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注①吴潜: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被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元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置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坚韧反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③濯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鉴赏人物形象)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子公形象?请结合词句进行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九日①水阁 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鉴赏人物形象)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立刻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旁边)。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县西南。(鉴赏人物形象)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荷花 董嗣杲天机雪锦织鲛绡①,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②娇。翠房分菂③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注①鲛绡:传闻中鲛人所织的绡。②六郎:诗中指唐张昌宗以姿貌被宠幸。③菂(dì):指莲子。(鉴赏事物形象)诗中荷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寻陆鸿渐[注]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闻名,著有《茶经》,后人尊为“茶圣”“茶神”。(鉴赏景物形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②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曾分别任太子太傅、少傅,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③吴公: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④三川:指洛阳。(鉴赏景物形象)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波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气息,表达了诗人最终迎来了春天的喜悦之情。B.诗中“昨夜”“入”二词写出了季节隧然变换、春风吹拂的特点,表现春归景象。C.“黄金色”是写杨柳嫩黄之色,正扣题目中“早春”二字,也和“春还”呼应。D.诗歌最终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共赏春光,有描写、有抒情,感情蓬勃奔放,荡人心魄。(2)(鉴赏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他曾任嫖姚校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B.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访,深化敌营不辱使命。C.“胡尘”的意思是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借指叛军,此处是说裴判官落入敌军手中。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2)(鉴赏景物形象)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参考答案:①虽年老衰疲,但对美妙事物仍充溢酷爱之情。词人皓首对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妙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酷爱之情。②烈士暮年,心系国事。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因捷报而激昂,壮心不已。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词人形象的实力,既要留意注释中对词人年龄、身份的介绍,词人的官职和写作此词时的境况;更要对词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上片写“老去惜花心”的情趣,下片写捷报万里飞来的高兴雀跃。可据此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分析。2.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安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倾颓破败,但诗人也不介意,还兴奋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庆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珍贵,借赞颂重阳季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芳香,来表示诗人留意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表现诗人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细微环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要结合作者的境况和写作背景分析。3.参考答案:①李副使不畏艰苦,气概豪迈。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火山、赤亭,旅程艰苦,但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②李副使经验非凡。他常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解析:首联,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作为开篇,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颔联,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验,激励其勇往直前。颈联,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恋恋不舍之情的藩篱,干脆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表明李副使志向远大。由此,合出尾联,赞扬李副使“真是英雄一丈夫”。本题从旅程艰苦显豪迈、经验非凡驰沙场、志向远大建功名这几个角度分析李副使的形象。4.参考答案:诗中的荷花,花朵雪白如天机雪锦织成;姿态美丽,温柔曼妙亭亭玉立。诗人用它象征具有高洁品质、美妙形象的君子,表达了对这种君子的敬佩之情和自勉之意。解析:诗歌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荷花。开头两句“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写花朵雪白如天机雪锦织成,艳丽的花朵倚在桥边,姿态美丽,温柔曼妙亭亭玉立,这是从形象上描绘荷花;第三、四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写出了荷花的高洁品质,如同正人君子,这是从内在品质方面写荷花的特点,表达了对这种君子的敬佩之情和自勉之意。5.参考答案: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微环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安静无声;主子外出,遨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然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潇洒。解析:此诗首联两句写陆羽的新居,颔联两句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自然平淡,表现了环境的幽僻。颈联两句,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尾联两句是邻人的回答。全诗四十字,语言朴实如话,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别有隽味。6.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诗人站在天津桥上看到的一幅清爽画面:经夜的雨,将天津桥洗刷得干干净净,没有了泥土和灰尘。雨后初晴,太阳升起,迎接早夏的到来;直到夕阳西下,诗人散淡而归。解析:描绘画面要抓住景物特点。“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须要抓住“宿雨”“无泥”“未有尘”分析,一夜的雨把天津桥冲洗得很干净,没有泥尘。“初晴迎早夏”,雨后初晴,迎接早夏的到来;“落照送残春”,“落照”是夕阳,“残春”表达惜春之情。7.(1)D解析:D项,诗歌的最终两句是虚写,是诗人为友人的到来而做的打算和设想。(2)参考答案:①酷爱生活,酷爱大自然,有情趣。诗人急于看到春还,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酷爱,富有情趣。②豪迈潇洒。“连日醉壶觞”表现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激情。③热忱,珍视友情。诗人急迫盼望挚友到来,称友人为“美人”,并有“断肠”之恨,足见友情的密切。解析:诗歌一起先就流露出诗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行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陌头杨柳黄金色”写早春之色,直至东风荡入之后,诗人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诗人酷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剧烈的感染。既然春已回来,而友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