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研组全部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呢”,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能找

到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在表格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

声音。

4.联系实际体会文中词语的生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能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2.围绕某种声音写话。

教学准备:一些声音的音频,教学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85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风的美妙。

2.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风的美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些自然界声音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美妙”

图片,描述: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多姿多彩的大自

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

样的感受?

这些声音让人心旷神怡、心平气和,让人会心一笑。我们跟随课文聆听“大

自然的声音”吧!

板书课题,正确书写“然”。

二、整体感知,初步认识“美妙”

★1.自由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中哪些美妙的

声音?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⑴美妙、演奏

用乐器进行表演一一演奏。指导书写“奏”。

⑵打击乐器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图片,认识打击乐器,学会“击”字。

⑶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哗

说说自己的发现:水声越来越大。

3.借助课后第二题的图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大自然这许多美妙的声音,来自哪些“音乐家”?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

子)

出示课后题,填空并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三、精读课文,品味风的“美妙”(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音乐家风正在森林里演奏它的手风琴呢!

读句子,认识“手风琴”,了解演奏方式。

手风琴的声音多像风声。

2.让我们参加风的演奏会。读读说说,这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风声的美

妙?

交流,品读

⑴二三句,回答从“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等词中感受到风声的丰富美妙。

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

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第四句,回答从“轻轻柔柔”“雄伟的乐曲”等词中感受风声的美妙。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自然段

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

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声音。

学生试背一一指名当堂背诵------起背。

四、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新词认读。

美妙演奏呢喃细语雄伟打击汇聚叽叽喳喳(重点指导生字“奏”为平

舌音;“喳”为翘舌音;“喃”为前鼻音等。)

②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好四字词语:呢喃细语

学习多音字:曲(qOqu)呢(neni)

a.两位老同学一起走在弯曲(qU)狭窄的小路上,不由自主地哼唱起儿时的

歌曲(qu)o

b.燕子在呢(ni)喃,大雁掠过蓝天,潺潺流水捎来了春天的讯息。这一切怎

能不让人感动呢(ne)o

五、学习“会写字”: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⑴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⑵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奏、琴”和左右结构的字“妙、演”,

学生练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

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词语积累。

1.整理并摘抄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

⑴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手风琴打击乐器

⑵表示动作的词语:演奏呢喃细语敲敲打打汇聚

⑶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美妙轻轻柔柔温柔雄伟激动淙淙潺潺汹

涌澎湃波澜壮阔

⑷描写声音的:美妙呢喃细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汹

涌澎湃波澜壮阔叽叽喳喳唧哩哩

⑸叠词:轻轻柔柔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叽叽

喳喳的唧哩哩

2.练习运用:练习用表示声音的词语说话。

板书设计

21大自然的声音

风手风琴

水打击乐美妙

动物歌手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85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背诵2、3自然段,联系生活体会课文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

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

梳理课文思路

二、精读课文,品味水的“美妙”(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在玩一一打击乐器。为什么这

样说?

出示: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

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

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

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僻

嘛啪啪,淅淅沥沥,叮咚叮咚,叮当叮当……)

③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一一唱歌

出示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

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

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

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

溪一河流一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师生小组合作朗读。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

妙。】

3.学生试背一一指名当堂背诵------起背。

三、精读课文,品味动物的“美妙”(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板书:动物歌手)

2.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

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

3.教师评议,情境互动。

课件出示: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帼嵋的歌唱。你

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⑴指名读,师生评议。

⑵教师引读。

⑶指名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

4.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

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

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五、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总结:大自然的声音用书中一个词来形容,是一一美妙。

2.回顾第2—4自然段,发现每一段都围绕着第一句话在写。

⑴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第2〜4自然段具体地

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⑵第2〜4自然段分别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

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引导学生了解先总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⑶整篇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第一自然段)

⑷第一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

起段。

4.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你们喜欢吗?大自然包罗万象、

丰富多彩,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

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模仿课文第四自然段把你发现有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5.学生自由练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推荐阅读《四季的声音》《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1.阅读《四季的声音》,思考:四季的声音是怎样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的声音?为什么?

2.阅读《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思考:你听到过春雨的声音吗?联系文章,

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美在哪儿?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总起:许多、美妙

风一翻动树叶微风拂过狂风吹起

分述水一雨滴敲打小溪奔流

动物一鸟叫、虫鸣、蛔蛔唱

轻重缓急美妙动听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

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

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

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

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

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模拟出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

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情趣。

第23课带刺的朋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

12个汉字,会写“摆动、如同”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

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能围绕“高明”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关注作者对刺猬的不同称呼,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有关的音频,刺猬活动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84课时

课时目标

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

文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鱼虫花鸟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朋友形态各异。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特殊的朋友。

出示课题,指导观察“刺”。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这位带刺的朋友是谁吗?

(小刺猬)

*这位带刺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第一组生字:眼馋缓慢猜测逐个

指名读,正音。小组开火车读。

理解词语:像刚才这样一个一个地读,就是哪个词语的意思、?(逐个)

3.出示第二组生字:兴许散落满背扎枣子

自由读,发现共同点(都有多音字)

学习多音字:扎在背上兴许

借助注释读准“兴”(1举办,发动:兴修水利;2起来:夙兴夜寐;3旺

盛:兴盛;4流行,盛行:时兴;5准许:不兴胡闹;6或许:兴许)

理解“扎”:当表示捆、绑这个意思时,读zo,当表示刺这个意思时,读

zho)

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

句1: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句2:小熊每天都扎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4.出示第三组词语:带刺枣树

⑴“刺”和“枣”是今天要写的字,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共同部

件“束”)为什么都有“束”呢?

⑵识字:瞧,这是一棵树(图片树、篆书“木”字),树上长出了刺*(图

片刺、篆书“束”字筋)-后来人们觉得不够锋利,又给它加了一把刀(篆书“刺”

字)。这个带刺的树还会结出红红的枣子呢!(篆书“枣”)最初的枣字就是

由两个刺组成的(素,I**)o后来为了方便楷书把下面的刺简化成“两点”。

⑶同一个部件在不同的位置,笔画有什么变化?

“束”在“刺”的左边时,捺变成点;“束”在“枣”的上面时,横折钩就

变成横折。

5.识记“聪”:耳专心听,点撇像眼睛认真看,口表积极说,心表用心学。

6.概括课文内容:默读课文,课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什么?(枣树

的样子,作者的内心活动)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红枣的诱人。

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

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红枣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数量多、香味、动态的美感、比喻)

指名读:连人都馋,何况是刺猬呢。谁能把这种馋人的感觉读出来?

四、聚焦动作,讲述“偷枣”

㈠明确“偷枣”段落: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它偷枣的过程?(2-10)

(二)默读圈画

过渡:小小的刺猬究竟是如何从高大的枣树上成功偷取红枣的呢?我们把镜

头悄悄移到后院的枣树旁,贴近墙根,来注视它的一举一动。

1.默读第2—10自然段,按照顺序用横线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

读,并圈出偷枣的动作。

2.指名生答,师提醒生说明出处并相机板书:(爬、爬、停、摇晃、掉、

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跑)

3.关注顺序:刺猬偷枣分成几步?

爬上树------------摔F树-------------快速逃跑

4.读句子:别小瞧这些动作,这可都是刺猬偷枣所使出的招数啊!把这些

动词放进文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三)借助支架,简要复述

1.导语:这位“带刺的朋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预设:聪明、机灵、可爱、偷枣水平很高……

2.作者也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小刺猬偷枣本领的看法,找一找作者是怎

么说的呢?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按自己的理解说说“高明”的意思。

⑴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

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对照插图,说说当时的环境给你的感受。(安静的环境,刺猬动作很轻,不

易被发现了,高明!)

读好“诡秘、爬”等词。

⑵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嚅

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摇”,动作之快。

⑶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

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

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得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

一连串的动作,体现了刺猬的快速,真高明!

⑷“你猜怎么着”让人读起来特别有趣,就像是作者在给别人讲故事。

3.请结合板书,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根据之

前的步骤图和插图,加上写“高明”的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偷枣的过程。可以

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

⑴自由练说。月黑风高,枣树上挂满了枣子,嘘,小刺猬们,我们奇妙的旅

行开始了。把我们偷枣的过程再说一说吧!

⑵指名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小刺猬想得清清楚楚的,的确不一般!

五、小结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在旁边偷偷观察的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着。

下节课就让我们当当作者,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吧!

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刺猬

小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85课时

课时目标

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运用比喻手法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

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能仿照课文进行小练笔。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

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板书,回顾故事。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只高明的刺猬吗?夜晚的后院,在那颗枣树上发生了一

个什么样的故事?谁来讲讲?

二、聚焦细节,详细复述

1.走进故事,再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把这些动作的词串联起来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就说清

楚了。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和课文相比,作者把这个过程说得更生动更有趣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2.示范指导,体验生动

那作者是怎么把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生动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

爬...

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

跑去了……

⑴哪些地方将它的动作写得更加生动了?(板贴:缓慢地、急火火地)

⑵想象小刺猬的心理独白。

导语:采访一下小刺猬们,你们上树缓慢,跑走是急火火的,能换吗,为什

么?请学生任选一句,想象刺猬的心理活动:

如果不慢慢爬,就会……

如果不快点跑,就会……

⑶跑得很快,而且心里很着急。这就叫做一一(急火火)

⑷【在学生想象、表达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个别朗读、评价读、男女生合

作读...】

3.由扶到放,感受“高明”

导语:像“急火火地跑”、“缓慢地爬”……这样的词组还有很多。默读课

文,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把小刺猬的其他动作写生动的,用画出来。

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贴。

理解“诡秘”包含神秘,鬼鬼祟祟。

学着小刺猬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样子,带上表情和动作读一读句子。

预设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僻里

啪啦地落了一地。

⑴读读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很多红枣落在地上的声音,小刺猬重重地摔在地上的声音。

仿佛看到树枝空空如也,地上落满了红枣,小刺猬从树上快速地掉下来。

⑵哪里让你感受到很用力?(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嘿里啪啦地落了一地)谁

能用声音告诉我刺猬很用力!谁能用动作表示?来,你用动作,其他同学大声读。

这么大动静,不怕被发现吗?(引导学生理解刺猬多摇些枣的意图)

⑶这样表示声音的词都叫拟声词,找找看还有这样的词吗?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⑴读好拟声词“噗的一声”。

⑵真是个贪吃鬼,怎么回事?快还是慢?哪里感受到快?“噗”怎么读这个

字?你来试试。再大声点!再大点!

⑶摔得可真重啊!地上的枣,怎么搬回家呢?可是东边扎完跑西边,要累坏

的!有好办法吗?(逐个归拢)好在哪里?

你从哪体会到了它的高明?

总结:不仅是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作者写得也很高明,把小刺猬的动

作写生动了,偷枣的过程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4.创设情境,活用语言

⑴引入《带刺的朋友》一书:我们现在读的课文只是作者写得第一个片段,

在第二个片段开头作者是这么写的:“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再也憋不住了,

就把小刺猬偷枣儿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

⑵情境设置:假如现在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请你以“爸爸,小刺猬偷枣的本

事可高明啦!”说一说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记得用上刚才学习的语句,注意要把

过程说得生动哦!

⑴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学生展示。

⑵评一评:你觉得他说得生动吗?哪里让你觉得很生动?

⑶【同桌轮流说给对方听,互相提建议,让对方说得更好。】

三、关注称呼,体味情感

小作者也是在观察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深深喜欢上了它。请同学们看课后第

三题,找一找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有了什么变化?

⑴自由读:说说体会。如“那个东西”平淡,不带感情;“那个家伙”显得

亲近多了;“小东西”是亲昵宠爱的称呼,格外亲近。

⑵联系实际,平时谁会叫你“小家伙”?你感受到什么?(越来越亲近的称

呼,表现了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感情。)

⑶朗读。

四、推荐阅读,迁移体验

在作者宗介华的笔下,还写了小刺猬好多故事呢!这不,它又要来偷枣了!

这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想看吗?

1.拓展阅读宗介华《带刺的朋友》一书中《带刺朋友》章节的第三部分。

⑴划出描写小刺猬动作的句子,圈出偷枣的动词。

⑵借助动作描写,以“小刺猬可真()啊!”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

偷枣的过程。

五、制作“名片”,摘录词句。

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课后,我们为它做张“高明”本领的名片吧!设

计一张小名片,摘录你觉得小刺猬最高明的词语或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读一读,

说说理由。

作业: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原因:枣多诱人

经过:爬停掉动

结果:钦佩聪明

教后反思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归纳课文

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读课文,却没有

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学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可见学

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整堂课

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23父亲、树林和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

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用

“一瞬间”“舒畅”造句。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

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

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86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全文的中心段。

教学难点:认识中心段落,了解中心段落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倾听清脆的鸟鸣。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今天我

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课题是几个事物?试着把题目中的顿号换成合适的词

语,把课题连成一句话读一读(如:父亲最喜欢树林中唱歌的鸟儿。)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㈠简介作者,了解地名。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

家。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他创作的《悼

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潺沱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源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

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

桥与泾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流经

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二)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合作,认读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3.认识词语•:黎明凝神静气舒畅一瞬间猎人。

4.检查字词:

chaowumengbizfingdoulushlxi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

liechibdngzhongIIningchangshun

猎翅膀重黎凝畅瞬

识字扩词。

仿说词语:雾蒙蒙、热腾腾、茫茫、喃喃

5.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6.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朗读第一段,说一说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开门见山,点题,表明全文中心)

⑵带着“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的问题自读课文

⑶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渡沱河

岸上的树林边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

⑷梳理课文思路

三、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站定()幽深()

生怕()舒畅()惊愕()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黎明()仔细()轻声()

浓浓()快活()潮湿()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带我)走过爱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83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之心。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

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

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难点: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

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重点句段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的句子是

总写,这样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叫中心句。作者是凭借哪些事来说明父亲一生

最喜欢树林和鸟呢?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

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

⑴指名发言。

⑵教师评议并小结: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看看树叶在动

就知道树林里有鸟;听到鸟儿歌唱最高兴;担心鸟儿受到伤害。

三、品读释疑

㈠熟悉树林。

1.课件出示: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

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⑴小组交流: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

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

文做出铺垫。

⑵一个动作反复多次,突出了特点。照样子仿写句子。(神奇的机器人令我

惊诧不已!我上上下下地找了又找,用手摸了又摸,就是看不到开关。)

⑶从“幽深的雾蒙蒙的”你感受到什么?

2.“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我却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

听到一声鸟叫。这时“我”有什么表现?课件出示: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

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写出了父亲神态。

我“茫茫然地望着”更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

⑵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

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

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二)看叶知鸟。

1.课件出示: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⑴父亲观察仔细,对鸟的生活习性比较了解。

⑵父亲看叶动便知道有鸟,“我”知道了吗?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我

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⑶父亲和儿子对比,让我们体会到父亲对鸟很熟悉。父亲为什么会这么了解

鸟呢?(因为父亲对鸟儿充满了喜欢。)

(三)闻味知鸟。

1.课件出示:“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⑴“生怕惊动了鸟”说明了什么?(“生怕惊动了鸟”说明父亲特别关爱鸟,

闻到鸟味更说明父亲对鸟的了解。)

⑵我能闻到鸟味吗?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

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鸟也有气味?”)

⑶“浓浓的苦苦的”描写出了什么?(“浓浓的苦苦的”,形象地描写出周

围空气中弥漫的来自树林中的植物的气味。)

⑷对于我的疑问,父亲是怎样解释的?(“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

羽毛焙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

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⑸在这里父亲和儿子又形成了对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对鸟很熟

悉。)父亲为什么会这么了解鸟呢?(因为父亲是一个真正爱鸟的人。)

2.指名朗读课文10-1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3.文章是写父亲爱鸟,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

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好。这几

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一无所获衬托出

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鸟的经验积累,深切

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四)听鸟儿唱歌最快活。

1.鸟唱歌时显得怎样?(快活)这时,父亲也跟着怎样?(快活)从哪个

句子知道?(课件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我知道父亲

此时也最快活。)

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刻?(清晨鸟儿鸣叫的时

刻。

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父亲十分喜爱树林和鸟。父亲对鸟的了解极

深和爱鸟的程度很深。)

⑶两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

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

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⑷原来鸟的快活就是父亲的快活。“快活”是什么意思?(愉快,快乐。)

谁能试着用‘'快活”来说一个句话,并且配上“快活”的动作?(学生自由发言。)

父亲和鸟一起这么快活,更加说明了什么?(父亲更加喜欢鸟。)

3.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特点: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

谈以及语气。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

作风和个性特点。

要求: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

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方法:从人物的身份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着手,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

力求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五)担忧鸟遇到危险。

鸟儿正处在危险关头,这时父亲会显得怎样?(担忧鸟的危险。)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

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父亲在担忧着鸟儿的危险,从这里我们再次体会到

什么呢?(父亲很爱鸟,担心鸟儿受到伤害。)

(六)释题理解重点句,升华情感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觉得如果将题目中的“、”换成一个字,可以换

成哪个字?(“爱”:父亲爱树林和鸟)学生齐读:父亲爱树林和鸟

2.课文的结尾只有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

理解的?(父亲不是猎人就不会伤害小鸟,我也喜爱小鸟,所以我很高兴。)引

导学生一起高兴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3.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

有动物。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很多。)

4.小结:是啊,父亲经常来树林,和鸟儿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那么懂鸟,

爱鸟,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文中的父亲一样,与大自然里的小动物

们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吧!

(七)读一读,演一演:

【分角色朗读: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小朋友,练习对话。】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式。)

本文作者先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然后从父亲看到树叶

动知道林中有鸟、闻到鸟味、听鸟叫最快活、担忧鸟被打中这几方面,具体写父

亲是怎样喜欢树林和鸟的。记叙具体,层次清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2.举例

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

河。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看到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

游逛。

这段话先概括介绍山村的美丽,然后从树林茂密、河水清澈、鸟叫婉转、鱼

游快活几方面具体体现山村美丽的。

3.练一练:请以“我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为开头,用先概括后具体

的方法写一段话。注意选择的内容要体现出活动的多样。

五、课堂小结,延伸交流

读了本文,我们对小鸟那快活的歌唱更加热爱向往,我要用手中的笔描摹出

曾经听到的鸟儿的歌。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每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鸟儿们就会准时的开

起“演唱会”。“唧一唧”那是雏鸟在呼唤母亲,委婉中带着娇气。“唧唧啾啾”

那是画眉鸟婉转悦耳的叫声,听起来多像歌唱家在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像

演奏家在吹悠扬悦耳的笛子。“喳喳……”那是麻雀一刻不停地欢愉声,似乎在

招呼同伴连飞带跃飘下树来。

六、推荐阅读《鸟的天堂》《鸟语》。

《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句子中两个“鸟的天

堂”分别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鸟语》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爱鸟、护鸟

概括: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看树叶动知道林中有鸟

具体:闻到鸟味

听到鸟儿唱歌最快活

担忧鸟遇到安危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

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

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

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

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

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

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

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

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

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

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总课时第86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

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

关注生活,选择生活中真实见到的行为进行表达。注意倾听,能汇总小组成

员的看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

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看图片观察“身边的小事”。

⑴随手扔垃圾、插队抢座、翻越隔离栏……

⑵帮助他人、主动让座、团结友爱……

二、描述情景,试说看法。

身边的“小事”,有的是不文明行为,也有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在我

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事”。

选择一幅图,说说图上内容。

提出要求:说清内容,让别人能明白你的看法:针对现象表明看法一一说出

理由(说清楚行为带来的结果,还可以补充有关事例)。

第一幅图,在上公交车的时候,人们都在排队上车,忽然有一个人插队。这

样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上车的速度,是不文明的行为。

第二幅图,在旅游景区,一个人在古建筑物上乱涂乱画。这样的行为损坏了

古代文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第三幅图,在进门的时候,前面进的人把门打开后,没有直接关,而是等待

后面的人一起进去,能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行为是很有素质的,令人感到温暖。

第四幅图,一个人拿着粮食在公园里喂流浪狗,这个人很有爱心,他的行文

令人感到温暖。

三、【小组交流,练习汇总意见。

★1.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和小伙伴交流你发现的不文明行

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2.汇总小伙伴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组交流。

提出汇总方法

请听每个成员的发言,可以适当记录关键词。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追问。不

要遗漏。

小组发言,每个人尝试汇总意见。】

四、展示交流。

1.指名汇总小组意见。

2.全体互动,向别的小组讲述自己小组的看法。

举例:我们生活在充满规则的社会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要有各种

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地生活。

如果不i=8遵守游戏规则,朋友就不会欢迎你;如果不遵守道德文明规则,

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也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五、课外延伸。

1.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关注社会现象,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2.回家向家人描述身边的“小事”,说清楚看法。

3.汇总几个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好:让座、互助、礼貌……

坏:扔垃圾、抢座、喧哗……

发表看法,汇总意见

教后反思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

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上得相对

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

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总课时第87,88课时

誉写第89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用书面语言的方式与人

交流。

教学难点

学会关注生活,能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提前进行观察,记录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身边的“小事”,它们大多是我们平时不

在意却又时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最近呀,有两个同学就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提

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说的。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850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

12进建议和解决方法,就能是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习作课我们就在作文中

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读一读这两段话,你是不是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⑴玩手机影响与人交往

我发现玩手机的人特别多。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

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

不理我。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

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呢。

⑵开辟班级植物角

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

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我们可以

轮流照看它们,给它们浇水、施肥。这样既可以使班里的同学了解不同植物的特

点,还可以使大家亲近自然,为教室增添大自然的气息。

3.讨论:听完他们的建议,你们听懂了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想法怎么样?

4.生发言,师归纳:

⑴有明确的观点;

⑵有充分的理由。

二、学习例文。

我有一个想法一一提出发现

果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害虫钻进树干、成熟的果子里,为了保护果林,农民

们只得不断地大量喷农药,这样的结果呢?不但成本高,而且人们在食用时,超

标的农药让人们望而生畏。(开门见山点出我的发现)

②今天我一回家就发现桌上放着几只又大又红的苹果。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

苹果,一定是她买给我吃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大苹果,张嘴就准备咬。“等

一下!”妈妈阻止了我,“苹果还没洗呢,表皮有农药残渣。”啊,真可怕!(用

生活中的场景点出自己的发现)

三、观察生活,展开讨论。

1.过渡:大家刚才说得很精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

美好。

2.下面就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

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我们在组内交流,由小组长汇总出来。

3.展示问题。

4.师归纳两三个普遍的现象,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四、写清原由,献言献策

1.刚才同学们就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

一些想法,都有很独特的见解。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学都是非常善于观察生活,

积极思考的人。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刚才提出的建议和原因写下来,并且写出具

体的解决办法。

2.写法指导:

⑴写清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

⑵写清自己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注意条理清晰。

⑶写出一两条可行的解决意见。

⑷写好之后,读给你的同桌或同学听,看看他是否明白你的想法,再问问他

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五、小结

建议基本写法:本次习作主要是学会提出建议,针对自己或别人发现的问题

而提出见解,并写出一定的解决措施,还得让人听得懂。这就是本次习作与一般

习作的区别所在。

写的时候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可以写下来。

——写出办法和建议。

读给同学们听,看看他们是否明白你的想法,再问问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

看法。

提示:边读边修改,可以用上一些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

板书设计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提出观点

Rt544r73w2分析原因

出谋划策

教后反思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

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

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

我有一个想法

我有…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