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_第1页
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_第2页
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_第3页
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_第4页
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篇一活动内容: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它却是生活在海洋的鱼类。它的头部长着突出的冠,眼睛和细长的类似吸管状的嘴巴,名字叫做吻。海马的背部有鳍,可以帮助它游泳。尾巴细长,呈卷曲状。不仅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能够缠在海藻上帮助它休息。胸腹部突出,长有育儿袋,可以孕育海马宝宝。海马是由爸爸生出来的,每年夏天到来之前,海马妈妈就会把卵产到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经过40—50天,这些卵就会孵化成小海马,海马爸爸就会像不倒翁一样前俯后仰。当他后仰着时育儿袋的小孔就会张开,这样就可以把小海马从爸爸的肚子里喷射出来,小海马就真正开始了他的海洋生活。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海洋动物探索的兴趣和欲望。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繁殖方式。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重难点:重点在于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难点在于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活动准备:1、海洋背景图海马照片2、教学课件资料录像3、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广阔的海洋中,有很多的小动物,你都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啊?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快乐地在海洋里游来游去吧!(幼儿跟随音乐模仿海洋小动物)2、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1)引导幼儿观看海马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小动物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叫海马。请幼儿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仔细观察海马的样子,由哪些部位组成。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2)了解海马外形特征:小朋友们你们说,海马长什么样子啊?它的身体由哪些部位组成呢?请幼儿自由回答。(3)教师进行总结:小朋友们,海马的头部长的像马,在他的头上长着突出的冠,眼睛还有像吸管一样的嘴巴,在他的背部长的鳍,是帮助他游泳的,海马的尾巴卷卷的,像大象的鼻子,他的尾巴不光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可以缠在水藻上帮助海马休息呢。海马的肚子上长着育儿袋,是用来养育海马宝宝的。他的名字虽然叫海马,实际上他是海洋里的一种鱼类。(4)关于海马你还知道什么?请幼儿说一说。看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看,海马的身体还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颜色呢,真是一群奇妙的小动物啊。3、讲故事,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小海马有没有爸爸妈妈呢?那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呢?让我们一起听一个故事,听完之后你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做《海马爸爸生宝宝》(2)播放课件,教师讲故事。(3)提问:小朋友们,小鱼逗逗的故事听完了,你听明白了吗?小海马到底是谁生的呢?小海马是怎样出生的呢?4、智力问答:现在你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智力问答的游戏吧。5、观看海马爸爸生宝宝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印象。6、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海马爸爸生宝宝7、结束: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知道了海马爸爸生宝宝这件奇妙的事情,可是在广阔的海洋中,值得我们探索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好不好!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快乐地游出教室吧!活动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主要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大胆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2、学习听辩各种声音,并能大胆用语言表达。3、学习有目的的倾听,有准备地猜。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在科学区自由探索过豆子、沙子、木珠等物体在管子里发出的声音。物质准备:空罐子(人手一个),各种材料(木珠、豆子、米粒若干)放在小筐子里;装有木珠、豆子、米粒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探索预先准备好的罐子。(1)教师(出示一部分装有不同物体的罐子,一部分空罐子):桌上有许多神秘的罐子,你们去摇摇听一听,说说你们的发现?(2)师幼交流——发现有的罐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罐子没有声音。二、再次探索不同声音的罐子。(1)教师:你们先选一个有声音的罐子,猜猜里面是什么?(2)个别示范,猜测。教师:里面会是什么?打开看看,谁跟它一样(3)幼儿逐一探索,验证自己罐子里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的。三、装“秘密”游戏。(1)幼儿探索空罐子,自由装东西进罐子,给同伴猜测。(2)集体听扁,验证。四、送罐子回家。(1)教师:装米的罐子累了,它要睡觉了;装豆子的罐子累了,要睡觉了;装木珠的罐子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送罐子回家吧!(2)教师关注幼儿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篇三设计意图: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变化现象,想获取有关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碰一碰》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一块磁铁,有时一碰就能被吸住,有时怎么碰都吸不住”的现象,我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幼儿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并能揭示磁铁的“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特征,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率。活动目标:1、对磁铁感兴趣,发现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特征。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按一定的标准(是否能吸引)进行分类。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磁性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的结果。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活动重点: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磁铁的特征。活动难点:幼儿初步懂得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道理。活动准备: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曲别针、螺丝、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活动过程:1、自由玩,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1)、给每位幼儿一块磁铁,告诉幼儿可以用磁铁和自己想碰的东西碰一碰,看看能发现什么。(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3)、教师出示备好的盘子里面装的各种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哪些东西能吸起来,哪些东西吸不起来。(4)幼儿拿一块磁铁先去吸铁制品、再去吸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5)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进一步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的特征。小结:当磁铁吸引铁制品时(曲别针、螺丝、铁片)就会产生吸引力,当磁铁吸引木制品时(塑料吸管、木制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就会相互产生推力。2、学习用磁铁将物品分类。(1)、请幼儿用磁铁吸一吸盘子里的东西,把能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不能被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2)、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3、经验迁移精拣铁屑,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纸盒,让幼儿看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盒子装了一部分大米,在大米里面装上各种铁制品和木制品),提醒幼儿看看米里面有些什么?自己想办法将铁屑又快又干净的剔除掉。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小结:磁铁吸住了曲别针、铁片、螺丝。4、出示笔、纸若干出示大记录笔,幼儿讲述实验结果,老师记录,获得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感性经验。活动延伸:1、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在室内进行玩碰一碰的游戏,看一看哪些东西是被磁铁吸引的,哪些东西不能被磁铁所吸引。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幼儿寻找关于铁制品的物体。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篇四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活动准备: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活动过程:一、发现问题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2.让幼儿自由感受、探索,说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体的、透明的、冰凉的、会融化的。二、提出问题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三、实验论证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4.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四、交流讨论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2.教师小结:可用热水或太阳来晒,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来了;当用硬的物体敲击冰时,物体比冰硬,冰就会碎,玩具也就可取出来。活动延伸: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设计评析: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活动方案篇五设计意图: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册“红黄蓝绿”主题,是“颜色对对碰”的一个生成活动。在开展区角活动“我爱颜色宝宝”时,有的幼儿喜欢挑圆瓶的水玩,有的爱挑方形的水玩,还有的幼儿想尝试各种水的玩法,为了满足幼儿对水的好奇心,让他们了解更多对水的知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选择了本次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是流动的、无固定形状的特性。活动目标: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2、在玩水中初步体验水是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活动准备:1、师幼人手一杯水和一杯牛奶,两个小番茄,一双筷子,PPT。2、投放盛着水的大脸盆四个,毛巾若干条,各种形状的容器。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孩子们我们一起去玩玩水,找找水的秘密吧!二、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1、感知水是无色的: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2、感知水是无味的:幼儿品尝水和牛奶,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牛奶又是什么味道的。3、感知水是透明的:哪个杯子能看见小番茄?(放两个小番茄到两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4、小结:原来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三、玩一玩水:感受水是流动的。1、让幼儿尝试用手抓水。2、讨论:用我们的手能把水抓住吗?为什么?3、小结:原来水会流动,水从我们的指缝流走了。自来水会流动,我们用水后要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四、装一装水:探讨水的形状。1、投放各种形状的容器,幼儿盛水,观察水的形状。2、引导幼儿讨论:(1)你的水装到什么形状杯子里?水又是什么形状?(2)讨论: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结论:水装到圆杯子里变圆了,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