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之-公共安全专题_第1页
智慧城市建设之-公共安全专题_第2页
智慧城市建设之-公共安全专题_第3页
智慧城市建设之-公共安全专题_第4页
智慧城市建设之-公共安全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共安全专题研究PAGE2目录导言 21 防洪减灾规划 51.1历史洪水 51.2次生灾害情况 51.3防洪现状 51.4信州水利枢纽工程对城市防洪的影响 71.5存在问题 71.6防洪标准规划 81.7防洪工程方案 81.8防洪工程措施 81.9非工程措施规划 91.10规划建议 92 消防事业建设规划 92.1现状 92.2存在主要问题 102.3规划依据、原则和标准 102.4规划目标 112.5消防发展规划 122.6规划实施 123 抗震防灾规划 133.1现状地质概况 133.2规划目标 133.3规划编制依据 143.4规划指导思想 143.5工程抗震规划 143.6避震疏散规划 143.7防止次生灾害 153.8主要措施 154 人民防空规划 154.1战略地位 154.2现状重要目标分布 164.3现状人防工程系统布局 164.4现状存在问题 174.5规划原则 174.6规划防护标准 174.7总体防护规划 174.8重要目标及城市基础设施的防护 184.9主城区自身防护性能评价 18导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安全重新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尽管2003年的“非典”使国人上了一次生动的都市危机课,但再三发生的城市突发事件,诸如密云彩虹桥踩塌事件和吉林石化炼油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质污染的重大环境事故等等已使城市感觉应付吃力。寻其原因,人们即可发现长期以来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与战略中忽略了公共安全要素所致。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损失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安全生产类的事故占了25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5%,这意味着每年国民生产增值被公共安全事故抵消了相当的份额。从地位上看,安全减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一方面是经济损失的增长,另一方面是社会灾变的欠稳定,它们都要求强化安全减灾的作用机制。安全减灾科学技术是危机预防和处理的学科,它不仅要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的需求,更要面向新世纪、新发展、新条件下的公众安全生活的一系列新需求。城市公共安全必须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否则公共事故灾害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城市安全减灾规划就是城市安全工作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目标、指标,必须对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城市安全减灾规划为实行安全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体现了政府城市的政策和战略,从而使安全减灾深入人心,成为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在于克服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减少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保护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安全规划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是国家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编制和实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保证城市良性运转、国家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诸多因素中强调安全减灾为先,就是要结合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及新教训确立城市公共安全的特殊地位。鉴于当前涉及城市安全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要确保城市的安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应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总目标。上饶市是国家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扼闽、浙、皖、赣要冲,处在福建沿海浅近纵深,是连接支援,保障东南沿海方向作战的主要兵员、物资集散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上饶市处在一个自然灾害相对较少的现时环境中,火灾、交通事故、网络病毒、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事故却时有发生。使得上饶市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强调防灾减灾这一基本城市问题,全面认识和分析灾情规律,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增强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和防护能力,造就一个可持续发展地安全健康的城市发展环境,对于保障上饶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发展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战时防空抗毁和保存其战争潜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当代社会评价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防灾减灾战略的要求,从上饶的战略地位、自然条件、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等实际情况出发,把上饶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编制上饶市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防洪减灾规划1.1历史洪水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靠浙江、南毗福建、西濒鄱阳湖、北邻安徽,辖12个县(市、区),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信江和饶河两大河流,由东向西注入鄱阳湖,其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2%。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在1600~2000mm之间,但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4~6月份降雨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49%,易造成洪涝灾害;7~9月份高温少雨,仅占全年降雨19%,易形成干旱,全年充沛的降水赋予了丰富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8.7亿m3,人均占有量3919m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饶市水患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全市经受了1992、1995、1998年3次特大的洪涝灾害,1996年和1997年也分别在昌江流域和丰溪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损失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1998年,全市12个县市全部遭洪水重创,其中波阳、余干两县遭受的更是灭顶之灾。综观上饶市历年的洪水资料,近40年来,洪水发生次数增多,洪水流量加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灾害损失程度也不断加大。为保证上饶市人民安居乐业,经济不断发展,必须修建更为稳固的防洪工程,保证城市防洪安全。1.2次生灾害情况受武夷山脉这道天然屏障影响,上饶市城区受台风影响不大,一般无论是从广东、福建、浙江登陆的台风,到上饶市范围已不构成灾害性天气。由于上饶城区多为低矮构造剥蚀丘陵及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域地质稳定,属地震烈度VI度区,因此,城区范围未曾发生较大山地灾害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1.3防洪现状上饶市市区分别位于信江干流、玉山水、丰溪河两岸,流经上饶市城区的玉山水和丰溪河是信江上游两条源河,在上饶市中心汇合成信江,而信江又是鄱阳湖水系的五大河流之一。由于本河流是雨源性河流,因此,暴雨是产生本流域洪涝水的主要成因。上饶市中心城区因由玉山水、丰溪河、信江及槠溪河四条河流而将城区分为市北、市南、三江三大城区范围,城市防洪的主要对象是这四条河流的外洪以及三个城区由各条小支流形成的内涝,上饶市城区的防洪体系主要由现状的市北、市南、三江、槠溪左堤四条河堤组成。市北防洪堤现状堤顶高程为74.66~69.8m,堤长5.57km。其中0+000~0+811堤段为路堤结合型,0+811~1+187为新建重力式防洪墙,1+187~1+769为新建路堤墙加“L”市南防洪堤现状堤顶高程为74.5~71.5~74m,堤长4.135km。其中长塘桥至市委党校长800m,现状堤防为护岸,临水坡1∶1~1∶2,高8.5~9.5m;市委党校至实验小学长1580m,现状堤防为浆砌石重力式防洪墙,堤顶宽度1.2m,临水坡1∶0.15,背水坡1∶0.4,堤高9.5~10.5m,实验小学至前进桥长1755m,现状堤防为土堤,堤顶宽度10~12m,临水坡1∶1.5~1∶2,堤高7~8m三江防洪堤现状堤顶高程为74.9~69m,堤长9.36km。其中象鼻山至区委党校长1660m,现状堤防为土堤,顶宽4~5m,内外坡均为1∶1.5,堤高2.5~3m;区委党校至畴口抽水泵站1540m,现状堤防为土堤,顶宽2~2.5m,内外坡均为1∶1.5,堤高2~3m;畴口抽水泵站至中保公司长1640m,现状堤防为土堤,顶宽7m,外坡1∶2~1∶2.5,内坡1∶2,堤高5~7m;胜利桥上下游长870m,现状堤防为土堤,顶宽2~3m,内外坡均为1∶1.5,堤高2~3m;龙潭桥上游长2050m,现状堤防为土堤,顶宽7m,外坡1∶2.5,内坡1∶2,堤高5~7;龙潭桥至下洲长1600现状槠溪河左岸防洪堤为土堤,长1900m,顶宽4m,内外坡1∶2,堤高7~8m,现状堤顶高程为70.9~69.0m,其中旭日桥以上50m的防洪堤在1998年的大洪水中曾经倒塌,后经1.4信州水利枢纽工程对城市防洪的影响信州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洲尾大桥(三江堤终点)下游500m处的信江河道上,枢纽工程为拦河闸坝,设计正常蓄水位为66m,拦河闸坝总长540m,主要由20孔浅孔闸17孔深孔闸,再关闭浅孔闸,使得正常蓄水位上升到水位64m,然后根据库区的淹没情况,以0.5m为一档缓慢上升至设计正常蓄水位由于城区的三江堤、市南堤、槠溪堤均在2004年12月以后开工新建的堤防,堤身稳定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当信州水利枢纽工程在正常水位66m以下运行时对城防工程影响不大,在正常水位661.5存在问题(1)虽然已建的城市防洪工程对保护上饶市市区的防洪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局部地区的工程问题对整个防洪体系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老前进桥附近350m范围内,由于老前进桥总跨度较小,造成其上下游堤防拐弯过大,河道宽度仅有160(2)各个堤防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堤身断面单薄、稳定性能差、堤顶高程偏低等隐患,在建成后,由于管理不力等因素,致使堤身存在多处险工险段。例如,市北堤郭门子堤存在局部堤脚欠固、松软、塌陷的状况;三江堤0+900桩号处约70m长,已由采砂厂将堤脚全部破坏;三江堤在车头处桩号0+200~1+800段,被大量民房侵占。(3)防洪标准偏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对防洪工程提出的新的要求。1.6防洪标准规划主城区在规划期内人口规模将由现状38万人,发展到72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城市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的有关规定,参照上饶市的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为:主城区按100年一遇,部分沿江建筑物、构筑物按二十年一遇,重要建设工程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1.7防洪工程方案规划期内防洪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标准,提高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在堤防设计时,堤线尽量与现状50年一遇堤防结合,加高加固,减少工程投资。堤防高程要综合考虑防洪和城市景观要求,在保证防洪标准的前堤下尽量降低生活岸线堤顶高程。护岸尽量结合城市沿江道路布置,顶部高程控制为70米1.8防洪工程措施根据《防洪标准》第2.0.2条规定,城市可以分为几部分单独进行防护的,各防护区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按第2.0.1条的规定分别确定。根据上述规定,上饶市近期防洪以建设市区堤防工程为主,2010年以前完成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的城市堤防;远期2020年以前依靠流域库、堤结合、泄蓄兼施的防洪体系工程,整体提高流域的调蓄洪能力,依托胜利水电站和信洲水利枢纽,使上饶市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远期以后,通过信江流域防洪体系工程的逐步完善,达到上饶市相应的防洪标准。规划市北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起点为320国道与沿河路交点,终点为龙潭大桥,全长7.28km,设计洪水位72.41~69.89m,设计堤顶高程73.91~70.99m。市南堤采用2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标准,起点长塘桥,终点老前进桥,全长4.5km,设计洪水位71.18~70.337~71.8,设计堤顶高程71.88~71.07~73.14m。堤防在0+000~0+800采用路堤墙,即下部为挡土墙(墙顶66.5m)上部为书院路基,边坡1∶1.5,0+800~2+380采用砼防洪墙,2+380~4+135采用路堤墙,即下部为挡土墙(顶高程为67m),上部为1规划三江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标准。三江堤始于丰溪河左岸象鼻山,终点湖洲尾大桥,全长11.195km,设计洪水位73.32~69.25规划槠溪堤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槠溪堤起于龙潭水库汇入口,止于龙潭桥下,全长1.906km,设计洪水69.18~69.62m,堤顶高程70.39~1.9非工程措施规划严格保护流域内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积。严格河道管理,杜绝一切违章建筑。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等废弃物。加强雨情预报,科学合理地进行排水规划。城市建设中,尽可能减少不透水面积,以降低径流系数。1.10规划建议城市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规划的一部分,而且是流域防洪规划的重点,城市防洪必须以流域防洪规划为依据进行综合治理,不宜就城市论城市。建议请有关部门从流域的角度制定超标准洪水的防御对策及措施;落实防御超标洪水的临时滞洪措施;研究进一步提高上饶市防洪标准的可能性。消防事业建设规划2.1现状现状中心城区共有消防站队4个,信州区消防一中队位于信州区赣东北大道,信州区消防二中队位于北环路,上饶县消防中队位于上饶县旭日大道,正在建设中的上饶市特勤消防站及消防指挥调度中心,位于民主片区内东侧。信州区现有消防车辆7辆,上饶县现有消防车辆3辆。城区共有市政消防栓204个,其中30个不能使用。现有350兆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网,建成了支队与公安金盾网的电话专线联接。2.2存在主要问题(1)城市消防设施滞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消防队站设施严重不足,与国家标准相差较远。目前,中心城区平均每个消防队的责任区面积为11.47平方公里,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的时间需要十分钟,远郊区责任区的面积则更大;(2)消防队站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城市的人口密集区内的消防队站不足,影响城市消防和抢险救灾;(3)现状及合建共管的消防队站规模普遍偏小,达不到标准队站的用地要求,特别是一些建设较早、在城市建设密集区内的消防站,用地较局促,如信州区消防一中队仅有0.18公顷。(4)市政消火栓等消防水源设施的建设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表现为城市人工消防水源设施不足、天然水源为被充分利用,部分已建消火栓建设部符合规范要求等。2.3规划依据、原则和标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1999年1月1日施行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划原则:中心城区范围内严格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进行消防队站的规划布局。大型独立建设用地,视情况安排消防队站设施。适当解决消防训练场地、消防器材仓库等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消防队站的建设标准: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消防站分为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一级消防站)两类,普通消防站分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二级消防站)和小型普通消防站(三级消防站)两种。消防车要求5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一般5万~7万人规模的地区设一处消防站,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为4~7平方公里。结合上饶市实际情况,提出本次消防队站建设标准。上饶消防队站建设标准消防站类别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备注小型普通消防站(三级消防站)20001200以下可结合其它设施安排,责任区面积4平方公里。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二级消防站)40002300~2800一般独立占地,如特殊情况,可结合其它设施安排,责任区面积7平方公里。特勤消防站(一级消防站)60003500以上独立占地,责任区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消防队站一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二级消防站)为主,消防队站的用地面积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视具体情况予以落实。设在综合性建筑物中的消防站,应有独立的功能分区。消防队站设置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消防站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口不应小于50米。责任区内有生产、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单位的,消防站设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其边界据上述部位一般不应小于200米。消防站车库门应朝向城市道路,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宜为10~15米。2.4规划目标完善上饶是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合理布局消防队站、消防训练场等各种消防配套设施,为城市防灾预留足够的城市空间,确保火灾扑救的需要。2.5消防发展规划根据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将扩展到72.7平方公里,按照每7平方公里设置一个消防队站计算,需要再建设7个消防队站,使上饶市中心城区的消防队站总数达到11个。规划上饶市消防队站建设一览表消防站名服务区域消防站类型占地面积(公顷)人员编制(人)车辆配备(辆)三江消防站三江片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0.5455紫阳大道消防站带湖片区小型普通消防站0.3302水南消防站水南片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0.6455带湖北路消防站带湖片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0.5455站前消防站站前片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0.6455工业园消防站旭日片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0.6455规划在信江大桥、胜利大桥、水南片区和三江片区各设置一个取水码头或消防水泵房,码头须保证在汛期及枯水期消防车(泵)能顺利取水。加强消防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一个集办公、管理、通信于一体的综合型消防信息通信网络。建立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将消防重点单位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主管部门联网,及时处理重点单位的火灾报警信息。2.6规划实施(1)构筑城市社区消防安全体系,建立具有制度化的消防宣传教育机制,逐步实现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2)加大消防水源管理、改造和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城市配水管网、河流湖泊、水库塘坝等多种水源,结合城市各项建设、水系整治、避难场所设置等安排消火栓、吸水井、取水码头、蓄水池等消防取水设施,确保城市火灾扑救的需要。(3)大力推进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与火灾危险评估的理论探讨与工程实践。抗震防灾规划3.1现状地质概况上饶市域境内有4条地质断裂带:余江——广丰深断裂属萍乡——广丰断裂带东段,是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在区内的分界线。大致沿浙赣铁路呈东西向展布,东入浙江江山市。断裂区长约150公里,其上多为中生代红层覆盖。其两侧沉积建造(或沉积相)、变质程度、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均有显著差异。波阳(游城)——景德镇深断裂呈北东——南西走向,明显控制了萍乡——乐平台陷的展布,区内长约150公里。余干——婺源深断裂处萍乡——乐平台陷与官帽山台拱结合部,呈北东走向,区内长约200多公里。断裂带附近有基性岩和中性岩。赣东北深大断裂为官帽山台拱与弋阳——玉山台陷的分界线。呈北东40~50O走向。区内长约120公里。3.2规划目标抗震规划应贯彻“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采取合理可行的对策,尽可能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体系,最大限度的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和损失。(1)健全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立执法严格、常备不懈的震灾预防体系,建立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地震应急救援系统。(2)避难场所要坚持“就近设置、易于通达、平震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系统建设、科学安排地震避难场所。(3)城市布局要避开地震活断层,城市各项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重要建筑、居住区应按照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和地震安全性评价。(4)建立农村抗震设防管理机制,切实改变农居抗震能力薄弱的状况。新建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小区化工作,并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3.3规划编制依据依据国务院颁布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3.4规划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立足于抗防”的方针,防震减灾以地震监测预报、强震动观测系统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为重点。3.5工程抗震规划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划区内按烈度六度设防,重点地区和建筑按七度设防。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的抗震设防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抗震设防标准;已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3.6避震疏散规划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空地为避震疏散场地,疏散半径在1~1.5公里以内。按规范避震疏散用地应达到每人不少于3平方米,2020年上饶市规划人口72万,避震疏散场所不少于216万平方米。避震疏散通道:三清山大道、凤凰大道、五三大道、志敏大道、叶挺大道、稼轩大道、紫阳大道、带湖路、民主路、旭日大道等无高架和立交桥的城市干道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3.7防止次生灾害高度重视可能发生次生灾害部门的抗震设防,如化工系统、燃气系统、供电系统、危险品仓库、供水系统等,防止地震诱发火灾、爆炸、溢毒、泄污、放射性辐射等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灾害。3.8主要措施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设防标准提高一个等级。对生命线工程的要求如下:交通系统:以城市干道为避震疏散通道,需保证震后7米以上的宽度,即道路沿线的建筑应进行高度控制,以确保道路中心线至建筑红线距离大于建筑高度的一半。对新建、改建的城市干道设计、施工标准应严格把关;强化交通指挥和管理,保证救灾指挥用车。供水系统:采用多水源环状管网系统,并采用抗震柔性接口,地震时保证供水需求。供电系统:采用多电源环形供电网,要害部门要设置备用电源。通讯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备必要的自备电源,在震害期间,应确保政府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及要害部门的电话畅通。供燃气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并采用抗震柔性接口。粮食系统:应做好救灾用粮的加工储存。医疗系统: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物资,更新添置救护车辆。人民防空规划4.1战略地位上饶市是国家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扼闽、浙、皖、赣要冲,处在福建沿海浅近纵深,是连接支援,保障东南沿海方向作战的主要兵员、物资集散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4.2现状重要目标分布市区17个目标为市重点防护目标,其中一级重点防护目标9个,二级重点防护目标8个。一级防护目标是市委、市政府大楼,市人防基本指挥所、市电信大楼、市电力调度中心大楼、市自来水厂、灵溪石油库、市广播电视台、湖洲尾大楼。二级防护目标是220千伏上饶变电站、丁家洲大桥、江西凤凰光学仪器总厂、市粮食储备库、市移动通信大楼、上饶日报新闻综合大楼、上饶火车站。江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确定上饶市首批重要经济目标(交通枢纽类)有信江大桥,重要经济目标(城市生命线工程类)有上饶市电力调度中心、供电公司220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4.3现状人防工程系统布局现有人防工程主要分布在水南片区、老城区和铁路新村一带,以及城市规划区内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现状人防工事用地0.34平方米/人。按工程类型分:坑道工程17处,计14695平方米;地道工程28处,计32189平方米;防空地下室74处,计52392平方米。按防核武器抗力级别分:4B级1处,计2825平方米;5级39处,计41148平方米;6级74处,计43538平方米;6B级2处,计2054平方米;其他3处,计9711平方米。上饶市中心城区现有早期坑、地道人防工程都没有完成土建,部分面积较大的坑、地道人防工程需续建完成土建才能投入使用。新建防空地下室大部分已改用做停车场,现有人防工程分为公共工程和单位工程,公共工程由上饶市人防办统一维护管理,单位工程由投资建设的单位负责维护管理。上饶市现有固定防空报警器26台,移动报警车一部。战时用于发布防空袭警报,平时可利用防空警报系统发布自然灾害灾情警报。城市在受到火灾、水灾、地震灾害等对市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时,可利用人防工程,进行临时的工程转换,为市民提供生命和物质安全保障。4.4现状存在问题上饶市现有的人防工程数量尚显不足,部分人防工程的布局不甚合理;现状防护工程的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密度不相适应;部分建筑没有按照规范配套人防工程;已有的部分早期人防工程已经出现部分损毁,亟需完整修缮。4.5规划原则贯彻国家人防委关于人防建设的方针,适应上饶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人防建设现状,使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同步发展,从整体上增强城市的战时防护能力;与人口密度成正比,相对分散,局部集中;便于开发利用,便于连通,单建式与附建式结合,地上与地下统一安排,注意工程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4.6规划防护标准上饶市是国家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规划区级指挥所抗力按4级、防化按乙级标准选用,区域性供电工程抗力与其保障区域内最高抗力标准的人防工程同级,其余各类人防工程、专用工程抗力按5级、防化按乙级或丙级标准选用。4.7总体防护规划结合城市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