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计算、环境量、变形、渗流、力、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_第1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计算、环境量、变形、渗流、力、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_第2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计算、环境量、变形、渗流、力、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_第3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计算、环境量、变形、渗流、力、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_第4页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计算、环境量、变形、渗流、力、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A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计算方法A.1振弦式仪器A.1.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应通过实际校准获得。设传感器量程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上行)校准数据和个回程(下行)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线性方程如式A.1.1。(A.1.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传感器上的物理量[力(kN)、位移(mm)、压力(kPa)、应变()、角度(°或″)、水位(mm水头)];——传感器系数(最小二乘直线的斜率)[力(kN/Hz2)、位移(mm/Hz2)、压力(kPa/Hz2)、应变(/Hz2)、角度(°/Hz2或″/Hz2)];——输出频率的平方差(Hz2),;——校准时传感器对应于的输出频率(Hz);——校准时传感器基准测试点的输出频率(Hz);——计算常数(最小二乘法直线截距)(量纲与相同)。A.1.2当振弦式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进行温度修正时,其工作特性方程为:(A.1.2)式中——对应于的温度(℃);——传感器在安装时相应于基准点的温度(℃);——传感器温度系数(kN/℃、mm/℃、kPa/℃、/℃、°/℃);——校准时传感器对应于的输出频率模数(kHz2);——校准时传感器基准测试点的输出频率模数(kHz2)。注:式(A.1.2)中的为安装时现场确定的传感器初始值,压力式传感器如需进行气压修正,相应地加入气压修正项;值一般由厂家提供。A.1.3传感器满量程上限输出值:(A.1.3)式中——第次加荷至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频率(Hz);——第次从上限值(第个)测试点卸荷时的输出频率(Hz);——第次加荷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频率模数(kHz2);——第次从上限值(第个)测试点卸荷时的输出频率模数(kHz2);——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值(Hz2或kHz2);——试验循环次数。A.1.4传感器满量程下限输出:(A.1.4)式中——第次从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加荷时的输出频率(Hz);——第次卸荷至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频率(Hz);——第次从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加荷时的输出频率模数(kHz2);——第次卸荷至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频率模数(kHz2);——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值(Hz2或kHz2)。注16:传感器下限值为零载荷时,可表示为,下同。A.1.5传感器满量程输出:(A.1.5)式中——传感器满量程输出值(Hz2或kHz2)。A.1.6传感器分辨率:FS(A.1.6)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增量值(Hz2或kHz2)。A.1.7传感器非线性度:FS(A.1.7)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Hz2或kHz2)。A.1.8传感器不重复度:FS(A.1.8)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各测试点与进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各测试点与回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中的最大值(Hz2或kHz2)。传感器不重复度应满足规定的静态特性要求。A.1.9传感器滞后:FS(A.1.9)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偏差的最大值(Hz2)。A.1.10传感器综合误差:FS(A.1.10)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Hz2)。A.1.11传感器的实际校准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曲线拟合,其非线性工作特性方程可表征为式A.1.11-1或A.1.11-2。(A.1.11-1)或(A.1.11-2)式中、为最小二乘拟合系数,其余符号含义与式A.1.2的相同。传感器按非线性拟合时,分辨率、符合度和综合误差计算方法与线性工作特性的相同,其计算结果应满足规定的静态特性要求。A.1.12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进行温度修正时,其工作特性方程为的实际校准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曲线拟合,其非线性工作特性方程可表征为式A.1.12-1或A.1.12-2(压力式传感器如需进行气压修正,相应地加入气压修正项)。(A.1.12-1)或(A.1.12-2)

A.2差动电阻式仪器A.2.1传感器的实际校准特性通过传感器的静态校准获得。设定传感器在满量程测量范围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正行程)校准数据和个回程(反行程)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方程如式A.2.1。(A.2.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传感器上的物理量[力(kN)、位移(mm)、压力(kPa)、应变()];——传感器最小读数[力(kN)、位移(mm)、压力(kPa)、应变()];——电阻比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无量纲,0.01%);——校准时传感器对应于的输出电阻比(无量纲,0.01%);——校准时传感器基准测试点的输出电阻比(无量纲,0.01%);——计算常数(最小二乘法直线截距)(量纲与相同)。注:电阻比一般以0.01%表示,即实际电阻比的10000倍。A.2.2当差动电阻式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进行温度修正时,其工作特性方程为:(A.2.2)式中——对应于的温度(℃);——传感器在安装时相应于基准点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修正系数(量纲与相同)。注:式A.2.2中为安装时现场确定的传感器初始值,压力式传感器如需进行气压修正,相应地加入气压修正项;值一般由厂家提供。A.2.3传感器满量程上限输出电阻比:(A.2.3)式中——第次进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输出电阻比;——第次回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输出电阻比;——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电阻比;——试验循环次数。A.2.4传感器满量程下限输出电阻比:(A.2.4)式中——第次进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一个)测试点的输出电阻比;——第次回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一个)测试点的输出电阻比;——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一个)测试点的输出电阻比。A.2.5传感器满量程输出:(A.2.5)式中——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电阻比。A.2.6传感器最小读数:传感器最小读数为最小二乘拟合直线的斜率,应满足其规定的静态特性要求。A.2.7传感器分辨率:FS(A.2.7)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电阻比增量值。A.2.8传感器非线性度:FS(A.2.8)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A.2.9传感器不重复性度:FS(A.2.9)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测试点与进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测试点与回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A.2.10传感器滞后:FS(A.2.10)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偏差的最大值。注:本规程推荐差动电阻式传感器工作直线采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方法,非线性度、滞后和不重复度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符号,差动电阻式传感器的端基线性度即非线性度、重复性误差即不重复度。

A.3电位器式仪器A.3.1电位器式传感器供电工作方式均为恒压源。设电位器可变电阻最大值为,接长电缆单芯电阻为,当传感器接线电缆很短,,接线电阻可忽略不计时,传感器在满量程测量范围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上行)校准数据和个回程(下行)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方程如式A.3.1。(A.3.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传感器上的位移(mm);——传感器系数(最小二乘直线的斜率)(mm);——对应于的电位器输出电压(分压)(mV);——电位器输入电压(恒压、常数)(mV);——计算常数(最小二乘法直线截距)(mm)。A.3.2传感器使用工作特性:当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接线电缆电阻如不可忽略,应对其进行接线修正,经修正后的传感器使用工作特性方程为:(A.3.2)式中——传感器滑线电阻器标称电阻值(Ω);——传感器信号电缆芯线电阻值(Ω);其余符号含义与式A.3.1相同。注:式A.3.2中和值由厂家提供,或由厂家提供值,用户采用电阻电桥自测值。A.3.3传感器满量程上限输出值:(A.3.3)式中——第次加荷至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压(mV);——第次从上限值(第个)测试点卸荷时的输出电压(mV);——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mV);——试验循环次数。A.3.4传感器满量程下限输出:(A.3.4)式中——第次从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加荷时的输出电压(mV);——第次卸荷至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压(mV);——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mV)。A.3.5传感器满量程输出:(A.3.5)式中——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电压值(mV)。A.3.6传感器分辨率:FS(A.3.6)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电压增量值(mV)。A.3.7非线性度:FS(A.3.7)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mV)。A.3.8不重复度:FS(A.3.8)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各测试点与进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各测试点与回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中的最大值(mV)。A.3.9滞后:FS(A.3.9)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量之差的的最大值(mV)。A.3.10传感器综合误差按式A.3.10计算:FS(A.3.10)

A.4电容式仪器A.4.1设传感器在满量程测量范围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正行程)校准数据和个回程(反行程)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方程如式A.4.1。(A.4.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传感器上的物理量[位移(mm)、水头(mm)];——传感器系数(最小二乘直线斜率)[位移(mm)、水头(mm)];——电容比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无量纲);——校准时传感器对应于的输出电容比(无量纲);——校准时传感器基准(零载荷)测试点的输出电容比(无量纲);——计算常数(最小二乘法直线截距)(量纲与相同)。注21:电容比一般以0.01%表示。A.4.2传感器满量程(上限)输出电容比平均值:(A.4.2)式中——第次加荷至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容比;——第次从上限值(第个)测试点卸荷时的输出电容比;——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容比;——试验循环次数。A.4.3传感器零载荷(满量程下限)输出电容比平均值:(A.4.3)式中——第次从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加荷时的输出电容比;——第次卸荷至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容比;——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容比。A.4.4传感器满量程输出:(A.4.4)式中——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电容比。A.4.5传感器分辨率:FS(A.4.5)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电容比增量值。A.4.6传感器非线性度:FS(A.4.6)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A.4.7传感器不重复度:FS(A.4.7)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多次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多次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A.4.8传感器滞后:FS(A.4.8)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量之差的最大值A.4.9传感器综合误差按式A.4.9计算:FS(A.4.9)A.4.10传感器的实际校准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曲线拟合,其非线性工作特性方程可表征为式A.4.10。(A.4.10)式中、为最小二乘拟合系数,其余符号含义与式A.4.1的相同。传感器按非线性拟合时,分辨率、符合度和综合误差计算方法与线性工作特性的相同,其计算结果应满足规定的静态特性要求

A.5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器A.5.1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的静态特性指标应通过实际校准获得。设测斜仪在满量程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上行)校准数据和个回程(下行)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方程如式A.5.1。(A.5.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测斜仪上的倾角(″);——测斜仪系数(最小二乘直线的斜率)(″/mV);——;——校准时测斜仪对应于的输出电压(mV);——校准时测斜仪基准(零倾角)测试点的输出电压(mV);——计算常数(最小二乘法直线截距)(″)。A.5.2测斜仪满量程上限输出值:(A.5.2)式中——第次加荷至上限值(第个)测试点时的测斜仪输出电压(mV);——第次从上限值(第个)测试点卸荷时的测斜仪输出电压(mV);——测斜仪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压值(mV);——试验循环次数。A.5.3测斜仪满量程下限输出:(A.5.3)式中——第次从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加荷时的测斜仪输出电压(mV);——第次卸荷至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时的测斜仪输出电压(mV);——测斜仪满量程下限值(第1个)测试点的输出电压值(mV)。A.5.4测斜仪满量程输出:(A.5.4)式中——测斜仪满量程输出电压值(mV)。A.5.5测斜仪分辨率:FS(A.5.5)式中——测斜仪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电压增量值(mV)。A.5.6测斜仪非线性度:FS(A.5.6)式中——测斜仪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mV)。A.5.7测斜仪不重复度:FS(A.5.7)式中——测斜仪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各测试点与进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各测试点与回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中的最大值(mV)。A.5.8滞后:FS(A.5.8)式中——测斜仪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量之差的最大值(mV)。A.5.9综合误差:FS(A.5.9)式中——测斜仪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mV)。A.5.10测斜仪的实际校准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曲线拟合,其非线性工作特性方程可表征为式A.5.10。(A.5.10)式中、、为最小二乘拟合系数,其余符号含义与式A.5.1的相同。传感器按非线性拟合时,分辨率、符合度和综合误差计算方法与线性工作特性的相同,其计算结果应满足规定的静态特性要求。A.5.11活动式测斜仪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如A.5.11。(A.5.11)式中——测斜仪上下导轮中心距,一般为500mm;——测斜仪一个标距长相对于铅垂线的水平位移量(mm);——测斜仪与铅垂线偏转角(°)。

A.6光纤光栅式仪器A.6.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应通过实际校准获得。设传感器量程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上行)校准数据和个回程(下行)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线性方程如式A.6.1。(A.6.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传感器上的物理量[力(kN)、位移(mm)、压力(kPa)、应变()、角度(°或″)、水位(mm水头)];——传感器系数(最小二乘直线的斜率)[力(kN/nm)、位移(mm/nm)、压力(kPa/nm)、应变(/nm)、角度(°/nm或″/nm)];——校准时传感器对应于的输出波长(nm);——校准时传感器基准测试点的输出波长(nm);——温度修正系数(量纲与相同);t——测试点温度值,℃;t——测试点温度值,℃;A.6.2传感器满量程上限输出波长:(A.6.2)式中——第次进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输出波长;——第次回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输出波长;——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波长;——试验循环次数。A.6.3传感器满量程下限输出波长:(A.6.3)式中——第次进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一个)测试点的输出波长;——第次回程校准时,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一个)测试点的输出波长;——传感器满量程下限值(第一个)测试点的输出波长。A.6.4传感器满量程输出:(A.6.4)式中——传感器满量程输出波长差。A.6.5传感器分辨率:FS(A.6.5)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电阻比增量值。A.6.6传感器非线性度:FS(A.6.6)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A.6.7传感器不重复性度:FS(A.6.7)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测试点与进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测试点与回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A.6.8传感器滞后:FS(A.6.8)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偏差的最大值。A.6.9传感器的实际校准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曲线拟合,其非线性工作特性方程可表征为式A.6.9。(A.6.9)式中、、为最小二乘拟合系数,其余符号含义与式A.6.1的相同。传感器按非线性拟合时,分辨率、符合度和综合误差计算方法与线性工作特性的相同,其计算结果应满足规定的静态特性要求。

A.7压阻式孔隙水压力计A.7.1压阻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应通过实际校准获得。设传感器在满量程测量范围内均布()个校准测试点,进行次循环的校准试验,从而在任一测试点上获得个进程校准数据和个回程校准数据。对上述数据组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工作直线拟合,可得其工作特性方程如式A.7.1。(A.7.1)式中——校准时作用在传感器上的压力(kPa);——校准时零压力下传感器输出电压(mV);——校准时压力下传感器输出电压(mV);——传感器系数(最小二乘直线的斜率)(kPa/mV);——计算常数(最小二乘法直线截距)(kPa)。A.7.2传感器满量程输出值:(A.7.2)式中——第次加荷至上限值(第个)测试点时的输出电压(mV);——第次从上限值(第个)测试点卸荷时的输出电压(mV);——传感器满量程上限值(第个)测试点的输出平均电压(mV);——试验循环次数。A.7.3传感器零压力测试点输出:(A.7.3)式中——第次从下限值(零压力)测试点加荷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mV);——第次卸荷至下限值(零压力)测试点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mV);——传感器零压力测试点的输出平均电压(mV)。A.7.4传感器满量程输出:(A.7.4)式中——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电压值(mV)。A.7.5传感器分辨率:FS(A.7.5)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增量值(mV)。注23:二次仪表显示分辨力≤0.1mV。A.7.6传感器非线性度:FS(A.7.6)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mV)。A.7.7传感器不重复度:FS(A.7.7)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各测试点与进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各测试点与回程多次平均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中的最大值(mV)。A.7.8传感器滞后:FS(A.7.8)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量之差的最大值(mV)。A.7.9传感器综合误差:FS(A.7.9)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的最大值(mV)。

A.8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参数A.8.13级及以上建筑物的变形、渗流、力、应力、应变监测仪器静态特性参数不应不低于表A.8.1规定。表A.8.1监测仪器静态特性参数表仪器型式仪器名称rL/FS%C/FS%R/%FSH/%FSEc1Ec2振弦式测缝计/位移计0.5kHz20.200.100.100.200.500.25差阻式0.05mm0.20/0.200.300.500.40电位器式0.10mm0.20/0.200.300.50/电容式0.05mm0.20/0.200.300.50/CCD式静力水准仪0.02mm0.100.050.05/0.100.10电容式0.05mm0.20/0.100.200.30/振弦式0.5kHz20.200.100.200.300.500.40电容式垂线坐标仪/引张线仪0.05mm0.20/0.100.200.30/CCD式0.02mm0.100.050.05/0.100.10步进电机式0.05mm0.050.050.050.050.100.10磁致伸缩式沉降仪0.10mm0.100.100.100.100.200.20振弦式0.5kHz20.200.100.200.300.500.40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0.02mm/500mm/0.100.050.10/0.15MEMS式0.01mm/500mm/0.0250.0250.05/0.08电解液式0.05mm/500m/0.100.100.20/0.25振弦式0.2mm/500m/0.100.100.20/0.25振弦式渗压计0.5kHz20.200.100.100.200.500.25差动电阻式0.5个电阻比0.20/0.200.400.50/压阻式1cm水头/0.050.050.10/0.20磁致伸缩式量水堰水位计0.1mm水头0.100.100.100.100.200.20振弦式0.5kHz20.200.100.100.200.500.25电容式0.1mm0.15/0.100.200.30/振弦式锚索测力计10kHz20.50/0.250.500.75/差动电阻式4个电阻比0.50/0.250.500.75/振弦式土压力计1kHz20.20/0.200.400.50/差动电阻式1个电阻比0.40/0.300.600.80/振弦式钢筋计/锚杆应力计1kHz20.20/0.200.400.50/差动电阻式1个电阻比0.40/0.300.600.80/振弦式应变计1kHz20.20/0.200.400.50/差动电阻式1个电阻比0.40/0.300.600.80/注1:Ec1渗为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综合误差注2:Ec2渗为多项式曲线拟合的综合误差注3:测斜仪推荐多项式曲线拟合注4:锚索测力计、土压力计、钢筋计/锚杆应力计、应变计直线拟合简单,符合工程监测要求注5:锚索测力计中的应变计各自拟合后计算均值注6:钢筋计/锚杆应力计一般仅进行拉应力检验,压应力按工作直线外延A.8.2非应变类传感器温度修正系数、应变类传感器温度修正系数计算公式按下列公式执行。1非应变类传感器温度修正系数b计算如下:b=KY3-Y2+Y2式中b——监测仪器温度修正系数([被测物理量]/℃);T1——检验温度最低值(℃)T2——检验温度中间值(℃)T3——Y1——对应于T1的监测仪器输出值(单位与传感器型式相应,差阻式为电阻比Z,振弦式为Hz2或频率模数kHz2,电容式为电容比,电位器式为mVY2——对应于T2的监测仪器输出值(单位同Y3——对应于T3的传感器输出值(单位同K——传感器系数(单位与监测仪器型式相应,差阻式为[被测物理量]/0.01%,振弦式仪器为[被测物理量]/Hz2或[被测物理量]/kHz2,电容式为[被测物理量]/个电容比,电位器式仪器为[被测物理量]/mV等)。注1:差阻式传感器系数K为其最小读数f。2应变类传感器温度修正系数baba=b+α(式中b——计算同(A.8.1)式;α——固定应变计的夹具(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0-6/℃)。

附录B监测仪器(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计算方法B.1分辨率(力)和传感器系数B.1.1分辨率(力):分辨率(力)是指传感器在工作范围内所能产生的可测量的最小输出量变化量,以振弦式传感器为例,分辨率其数学表达式为:FS(B.1.1)式中——传感器可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增量值(Hz2),亦即分辨力,分辨力在满量程输出中所占比例,以百分比的方式表示时称之为分辨率。满量程输出可通过实际校准获得,理论上讲,也可通过实际试验获得。但每个传感器作为特定的个体,值均不相同,且值与显示装置的分辨力密切相关,在实际应用中准确获取值是困难的。为此,为规范分辨率(力)的计算,根据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及与传感器类型相匹配的显示装置(传感器读数仪)生产水平,推荐计算数据如下:振弦式传感器:kHz2;差阻式传感器:个电阻比;电位器式传感器:mV;电容式传感器:个电容比;伺服加速度式传感器:mV;压阻式传感器:mV;光纤光栅式传感器:nm;步进电机式仪器、光电式(CCD)式位移传感器以其最小分辨力为步长,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B.1.2传感器系数:进行线性拟合的传感器系数(差阻式传感器为最小读数)值即传感器最小二乘工作直线的斜率;进行曲线拟合的传感器一次、二次……次系数由曲线拟合方程确定,通过最小二乘拟合获得。B.2非线性度、不重复度与滞后HB.2.1以振弦式传感器为例,其非线性度的计算过程如下:FS(B.2-1)式中——传感器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Hz2或kHz2)——传感器满量程输出(Hz2或kHz2)。(B.2-2)(B.2-3)式中——第个测试点第次进程(上行)输出频率(Hz);——第个测试点第次回程(下行)输出频率(Hz);——第个测试点第次进程(上行)输出频率模数(kHz2);——第个测试点第次回程(下行)输出频率模数(kHz2);——第个测试点最小二乘直线对应的频率(Hz);——第个测试点最小二乘直线对应的频率模数(kHz2)。B.2.2以振弦式传感器为例,其不重复度的计算过程如下:FS(B.2.2-1)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各测试点与进程多次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各测试点与回程多次校准曲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Hz2或kHz2)。(B.2.2-2)(B.2.2-3)(B.2.2-4)(B.2.2-5)(B.2.2-6)B.2.3以振弦式传感器为例,其滞后的计算过程如下:FS(B.2.3-1)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在同一测试点输出偏差的最大值(Hz2或kHz2)。(B.2.3-2)(B.2.3-3)B.3综合误差B.3.1振弦式传感器综合误差:振弦式传感器综合误差的计算过程如下:FS(B.3.1-1)式中——传感器重复校准时,进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和回程平均校准曲线与工作直线偏差的最大值二者中的最大值(Hz2或kHz2)。(B.3.1-2)(B.3.1-3)(B.3.1-4)(B.3.1-5)(B.3.1-6)B.3.2其它型式传感器综合误差:其它型式传感器综合误差按相应的静态特性计算方法规定执行。

附录C环境量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C.1水位计安装考证表C.1.1浮子式水位计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1.1。表C.1.1浮子式水位计安装考证表工程名称测井编号测井位置测井直径(mm)测井顶高程(m)测井底高程(m)传感器编号量程(m)生产厂家分辨力(cm)电缆长度(m)电缆长度标记(m)~水位计平台高程(m)水位轮高度(m)初始读数(m)天气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安装日期气温(℃)气压(kPa)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C.1.2超声波水位计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1.2。表C.1.2超声波水位计安装考证表工程名称测点位置超声波传感器编号量程(m)分辨力(mm)声传感器生产厂家温度传感器编号量程(℃)分辨力(℃)温度传感器生产厂家传感器安装高程(m)初始读数(m)水库水位(m)埋设日期天气气温(℃)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C.2雨量计安装考证表C.2.1翻斗式雨量计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2.1。表C.2.1翻斗式水位计安装考证表工程名称测点编号测点位置雨量计编号雨量计型号分辨力(mm)生产厂家基座水平度(°)承雨口水平度(°)安装高度(m)翻斗翻转次数(次)记录器记录次数(次)每斗水量(ml)翻转总次数(次)理论排水量L(ml)实际排水量P(ml)翻斗计量误差E(%)电缆长度(m)电缆长度标记(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C.2.2虹吸式雨量计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2.2。C.2.2虹吸式雨量计安装考证表工程名称测点编号测点位置雨量计编号雨量计型号分辨力(mm)生产厂家基座水平度(°)承雨口水平度(°)安装高度(m)倒入清水量(mm)笔尖所指位置(mm)容量偏差(m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C.3气温计和气压安装考证表C.3.1气温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3.1。表C.3.1气温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温度计型式生产厂家温度计量程(℃)出厂编号百叶箱材质生产厂家百叶箱及温度计安装部位安装高程(m)桩号(m)坝轴距(m)温度计初始值(℃或读数)埋设日期气温(℃)天气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C.3.2气压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3.2。表C.3.2气压计安装考证表工程名称测点位置传感器型号量程(hPa)分辨力(hPa)传感器生产厂家传感器安装高程(m)初始读数(hPa)气温(℃)天气安装日期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C.4水温安装考证表不同型式温度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C.4-1~表C.4-3。表C.4-1振弦式温度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编号出厂编号仪器型号仪器量程(℃)仪器尺寸(mm)接线长度(m)传感器系数k(℃/Hz2,kHz2)线圈电阻()绝缘电阻(M)埋设高程(m)桩号(m)坝轴距(m)起始读数f0(Hz,kHz2)埋设后读数fi(Hz,kHz2)埋设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C.4-2铜电阻式温度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编号出厂编号仪器型号仪器量程(℃)仪器尺寸(mm)接线长度(m)温度常数k(℃/)0℃时电阻值R'0()绝缘电阻(M)埋设高程(m)桩号(m)坝轴距(m)起始读数R0()埋设后读数Ri()埋设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C.4-3热敏式温度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编号出厂编号仪器型号仪器量程(℃)仪器尺寸(mm)接线长度(m)温度常数k(℃/)0℃时电阻值R'0()绝缘电阻(M)埋设高程(m)桩号坝轴距(m)起始读数T0(R0)(℃)埋设后读数Ti(Ri)(℃)埋设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者: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附录D变形监测仪器安装考证表D.1表面变形观测仪器安装考证表D.1.1测点和基点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1.1-1~表D.1.1-7。表D.1.1-1水准基点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起测基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水准基点编号桩号坝轴距(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测定日期高程(m)天气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1.1-2起测基点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水准基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起测基点编号桩号坝轴距(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测定日期高程(m)天气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表D.1.1-3垂直位移测点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起测基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测点编号安装日期安装位置初始值测定日期初始高程(m)备注年月日桩号坝轴距(m)年月日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1.1-4校核基点安装考证表(视准线法)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水准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校核基点编号桩号坝轴距(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测定日期高程(m)天气安装示意图及说明强制归心底盘安置方法及日期: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表D.1.1-5工作基点安装考证表(视准线法)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水准基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工作基点编号桩号坝轴距(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测定日期高程(m)天气安装示意图及说明强制归心底盘安置方法及日期: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1.1-6水平位移测点安装考证表(视准线法)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工作基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测点编号安装日期安装位置初始值测定日期初始高程(m)备注年月日桩号坝轴距(m)偏离视准线(mm)年月日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表D.1.1-7表面位移测点安装考证表(全站仪法或前方交汇法)工程或项目名称引据工作基点情况编号形式位置高程(m)接测距离(m)基础情况测点编号安装日期安装位置水准测量全站仪法或前方交会法测量年月日桩号坝轴距(m)测量日期初始高程(m)测量日期初始测值(m)备注年月日年月日纵向横向12……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D.1.2真空激光准直系统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1.2。表D.1.2真空激光准直系统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定线仪器型号及编号测距仪器型号及编号激光器端点桩号(m)坝轴距(m)激光器点光源高程(m)激光接收端桩号(m)坝轴距(m)波带板中心高程(m)真空系统长度(mm)内径(mm)系统真空密封性PB/h安装日期年月日天气气温(℃)测量日期年月日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测点编号桩号(m)坝轴距(m)波带板中心高程(m)初始垂直位移(mm)初始横向水平位移(mm)12…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D.1.3引张线仪安装考证表和引张线线体试验记录表分别见表D.1.3-1和表D.1.3-2。表D.1.3-1引张线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定线仪器型号及编号测距仪器型号及编号读数仪型号及编号固定端桩号(m)坝轴距(m)V型槽底部高程(m)重锤端桩号(m)坝轴距(m)V型槽底部高程(m)锤重(kg)线体长度(m)直径(mm)线体材质安装日期年月日天气气温(℃)测量日期年月日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测点编号桩号(m)坝轴距(m)读数尺尺面高程(m)第一测回(mm)第二测回(mm)初始值(mm)线体上游边缘线体下游边缘均值线体上游边缘线体下游边缘均值123…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1.3-2引张线线体试验记录表工程或项目名称读数仪型号及编号检测日期年月日天气温度(℃)上游库水位(m)下游库水位(m)测点编号桩号(m)坝轴距(m)尺面高程(m)线体试验检测记录(mm)线体向上、下游移动20mm后各测点理论值向上游20mm后各测点读数差值向下游20mm后各测点读数差值123456…检测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检测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D.1.4机器视觉智能测量仪安装考证表见表D.1.4。表D.1.4机器视觉智能测量仪器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仪器编号生产厂家仪器型号测量精度(mm)电源电压(V)安装位置信号传输类型环境温度(℃)湿度(%)摄像头编号镜头焦距(mm)光源类型光源亮度(lx)相机安装角度(°)相机高度(m)设备基础调平度(mm)安装完成后测量台量管起(初)始读数(mm)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1.5GNSS基准站实地测试记录表、测点安装考证表分别见表D.1.5-1和表D.1.5-2。表D.1.5-1基准站实地测试记录表工程或项目名称站点编号基准站名称基准站类型基准站位置测试日期天气情况测试人员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天线类型天线高度(m)温度(℃)湿度(%)风速(m/s)气压(hPa)测量精度测量起(初)始读数(mm)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1.5-2GNSS测点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GNSS测点编号桩号(m)坝轴距(m)接收机型号、编号天线型号、编号初始坐标X初始坐标Y初始坐标Z观测墩类型和尺寸现场照片技术负责人:校核人:安装及填表人:监理工程师备注

D.2内部变形观测仪器安装考证表D.2.1水管式沉降仪埋设考证表格式见表D.2.1表D.2.1水管式沉降仪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仪器编号生产厂家仪器型号量程(mm)埋设高程(m)桩号坝轴距(m)埋设区域管路长度(m)管路坡度(%)测点基床不平整度(mm)测点基床不水平度(°)管路基床水平度(mm)埋设完成后测量台量管起(初)始读数(mm)第一次第二次平均观测房基准点起(初)始高程(m)观测日期天气气温(℃)埋设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2.2电磁式沉降仪沉降管道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2.2-1及表D.2.2-2。表D.2.2-1电磁式沉降仪沉降管道埋设考证表(钻孔埋设法)工程或项目名称沉降管编号沉降管型号与材质生产厂家测头型号量程(m)生产厂家测头常数(mm)沉降管内径(mm)沉降管外径(mm)埋设区域接管根数沉降环数沉降管位桩号坝轴距(m)地面高程(m)钻孔直径(mm)钻孔倾斜度(%)孔底高程(m)埋设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完成后孔口高程(m)埋设完成后管底高程(m)埋设完成后各沉降环(测点)读数(m)1#2#3#4#5#6#…………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2.2-2电磁式沉降仪沉降管道埋设考证表(坑式或非坑式埋设)工程或项目名称沉降管编号沉降管型号与材质生产厂家测头型号量程(m)生产厂家测头常数(mm)沉降管内径(mm)沉降管外径(mm)埋设区域接管根数沉降环数沉降管位桩号坝轴距(m)地面高程(m)接管编号沉降环编号埋设日期管口埋设高程(m)沉降环埋设深度(m)沉降环埋设高程(m)坝体填土高程(m)回填干密度(g/cm3)备注年月日1#1#2#……………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2.3静力水准仪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2.3。表D.2.3静力水准仪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观测(参考)点编号仪器生产厂家传感器系数K,()仪器编号量程(mm)观测墩埋设高程(m)桩号坝轴距(m)观测墩墩面不水平度(°)参考墩埋设高程(m)参考墩墩面不水平度(°)测点埋设起始读数(mm)第一次第二次平均测点埋设起始高程(m)埋设日期年月日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2.4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安装考证表见表D.2.4。表D.2.4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仪器生产厂家伸缩接头编号锚固板编号不锈钢丝长度(m)测点高程(m)桩号坝轴距(m)测头基床水平度(mm)测头基床不水平度(°)管路基床水平度(mm)观测房位移标点起始水平位移(mm)观测房位移标点起始高程(m)观测房位移标点桩号位移计埋设起始读数(mm)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埋设日期年月日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2.5活动式测斜仪钻孔埋设考证表格式见表D.2.5-1;随填筑埋设考证表格式见表D.2.5-2。表D.2.5-1活动式测斜仪钻孔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斜孔编号测斜管型号生产厂家测头型号测头编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系数K,(mm/mV,Hz2,kHz2,ε,…)测点间距L(mm)孔口高程(m)桩号坝轴距(m)开口直径(mm)终孔直径(mm)孔底高程(m)钻孔倾斜度(°)孔周介质回填材料测斜管连接方式导槽与施测方位累计偏差(°)槽口方向埋设日期天气气温(℃)始测日期天气气温(℃)气压(kPB)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测点深度(m)测头测读数R(mV,Hz2,kHz2,ε,…)(测点偏移(mm)测点起(初)始值(mm)备注(+)向(一)向2R0RR1R2R+cpR1R2R-cp(1)(2)(3)=[(1)+(2)]/2(4)(5)(6)=[(4)+(5)]/2(7)=(3)+(6)(8)=[(3)-(6)]/2(9)=k×L×(8)(10)=(9)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表D.2.5-2活动式测斜仪随填筑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斜孔号测斜管型号生产厂家测斜仪系编号测斜仪型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系数K(mm/mV,Hz2,kHz2,ε,…)测点间距L(mm)建基面高程(m)桩号(m)坝轴距(m)钻孔直径(mm)孔底高程(m)孔周介质钻孔倾斜度(°)钻孔回填材料埋设日期测斜管连接方式导槽与施测方位偏差(°)槽口方向1#上接管管长(m)倾斜度(°)管口高程(m)埋设日期2#上接管管长(m)倾斜度(°)管口高程(m)埋设日期…n#上接管管长(m)倾斜度(°)管口高程(m)埋设日期其(初)始值观测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管口高程(m)测点高度(m)测头测读数R(mV,Hz2,kHz2,ε,…)测点偏移(mm)测点初始值(mm)备注(+)向(一)向2R0DRR1R2R+cpR1R2R-cp(1)(2)(3)=[(1)+(2)]/2(4)(5)(6)=[(4)+(5)]/2(7)=(3)+(6)(8)=[(3)+(6)]/2(9)=K×L×(8)(10)=S(9)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2.6固定式测斜仪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2.6。表D.2.6固定式测斜仪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斜孔编号测斜管型号生产厂家测头型号生产厂家管口高程(m)桩号(m)坝轴距(m)开孔直径(mm)终孔直径(mm)孔底高程(m)钻孔倾斜度(°)孔周介质回填材料测斜管连接方式导槽与施测方位累计偏差(°)槽口方向埋设日期天气气温(℃)始测日期天气气温(℃)气压(kPB)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测点编号仪器标定系数k(mm/mV,Hz2,kHz2,ε,…)埋设高程(m)起(初)始读数(mV,Hz2,kHz2,ε,…)测点偏移(mm)测点起(初)始值(m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2.7倾角计安装埋设考证表格式见表D.2.7。表D.2.7倾角计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倾角计型号生产厂家测点编号测头编号量程(°)传感器系数K(mm/mV,Hz2,kHz2,…)初始读数(mV,Hz,kHz2,…)安装埋设位置高程(m)桩号(m)坝轴距(m)监测方向埋设日期天气气温(℃)始测日期天气气温(℃)气压(kPB)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3挠度观测仪器安装考证表D.3.1斜坡测斜仪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3.1。表D.3.1斜坡测斜仪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斜断面编号测斜管型号生产厂家测头型号测头编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系数K(mm/mV,Hz2,kHz2,…)测点间距L(mm)上端口高程(m)(m)桩号坝轴距(m)下端口高程(m)坝轴距(m)安装部位面板坡度偏差(°)面板水平度(mm)垫层坡度偏差(°)垫层水平度(mm)测斜管导槽积偏(°)(°)槽口方向上端口导槽与施测方位偏差(°)下端口导槽与施测方法偏差(°)埋设日期天气气温(℃)面板浇筑完成时刻月日时始测时刻月日时天气气温(℃)气压(kPB)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测点深度(m)测头测读数R(mV,Hz2,kHz2,…)2R0R测点偏移(mm)测点起始值(mm)备注(+)向(-)向R1R2R+cpR1R2R-cpi(1)(2)(3)(4)(5)(6)(7)(8)(9)(10)12┋n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D.3.2垂线坐标仪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3.2。表D.3.2垂线坐标仪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垂线编号坐标仪型式仪器生产厂家垂线直径(mm)垂线材质垂线生产厂家坝面孔口高程(m)桩号(m)坝轴距(m)坝面标点编号标点高程(m)标点坝轴距(m)标点对中误差(mm)标点底盘中心线与垂线距离(mm)钻孔孔口高程(m)钻孔直径(mm)钻孔深度(m)钻孔倾斜度(°)保护管倾斜度(°)埋设日期天气气温(℃)测点编号1#2#3#…仪器编号传感器系数(mm/…)测点高程(m)仪器底盘水平度(°)初(起)始读数(mm)S1S2Scp观测日期天气气温(℃)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备注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坐标仪导轨或轴线与坝轴线平行或垂直偏差:D.4裂缝和接缝观测仪器安装考证表D.4.1不同型式的土位移计埋设考证表格式见表D.4.1-1及表D.4.1-2。表D.4.1-1振弦式位移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仪器编号生产厂家传感器系数K(mm/Hz2,kHz2)量程(mm)出厂零位移读数(Hz,kHz2)埋设日期年月日天气气温(℃)气压(kPa)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方向锚固板间距(mm)仪器与裂缝不垂直度(°)埋设高程(m)桩号坝轴距(m)埋设前频率(Hz,kHz2)安装调整后频率(Hz,kHz2)安装调整后相应位移(mm)安装埋设完成后频率(Hz,kHz2)安装埋设完成后相应位移(m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表D.4.1-2电位器式位移计埋设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仪器编号生产厂家仪器常数k(mm)仪器常数C(mm)量程(mm)电源电压(V)埋设日期年月日天气气温(℃)气压(kPa)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埋设方向锚固板间距(mm)仪器与裂缝不垂直度(°)埋设高程(m)桩号(m)坝轴距(mm)埋设前输出电压(V)安装调整后输出电压(V)安装调整后开度(mm)埋设完成后输出电压(V)埋设完成后开度d0(mm)埋设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埋设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D.4.2不同型式的两向或三向测缝计的安装考证表格式见表D.4.2-1及表D.4.2-2。表D.4.2-1振弦式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生产厂家安装高程(m)桩号坝轴距(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气压(kPB)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安装方向垂直于面板平行于面板①平行于面板②仪器编号传感器系数K(mm/Hz2,kHz2)仪器量程(mm)安装前频率(Hz,kHz2)安装调整后频率(Hz,kHz2)安装完成后频率(Hz,kHz2)测缝计起始开度(mm)仪器与面板的不平行度或不垂直度(°)安装示意图及说明技术负责人:校核:安装及填表人:日期:监理工程师:备注

表D.4.2-2电位器式两向或三向测缝计安装考证表工程或项目名称测点编号生产厂家高程(m)桩号(m)坝轴距(m)安装日期天气气温(℃)气压(kPa)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安装方向垂直于面板平行于面板①平行于面板②②仪器编号仪器常数K(mm)仪器常数C(mm)仪器量程(mm)电源电压(V)仪器与面板的不平行度或不垂直度(°)安装前输出电压(V)安装调整后输出电压(V)安装完毕输出电压(V)测缝计初始长度(mm)测缝计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