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植被-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_第1页
第13讲植被-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_第2页
第13讲植被-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_第3页
第13讲植被-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_第4页
第13讲植被-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植被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识点01植被与环境基础知识梳理一、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二、植被的分类;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植被。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典例下图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2.下列不是骆驼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被特征的是(

)A.叶面细小 B.根系发达 C.植被稠密 D.群落结构简单【答案】1.A2.C【解析】1.由图示景观信息可以得出,草原巨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便于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由图可以看出,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热带季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植被生长茂盛,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A对;B、C、D错。本题选A。2.由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骆驼刺生活在干旱的荒漠,而其他生活在此的植物,为了减少蒸发,会形成细小的叶片,A说法正确;为获取更多水源,会演化出发达的根系,B说法正确;由于荒漠环境恶劣,植被十分稀少,且群落结构比较简单,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根据题意选择错误说法,本题选C。【点睛】荒漠地区的植被特点:根系发达、叶片细小且有绒毛,甚至呈针状;植被群落结构简单且植株矮小。即时小练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也可以反过来指示环境。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夏荣冬枯 B.乙——四季常青C.丙——树冠浑圆 D.丁——叶呈纸质【答案】1.B2.A【解析】1.芦苇生长环境是水生环境,在干旱区少见,A错误;胡杨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植被,其根系发达,生长的主要的水分来源是地下水,能指示干旱环境,B正确;迎客松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黄山典型景观,该气候湿润,并不干旱,C错误;椰林是热带湿润气候区的植被,气候湿润并不干旱,D错误。故选B。2.芦苇生长有发芽、展叶、开花、孕穗、抽穗、结果、种子成熟、等几个生长时间,随季节变化而出现夏季生长旺盛,冬季出现枯萎的夏荣冬枯现象,A正确;胡杨树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植被大多数时间为了减少水分蒸腾而表现“枯死”的状态,只有夏季时枝叶生长较好,B错误;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树冠并不浑圆,C错误;叶呈纸质即叶片质地柔韧而较薄,椰林生长区域水热条件好,叶片宽大肥厚,并不呈纸质,D错误。故选A。【点睛】一般来说,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高等植物种类丰富;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地方,只有少数高等植物能够适应,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知识点02森林、草原与荒漠基础知识梳理一、森林1.热带雨林:(1)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植被特征: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3)分布地区: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2.常绿阔叶林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2)植被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3)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3.落叶阔叶林 (1)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植被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3)分布地区:我国的北方地区4.亚寒带针叶林 (1)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植被特征: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 (3)分布地区: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二、草原与荒漠的形成1.热带草原(1)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植被特点: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湿季降水丰沛,植被生长旺盛,草原葱郁;干季降水较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灌木和乔木2.温带草原(1)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2)植被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较为矮小的灌木。3.荒漠(1)气候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区(2)植被特征: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典例树木死亡后遗留下的枯立木、倒木、核桩等统称为粗木质残体,其通过涵养水源、释放养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老秃顶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峰,发育第四纪冰期冻融形成的石海、石河等冰缘地貌,土壤覆盖率较低。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山不同海拔自然带粗木质残体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针叶树相比,阔叶树粗木质残体(

)A.木质较软 B.木质呼吸较慢 C.缝隙较少 D.残体分解较慢2.对老秃顶子山当地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粗木质残体能够较好吸收(

)A.春季积雪融水 B.夏季暴雨 C.秋季坡面径流 D.冬季地下水【答案】1.A2.A【解析】1.由材料可知,阔叶林树粗木质残体吸水速率较高,说明吸水的能力较强,持水能力较大。木质较软可以促使木质间形成较大缝隙,提高粗木质残体持水能力,A正确,C错误;木质呼吸快可以加速粗木质残体分解,促进孔隙的形成,利于持水,B错误;阔叶树所处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较快,残体分解较快,D错误。故选A。2.据材料"粗木质残体,其通过涵养水源、释放养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可知,粗木质残体在植被需水量大但缺水的时候起作用明显。老秃顶子山所在地区春季降水较少,加上冰缘地貌砾石覆盖度大,水分不易保留,粗木质残体可以拦蓄、吸持融雪水,促进植被的萌发,A正确;夏秋季节该地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水分充足,不需要粗木残体吸收水分,BC错误;冬季辽宁地区植被停止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小,D错误。故选A。【点睛】辽宁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雨季未到,降水较少,但植被开始生长,需水量大,因此植被在该时期缺水最明显。即时小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左图),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年降水量为290~467mm,年均蒸发量超1000mm。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700~3300m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1003300m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最大。右图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m阴坡、半阴坡的原因。(2)比较2800~2900m与3100~3300m处青海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若全球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答案】1.(1)该流域蒸发大于降水,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多山地降水),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2)差异:根生物量占比高原因:31003300m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更高。(3)变化:向高海拔和低海拔方向扩张。全球变暖,高海拔处热量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高海拔扩张;全球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低海拔扩张。【分析】(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一定的热量、降水、光照、土壤等条件,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m阴坡、半阴坡,说明其他地区云杉林生长条件不佳,该流域蒸发大于降水,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27003300m较山麓地区海拔高,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且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2)据图可知2800~2900m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高,根系发育与土壤有直接关系,31003300m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另外31003300m处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更高,导致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低。(3)全球气候暖湿化持续会导致区域水热条件改善,云杉林分布范围在山区会有所扩大,表现为云杉林向高海拔和低海拔方向扩张。具体表现为全球变暖,高海拔处热量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高海拔扩张;全球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低海拔扩张。一、不同区域植被的环境效益 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1)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尤其是山地丘陵起伏较大的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长江中游山区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如西北地区风沙大,西北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3)沿海地区:防止海浪侵蚀,保护海堤,如红树林是天然的海岸防线,具有减小风速、减轻海岸的侵蚀,净化海水、促淤造陆等作用。(4)城市地区的植被: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如城市工业、交通污染严重,故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削弱噪声。二、植物分布与环境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荒漠不同海拔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土壤酸性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碱蓬等碱性土壤环境污染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SO2污染三、植被对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作用四、植被对气候的作用1.植被会使温差变小——白天:林冠浓密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林区土壤的蒸发作用消耗大量的热量,使白天温度降低。夜晚:浓密的林冠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温度较高;林区湿度较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2.使林区内湿度变大,因为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汽。一、单选题1.高山冻原是指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低矮植被。下图为我国某高山冻原带的一种植物类型,图示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据此完成下题。

该山地名称及图示植物的生态习性可能是(

)A.雪峰山

根系发达 B.太行山

花朵硕大C.武夷山

株形高大 D.长白山

根系发达【答案】1.D【详解】由材料可知,高山冻原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而雪峰山、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地区,不符合形成条件,AC错误;该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土层薄、肥力低,由于水肥缺乏,气候寒冷,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植物株形矮小、花朵小、根系发达,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吸收水肥和稳定植株,故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植物生态习性往往反映出适应环境的特征,应从自然环境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为微咸水湖。19982012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下降,退水严重,形成大面积裸露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带状演替明显,并且植被在不同年份的覆盖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呼伦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该区域植被演替顺序是(

)A.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盐蓬→芦苇→羊草 B.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羊草→芦苇→盐蓬C.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羊草→芦苇→盐蓬 D.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盐蓬→芦苇→羊草3.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气温 C.湖岸坡度 D.土壤【答案】2.D3.A【解析】2.根据材料“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可知植被演替顺序是盐蓬→芦苇→羊草。随着湖泊水位下降,裸露地增多。图中样本区位于湖泊西南部,样本区域东北部接近湖区,裸露时间短,植被为早期的盐蓬,而往西南方向距离湖区变,裸露时间变长,植被逐渐转为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综上所述,该区域植被演替顺序是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盐蓬→芦苇→羊草,D正确,ABC错误,故选D。3.气温、湖岸坡度、土壤和土壤都较为稳定,年际变化小,BCD错误;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植被生长状况的主导因素是水分,而该地降水量相对不稳定,年际变化较大,使土壤的水分条件出现年际差异,从而影响植被覆盖度。因此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A正确。故选A。【点睛】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荒漠及周围地区,它们早春萌发和生长,在5月中旬或5月底,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命史。下图示意海拔、气候、土壤养分和地上生物量对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总影响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字母代表的要素是(

)A.地上生物量 B.气候 C.土壤养分 D.海拔5.推测该类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具有(

)A.喜光性 B.避旱性 C.耐旱性 D.耐阴性6.材料中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的叶片可能(

)A.有茸毛 B.为针状 C.多革质 D.较宽阔【答案】4.B5.B6.A【解析】4.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得,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四季分布较为均匀,夏季酷热少雨、冬季严寒多雪,早春回暖迅速,雪水使得土壤墒情较好,这为短命和类短命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a对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总影响强度最大,因此为气候要素,故排除A、C、D,选择B。5.短命植物是早春多雨、夏季干热环境而形成的特殊植物类型,在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命史,因此可以推断该植物具有避旱性,故B正确;在夏季干旱来临之前就结束生长,故不具备耐旱性和喜光性,故A、C排除;耐阴性植物能在弱光下继续生存的能力,因此题目没有体现,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6.有茸毛叶片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该地区早春气候干旱,因此该叶片可能有茸毛,故A正确;树种生长在干旱和寒冷的环境中,主要为乔木,它们需要减少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因此它们的叶子就会缩小为针状。短命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故B排除;具有革质,主要是减少夏季蒸发,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故C排除;宽阔的叶面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主要分布在热带,故D排除;因此排除B、C、D,选择A。【点睛】绒毛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水汽。水对于植物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下,获取水分更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利用一切手段获取水分来为自身所用。如果空气中有水汽,叶片上的绒毛可以将其暂时吸附,待气孔开放时将其吸收。减少外部损伤。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下,经常伴有风沙,而叶表被毛则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沙吹刮对植物体本身产生的机械损伤,同时受昆虫的危害也会减少。费尔干纳盆地,有“中亚果蔬盆”之称,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其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其中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费尔干纳盆地(

)A.终年炎热干燥 B.气候温和 C.气温年较差大 D.降水丰沛8.推测紫花苜蓿的生长习性是(

)A.耐干旱 B.喜湿润 C.喜阴凉 D.忌强光9.作为优质牧草,下列省区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较大的可能是(

)A.川 B.赣 C.粤 D.甘【答案】7.C8.A9.D【解析】7.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紫花苜蓿能在干旱的费尔干纳盆地大量种植,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因此紫花苜蓿具有耐干旱的生长习性,A正确,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因此紫花苜蓿喜光,C、D错误。故选A。9.四川(川)、江西(赣)、广东(粤)均位于亚热带季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与费尔干纳盆地自然环境差异大。而甘肃(甘)气候条件与费尔干纳盆地最相近,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强,且畜牧业规模大,故作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较大的可能是甘肃(甘),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中亚,处于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在我国西部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地带——高山流石滩。流石滩上植被稀少,且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独特的生理特征,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根据流石滩上植被的特征推断其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为(

)A.速生—水热条件好 B.叶片厚—干旱缺水C.根系发达—土壤贫瘠 D.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多大风11.影响流石滩植被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量 B.降水量、地形 C.气温、光照 D.光照、地形【答案】10.D11.A【解析】10.流石滩植被形成多具有速生的生理特征,反映生长环境是气温低,多霜冻,生长期短,A错误。叶片厚说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叶片厚可以减少热量水分散失,B错误。根系发达说明风力大土壤贫瘠水源匮乏,根系保证抓稳地面和吸收水分养分,C错误。植物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说明多大风的环境,植株低矮利于大风环境生存,D正确,故选D。11.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联系与雪线之间,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是气候,其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随高度升高气温和降水量会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A正确;光照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对植被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地形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间接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植物的形态具有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1)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2)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层瘠薄区,植物根系会异常发达吸取养分,例:黄山松。(3)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出现旗形树冠。在巴西高原东北部,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的纺锤树引人注目。当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如图为纺锤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2.纺锤树生长地区的主要植被(

)A.以旱生乔木为主 B.以草本植物为主 C.以根状植物为主13.对纺锤树的特征及其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树干粗大——利于湿季储水B.树皮坚实—减少水分蒸腾 C.枝叶较少——减少水分散失【答案】12.B13.A【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纺锤树生长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B正确,AC错误。故选B。13.根据上题可知,纺锤树生长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干湿季分明,纺锤树树干粗大利于湿季储存水分,A正确;材料无体现纺锤树树皮坚实和枝叶较少,BC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杉木为浅根性树种,生长快,产区流行着“当阳油茶背阴衫,松树山岭杉木洼”的说法,下图是我国某地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完成下面小题。14.推测杉木生长习性(

)A.耐旱 B.抗大风C.耐盐碱 D.不耐贫瘠15.据图可知(

)A.灌木层生物量随杉木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B.草本层生物量随杉木密度的增加而减少C.凋落物的生物量与杉木密度呈负相关 D.灌木地上生物量对不同密度杉木的响应较草本更为敏感16.该杉木林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

)A.650株/hm2 B.1100株/hm2C.1250株/hm2 D.1650株/hm2【答案】14.D15.B16.A【解析】14.结合文字材料“杉木为浅根性树种”可知杉木不耐旱,不抗大风,A选项和B选项错误;结合文字材料“当阳油茶背阴杉”,油茶是亚热带树种,说明杉木为亚热带树种,我国亚热带地区为酸性土壤,说明杉木喜酸性土壤,不耐盐碱,C选项错误;结合文字材料“浅根性树种,生长快”以及“松树山岭杉木洼”说明杉树喜肥沃、深厚土壤,不耐贫瘠,D正确。故选D。15.结合图上信息,灌木层生物量是灌木层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和,随杉木密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A选项错误;草本层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B选项正确;凋落物的生物量与杉木密度呈正相关,C选项错误;草本地上生物量变化幅度更大,故草本地上生物量对不同密度杉木的响应较灌木更为敏感,D选项错误。故选B。16.结合图上信息可知,种植密度为650株/hm2时,草本生物量和灌木生物量都是最大,物种最丰富,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故选A。【点睛】生物量,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浙江省推广未来社区建设,其建筑亮点之一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有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读示意“垂直森林”效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垂直森林”营造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的立体植被,其主要目的是(

)A.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 B.提高植被对光照的利用率C.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D.增加建筑物对雨水的收集18.“垂直森林”中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乔木,其特征是(

)A.终年常绿 B.常有板状根 C.茎花现象 D.多纸质叶片【答案】17.A18.A【解析】17.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美观性增强,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能力增强,可以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A正确;由材料“覆盖有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可知,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主要是为了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而不是提高植被对光照的利用率,B错误;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弱,C错误;浙江省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无需收集雨水,D错误。故选A。18.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自然环境的乔木或森林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冬季气候温和,终年常绿,A正确;板状根、茎花现象是热带雨林的特征,BC错误;纸质叶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D错误。故选A。【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20.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答案】19.D20.C【解析】19.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说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D对。该地纬度较高,海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