读书(指古文),不信古之爱心,是否会失去中国特有之文化?”引发了东北知识分子的深入探讨。这反映出()A.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理性思考 B.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C.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D.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东北知识分子针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出质疑,认为可能会失去中国特有之文化,反映出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的理性思考,A项正确。1920年马克思主义还未成为思想主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割裂,并未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未涉及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为1943年计桂森创作的宣传画《家庭生产会议》,它刻画了边区一家六口人在热烈讨论生产任务与目标的场景。该画反映了()A.土地改革提高生产积极性 B.民众为抗战提供经济支持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 D.根据地经济困境得以缓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3年中国。材料反映了1943年边区民众在讨论生产任务与目标,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时期,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边区民众开展生产运动有助于缓解根据地困难,这是他们对抗战支持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涉及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据所学可知,中共这一时期并未实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民众在抗日战争时期讨论生产问题,材料不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的问题,排除C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民众开展生产运动有助于缓解根据地的困境,但是要想缓解根据地经济困难光靠大生产运动是不够的,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6条规定:必须迅速恢复并逐步增加铁路和公路、疏浚河流、发展水运,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据此可知,该时期的经济建设构想()A.旨在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B.强调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关注国家的经济自主能力 D.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推断题。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6条明确提到必须迅速恢复并逐步增加铁路和公路、疏浚河流、发展水运,改善并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这些内容主要围绕铁路、公路、水运、邮政电信、交通工具、民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D项正确;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该时期主要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非旨在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尚未强调建立,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而非国家的经济自主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10.表2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阶段主要区域发展战略情况。这些战略()时间主要区域发展战略1949—1978年“两大地带”、七大经济协调区、“三线”建设等1979—1998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三大地带”战略等1999—2006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A.实现了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B.有利于经济体制转型C.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D.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两大地带’、七大经济协调区、‘三线’建设等”、“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三大地带’战略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可知不同阶段主要区域发展战略,为迎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C项正确;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社会经济现状,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排除B项;产业结构涉及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材料重点强调区域发展,逻辑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11.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采取包括扩大对非援助规模、提供优惠贷款、培训人才等在内的八项政策措施;2012年中国政府提出在提供优惠贷款、设立中非发展基金等五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以上措施是为了()A.促进发展中国家均衡发展 B.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关系C.践行“一带一路”的倡议 D.推动互利合作全面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6-2012年(中国)。据材料的信息可知,体现的是中国政府对非洲的政策,非洲在近代以来遭受列强的侵略,比较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外交总体布局,促进与非洲的合作发展,D项正确;A表述不正确,应该是促进共同发展,不是均衡发展,排除A项;非洲不是中国的邻居和周边国家,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关系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一带一路”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为公元前1740年的苏美尔泥板文书,刻写了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这可用于佐证当时()图中文字:因为使者嘴沉重,不能复述之,库拉巴之王揉了一块泥,犹如泥板,把言词写在上面。此前,把言词写在泥(板)上的事情从未见。现在,就在那一日,就在那一天,事情发生如这般。阿拉塔之王从使者手里接过用炉火烧过的泥(板),阿拉塔之王把泥(板)仔细看,言词钉子般,面容怒气现。A.象形文字的产生 B.区域文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确立 D.多元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740年(苏美尔)。据题干“因为使者嘴沉重,不能复述之,库拉巴之王揉了一块泥,犹如泥板,把言词写在上面。此前,把言词写在泥(板)上的事情从未见。现在,就在那一日,就在那一天,事情发生如这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记载描述了文字的使用和泥板的书写技术,这是文明发展的标志。这不仅展示了书写记录的能力,也体现了早期苏美尔地区区域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排除A项;材料反映苏美人用泥板来书写,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苏美尔泥板文字,不涉及其他地区文明与其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表843年西法兰克国王查理颁布的《库莱讷敕令》的部分内容。这表明西法兰克王国()第二条倘若有人清楚地知道任何人在反对朕并暗中策划反对条约中确定的真诚……主教应动用其权威,朕的信仰者们应和睦友善,竭尽全力与此种人斗争并通过出谋划策和提供援助而齐心协力,确保朕的尊荣和王权不受侵犯第三条朕所有忠实的信仰者们,无论他处于何种地位并担负何种职务,没有人会因为不合常理的恣意冲动或者其他诡计、不合理的贪婪而被剥夺功勋职位和封地A.王权逐渐高于教会的权力 B.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C.封君封臣制渗透契约理念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主教应动用其权威,朕的信仰者们应和睦友善,竭尽全力与此种人斗争并通过出谋划策和提供援助而齐心协力,确保朕的尊荣和王权不受侵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莱讷敕令》中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一体性,体现了法兰克人“君臣协治”的政治文化传统,旨在通过君臣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来维护王权的中心地位,尽管敕令本身并不是直接关于契约理念的,但它确实体现了一种君臣之间的相互承诺和义务,这可以被看作是封建关系中契约元素的一种体现,C项正确;此时处于中世纪早期,王权还没有达到高于教会的权力的程度,排除A项;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不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制度,尽管它确实涉及到了王权与贵族之间权力的平衡,排除B项;至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这显然是与9世纪的历史背景不符的,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为拜占庭帝国黑暗时代的君士坦丁五世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变卖修道院内的圣器、书籍、牲畜,并规定在政府中工作或者官居要职之人,如果打算遁入修道生活,则会被处以死刑。◆颁布法令,规定在丈夫先于妻子死去时,如果夫妻之间拥有孩子,那么妻子可以掌控整个家庭的财产;但如果没有孩子,妻子的继承位阶则几乎不被考虑。A.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折射出社会发展潜力不足C.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D.维系了统治秩序的长期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拜占庭)。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黑暗时代的拜占庭帝国的措施存在明显的宗教意识和歧视女性的问题,折射出当时社会发展潜力的不足,B项正确;材料中妻子的继承位有条件限制,说明女性地位不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无法得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从材料的措施分析,该措施不利于统治秩序的长期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5.《剑桥意大利史》载,1080—1130年,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等地都建立了城市共和国制度,组建了“为商所有,为商所治,为商所享”的政府。司法官在政府中扮演突出角色,行政长官定期轮值,所有执政官都对城市共和国庄严宣誓。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A.城市自治程度较高 B.权力制衡雏形初现C.世俗王权有所加强 D.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0—1130年(意大利)。据题干“建立了城市共和国制度,组建了‘为商所有,为商所治,为商所享’的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管理和治理,自治程度较高,A项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了司法官、行政长官等的情况,但并没有明确体现出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只是在描述城市共和国的治理方式,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城市的自治,而非世俗王权的加强,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市场竞争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江南的市镇材料:下表是关于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系列史料。①(杭州富阳)“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递年以蚕为业”《夷坚志》②(镇江府)江口镇离城九里,人口近万数,有运河与州城相通,沿途“居民商肆,夹渠而列,渠岸狭不盈车”《嘉定镇江志》③镇的设置标准:“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事物纪原》④华亭县青龙镇,“设监镇理财,镇故有治,有学,有狱,有库,有仓,有茶场、酒坊、水陆巡检司”《正德松江府志》⑤离魏塘镇不远的沈荡镇,宋以后“大贾往往而有”,但它“列鏖五六百家”多经营“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海盐县志》⑥内侍李从之在苏州吕山开设大药铺,雇佣杂工数百名。一般的贫困农民也往往到附近市镇“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鸿庆居士文集》⑦“外福山、庆安、梅李、许浦四镇各有税务,(其)有逾欠悉置不问,故镇官恬弗加意”。连原本应上缴的税钱,也“久益不登”《宋元方志》⑧杭州城外俞家园一带巷陌,如“蜂房蚁窝”,“极为难认”;常熟县城边也是“民居侵塞”《咸淳毗陵志》运用以上史料,对“宋代江南市镇的发展”进行阐释。【答案】观点:宋代江南市镇发展逐渐规模化。阐述:宋代以来,打破了坊市制,商业经历了一场大的革命,商业的发展推断了宋代江南市镇发展逐渐规模化。市镇的数量和居住人数逐渐增多,出现新兴的经济中心市镇和农村基层的商业点草市。市镇的经济功能多样化,如华亭县青龙镇,有茶场、酒坊等等市场。市政的社会功能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一些大型的市镇的经济超过所属的州、县。市镇的“自由度”更高了,交易时间不受限制。总之,市镇的发展逐渐规模化,不仅促进了江南经济的繁荣,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使江南市镇成为宋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据材料“下表是关于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系列史料”的内容可得出观点是宋代江南市镇发展逐渐规模化。如何进行阐述,据材料“江口镇离城九里,人口近万数”可得出市镇的数量和居住人数逐渐增多,出现新兴的经济中心市镇和农村基层的商业点草市。据材料“华亭县青龙镇,“设监镇理财,镇故有治,有学,有狱,有库,有仓,有茶场、酒坊、水陆巡检司””可得出市镇的经济功能多样化,如华亭县青龙镇,有茶场、酒坊等等市场。据材料“一般的贫困农民也往往到附近市镇”可得出市政的社会功能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一些大型的市镇的经济超过所属的州、县。如何把得出的内容用有逻辑的语言进行阐述,例如:宋代以来,打破了坊市制,商业经历了一场大的革命,商业的发展推断了宋代江南市镇发展逐渐规模化。市镇的数量和居住人数逐渐增多,出现新兴的经济中心市镇和农村基层的商业点草市。市镇的经济功能多样化,如华亭县青龙镇,有茶场、酒坊等等市场。市政的社会功能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一些大型的市镇的经济超过所属的州、县。市镇的“自由度”更高了,交易时间不受限制。最后进行情感升华,总之,市镇的发展逐渐规模化,不仅促进了江南经济的繁荣,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使江南市镇成为宋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中的教科书材料一:本书教材由简渐繁,由近渐远,期合于儿童心理发达之次序,而地理历史格致等科,悉该于其中……至若明忠孝之大义,扬勤俭之美德,启发爱国之意志,然励尚武之精神皆本书所注重,庶使读是书者于普通知识应有道德悉具大要,以养成立宪国民之资格。——《学部编纂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1909年)材料二: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之人格;注重表彰中华固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注重体育及军事上之知识,以发挥尚武之精神……书中附图及五彩画,便与文字相引证,并以引起学生兴趣而启发其审美之观念。——《编辑共和国小学教科书缘起》(1912年)(1)教科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分析说明民国初年教科书的变化。【答案】(1)时代:民族危机,内忧外患;救亡图存;新旧并存;社会转型。(2)变化:从编纂目的来看,由培养具备道德知识的立宪国民到培养具备自由平等精神的共和国国民;从编纂理念来看,由强调忠孝大义到培养政治素养。这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教科书的变化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研究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民初(中国)。时代:根据材料一“《学部编纂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1909年)”和材料二“《编辑共和国小学教科书缘起》(1912年)”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处于清末民初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内忧外患的时期;根据材料一“至若明忠孝之大义,扬勤俭之美德,启发爱国之意志,然励尚武之精神皆本书所注重”可知宣传爱国思想,可见在当时部分有识之士主张救亡图存;根据材料二“注重表彰中华固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可知,新旧并存;根据材料二“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可知,社会转型。【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变化:首先从不同维度去分析民国初年教科书的变化。根据材料一“然励尚武之精神皆本书所注重,庶使读是书者于普通知识应有道德悉具大要,以养成立宪国民之资格”和材料二“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可知,从编纂目的来看,由培养具备道德知识的立宪国民到培养具备自由平等精神的共和国国民;根据材料一“至若明忠孝之大义,扬勤俭之美德”和材料二“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之人格”可知,从编纂理念来看,由强调忠孝大义到培养政治素养。接着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编纂目的和理念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最后分析教科书变化带来的影响,即教科书的变化也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研究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像中的“女界现象”材料一图2《婆媳上冬学》(1954年)婆媳二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相互搀扶赶去夜校学文化,由于这种扫盲学校多在冬天农闲季节开课,因此大家叫它“冬学”。图中年轻的搀着年老的,两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老人的手中拿着一本《文化课本》。图1《女界现象》(1908年)正月十五日,后门外大街马路上,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凡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该家长赶紧禁止才好。材料二:著名图像学家欧文·潘诺夫斯基把图像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鉴别图像上可识别的事物即艺术母题;二是关注艺术母题的组合(构图),对图像、故事和寓意进行正确分析;三是发现和解释图像的价值,对“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基本态度”加以确定。——摘编自郑珊珊《文化史的观照与文学研究的另一学术进路》依据材料二的方法,对材料一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答案】1908年的《女界现象》描绘的女学生街上放风筝,反映了女子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固守传统观念;但对女学堂的认知,折射出清末新政时期学堂教育的现状。

1954年的《婆媳上冬学》描绘的一对婆媳不顾风雪去夜校接受扫盲教育,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劳动人民接受教育的热情,也反映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的新气象,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 两幅图像展现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深刻揭示了晚清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提取材料的信息反映的现象,然后依据材料二提供的图像研究方法中三个层次进行合理解读。第一个层次:正确鉴别图像上可识别的事物,明确材料一中图1是创作于1908年的《女界现象》,关键信息有“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评论为“不好看”“满街上疯跑”,“女学堂不甚发达”“该家长赶紧禁止才好”。图2是创作于1954年的《婆媳上冬学》,关键信息有“婆媳上冬学”“风雪交加”“满是笑容”等。第二个层次:对图像、故事和寓意进行正确分析,明确《女界现象》创作于晚清时期,结合背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文字、图片信息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女界现象》描绘的女学生街上放风筝,反映了女子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固守传统观念;但对女学堂的认知,折射出清末新政时期学堂教育的现状。《婆媳上冬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结合背景从积极方面分析文字、图片信息反映的社会现象,如:描绘的一对婆媳不顾风雪去夜校接受扫盲教育,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劳动人民接受教育的热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