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帮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_第1页
5.2生活中的透镜-【帮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_第2页
5.2生活中的透镜-【帮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_第3页
5.2生活中的透镜-【帮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_第4页
5.2生活中的透镜-【帮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透镜及应用第2节生活中透镜00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002预习导学(一)课前阅读: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94--96页内容,思考并且完成下列活动: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照相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大家使用过照相机吗?关于照相机的结构,大家知道多少?(2用照相机照相时,与物体比较:像是缩小还是放大?(3)像是正立还是倒立?(4)像距与物距哪个大?(5)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活动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投影仪”,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关于投影仪的结构,大家知道多少?(2)使用投影仪时,与物体比较:像是缩小还是放大?(3)像是正立还是倒立?(4)像距与物距哪个大?(5)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放大镜”,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与书的距离,观察书上字的大小是否改变?什么时候字较大?放大镜总是能把字放大吗?(二)基础梳理5.2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工作原理:物距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2.结构:(1)镜头:相当于一个。(2)胶片:相当于。3.照相时:(1)移动照相机主要是改变物距;(2)前后伸缩镜头主要是改变像距。二、投影仪1.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像。2.结构:(1)镜头:相当于一个镜。(2)屏幕:相当于。(3)平面镜:改变。3.使用时,移动投影仪主要是改变像距,上下伸缩镜头主要是改变物距。三、放大镜1.工作原理: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2.使用方法:物体一定要放在凸透镜的以内。3.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放大镜距离物体越近,像越小。反之,像越大。四、实像和虚像实像虚像成因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倒、正倒立正立能否用光屏显示能不能人眼能否看到能能实例照相机、投影仪、小孔、人眼、幻灯机等放大镜、平面镜、我们把河水看浅了等【加油站1】1.照相机:【加油站2】2.投影仪:【加油站1】3.放大镜:(三)预习作业1、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2、有一天晚上,小芳同学在未开灯的房间里看电视时,拿着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与对面墙壁间移动,忽然她看到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放大画面。那么关于像的性质和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A.正立的像;放大镜

B.倒立的像;照相机C.正立的像;幻灯机

D.倒立的像;投影仪3、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4、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5、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如图所示,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B.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似C.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似D.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远些0303强化训练说明:1.时间:10分钟;2.分值:30分(每题10分)3.要求:合上书本,独立完成。1.(2023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2.(2023山东临沂)4月20日,天空上演了2023年的首次日食,本次日食出现了日全环食现象,给人们带来难得一见的天文盛宴。下列光现象,与该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

小孔成像B.

水中倒影C.

镜中文字D.

空中彩虹3.(2023重庆)诗人李白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写下美妙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图中也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球成像B.

晷针留影C.江面倒影 D.铅笔“折断”4.(2023山东枣庄)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预习作业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可利用具有发散特点的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故C错误;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且实像是倒立的;而虚像只能是放大且正立的,故D错误。2、答案:D解析: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放大画面,说明像能用光屏承接,由此可知凸透镜成的应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了这一原理。故选D。3、答案:B4、A5、答案:A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已知镜头焦距为f,则人的脸距离凸透镜大于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故像距应该变大,同时像变大;故BCD错误,A正确。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A【解析】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镜中的文字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空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C【解析】A.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晷针留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C.江面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D.铅笔“折断”是光经过不同介质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会聚远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