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广州)语文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初旬(xún)
蝎子(xiē)
潺潺(chán)
木筏(fá)B.炽热(zhì)
骡马(luó)
收敛(liǎn)
娴熟(xián)C.鄙夷(bì)
温馨(xīn)
唾沫(tuò)
叛乱(pàn)D.宪兵(xuàn)侦探(zhēn)缥缈(piǎo)
鸿毛(hóng)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拘留
防御
僻静
不可思议B.清脆
通霄
沮丧
司空见惯C.衣襟
严峻
拔弄
迫不及待D.辩论
倾覆
担搁
见微知著3.(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年到了,超市里的商品鳞次栉比。B.放映厅里座无虚席,观众都沉浸在电影精彩的情节当中。C.小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怎么迟到啦?”D.我们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在课堂上经常夸夸其谈。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C.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2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D.看着眼前的毕业照,不由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一起劳动,一起上课。5.(8分)受传统文化熏染,中华英雄辈出,各领时代风骚。让我们一起走进以“传承·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4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画线句子内容,补充下联,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国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展现永久能力,增添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国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
下联:经典国学______(2)(4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校刊准备以“致敬英雄人物”为主题出一期专刊。请仿照栏目一、栏目四,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栏目一:英雄故事最励志
栏目二:______栏目三:______
栏目四:英雄歌曲最响亮二、(8分)6.(8分)古诗文默写。(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4)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5)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46分)三、(5小题,16分)(一)(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小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7.(2分)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B.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C.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D.非然也。(虽然)8.(4分)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大概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9.(2分)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法。A.夸张讽刺B.借景抒情C.前后照应D.对比(二)(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10—11小题。ㅤㅤ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10.(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11.(2分)这个故事中的蝙蝠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人?作者是讽刺还是赞美这类人?(三)(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小题。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2.(2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3.(2分)“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四、(8小题,30分)(一)(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17小题。自然缺失症材料一:“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小时的孩子达到48.5%。“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道:“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材料二:“儿童与自然/户外体验”问卷调查以下表格是学者对某市300名3-15岁儿童、400名家长、10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童年时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家长)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儿童)选项很多较多较少很少选项很多较多较少很少百分比79%10%7%4%百分比3%5%65%27%调查发现,与在1975-1980年间出生的人相比,在2005-2010年间出生的人在钓鱼、徒步、捉迷藏、爬树等户外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尤其是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围绕“您了解‘自然缺失症’吗?”作答时,99%的儿童、93%的家长和86%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不知道”或“知道一点”。材料三:访谈个案当今孩子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逐渐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被访谈的一位六年级学生陈述了他每周的时间安排:“我出去玩的时间真的很少。每天,我要练习至少一个小时的钢琴。练了钢琴后,还要练习将近两个小时的书法。周末,要继续学习钢琴,还要完成大量的学校作业。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只有一两个小时吧。”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14.(3分)在以下关于“自然缺失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缺失症和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不同,不需要服药治疗。B.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C.在体质上有着缺陷是“自然缺失症”产生的原因之一。D.“自然缺失症”尚未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15.(3分)阅读材料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相比当今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代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B.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约为9小时。C.当今儿童平均每天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不少于1.3小时。D.大部分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自然缺失症”知之甚少。16.(3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获取“成品知识”的是(
)A.上网查找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及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B.下载关于如何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微课,认真听并做笔记。C.通过到大自然中观鸟,了解鸟的种类、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D.通过设计“广州非遗路线图”和实地考察,了解关于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7.(4分)如果你是材料三中的那位孩子,想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你会怎么说服父母支持你?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写一写。(二).(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小题。红蚂蚁赵淑萍①货卸完了,拉着空车明显轻松不少。他又经过那个小屋,但是,小屋门已上锁。木门上有一群妈蚁在爬,密密的,爬得那么欢。他感到惆怅。同时,暗暗怨恨起自己的父亲,明知道那么远,却要他去受那份罪,还不如一个外人。②学校危房改造,要重新装修。废弃的木板,由造房子的工程队收购,送货的钱则另算。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想不想赚钱买书?”父亲问他。③他当然愿意。12岁时奶奶中风躺在了床上。父母亲都是老师,晚上经常要在学校办公。于是,父亲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让他放学以后少出去玩,尽量陪在奶奶身边。“爷爷在爸爸8岁时就没了。长辈中,奶奶是爸爸唯一的亲人了。你能不能替我们尽一点儿孝心,做一点儿事?”于是,他听父亲的话,经常给奶奶翻身,还帮奶奶洗衣服。但是,酷爱看书的他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星期天可以进学校图书室去看书。秉公无私的父亲唯一一次破了例,每星期六拿来图书室的钥匙。④也就是在那时,他染上了“书瘾”。一星期一次,总觉得看不够,他好想拥有自己的书。可那个年代,大家的家境都不怎么样。经常有乡亲来向父亲借钱。父亲或多或少,从不让他们空手回去。一个月的工资,没到月底就被借光了,常常捉襟见肘。⑤天刚蒙蒙亮,他拉着一车的木板去送货。他读初二,个子已经很高,伊然一个小大人了。父亲说目的地是一个叫“红联”的地方,并告诉他,走了大路,然后看到山,就沿着山路一直往西走,出了山又是大路,在大路上问一下路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路就这么一条,不会述路的。他拉着手拉车,没走几公里就气喘吁吁。他唆着牙一直往前拉。可是,这条山路好像无穷无尽。日暮时分,经过一个小山坡,他筋疲力尽,肚子咕咕作响,实在拉不上去了。这时,来了一个看山人,帮他推了上去。一问,知道他要去“红联”,说:“小阿弟,还有很远的路,你一定饿了吧?不如先在我这里吃点儿饭,吃饱了有了力气再上路。”于是,他跟着看山人来到一间小茅屋。屋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自己做的椅子。看山人又是打水让他洗脸,又是忙着做饭,并拿出咸菜、咸肉和咸笋。这咸肉,看山人自己一块不吃,都夹给他。他连吃了三碗。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后来,看山人又帮他推车,翻过三个起伏的小山城才回去。晚上7点,他终于拉到了目的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钱”——16元。天黑的时候,他不敢进山,就在附近的野地里,搬了些稻草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路过看山人的小屋,门已上了锁,没见到他。⑥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⑦后来,有个夜晚,有老师来叫父亲。原来,有个学生是孤儿,是父亲捐助了学费让他读书。这学生得了中耳炎,耳朵流脓,突发高烧,很危险。父亲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赶。父亲就背着这学生,走了七八里路到镇里。镇里医院医治不了,得送县城。当时没有公交车,父亲就租了一条船,和船老大一起,连夜摇船摇到县城……学生转危为安。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换床就睡着了。看着父亲消瘦的脸,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看山人,看着看着,父亲和那个看山人的脸竟重叠在一起了。他原谅了父亲。⑧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那位看山人,一直烙印在他心里。记得他放柴刀的套子上有个“何”字,成年后的他也曾去大山附近的何家村打听,但都没打听到。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很可能是最穷的人,但是,那天拿出他的所有招待了他这个陌生人。⑨现在,他是江城最大的一家书店的老总了,而父亲也退休了,住在江城。父亲退休后的待遇很好,劳碌惯了的他,总觉得日子过得太闲适。一个周末,他和几位老友相聚茶馆,言谈甚欢。他想,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如果大家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说说新闻,那该多好。于是,他决定在社区里成立一个爱心组织“老年互访团”,把老年人凑在一起,目的是互访互帮,情感互动。⑩后来,加入互访团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青年志愿者。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想组建起一个志愿者团队。取什么名字呢?⑪“爸爸,叫红蚂蚁吧,蚂蚁报团取暖,非常团结。还有,红妈蚁红蚂蚁,越来越红。”他说。⑫其实,说的时候,他就想起了那个叫“红联”的地方,想起那扇锁着的门,门上,密密地爬着一群妈蚁。18.(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意在与“他”的惆怅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父亲让“他”拉木板挣钱一事。B.“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原因是父亲明知道去“红联”那么远,却还要“他”去受那份罪,“他”觉得父亲还不如一个外人。C.“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的结论不仅能从打听不到看山人的消息得出,还能从前文中的“只有一张床”进行推断。D.前文写“他”喜欢读书以及为买书而拉木板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书店老总埋下伏笔,揭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主题。19.(4分)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挨床就睡着了。20.(4分)中划横线处“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和“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中的“香”,是相同的意思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1.(6分)小说中为什么要以“红蚂蚊”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请简要分析。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2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帮助,在你伤心难过时给予你安慰,在你失去信心时给予你鼓励,在你努力拼搏的道路上给予你陪伴……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择合适的事例,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不少于450字。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以及人名。附加题。(8分)23.(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以使自己知足安命。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把我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祸与害我流落荒岛,摆脱困境已属无望。唯我独存,孤苦伶钉,困苦万状。我与世隔绝,仿佛是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人能解救我。福与利唯我独生,船上同伴皆葬身海底。小岛虽荒凉,但我尚有粮食,不至饿死。上帝既然以其神力救我一命,也必然会救我脱离目前的困境。“(——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有删改)从鲁滨孙所列的“账单”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24.(4分)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除了主人公鲁滨逊,还塑造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星期五。结合书中相关情节,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星期五。至少写出他的两个特点哦。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广州)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初旬(xún)
蝎子(xiē)
潺潺(chán)
木筏(fá)B.炽热(zhì)
骡马(luó)
收敛(liǎn)
娴熟(xián)C.鄙夷(bì)
温馨(xīn)
唾沫(tuò)
叛乱(pàn)D.宪兵(xuàn)侦探(zhēn)缥缈(piǎo)
鸿毛(hóng)【答案】A【解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B.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C.有误,“鄙夷”的“鄙”应读“bǐ”。D.有误,“宪兵”的“宪”应读“xiàn”。“缥缈”的“缥”应读“piāo”。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拘留
防御
僻静
不可思议B.清脆
通霄
沮丧
司空见惯C.衣襟
严峻
拔弄
迫不及待D.辩论
倾覆
担搁
见微知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B.通霄——通宵;C.拔弄——拨弄;D.担搁——耽搁;故选A。3.(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年到了,超市里的商品鳞次栉比。B.放映厅里座无虚席,观众都沉浸在电影精彩的情节当中。C.小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怎么迟到啦?”D.我们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在课堂上经常夸夸其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使用不正确,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用来形容商品排列情况。B.使用正确。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C..使用不正确,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不符合语境。D.使用不正确,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不符合语境。故选B。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C.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2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D.看着眼前的毕业照,不由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一起劳动,一起上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A.成分赘余,可改为:《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C.句意矛盾,“古今中外”和“新”矛盾,可改为: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20多部古今中外的影片;D.成分残缺,“想起”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情景”;句子缺少主语,应在句首加“我”;故选B。5.(8分)受传统文化熏染,中华英雄辈出,各领时代风骚。让我们一起走进以“传承·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4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画线句子内容,补充下联,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国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展现永久能力,增添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国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
下联:经典国学______(2)(4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校刊准备以“致敬英雄人物”为主题出一期专刊。请仿照栏目一、栏目四,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栏目一:英雄故事最励志
栏目二:______栏目三:______
栏目四:英雄歌曲最响亮【答案】领成长助圆梦英雄人物最伟大英雄电影最热血【解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与拟写对联的能力。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对联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上下联对仗工整必须要字数一样,格式一样,根据上联的内容进行改编即可。分析可知,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是根据“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展现永久能力,增添时代风采”一句压缩拟写的,即下联要根据句子“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国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拟写,结合对联结构、内容的要求分析,可用“经典国学”与“传统文化”相对,“展魅力添风采”与“领成长助圆梦”相对,因此下联可拟写为“经典国学领成长助圆梦”。(2)本题考查栏目的设计与名称的拟写能力。栏目的设计首先要以“致敬英雄人物”为中心来确定内容,栏目一是讲述英雄的故事,栏目四是展示歌唱英雄的歌曲,据此可想到介绍英雄的生平、评价英雄的行为等等。想好了栏目内容,再参照所给的栏目一、四的名称格式拟写出对应的名称。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栏目二:英雄电视最感人;栏目三:英雄行为最崇高。二、(8分)6.(8分)古诗文默写。(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4)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5)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答案】轻烟散入五侯家老大徒伤悲粉骨碎身浑不怕树欲静而风不止日日新又日新任尔东西南北风谁道人生无再少【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1)注意“轻”“侯”的正确写法。(2)注意“徒”的正确写法。(3)注意“碎”“浑”的正确写法。(4)注意“欲”“而”的正确写法。(5)注意“新”的正确写法。(6)注意“尔”“南”的正确写法。(7)注意“道”“再”的正确写法。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46分)三、(5小题,16分)(一)(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小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7.(2分)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B.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C.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D.非然也。(虽然)8.(4分)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大概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9.(2分)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法。A.夸张讽刺B.借景抒情C.前后照应D.对比【答案】7.D8.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9.D【解析】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D.有误,“非然也”意思不是这样的。然:这样。故选D。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的意思是:善于、擅长,整句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两个学下棋的人的学习状态做对比,强调了学习时专心的重要性。故选D。(二)(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10—11小题。ㅤㅤ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10.(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11.(2分)这个故事中的蝙蝠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人?作者是讽刺还是赞美这类人?【答案】10.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只有蝙蝠没有来。11.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作者讽刺这类人。(意对即可)【解析】凤凰做寿,百鸟都来祝贺,唯有蝙蝠没有来。凤凰责问它说:“你处在我的管辖之下,有什么好骄傲的呢?”蝙蝠说:“我有脚,属于走兽,朝贺你有什么用?”一天,麒麟做寿,蝙蝠也没有去。麒麟也责问它。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凭什么向你朝贺?”后来麒麟和凤凰见了面,说到蝙蝠的事,相互感叹地说:“现在世上风气恶劣,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拿它没办法!”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重点句子的翻译,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即可。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明白文言文说明的道理。完成此题,抓住关键句“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即可分析出答案。(三)(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小题。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2.(2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3.(2分)“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答案】12.这首诗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实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13.“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实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江风引雨入舟凉”的意思是江风把那细雨吹进小舟,顿感丝丝寒凉。其中“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四、(8小题,30分)(一)(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17小题。自然缺失症材料一:“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小时的孩子达到48.5%。“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道:“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材料二:“儿童与自然/户外体验”问卷调查以下表格是学者对某市300名3-15岁儿童、400名家长、10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童年时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家长)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儿童)选项很多较多较少很少选项很多较多较少很少百分比79%10%7%4%百分比3%5%65%27%调查发现,与在1975-1980年间出生的人相比,在2005-2010年间出生的人在钓鱼、徒步、捉迷藏、爬树等户外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尤其是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围绕“您了解‘自然缺失症’吗?”作答时,99%的儿童、93%的家长和86%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不知道”或“知道一点”。材料三:访谈个案当今孩子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逐渐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被访谈的一位六年级学生陈述了他每周的时间安排:“我出去玩的时间真的很少。每天,我要练习至少一个小时的钢琴。练了钢琴后,还要练习将近两个小时的书法。周末,要继续学习钢琴,还要完成大量的学校作业。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只有一两个小时吧。”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14.(3分)在以下关于“自然缺失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缺失症和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不同,不需要服药治疗。B.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C.在体质上有着缺陷是“自然缺失症”产生的原因之一。D.“自然缺失症”尚未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15.(3分)阅读材料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相比当今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代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B.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约为9小时。C.当今儿童平均每天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不少于1.3小时。D.大部分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自然缺失症”知之甚少。16.(3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获取“成品知识”的是(
)A.上网查找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及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B.下载关于如何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微课,认真听并做笔记。C.通过到大自然中观鸟,了解鸟的种类、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D.通过设计“广州非遗路线图”和实地考察,了解关于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7.(4分)如果你是材料三中的那位孩子,想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你会怎么说服父母支持你?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写一写。【答案】14.B15.D16.C17.爸妈,如果我每天待在家里写作业,会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我会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如果我能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会多花点时间在户外活动上面,会让我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这样更有利于我的健康。【解析】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理解错误。由“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可知,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疾病。B项理解正确。由“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可知。C项理解错误。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可知,在体质上有着缺陷是“自然缺失症”可能会产生的为题,而不是原因。D项理解错误。由“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可知,“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理解错误。材料二是关于家长童年时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与现在儿童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的调查情况,说明的是相比当今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代拥有更多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B项理解错误。由“尤其是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可知,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并不是说明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约为9小时。C项理解错误。由“尤其是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减少了约9个小时,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可知,与父母一辈相比,当今儿童平均每周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平均每天减少了1.3个小时,并不是说明当今儿童平均每天可支配的户外自由玩耍时间不少于1.3小时。D项理解正确。由“围绕‘您了解‘自然缺失症’吗?’作答时,99%的儿童、93%的家长和86%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不知道’或‘知道一点’”可知,大部分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自然缺失症”知之甚少。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可知,“成品知识”指的是能够轻而易举获得的知识,所以不属于“成品知识”的为C项,“通过到大自然中观鸟,了解鸟的种类、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才能寻找到的知识。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本题要说服父母多给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给自己,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向父母说明“自然缺失症”会引起的问题,还可以说明自己会利用这些时间去干什么,比如进行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还可以说明这些活动对自己的好处,言之有理即可。(二).(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小题。红蚂蚁赵淑萍①货卸完了,拉着空车明显轻松不少。他又经过那个小屋,但是,小屋门已上锁。木门上有一群妈蚁在爬,密密的,爬得那么欢。他感到惆怅。同时,暗暗怨恨起自己的父亲,明知道那么远,却要他去受那份罪,还不如一个外人。②学校危房改造,要重新装修。废弃的木板,由造房子的工程队收购,送货的钱则另算。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想不想赚钱买书?”父亲问他。③他当然愿意。12岁时奶奶中风躺在了床上。父母亲都是老师,晚上经常要在学校办公。于是,父亲特地给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让他放学以后少出去玩,尽量陪在奶奶身边。“爷爷在爸爸8岁时就没了。长辈中,奶奶是爸爸唯一的亲人了。你能不能替我们尽一点儿孝心,做一点儿事?”于是,他听父亲的话,经常给奶奶翻身,还帮奶奶洗衣服。但是,酷爱看书的他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星期天可以进学校图书室去看书。秉公无私的父亲唯一一次破了例,每星期六拿来图书室的钥匙。④也就是在那时,他染上了“书瘾”。一星期一次,总觉得看不够,他好想拥有自己的书。可那个年代,大家的家境都不怎么样。经常有乡亲来向父亲借钱。父亲或多或少,从不让他们空手回去。一个月的工资,没到月底就被借光了,常常捉襟见肘。⑤天刚蒙蒙亮,他拉着一车的木板去送货。他读初二,个子已经很高,伊然一个小大人了。父亲说目的地是一个叫“红联”的地方,并告诉他,走了大路,然后看到山,就沿着山路一直往西走,出了山又是大路,在大路上问一下路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路就这么一条,不会述路的。他拉着手拉车,没走几公里就气喘吁吁。他唆着牙一直往前拉。可是,这条山路好像无穷无尽。日暮时分,经过一个小山坡,他筋疲力尽,肚子咕咕作响,实在拉不上去了。这时,来了一个看山人,帮他推了上去。一问,知道他要去“红联”,说:“小阿弟,还有很远的路,你一定饿了吧?不如先在我这里吃点儿饭,吃饱了有了力气再上路。”于是,他跟着看山人来到一间小茅屋。屋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自己做的椅子。看山人又是打水让他洗脸,又是忙着做饭,并拿出咸菜、咸肉和咸笋。这咸肉,看山人自己一块不吃,都夹给他。他连吃了三碗。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后来,看山人又帮他推车,翻过三个起伏的小山城才回去。晚上7点,他终于拉到了目的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钱”——16元。天黑的时候,他不敢进山,就在附近的野地里,搬了些稻草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回来时路过看山人的小屋,门已上了锁,没见到他。⑥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⑦后来,有个夜晚,有老师来叫父亲。原来,有个学生是孤儿,是父亲捐助了学费让他读书。这学生得了中耳炎,耳朵流脓,突发高烧,很危险。父亲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赶。父亲就背着这学生,走了七八里路到镇里。镇里医院医治不了,得送县城。当时没有公交车,父亲就租了一条船,和船老大一起,连夜摇船摇到县城……学生转危为安。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换床就睡着了。看着父亲消瘦的脸,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看山人,看着看着,父亲和那个看山人的脸竟重叠在一起了。他原谅了父亲。⑧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那位看山人,一直烙印在他心里。记得他放柴刀的套子上有个“何”字,成年后的他也曾去大山附近的何家村打听,但都没打听到。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很可能是最穷的人,但是,那天拿出他的所有招待了他这个陌生人。⑨现在,他是江城最大的一家书店的老总了,而父亲也退休了,住在江城。父亲退休后的待遇很好,劳碌惯了的他,总觉得日子过得太闲适。一个周末,他和几位老友相聚茶馆,言谈甚欢。他想,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如果大家经常在一起聊聊天,说说新闻,那该多好。于是,他决定在社区里成立一个爱心组织“老年互访团”,把老年人凑在一起,目的是互访互帮,情感互动。⑩后来,加入互访团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青年志愿者。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想组建起一个志愿者团队。取什么名字呢?⑪“爸爸,叫红蚂蚁吧,蚂蚁报团取暖,非常团结。还有,红妈蚁红蚂蚁,越来越红。”他说。⑫其实,说的时候,他就想起了那个叫“红联”的地方,想起那扇锁着的门,门上,密密地爬着一群妈蚁。18.(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木门上有一群蚂蚁在爬,密密地,爬得那么欢”,意在与“他”的惆怅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父亲让“他”拉木板挣钱一事。B.“回来后好几天,他都不理父亲”,原因是父亲明知道去“红联”那么远,却还要“他”去受那份罪,“他”觉得父亲还不如一个外人。C.“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的结论不仅能从打听不到看山人的消息得出,还能从前文中的“只有一张床”进行推断。D.前文写“他”喜欢读书以及为买书而拉木板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书店老总埋下伏笔,揭示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主题。19.(4分)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父亲回来了,眼睛布满血丝,一挨床就睡着了。20.(4分)中划横线处“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和“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中的“香”,是相同的意思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1.(6分)小说中为什么要以“红蚂蚊”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请简要分析。【答案】18.D19.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明父亲连夜送生病学生去救治,几经辗转,直到转危为安才回来时的疲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的爱生如子,尽职尽责。20.前一个“香”是指他在运货入山,又累又饿的情况下,吃到肉菜饭,觉得特别美味;后一个“香”是指看山人孤身一人,很穷苦,仍然无私地帮助了他,这种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使他终生难忘。21.①表明他希望志愿者团队如蚂蚁一样团结,互访互帮,热心助人。②“红蚂蚁”寄托了“他”对过去那段经历以及看山人的怀念之情。③歌颂了父亲和看山人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精神。【解析】18.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前文写“他”喜欢读书以及为买书而拉木板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文得到看山人帮助这一情节做铺垫,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崇高精神。故选D。19.考查句子赏析。由“眼睛布满血丝”“一挨床就睡着了”可知,此处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结合选文第⑦段“父亲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赶。父亲就背着这学生,走了七八里路到镇里。镇里医院医治不了,得送县城。当时没有公交车,父亲就租了一条船,和船老大一起,连夜摇船摇到县城……学生转危为安”可知,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不辞辛劳,连夜送生病学生去医院,几经辗转,直到转危为安才回到家时的疲倦情形,表现出父亲的热心善良、爱生如子的美好品质。20.考查词句理解。结合选文第⑤段“看山人又是打水让他洗脸,又是忙着做饭,并拿出咸菜、咸肉和咸笋。这咸肉,看山人自己一块不吃,都夹给他。他连吃了三碗”可知,“那顿饭真香啊,他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中的“香”指他在运货入山,又累又饿的情况下,吃到看山人提供给他的菜饭,觉得特别美味;结合选文第⑦段“看着父亲消瘦的脸,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看山人,看着看着,父亲和那个看山人的脸竟重叠在一起了。他原谅了父亲”、⑧段“那位看山人,一直烙印在他心里”“这位看山人很可能孤身一人,很可能是最穷的人,但是,那天拿出他的所有招待了他这个陌生人”可知,“那顿饭,香得他终生难忘”中的“香”指的是孤苦无依的看山人拿出所有的食物招待自己这个陌生人,看山人这种无私伟大、乐于助人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21.考查内容理解。结合选文第⑪段“蚂蚁报团取暖,非常团结。还有,红妈蚁红蚂蚁,越来越红”可知,以“红蚂蚊”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表明作者希望志愿者们能像蚂蚁一样紧密团结、互帮互助;结合选文第⑫段“其实,说的时候,他就想起了那个叫“红联”的地方,想起那扇锁着的门,门上,密密地爬着一群妈蚁”可知,以“红蚂蚊”作为志愿者团队的名字,寄寓了对看山人和父亲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精神的歌颂和赞美。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2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帮助,在你伤心难过时给予你安慰,在你失去信心时给予你鼓励,在你努力拼搏的道路上给予你陪伴……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择合适的事例,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不少于450字。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以及人名。【答案】例文:感谢有你当我生气的时候,是您让我保持理智;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指引方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您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找回我自己。您带领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与我们一起“过关斩将”。尽管您认为我是一个淘气而幼稚的孩子,然而您的悉心教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次,我绝对忘不了……五年级上半学期,我即将参加大队委竞选,但演讲稿却背不下来,眼看明天就是竞选日期,我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冷汗,耳边只有一个声音“完了”,我有点绝望了。您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走过来对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美医院上班合同样本
- 劳务合同范本合法不
- 北京解除供暖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股东协议合同样本
- 农田合同标准文本
- 临期商品购销合同样本
- 土地承包转让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7篇
- 餐饮劳务合同范本(2025版)
- 采暖工程施工合同(2025版)
- 钢管供货合同范本(2025版)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2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新华书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九年级一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 眼科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 综合韩国语(初级)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同步练习:4.1 光的直线传播
- Mission-Planner地面站操作手册
- 2025年光伏居间协议模板
- 2025+DeepSeek自学手册:从理论(模型训练)到实践(模型应用)
- 流程建设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