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3级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里使用的“命运”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改变的、必然的行为趋势、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生存是生命的天命,因而生存就是一切生命不可改变的命运。同样,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不能维持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作是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从古代的农业文明经过近代的工业文明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农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为中心的。这种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这种生产是由“自然生命”直接进行的,因而是一种“自然性生产”——粮食是庄稼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才是真正的“生产者”。农民在生产中的作用,只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在这种生产中,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工业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工业生产已经不是人对自然的顺从,而是对自然界的改造,从而创造一个在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造物”;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由人进行的,人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体,让自然服从人的意志。从个别人的观点看来,似乎“自动化生产”没有人的参与,仅仅是自然物(机器、电脑)在进行生产。而实际上,在生产中劳动资料的运动,不过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运动,因而是人的“过去劳动”在进行生产,生产的全部产品,都是人的劳动的结果。因此,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与伦理意识,否定和取代了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哲学与伦理意识。在这种哲学看来,自然不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而只能依赖于主体(人)。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现在,人们既看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必要性,也重新认识到了维护自然生命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必要性。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中形成的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也是对农业文明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克服对立、走向和谐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我们要创建的新的文明,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争夺各自利益的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生态哲学的最为重要的价值。但是,西方的生态学家们却沉浸在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之中,企图用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当代所需要的生态哲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当代西方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哲学从根本上堵塞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失去了存在基础。(摘编自刘福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材料二:普里皮亚季不同于我到过的任何地方。表面上看,这个小城舒适宜人,我们人类为舒适生活创造的各种便利,这里应有尽有。它是为近5万人精心设计的完美家园,然而今天的普里皮亚季渺无人烟。房屋外墙摇摇欲坠,窗户玻璃破碎,房梁倾斜坍塌。这里的一切,从无人观看的告示板,到科学教室里丢弃的计算尺,再到咖啡馆里残破的钢琴,都凸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能够丧失其需要的一切和珍视的一切。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世界,然后再将其毁掉。1986年4月26日,普里皮亚季附近以“切尔诺贝利”之名为今人所知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爆炸的肇因是规划不周和人为失误。爆炸后,辐射物质随强风吹遍欧洲大部,含在雨滴和雪花里从空中落下,渗入许多国家的土壤和河流,最终进入了食物链。许多人说,切尔诺贝利事件是历史上代价最惨重的环境灾难。可悲的是,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另一场灾难在几乎无人注意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地在全球各地展开。它的成因也是规划不周和人为失误。它在无人知晓的状况中静悄悄地发生,它的影响比几个不幸的国家土壤和河道遭到污染深远得多,它就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悲剧——我们星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要真正旺盛蓬勃,广泛的生物多样性必不可少。只有当无数有机个体最充分地利用每一种资源、每一个机会的时候,只有当千百万物种的生命相互关联、彼此维持的时候,我们的星球才能有效运行。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我们自己,就越安全。然而,人类现在的生活方式正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间才慢慢明白,我们每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类世界从来有其内在的不可持续性。但是,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了,就要做出选择。我们可以在我们建立的现代社会中忙于各种实在的追求,却选择对迫在眉睫的灾难视而不见。我们也可以选择改变。这个选择可不那么简单。毕竟,对已知的东西坚持固守、对未知的事物不予置信或心存恐惧乃人之常情。不过,如果我们现在行动起来,仍来得及痛改前非。(摘编自大卫·爱登堡《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林华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可持续生存,这一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在农业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农民的作用只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C.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抛弃以前的文明、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因素的基础 上螺旋式上升过程。D.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放出的辐射物质在自然条件下最终会反噬人类自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生态哲学”概念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既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B.工业文明中人的位置很重要,可以通过改造自然来创造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人造物”,而自然只能依赖人。C.材料一认为,西方生态学家们企图用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意识代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是错误的。D.材料二通过描写普里皮亚季房屋和配套设施的残破,渲染了小城渺无人烟的荒凉景象,体现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提到的“生物多样性”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B.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C.自然高远,无比神通。(《礼记》)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4.根据材料内容,完成表格。(4分)5.材料二作者曾说:“我们常说要拯救地球,但其实我们必须做的这些事是为了拯救我们自己。不管有没有我们,大自然都会回归。”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我们必须做的这些事”是什么。(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等待①[美]海明威那匹该死的马倒在腿上的时候,他想大神经一定当真给压断了。腿的确一点儿也不痛。除了刚才转身时有些动作才使他觉得痛,那是因为断骨挤压着旁边的肌肉了。他伸手拿过轻机枪,从弹仓里取出子弹夹,又从口袋里摸出备用弹夹,把枪筒一折,拆开,往枪管里瞄了瞄,重新把弹夹推进弹仓,直到听到“咔”的一声响,才转头看向山坡下。“也许半个小时,”他想,“现在,放松些。”他望向山脚,望向松林,试着什么都不想。他望向河流,想起在桥下阴凉的黑影里时它的模样。“我希望他们来,”他想,“可别他们还没来就昏迷了或怎么的。”你猜,这时候谁会更好受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就这么直接面对它的人?他们能得到许多安慰,而我们知道没什么可怕。只有拖得又长又痛苦,让你尊严尽失时,死亡才是坏事。所以,你很幸运,明白吗?你一个都没遇上。他们走了,太好了。他们走了,我就什么都不在乎了。这就是我说的那种情况,这样真是好极了。想想吧,要是他们全都倒在大灰马的那片山坡上,情况会有多不一样。或者,要是我们全都困在这里等死呢。不,他们走了,他们脱身了。现在,只盼进攻能赢了。你想要什么?什么都要。我什么都想要,给我的我都要。就算这次进攻不行,还有下次。我想跟祖父聊聊这一次。我敢打赌,他从来没有穿越火线,到敌后去找自己人,唱这样一出好戏。你怎么知道?说不定他干过五十次。不,他说。现实点吧,没人能干五十次这样的事,五次都不行,说不定连一次能比得上这个的都没有。当然有,他们肯定干过,我希望他们马上来,他说。我希望他们现在就来,因为腿开始痛了,一定是肿了。我们干得蛮顺手,结果却碰上了坦克,他想。不过,幸亏我在桥下的时候坦克没来。一件事出了差错,就势必引起不良的后果。我们应当有轻便的短波发报机。是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我还应当带一条备用的腿儿来。如果我昏过去什么的,我就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了;如果他们使我苏醒过来,他们会问我很多很多问题,酷刑,拷打,什么都干得出来,那就不好。最好是别让他们干这些事情。快点儿吧。让敌人快点儿来吧。让他们来。快让他们来!想想他们正在离开,他说。想想他们正穿越森林;想想他们正跨过小溪;想想他们正骑马穿过石楠丛;想想他们正爬上山坡;想想他们能平平安安度过今夜;想想他们在赶路,整夜不停;想想他们明天就能藏好;想想他们,该死,想想他们。对于他们,我就只能想到这么多了,他说。想想蒙大拿,不行。想想马德里,不行。想想喝上一杯清凉的水,好,就像那样,像喝一杯清凉的水。你这个骗子,不会有事的。只会像那样,没事的。那么,动手吧。现在就动手,现在动手是对的。来,现在就做。不,你一定要等。等什么?你知道的,那就等吧。我再也等不下去了,他说。再等下去,我就要晕过去了。我知道,因为已经三次出现这种感觉了,我都撑过去了。可我不知道再来一次会怎样。我猜,大概你是有内出血了,就在腿骨断掉的那一块。特别是还翻了个身,结果就肿起来了,让你越来越虚弱,害得你开始晕了。现在动手吧,没问题。真的,我告诉你,那没问题。可如果你能等得到,拖住他们,哪怕就一小会儿,或者干掉领头的军官,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能好好做到任何一样,就能……好,他说。他趴着,非常安静,努力坚持着,他能感觉到,有什么正从自己身体里溜走,就像你留意到有时雪从山坡上开始悄悄融化一样。然后,他轻轻地说,就让我坚持到敌人上来吧。罗伯特·乔丹的运气非常好,就在这时,他看到骑兵小队走出林子,穿过公路。他看着他们走近,开始爬坡。罗伯特·乔丹看见他们上了山坡,现在,离他很近了。往下望去,他看见公路、桥和桥那头长长的车队。他久久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然后,他抬头望向天空。空中飘浮着大朵大朵洁白的云。他摊开手掌,按了按身边的满地松针,伸出手,摸了摸面前掩护着他的松树树皮。然后,他调整好姿势,尽量舒服,双肘撑在松针上,枪口紧贴住松树树干。那名军官顺着游击队踩出的马蹄印策马小跑而来,他很快就要到达罗伯特·乔丹躺着的地方,现在只有二十码的距离了。这个距离,完全没有问题。那名军官是拜伦多中尉,他从拉格兰哈来,下方哨所被袭的报告一到,他们就接到命令,出发了。他们辛辛苦苦赶来,却因为桥被炸断,不得不兜回去绕个大圈,从高处横穿峡谷,再从林子里绕出来。他们的马都汗湿了,喘着大气,不得不一再催逼,才能小跑起来。拜伦多中尉注视着那条马蹄印,渐渐靠近,他面容瘦削,神色肃穆。他左臂弯里的手提机枪横搁在马鞍上。罗伯特·乔丹伏在树后面,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免得双手发抖。他在等,等待着这军官来到松林和绿意盎然的草坡相接的那块阳光明媚的地方。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抵着树林里的松针怦怦跳动。(选自《丧钟为谁而鸣》,天津人民出版社,有删改)【注】①整部作品以美国人罗伯特·乔丹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所有情节浓缩于三天之内。节选部分是他在炸桥后撤退时身负重伤,送别战友和爱人后,独自留下阻击追击的敌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伯特·乔丹因炸桥撤退时身负重伤,无法跟随队伍继续前行,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留下来坚守阵地,阻击即将追击过来的敌人。B.文中多次提到“希望他们来”“希望他们赶快来”,体现了罗伯特·乔丹面对敌人可能进攻时英勇无畏但又慌乱无措的状态。C.“我还应当带一条备用的腿儿来”体现了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幽默,与《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颇为相似。D.文章结尾的场景画面感较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心脏怦怦的跳动声,以动衬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方式讲述故事,引导读者通过跟踪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逐步了解人物。B.小说几乎以意识流的笔法交代了主人公在一段时间内的特殊经历与心路历程,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限制。C.大量的心理描写,舒缓了小说的整体叙事节奏;大量的短句使用使心理活动丰富而又“急促”。D.本文以小见大,通过战争的一个横截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战争、人性以及生命的意义等主题。8.本文作为节选片段本无标题,后来有人给小说添加标题为“等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所加标题“等待”有哪些意蕴。(4分)9.有人说,意识流文学“暗合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①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材料二: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粃,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矣哉!是以扬子讥之曰:“昔者鲁有大臣,史失其名,曰:‘何如其大也!’曰:‘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召先生于鲁,所不能致者二人。’曰:‘若是,则仲尼之开迹诸侯也非邪?’曰:‘仲尼开迹,将以自用也。如委己而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善乎扬子之言也!夫大儒者,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祈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节选自《庄子·天运》)【注】①绵蕞:制订整顿朝仪典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儒者难与A进取B可与C守成D臣愿征鲁E诸生F与臣弟子G共起朝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兴,兴盛,与《〈论语〉十二章》“《诗》可以兴”的“兴”字意思不同。B.恶,怎么,与《齐桓晋文之事》“彼恶知之”的“恶”字意思相同。C.矜,注重,与《〈老子〉四章》“自矜者不长”的“矜”字意思不同。D.“其里之丑人”与《兼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得天下后,将秦朝严苛的礼仪变得简易,但当群臣行止无礼时,高帝又感到忧虑。B.叔孙通将古礼与秦礼糅合,并带领新召集的儒生以及诸侯大臣在野外演习一个多月。C.扬雄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并没有“委已从人”以求一时功利,与叔孙通有本质区别。D.庄子多方取譬,将抽象的道理寄托于舟车、柤梨橘柚等日常事物中,增强了说服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2)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召先生于鲁,所不能致者二人。14.叔孙通制礼之事能否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请根据材料阐述理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过家黄庭坚络纬①声转急,田车寒不运。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舍旁旧佣保,少换老欲尽。宰木②郁苍苍,田园变畦畛。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③。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注】①络纬:秋虫,如蟋蟀之类。②宰木:坟墓上的树木。③毁龀:儿童换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不作铺叙,以“转急”和“不运”的动静对比,点出了气候变化。B.诗人借柳树、宰木等自然物写家乡变迁,“招延”二句则侧重写人事。C.“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均使用借代的修辞,形象而富有诗意。D.诗人关于“灯花”的问与答,移情于物,委婉流露出聚少离多的现状。16.有评论家认为,诗歌最后六句写的是此次归家前的感受,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阐释了君子的义利观;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2)明代著作《传习录》中“种德者必养其心”强调了欲品行端正,先须心思纯正。这与《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谋而合。(3)古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蕴含着哲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行路”告诫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秋分的“分”有等分的意思,在秋分这一天,(甲)。过了秋分之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暑气渐渐消退,气候变得凉爽,人们的食欲比夏天要好,因此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贴秋膘”要根据时令和体质特点来进补,既要因时制宜,还要A。不能盲目进补,也不能过度进补。①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在秋天容易出现皮肤、口唇干燥等症状,②因此要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③中医讲,五色对应五脏,其中白色入肺,④我们可以吃一些如莲藕、山药、银耳、白萝卜、梨等肉质为白色的蔬菜,⑤这些都能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入秋后脾脏的运行功能会有所下降,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症状。这个时节,气温往往B,尚不稳定,饮食上要以温暖、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果风寒侵袭到后背,会出现鼻塞、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此时可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在早晚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一层一层增加衣物,在中午温度稍高的时候逐层减少衣物,以应对季节气候的变化。同时,(乙)。在秋天,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生物钟紊乱,使人们的情绪受到影响,表现出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症状。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些情绪,采用腹式呼吸法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压力。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文中第三段的“‘洋葱式’穿衣法”可以理解为像洋葱那样一层一层地穿衣服,强调衣服的层次与厚实。其中,“XX式XX”结构在近年来逐渐泛化,并多次掀起“XX式XX”结构的流行语热潮,比如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中的“螺旋式下滑”也是这一结构。请你结合学习与生活实践,仿照“XX式XX”这一语言模式重新构建一个新词,并指出其具体含义及构词效果。(5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女性和老年人”,有人说不合逻辑,也有人说可以这样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成长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也有人说成长就是做一些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级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C(“抛弃”和“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因素”错误,原文为“其中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吸收对立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2.(3分)B(“自然只能依赖人”错误,原文“在这种哲学看来,自然不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而只能依赖于主体”,表明这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观点。)3.(3分)D(A.要遵循自然规律。B.认为人是最尊贵的。C.认为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上均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4.(4分)①人顺应自然。②以人类为中心。③生态文明。④生命共同体理念。(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6分)①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②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保持审慎负责的态度。③共同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的生活方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3分)B(“慌乱无措”错,应是等待敌人到来、奋勇杀敌的迫切心理。)7.(3分)A(“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错,第三人称穿插第一人称,且主要是限制视角。)8.(4分)(1)表层:①罗伯特·乔丹等待敌人的到来,与敌人决一死战。②等待“我”方的顺利、平安转移。(2)深层:①等待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②等待“我”方的最终胜利。(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1)神聚:①线索贯穿。小说以“等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故事情节连贯集中紧凑。②主旨集中。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主旨明确突出。(2)形散:①选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小说注重主人公内心与意识的无序流动,时空转换灵活多变。②表达方式灵活。大量的心理描写之中穿插叙事、景物描写、肖像描写等,表达方式灵活丰富。③语言表达灵活多变。长短句相结合,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灵活多变。(“神聚”中答对“线索”1分,“主题”1分;“形散”中,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3分)BDF(句意:那些儒生难以为您在战场上攻取,但能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共同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难与……”与“可与……”句式结构相同,中间B处与结尾D处可断开;由后文“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可知,此处应是“征鲁诸生”,而非“征鲁”,所以“臣愿征鲁诸生”后F处可断开。故BDF三处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3分)D(D.错误。两个“之”用法不同。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正确,兴盛/激发人的情感。B.正确,怎么/怎么。C.正确,注重/自夸,自大。)12.(3分)B(根据原文“遂与所征三十人西,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诸侯群臣皆朝十月”可知,参与野外礼仪演习的并没有诸侯大臣。)13.(8分)(1)你侍奉的人主接近十位了,这都是你当面曲意奉承人家,才得到尊贵。(“所事者”,所字结构,侍奉的人主;“且”,接近;“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关键字词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叔孙通打算制定君臣的礼仪,便到鲁地去征召儒生,请不来的有两个人。(“制”,制定;“召”,征召;“致”,招致、招纳。关键字词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14.(5分)能。理由:①材料三的观点是礼仪法度要应时而变,不能无视条件的变化而生搬硬套。②叔孙通能根据时代要求,糅合古礼与秦仪并成功实施,发挥了礼乐的实际功效。(答“不能”的不给分。作出“能”的判断1分;对材料三的观点概括正确2分;对叔孙通的行为分析正确2分。意思对即可。)15.(3分)C(“均使用借代的修辞”错,“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都是比喻手法,把“一生”比作“浮萍”,把“白发”比作“雪”。)16.(6分)示例一:同意。①前十六句,作者写到对家乡变化的感叹,写到参与酒宴、访亲问友,再到“翻作客”产生的不习惯,写出了一个久未归家的游子的思绪变化,而后六句却略显突兀,不合逻辑变化;②“报书”意为“回信”,再由“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可知,作者回家前,与家人书信频繁,这次收到回信,喜悦与期待交织,促成了此次归家;③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归乡的船虽还系在三百里之外,可梦中距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这种错觉正是归家心切造成的。示例二:不同意。①此次回家,来去匆忙,全诗照应标题,“过家”写的正是返乡后又离开家乡的心路历程;②作者回家后,虽受到乡亲父老款待,但并没有看见父母、孩子,故而产生“翻作客”的悲凉与孤独;③“报书”为“报平安的信”,作者再次离家时,却在路上意外收到了同处异地的家人来信,激起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眼看着离家的船儿走到了三百里开外,可思念家人的梦魂从未走远,作者坚信有朝一日终能团圆。(仅答是否同意不给分。理由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君子喻于义吾往也(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3)示例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示例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2分)示例:A.因人而异B.瞬息万变变幻莫测(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9.(4分)①句修改为: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秋天容易出现皮肤、口唇干燥等症状。(或修改为: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在秋天容易出现皮肤、口唇干燥等症状)④句修改为:我们可以吃一些如莲藕、山药、银耳、白萝卜等肉质为白色的蔬菜。(或修改为:我们可以吃一些如莲藕、山药、银耳、白萝卜、梨等肉质为白色的食物。)(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20.(4分)示例:(甲)白天和黑夜是等长的(乙)秋天还容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21.(5分)示例一:教科书式自救:①含义:像教科书中写的那样进行自救。形容自救的方法规范、标准、无懈可击,完美到可以写进教科书。②效果:表达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示例二:断崖式下跌:①含义:像突然掉进断崖一样,迅速下落。形容事物下行状态幅度大、势头猛,或十分突然。②效果:表达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写出“XX式XX”且符合逻辑1分;写出浅层含义1分,深层含义2分,效果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22.(3分)示例一:观点:不可使用。理由:不合逻辑,老年人包含男性和女性,两者并列不当,不合语法规范。示例二:观点:可以使用。理由:“女性”和“老年人”虽然有交叉,但在这个语境中,是对性别和年龄的特别强调,避免了语言啰嗦。(摆明态度1分,理由有说服力给2分。如“半对半错”“语义明确但不合语法规范”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3.(60分)审题指导:这个问题触及了青年成长过程中的核心议题——自我意志与外界要求之间的冲突与调和。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在自我实现和外在要求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他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需求和兴趣,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考虑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平衡不是简单的折中或妥协,而是在理解自我与外界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选择。比如,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1)以担当成就成长强调成长更多地体现在做那些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上。这些事情往往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勇敢地面对并完成这些任务,我们不断超越自我,逐渐走向成熟。标题拟写示例:《成长于担当之艰,磨砺中铸就非凡》《在不得不为中成长,于磨砺挑战里蜕变》(2)随心而行,绽放成长之花突出尊重内心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当我们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能够激发内在的热情和创造力,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即使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种积极主动的成长方式也能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标题拟写示例:《以心为舵,成长扬帆》《依心追梦促成长,无畏风雨绽光芒》(3)在成长中学会选择,平衡随心与担当,实现真正成长探讨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在随心和担当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同的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侧重点,有时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前行,有时则要肩负起责任去做那些艰难的事情。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是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成长既不是一味地随心所欲,也不是完全被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所束缚。真正的成长是在尊重自己内心的同时,勇敢地承担起那些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在随心与担当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既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满足内心的渴望,又能在面对困难和责任时不逃避,从而实现全面的成长。标题拟写示例:《随心以逸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